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对肾功能的影响
降压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起作用,如扩张血管、减少血容量、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在正常情况下,降压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然而,不当使用降压药可能会对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点:
1. 长期依赖某一种降压药,不定期监测肾功能
许多高血压患者一旦找到合适的降压药,就长期服用而不去复查肾功能。某些降压药,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虽然对控制血压和保护心血管有益,但它们可能会引起血钾升高,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甚至导致急性肾损伤。研究表明,长期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的患者,必须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特别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已有肾病的人,更容易因这些药物导致肾功能下降。正确做法是每3~6个月检查一次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血钾等)。如有肾功能下降的趋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 乱吃止痛药,加重肾脏负担
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经常会有头痛、关节痛、腰痛等问题,因此会习惯性地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而这类药物会减少肾脏的血流量,长期使用会导致肾小管损伤,甚至引发慢性肾衰竭。研究表明,长期服用NSAIDs可使慢性肾病的风险增加20%~30%。如果同时服用利尿剂,肾损伤的风险更高。可以尝试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理疗方式缓解慢性疼痛。适量补充富含Omega-3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具有天然的抗炎作用。
3. 不控制盐分摄入,降压药效果大打折扣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既然已经吃了降压药,就可以随意吃盐,殊不知,高盐饮食会抵消降压药的效果,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长期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增加患慢性肾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但中国人的平均食盐摄入量高达10~12克,远超标准。正确做法是选择低钠盐(含钾盐),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避免高盐食物,如腌制品、咸菜、火腿、方便面等。
4. 忽视饮水量,导致肾脏负担加重
有些高血压患者怕水肿,不敢多喝水,但如果饮水过少,尿液浓缩,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会加重肾脏负担。
结论
降压药本身并不会导致肾功能衰竭,但不当的服药方式和生活习惯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应注意上述提到的几点,以减少对肾脏的潜在风险。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或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