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988阅读
  • 1回复

中国历代名画欣赏[14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之約☆傷亦堅強

UID: 15

精华: 33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17386
金币
2924
道行
1902
原创
31
奖券
289
斑龄
13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2-05
最后登录: 2016-01-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7-03
— 本帖被 永远在线 执行加亮操作(2008-07-04) —



帛画人物御龙图 (战国)
绢本墨绘淡设色彩 纵37.5厘米,横2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画于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从共存器物的组合判断,应是战国中期作品。画幅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兴棺材之间,应是引魂升天的铭旌,因年代久远已呈棕黄色。
图正中画一男子,有胡须,侧身直立,神情潇 自若,身材修长,高冠长袍,腰佩长剑,手执缰绳,特御一巨龙。龙尾翘起,龙身平伏,略呈舟形,似在冲风扬波。所绘当为墓主乘龙升天,反映了战国时盛行的神仙思想。龙尾上立一鹤,圆目长喙,昂首仰天,古时种鹤为神乌,高踞于天国,并供神人骑乘。人物上方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幅左下角有鲤鱼,似在为龙舟前导。画中人物比例相当准确,使用单线勾勒和平涂于渲染兼用的画法,技巧已越成熟。人物略施彩色、龙、鹤、舆盖基本上用白描。画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帛画龙凤仕女图 战国
绢本墨绘 纵31.2厘米,横23.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四周均为毛边,是当时用以“引魂升天”的铭旌,占画面主要位置的仕女,侧身而立,面向左方,细腰长袍,衣长曳地,下摆向前后分张,衣上饰卷曲的云纹图案。仕女脑后挽垂髻,两手向前伸出,合掌作揖。仕女头上,左前面飞翔着一只凤鸟,头向上,两翅上张,两脚一前曲一后伸,似在振翼奋起。鸟的前面有一龙,势若扶摇直上,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由于原画刚出土时为污垢遮掩,致使最早的摹本有若干失真之处,如龙被添了两角,又少了一足。郭沫若曾根据早期摹本认定为“夔”,后湖南省博物馆对原画进行了精心处理,清除污垢,显现原貌,龙体两侧的足已清晰可见,原摹本龙头上的两角,确系误加。这样对其内容和主题便有了新的解释。
龙凤仕女帛画是现存两幅最早的帛画作品之一,是研究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珍贵资料。与“人物御龙帛画”比较,龙凤仕女帛画的笔触显得较为古拙和简劲。



古代王图·司马炎 唐
绢本设色 纵51.3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古帝王图》或者《历代帝王图》,画了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书,有的还记述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到刻划作为封建统治 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而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境遇命运,成功在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仪。本书选印其中晋武帝司马炎一幅。
作品没有名款,长期以来一直传为阎立本的作品,主要依据是宋代富弼题识。根据史籍记载,现在流传的绢本,是宋代杨褒根据白麻纸唐画传摹,设色附彩的。



明皇幸蜀图 唐 李昭道
绢本设色 纵55.9厘米,横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为青绿设色,崇山峻邻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桡道行进,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应为唐明皇(玄宗),恰是:“嘉陵山川,帝乘赤缥起三骏,于诸王及嫔御十数骑,出飞仙岭下,初见平陆,马皆若驾,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展示着当时的习俗。中部侍,驭者数人解马放驼略作歇息。山势突兀,白云萦绕,山石有勾勒无皴法,设色全用青绿。该画传本较多,此图虽可能为宋代传摹本,但比较接近李思训父子画派的风格。
李昭道,字建,盛唐人,李思训之子,亦工着色山水,于其父同享盛名;官至太子中舍,画史亦称小李将军。他能“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为历代所称颂,《唐朝名画绿》则称他画的山水鸟兽“甚多繁巧,智慧笔力不及思训”。他生活于唐玄宗时代,有可能画安史之乱时明皇避难入蜀的题材,《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二李画派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徵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宋摹本)
绢本设色 纵52厘米,横14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张萱,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在当时“唐尚新题”风气的影响下,画家采取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创作出主题如此突出的杰作,于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史诗交相辉映,有其深远历史意义。
原作曾藏宣和内府,由画院高手摹装。作品再现号国夫人挥鞭骤马,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作品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原作已失,摹本犹存盛唐风貌。此图在两宋时为史弥远,贾似道收藏,后经台州榷场流入金内府,金章宗完颜琼在卷前隔水题签,指为宋徽宗赵佶所摹。见《庚子销夏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诸书著录。为流传有绪的唐宋名迹中稀有瑰宝之一。



