近期多地降温
燃煤燃气取暖增多
室内通风不良
一氧化碳中毒风险
也随之上升

一周内15例中毒呼救
据山东省烟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统计,10月4日至11日一周内,共受理一氧化碳中毒呼救15例,多发生在家庭居所、出租屋、老旧小区等场所。
10月11日6时许,山东烟台龙口市的周先生及其家人出现头晕、胸闷,紧急拨打120入院治疗。经了解,周先生家中烧有煤炉,并且夜间门窗紧闭,经诊断二人均为中度一氧化碳中毒。
不仅用炭火盆或煤炉进行室内取暖会有一氧化碳中毒风险,居家火锅、炭火烤肉、围炉煮茶不及时通风,也易中招。

图源:浙江消防
无独有偶,近日浙江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4人在家中密闭空间内烘烤豆子,结果引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其中一位患者心有余悸地回忆“前一秒还在翻豆子,突然觉得胸口闷、恶心,结果眼前一黑,等醒来已经在医院了。”经治疗,目前4人均已好转。
一氧化碳是怎么让人中毒的?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很难被人察觉,吸入过多会导致身体组织缺氧引发中毒,容易“夺命于无形”。
氧气进入身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当血液流经各个组织,氧气会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进入组织。
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高200-300倍,因此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气就会被“挤下车”。血液流经的组织细胞因为收不到氧气而窒息,就会引发中毒。
哪些生活场景下容易“中招”?

1. 紧闭门窗使用燃气做饭
秋冬季大家通常紧闭门窗来保温,室内通风不良,燃气一旦因缺氧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一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极易引起中毒事故。
2. 室内炭火取暖或围炉烧烤
煤炭、木炭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中,无法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此外,使用燃煤取暖,烟囱堵塞、倒风或者烟囱连接不紧密,也容易造成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发生中毒。
3. 停车闭窗吹空调
停车、闭窗在怠速的车内吹空调休息是危险的习惯。发动机连续运转会不断产生一氧化碳,如未能及时通风,将通过空调和车厢缝隙进入车内,造成人员中毒。
这些误区别再信

误区1:
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
凡是含碳的燃料,如汽油、煤油、普通木炭、“环保炭”等,因缺氧而不能充分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误区2:
没有煤烟、臭味就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煤烟不等于没有一氧化碳,若不做好通风,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极易中毒。
误区3:
门窗开个“缝”就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比空气轻,若门窗缝隙位置低,一氧化碳就不易排出,所以必须开窗通风。
误区4:
炉边放盆清水就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且水和煤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叫水煤气的混合气体,含有大量一氧化碳,且比重大,更易在室内弥存,从而提高中毒风险。
一氧化碳中毒如何急救
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耳鸣、恶心、乏力、心跳加速等症状。
中度中毒:除有轻度中毒症状之外,皮肤黏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心律失常、烦躁、行动迟缓、嗜睡、昏迷等症状继续加重。
重度中毒:进入昏迷状态,会出现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

抢救一氧化碳中毒者,首先要将其转移到通风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给患者保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同时,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并不局限于急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因此,中毒患者在出院后两个月内应密切随访。
近期受冷空气影响
20余个省份
气温普遍下降了4℃到8℃
局地可达10℃
使用炭火或煤炉取暖、做饭时
请确保炉灶和烟筒完好畅通
同时注意室内通风
科普专家Expert
程 斌 二附院急诊科 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急危重症救治及各器官功能维护,尤其擅长急性中毒、ARDS、急性胰腺炎等救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毒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医学人文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中毒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生命支持技术分会理事;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急危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范 骏 二附院急诊科 主任医师
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急、危重症的抢救、诊断和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省部级基金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
编辑:杨君琴 编审:兰天
综合:国家应急广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正版图片库123RF、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