簪花仕女图 唐 周方
绢本设色 纵46厘米, 横18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繁荣的唐代绘画艺术,以人物画为主流,一时名家辈出,周方就是在唐中期驰誉丹青的人物画家之一。《簪花仕女图》传为周方所作,取材当时贵族仕女游乐的典型生活。丰颊厚体的形象,打扮艳丽入时,用同时代的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的题咏之作进行验证,悉合符节。此图不作概景,仕女,白鹤,狨子几乎作等距离安排,画后以辛夷花点缀,时代特徵显著,是一幅具有典型的唐贞元年贵族风尚的真实写照。
此图在流传一千余年中,北宋以前无记载可考,后入南宋绍兴内府,晚归权相贾似道所藏。元、明时期流入民间,清初为名鉴藏家梁清标,安岐收藏,后进入清内府。见《中兴馆阁录》,《阅古堂》,《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石渠随笔》诸家著录,是流传有绪的珍名。



照夜白图 唐 韩干
纸本设色 纵30.8厘米,横33.5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椿上,昂首嘶呜,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北图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图左上题“韩干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有“彦远”二字,似为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是流传有绪的名迹。
韩干,陕西蓝田人,生活在唐玄宗时代。少时家境清寒,常为酒家送酒。大诗人五维发现他的才能,资助他学画,“初师曹霸,后自独擅”,遂成为画马名家,玄宗时供奉内廷,玄宗曾令他师事陈闳画马,他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唐朝名画缘》)可见他的成就是从现实生活的观察,写生所取得的。



牧马图 唐 韩干
绢本淡设色 纵27.5厘米,横34.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大诗人杜甫《丹青引》,曾间接评论曹霸的弟子韩干画马的技巧。《牧马图》描绘骏马肥硕雄骏马的英姿。图中画黑白二马,一奚官虬髻戴头巾,手执缰缓行。此图线条纤细遒劲,勾出马的健壮体形,黑马身配朱地花纹锦鞍,更示出其神彩;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纯是从写生中得来。元汤垕《画鉴》说韩干“画马得骨肉停匀法……至于传染,色入兼素”。宋董卣《广川画跋》说;“世传韩干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这些记载从这幅《牧马图》可得见其大概。《牧马图》原为《名绘集珍》册中之一帧,左有宋徽宗赵佶的“韩干真迹,丁亥御笔”题字。



弈棋仕女图 唐
绢本设色 纵63厘米
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墓主张氏是武则天时安西都护府的官员,曾被授予上柱国勋爵。此画原为木框联屏,出土时已破碎,经修复,重现了大体完整的十一位妇女,儿童形象,描绘贵族妇女家庭生活场面,弈棋贵妇为画的中心人物。她头束高髻,簪花耀顶,眉作倒八字晕饰,面色红润,丰肌肥体。上穿绯地蓝花袄,还有白纱披肩,下着绿花罗裙,当为六品官吏之妻。
人物线条刚劲均匀,赋彩单纯明丽,还加以晕染,特别是夹棋欲置的手指和全神贯注的生动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有典范“曲眉丰颊,肌胜于骨”的唐代画风。



匡卢图 五代 荆浩
绢本水墨 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传为荆浩名作。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说:“中挺一峰,秀拔欲动。而高峰之右,群峰瓒集,如芙蓉初绽,飞瀑一线,扶摇而落。亭屋、桥梁、林木,曲曲掩映,方悟华原(范宽)、营邱(李成)、河阳(郭熙)诸家,无一不脱胎于此者。”对此画评价极高。画中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以“高远”和“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奥冥、飘渺尽得其当。画法皴染兼备,皴法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全幅用水墨画出,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正如他自己所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图上有“荆浩真迹神品”六字(孙承泽认为是南宋高宗构的笔迹),上钤“御书之宝”印,有元韩屿、柯九思等题诗,并有清梁清标收藏印和乾隆诸玺。
荆浩,字浩然,隐于太行山之洪谷,因号洪谷子。沁水人(今山西),生活于唐末至后梁(约公元889-923年间)。博通经史,善属文,书法学柳公权,擅长山水画。因隐于太行山,朝夕观察山水树石的变化,写松树“凡树万本”,分析总结了唐人山水画的经验,创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画派,对后代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极大,著有山水画论[笔法记]。



写生珍禽图 五代 黄筌
绢本设色 纵41.5厘米,横70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各类飞禽,昆虫,龟等二十余种。形象准确生动,笔法工细,色调柔丽协调,可看出写生功力之深。构图无一定章法,乌虫互不呼应,画左下方署小字一行“付子居宝习”,当为传子习画范本。《石渠实笈初编》著录。黄筌的作品经《宣和画谱》著录时还有349件,但流传至今只此一件。
黄筌(公元十世纪),字要叔,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公元965的(宋乾德三年)。五代西蜀时任翰林待诏,权院事(皇家画院的主管人员)等职。善画山水,人物,龙水,尤以花乌为最著名,画法精工富丽。又曾从光胤,孙位,李升学画,善于吸取诸家之长,自成一体,对北宋和以后的花鸟画有重大影响。其子黄居采,黄居宝承继了家法。



关山行旅图 五代 关仝(传)
绢本水墨 纵144.4厘米,横5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上画峰峦高耸,气势雄伟;中画深谷坛林,中藏古寺;近写板桥茅店,旅客往来,商贾停骖,维以寒林鸡犬,富有生活气息。布境兼“高远”与“平远”两法,树木有技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落墨则渍染生动,饶于墨韵。《宣和画谱》称关仝“尤善作秋山寒林,与其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泽,使见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状。”所述画外之情,亦可与图中约见之。此画无款,据收传印玺,可知先后为贾似道,元内府,明内府,明晋王府及清安岐收藏,后入清宫。《墨缘汇观》及《石渠宝笈续编》等画书著录,可以认为是代表关仝画风之作。
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工画山水,师事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种“关家山水”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
 


调马图 赵严
绢本设色 纵29.5厘米,横49.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画面作一马夫牵马待行状。马夫头戴卷檐带帜虚帽,身穿圆领窄袖胡服,深目高鼻, 西域人形象。所牵之马,白地黑花,高颈昂首,体态纵恣,系大宛名种。虽然由于年深月久,画面绢色暗敝破损,但依然可以看到它当年的艳丽典雅的色彩。人物肤色用淡赭及土朱染成:白色窄袖胡服左袒处,露出青紫专花裹衫。束腰护裆系石绿作地色,上有简化的如意纹样;项饰亦用石绿敷染,或都代表一种类乎金属物质的装饰。在护裆上覆以黑色护裆上覆以黑色羽披,帽顶贯珠用淡朱染成,马颈项,肩背及腿部黑色,腹部及踝留白。在腹部白在上晕以黑花,三,四点簇聚缀成图案,自然生动。全图轮廓用淡墨线描,跨线略加染晕,其运笔若铁线,劲练而微有波磔。景物难枳简单,但人物和骏马神态,跃然于绢素之上。



重屏会棋图 五代 周文矩
绢本设色 纵40.2厘米,横70.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南唐中主李景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景,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间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
此画〈墨缘汇观〉,〈西清札记〉,〈石渠宝笈三编〉等画著录。另有数本,以〈重屏图〉,〈观弈图〉等名称见于〈寓意编〉,〈清河书画舫〉等书。现存二本,一本藏美国佛利尔美术馆,属明代摹本;此本藏故宫博物院,艺术水平较高,或认为是接近原作的宋人摹本。
周文矩(公元十世纪),建康句容人(今南京),南唐画院翰林待诏。善画人物,山川,楼观,尤精仕女。所画闰阁妇女,继承唐代周日方传统,注重刻画人物表情动态和内在精神,而不过多施朱傅粉或华美佩饰,形象更展自然秀丽。他的笔法吸取李煜画法用笔,线条瘦硬,略带颤动,种之为“战笔”描,刚柔相齐,独具一格。他在画院深受李煜赏识,曾与顾闳中同时奉命画〈韩熙载夜宴图〉。



江行初雪图 五代 赵干
绢本水墨设色 纵25.9厘米,横376.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苇业树林,江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江水微波;渔人卫寒捕鱼,骑驴者缩瑟前进,表现出江南初冬渔民和旅行的生活情况,绘景画人均积传神。图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
图前题“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应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笔迹。有宋宣和,金明昌,元天历,清乾隆,嘉庆诸印,以及柯九思,吴瑞 ,梁清标,安岐诸收藏印。
赵干,江宁人(今南京),南唐后主李煜时为画院学生。善画山水林木,长于布景,多作江南景物。画“楼观、舟船、水村、渔市、花竹,散为景趣,虽在朝市风埃间,一见便如江上。”(《宣和画谱》)
 


高士图 五代 卫贤
绢本淡设色 纵134.5厘米,横5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为汉代爵士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画面高山丛树,瓦屋竹篱, 堂上二人,梁鸿高坐孟光举案跪进。以茂密的山石竹树作布景,衬托出“高士”的志趣。构图严谨,笔法坚实,树石苍厚,多用乾笔破染。
图前隔水有宋赵佶书“卫贤高士图梁伯莺”七字。本幅有清高宗弘历题记。宋周密《云烟过眼录》,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清安岐《墨缘汇观》,清《石渠宝笈续编》,清阮元《石渠随笔》等书著录。
卫贤,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南唐时为内供奉。擅长画楼台,殿宇,盘车,人物等。初师尹继昭,后学吴道子,是一位以界画著名的画家。



丹凤幼鹿图 五代
绢本设色 纵118.5厘米,横64.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林木茂密,丹黄掩映,群鹿楼息其间,或立或卧,或隐与林内,或立与林际。居首者为有角雄鹿,似闻惊警,群鹿亦皆侧首注视一方。全画构图紧密,设色雅丽,但亦有别于习见没骨山水。其树法尤为别致,树冠外形鲜明,前后相互比衬,富于装饰意趣;画鹿则以写实手法,得传神之妙。本幅无名款,有元内府“奎章”“天史”印,裱边有清初收藏家阿尔喜普等人藏印,图内押有乾隆,嘉庆诸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旧题五代人作,沿袭至今。



层岩丛树图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144.1厘米,横55.4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僧巨然,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确切的生卒年已难考证,主要活动期在五代末至北宋初。他先是钟陵开元寺的僧人,后因善画山水得名,成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宾客。公元875年,李煜降宋,巨然随他到了汴梁,居开宝寺中。因他在学士院玉堂画了壁画,蠃得朝野称赏,遂驰名中原地区。他在绘画史上与荆浩,关仝,董源并称为四大家,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此图山峦起于画幅的左下角,取侧入之势。中幅崛起一冈,直逼主峰,有惊涛突起之感。主峰岭峦宽整,立意虚和,与隐显在画中幅右侧的远岫遥相呼应。散落在山间岭上的业树渲染出了一派浑茫的气分,与严整的峰冈相映成趣,在开合中寄意深远。林中小径,屈曲萦带,就实崇虚,意趣深远。而勾皱雅滴,笔墨秀润。
作品本幅无作者款印,仅有明董其昌的题识,种此图为“僧巨然真迹神品”。考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和《宣和画谱》所论巨然画语,与此画都有很吻合,所以史来鉴定家都认同董其昌的这一判断。
 


雪景寒林图 北宋 范宽
绢本水墨 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范宽,又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今陕西耀具)人,生卒年不详。据画史记载,他在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一1031年)还健在。他学画初期,取法于荆浩,李成,后来立志革新,移居终南,太华诸山中,朝夕对着真实景象,创意构图,最后终于领悟到“山川造化之机“,找到了自己的表现风格。他与开仝,李成鼎立而三,领导着宋初的山水画。
此图画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皱擦多与泻染,屑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皱于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此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清代收藏家安岐称其为“华原生平杰作”。因此在范宽有限的传世作品中尤其难得。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斡中,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关于此图是否为范宽之作,近年在绘画史家间尚有不同看法,但说它是宋画中代表范宽画派的重要作品,则是大家公认的。据收传印记,可知历经清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入内府,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圆时曾流落民间。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墨笔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对范宽的绘画风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们把这段话用来与本图勘校,就会感到很是妥贴。所以历来鉴藏家和美术史家们均坚信此图为范宽真迹。近年对画幅树下草业间“范宽”二字款 的发现更证实了这点。
此画单从构图方面说,应属于平易之境,但它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此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实笈初编》著录。



宫乐图 北宋
绢本设色 纵48.5 厘米,横70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宫中仕女宴饮奏乐场面。四人在玩笛弄瑟,吹箫弹筝。一名侍女在一旁击板相和。另外五人饮酒赏乐,姿态各异。色彩鲜丽,线条细整。人物略为体腴。
此幅无款印。是北宋人临摹唐人的作品。仕女的面貌、服饰、器用皆为唐式,但笔力稍弱,表情略拘板,想系临摹所致。



珊瑚笔架图 北宋 米芾
纸本墨笔 纵27厘米 ,横24.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公元1051一1107年),字无章,号海岳外史,任内廷 画学博士。祖籍太原,晚年移居镇江北固山。他的书法很有名,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
在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是文人画派的创道人之一,所创“米家坛山”在山水画中独辟一径。可惜今天已很难见到他的画品。
《珊瑚笔架图》是米芾在行文当中信笔所及,附于“珊瑚贴”之后。此笔架的笔法纯用书法笔意,画柱用笔由上至下,露锋缓行,画弧则顿笔蓄意,挑笔出锋,画档是由左至右,颤笔而行,中间略有补笔,以取圆润和实抱柱之意。下边底座发笔肆意飘洒,错落有致。笔架的形状被生动地勾画出来了,而轻重缓急,顿挑飞白,裹笔涩笔,使转纵横,书法的意义也表露无遗。
此贴见于《墨缘汇观》《大观录》《壮陶阁书画录》等书著录。卷后有米友仁,谢在子,郭天锡等人题跋。



墨竹图 北宋 文同
绢本墨笔 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竹业浓淡相间。史传文氏之竹“浓墨为面,浓墨为背”,于此可见。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本幅无款,有“静闲口室”、“文同与可”二印。诗塘有明人王直及陈质题诗。



五马图 北宋 李公麟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宋朝元 初年天驷监中的西域名马五马匹 ,各有一名奚官司或 人。画无作者款印,前四马俊名有黄庭坚 题的马名,产地,年岁,尺寸,卷末又有黄氏 跋,题为李公 作。因第五匹马(满川花)均无黄庭坚 题,有人怀疑为均人 人。所画五代马官,两位是汉人,余为外族。形貌,服饰,神情各 。除局部有烘染外,都有单线白描。行笔劲细,富于变化,刻画出马的 背的圆劲与弹性。笔法简洁苍劲,是宋代人马的 作。本书选印第一,第三两段。
 


窠石平远图 北宋 郭熙
绢本设色 纵120.8厘米,横167.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曾为宋御画院艺学。师法李成,善画山水,寒林。生卒年不祥,活动于北宋熙宁,元丰年间。著有《林泉高致》一书。
画幅左侧有款“窠石平远”四字及“元丰戊年郭熙画”。钤“郭熙印章”一方。知为郭熙作于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画深秋清旷之景,神韵独绝。树石画法与郭熙《早春图》相似。但细部描画较简略。有“敕赐临济壹宗之印”等印记十一方和半印一方。



柳鸦图 北宋 赵佶
纸本淡设色 纵34厘米,横223厘米
赵佶即徽宗,是北宋末年的一位皇帝。他酷爱书画,在位二十五年,政治上昏庸无能,以至亡国被虏;但是绘画事业欲有倡导之功。其本人诗书画均有精湛的造诣,尤以花乌画专长,以工细彩墨为主,有时并能寓巧与拙。此幅《柳鸦图》是他绘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原为《柳鸦芦雁图卷》的前半幅。柳和鸦采用没骨画法,设色浅淡,构图洗练。粗壮的柳根,细嫩的枝条,姿貌丰腴的楼鸦画得都很精细工整。楼鸦双双休息喜戏,形态自在安祥。点睛用生漆,更显得神采奕奕。画面在黑白对比和疏密穿插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画钤赵佶的“宣和中秘”朱文长方印,半钤明内府“纪察司印”。《庚子销夏记》,《石渠随笔》著录。



瑞鹤图 北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51厘米,横138.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壮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对神态各的丹顶鹤翱翔盘旋在上空,另两对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空中彷彿回荡着悦耳动听仙鹤齐呜的声音。画后有赵佶瘦金书叙述一段。此图为宋人邓椿《画继》中所记《宣和睿览》册中的一幅。《石渠宝笈重编》及《石渠随笔》著录。
 


采薇图 南宋 李唐
绢本淡设色 纵27.2厘米,横90.5厘米
此卷画商代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薇代食的故事。图绘半山之腰,苍藤、古松之阴,伯夷与叔齐采摘薇蕨期间,正在休息对话的情景。画中正坐一人即为伯夷,他面带优愤,目光炯炯,注视着叔齐。叔齐一手据地,一手舒掌作放歌状。图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于毫端。衣纹简劲爽利,以亲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笔法粗简,墨色湿润,已开马远,夏圭法门。
图中石壁上有题款两行;“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大约属李氏晚年作品。本幅有明人项元汴、清人吴荣光等收藏印多方。后幅有元人宋杞,明人俞允文、项元汴、清人永瑆、
翁方纲、蔡之定、阮元、林则徐、吴荣光、潘霄汉的题记。《清河书画舫》,《汪氏珊瑚纲》,《佩文齐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



女孝经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每幅纵43.8厘米,横68.7至7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女孝经》为唐代侯莫陈邈(三字复姓)妻郑氏撰,共为十八章,内容多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女孝经图》(上卷)画前九章内容,此处所选为其中的第一开宗明章,二、后妃章,五、事舅姑章,九、庶人章四幅画面。各图后有楷书《女孝经》原文,字体学高宗赵构一派。图上有清“曹溶秘玩”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印多方。此图书法工整,画人物衣纹采用织线描,设色浓丽,略师唐人书法。作树木、花石、屋宇,笔法平稳,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该图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四梅图 南宋 扬无处
纸本墨笔 纵37.2厘米,横358.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处(公元1097一1169年),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南昌人。他自称为汉代扬雄后裔,故其姓氏纵扌不纵木。扬补之善画水墨梅竹、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野逸;能作白描人物,师法李公麟;亦能书法,兼工诗词,著有《逃禅词》。
《四梅图》写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种状态。后自书“柳梢青”词四首,分咏四梅。又自题道;“范端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仍各赋词一首,画可信笔,词难命意,欲之不从,勉徇其请。予作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今再用此声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文中提到的“端伯”,名直筠,为范仲淹的曾孙。自题作与“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扬氏时年六十九岁。后福有元人柯九思至元十一月和诗,清人笪重光等人题记。



果熟来禽图 南宋 林椿
绢本设色 纵26.5厘米,横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林椿,钱塘人,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一1189年)画院待诏,善写花乌,师法赵昌。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绘有林檎果一枝,枝上硕果累累。其上楼息一小乌, 尾挺胸,作欲飞的情态,形象生动可爱。系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枝柯,仿佛在轻轻地颤动。果叶正反面刻画细织,连虫蚀的痕迹都颇为清晰。画面虽不繁复,却充满生气盎然的意趣。全图笔法精工,设色妍美,是面宋初期花乌画的佳作。本幅款署“林椿”二字,曾经宋牵收藏,《石渠实笈三编》著名。



海棠蛱蝶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5厘米,横2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亦无作者款印,工笔重彩画海棠花蝶。画风工整,赋色浓丽,用笔沉稳,花叶用颜色屑屑渲染,阴阳向背交代得十分清楚。本幅钤“黔宁王子子孙孙水保之”,“丁伯川鉴赏章”等藏印四方。
 


枯树鶌鹆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5厘米,横26.5厘米
故宫博物藏
此图原载《纨扇画册》,经《石渠实笈初编》著录。图作秋树残叶,枯枝上楼息着一双鶌鹆。整幅构图疏密得体,用笔工整,刻画入微,神形兼备,为宋代写生花乌画中的佳作。本幅上钤”桂坡安国鉴赏,“大观”半印和“宣统御览之宝”收藏印各一方。



枫鹰雉鸡图 南宋 李迪
绢本设色 纵189.4厘米,横210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枫鹰雉鸡图》是宋画中罕见的巨幅作品。此图绘坡石花竹中,一棵古枫拔地而起,枯枝上一对凶猛的苍鹰正向下怒视着一对慌忙逃窜的雉鸡。画面上的山石树斡用笔粗重,辅以水墨破染,其阴阳向背,都交代得十分清楚。树上的枝叶疏密有致,层次鲜明。鹰、雉的羽毛精细,神态生动。整幅画面给人以严谨结实,气魄宏壮之感。画面左上方款署“庆元丙辰岁李迪画”,可知。这幅作品绘于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本幅有“怡亲王宝”等藏印两方。



秋柳双鸦图 南宋 梁楷
绢本设色 纵24.7厘米,横25.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梁楷,祖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南渡后流寓钱塘,南宋宁宗嘉泰年间为画院待诏。他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及花乌,性情狂放不羁,喜爱饮酒。据载,他曾在画院独“金带”而不受,不辞而别,人称“梁风子”。梁楷书画风多粗简,擅长减笔画。画风于北宋初期的石格一胍相承,并将石氏粗简的画法创造性在运用到花乌画之中。
《秋柳双鸦图》绘枯杈上一枝 柳随风摇晃,两对乌鸦绕树飞呜,一轮圆月淡淡无光。全幅构图清疏,意境幽遂,寥寥数笔便将秋景黄昏刻画得淋漓尽致,笔简意赅。
此图右下方款署“梁楷”二字。对幅有清高宗弘历题诗。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四景山水图 南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每幅纵41.3厘米,横67.9至6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关系,而秀润过之,四幅画面均无款印,但可信为刘松年真迹。后幅有明人李东阳题记。本幅分钤《春和园鉴藏》等印二十四方。《庚子销夏记》著录。



花篮图 南宋 李嵩
绢本设色 纵19.1厘米,横26.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重设色,描绘盛开在精美的花篮中的鲜花。全图画风工整艳丽,为工笔重彩画中的佳作。画面左下方款署:“李嵩画”三字,其下方押“项子京家藏”半印。



百子嬉春图 宋 佚名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苏汉臣作。画儿童百人在一处庭院中嬉戏玩耍,情景欢快热闹。按《图绘宝鉴》:“苏汉臣,开封人。宣和画院待诏。师刘宗古,工画释道人物臻妙,尤善婴儿。绍于间(公元1131一1162年)复官。孝宗隆与初(1163年)画佛像称旨,补承信郎。”世人凡见婴戏图,便题苏汉臣作。不知何据。未足篤信,暂存疑。
 


雪窗读书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49.2厘米,横31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图绘雪景。崖前坡后茅屋两幢,旁有青竹,柴门紧闭,左侧山崖高峻,崖上枝叶苍茂。远山如带,朦朦胧胧。此幅左侧下部的“李嵩”,“李宗成”名款均是作为后添,这幅作品布景严整,山石用大斧劈破,但笔法见散乱,似系南宋时期宗法李唐者所作。本幅及纸边钤明“张孝思赏鉴印”及清高宗弘历的印章数方。《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雪堂客话图 南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纵28.2厘米,横42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雪堂客话图》设色画江南雪景,笔法苍劲浑厚,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和短线条秃笔直破,从而取得了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夏圭虽与马达同师李唐,但又各有所长。马达用笔刚劲而偏于露,夏圭用笔刚劲而趋于含蓄,这一特点在此幅作品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画面左侧款署“臣夏圭”三字。



临流抚琴图 南宋 夏圭(传)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 据题夏圭作画。溪旁古树下一士人扶琴吟诵之状。笔法劲健,墨色淋漓,观之如闻铮铮然流水弹琴之声。
 


春江帆包图 南宋 无款
绢本墨笔 纵25.8厘米,横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绘远岫高松,中分一水。右岸竹离茅舍,窜石丛林。岸边二帆船停泊。远方夕阳西下,江水如潮。二小船饱帆破浪前进,从而点出了画面的主题。图中远山用淡墨勾染,浓墨点小树,松树,帆船用细笔勾描。全图笔法慎密严谨,画风学郭熙一派而又另立新意,不愧是南宋初期小幅山水的佳作。画面无款。对幅有清高宗弘历的题诗。此作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梅石溪凫图 南宋 马达
绢本设色 纵26.7厘米,横28.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设色画幽僻的崖涧,石壁上梅花盛开。一群野鸭在涓涓的溪水中或追逐嬉戏,或梳理羽毛,或振羽欲飞,其中一对幼凫伏在母凫的背上,十分动人,全图兼工带写,构图简洁巧妙,所画石壁运用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使咫尺画面产生了旷阔之感。在用笔上也颇有特色,画山石用大斧劈破,爽利峭劲;作梅树用方折笔写拖枝之势,苍劲老辣,姿态横生,绘溪水则用细笔中锋,从而表现出微风吹拂,清波荡漾的意境。本幅左下方款署“马远”二字。另有收藏印三方。
   


松涧山禽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5.3厘米, 横25.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参天的古松下,山溪蜿蜒奔流,水花飞溅,四对山鹊姿态各异,或飞呜,或楼止,或啄食与山涧和树石之上,形象生动。图中用浓墨画松斡和松鳞,松针用墨线勾描后用石青渲染。竹叶用严谨的双钩填色法。山石则用墨线勾勒轮廓,进而用淡青色破染,使画面富有立体感。此图用笔苍劲,静中有劲,为南宋小幅花乌画中精秀之作。这幅作品曾经明黔宁王沐琳和项元汴收藏。
 


雪江买鱼图 南宋 李东
绢本设色 纵23.6厘米,横25.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李东,生卒和籍贯不详,南宋理守时(公元1225年一1264年),经常在京师御街上出售自己的绘画作品,工画民间风俗。
此图绘白雪皑皑的严冬,一渔翁身着蓑衣,一手持桨,一手提鱼出售,真实在反映了渔民生活的艰难气分。此作用笔劲挺,构图玲珑别织,不愧是李东的传世佳作。曾经清内府收藏,《虚齐名画录》著录。



碧桃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横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碧桃两枝,枝上的碧桃花有的吐露盛开,有的含苞欲放。花瓣用细笔勾描后多屑晕染,富有屑次变化和立体感。全图用笔精细,设色淡雅,画虽小,意趣无穷,是南宋写生妙品。画面无款。画中钤有“于腾”、“何荣精赏”二印。



出水芙蓉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3.8厘米,横25.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亲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画面无款印,传为吴炳作。《虚齐名画录》著录。



瑶台步月图 南宋 刘宗古(传)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载《四朝选澡册》(见《石渠宝笈续编》)。题刘宗古作。《画继》云:“刘宗古,京师人。宣和间(公元1119一1125),以待诏官至成叫郎。乱离后,归江左。朝廷方寻访车辂式,而宗古进本称旨,除提举车辂院。其画人物,长于成染,不背粉,水墨轻成,但笔墨织弱耳。”此画布局疏朗,设色清丽,不失为一件精构。



墨兰图 南宋 赵孟坚
绢本墨笔 纵34.5厘米,横90.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坚,字子固,为宋朝宗室,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中进士,官至朝散大夫,守严州。他善画水墨梅、竹、兰、水仙等,学扬无咎一派,其作品清而不凡,秀而雅淡,是南宋末年兼具贵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画家。
此图绘墨兰两业,生于草地上;兰花盛开,如彩蝶翩翩起舞;兰叶柔美舒放,清雅俊爽。画中自题诗日:“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赵氏这种画兰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卷右边有顾敬题诗,后幅有文微等七家题记,曾经明文微明,清安岐收藏,《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墨缘木观》著录。
 


霜条寒皱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8.2厘米,横28.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绘五对麻雀栖止于枯之枯棘上,右侧亲小竹一枝。图中小乌神态各样,有的静观,有的对语,有的作欲飞状,形象生动逼真。从画面看,小乌的形象更接近自然情态,说明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写生的功力。此图用笔精工设色优美,是南宋写生花乌画中的妙作。无款印,曾经清人宋牵收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金明池争标图 宋人
绢本设色 纵28.5厘米,横28.6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描写北宋京城汴京(今开封市)金明池水戏争标的场面。画面苑墙围绕,池中筑十字平台,台上建军圆形殿宇,有拱桥通达左岸。左岸建有彩楼,水殿,下端牌楼上额书“琼林苑”三字。池岸四周桃红柳绿,间有凉亭,船坞,殿阁。水中龙船屑楼高阁,人物活动于楼内外;龙船两侧各有小龙舟五艘,每艘约有十人并排划桨,船头一人持旗;另有数只维游其间。书面左,下两侧的苑墙内外,人群熙来攘往。全图约有千余人,虽然人物微小如蚁,但仔细观察,比例恰当,姿态各异,神情生动,颇具艺术魅力。在图左侧的粉墙上有楷书“张择端呈进”五字款。经专家鉴定,对此图作者有两种意见:其一,从落款看,不像后人添写。如此精细熟练的工笔画应出自高手,有可能是张择端的早期作品;其二,从此图的风格及画中景物看,断为宋画无疑,很有可能是南宋人的摹本。此图曾为明代安国,项子京鉴藏。



洞天山堂图 南宋或金 无款
绢本设色 纵183.6厘米,横12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谷间白云弥漫,涧流清驶,林木摇曳,楼台隐约,造景幽深雅静,与画幅上所题“洞天山堂”四字颇为切合。本画无款识,清初王铎题为董源之作,不知何据。从全画布置创意看,所画景山物范围已比北宋全景山水缩小,近于李唐《万壑松风图》的体制,其时代应相当于南宋。但图中所画宫室的特点又非南宋而近于金元,故此图更可能是金代作品。



云横秀岭图 元 高克恭
绢本 设色 纵182.3厘米 横106.7厘米
高克恭(公元1248-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官至大中大夫,刑部尚书。其祖先是西域(现新疆)人,后籍山西大同。工墨竹,亦擅山水,初学米芾父子水墨书法,后取法李成、董源、巨然之长,自创一体。评进谓其所书“元气淋漓”。
此图书层峦高岭,溪桥疏树,上下峰峦及近景坡石树木之际,间以白云朵朵,纵而掩去大山给人的窒息之感,并增加了景物的深度,使书面元气浑沧。整幅书设色明丽、笔墨精妙、用笔灵活。山石多用米点皴,但又糅进新的变化,如水边的卵石以及米点之下的“披麻皴”。说明高氏并非刻板效学二米泻烟雨林峦,还吸收了董源、巨然山水画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技法。书上李 题诚云:“……上轴树老古苍,明丽 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诚者。”另有邓文原、王铎的题记和乾隆帝题诗。



双钩竹图 元 李衍
绢本 设色 纵163.5厘米 横10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李衍(公元1254-1330年),字仲贤,号息齐道人。蓟丘(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吏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光禄大夫。座后追封“蓟国公”为元代画竹名家,初学王庭筠,后师法文同。著有《竹谱详绿》一书。
此图画竹四株,前后左右交错,枝叶繁茂。下方小竹数株,怪古平坡。竹叶以墨色细加泻染,表现出阴阳向北背。湖石用浓淡墨晕出,玲珑多姿。构图匀称,笔法圆劲精整,设色淡雅。作者还通过碎石、枯枝等周围景物的描写,更加烘插出竹子“清高拔俗”的品格。未署款,画幅中部钤有“李衍仲贤”、“息齐”二印。



洞庭东山图 元 赵孟頫\
绢本 设色 纵61.9厘米 横2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鸥波、水晶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人元后任兵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擅画山水、人物、鞍马、竹石和花乌。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学李公麟和唐人。其绘画有两种面貌,一为工整,一为豪放,均在笔墨技法上有较大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此图描绘洞庭东山的景色。洞庭山位于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分东西雨山。东山古名胥母山,又名莫厘山,为伸出太湖之半岛。图上东山山势不高,圆浑平缓,山径曲折,一人伫立岸边眺望太湖。山后雾气迷蒙,岗峦隐约。湖面微波粼粼,轻舟荡漾。近处小丘浮起,杂木叶生。作者自题诗中抒发了闲和怡悦的决绪。下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画幅中有清高宗弘历题诗。裱边有明人董其昌题跋。
此幅笔墨从董源的规范中变化而来,柔和流畅的披麻皴和疏密相间的点苔,表现出江南草木华滋的土山形貌。细密的鱼鳞水纹,写出太湖潋滟的水光。山峦和坡石罩染淡淡的石青、石绿和赭石,以花青占染树叶,盏面色调明澈清雅。这种浅绛山水是赵孟頫在唐、宋青绿山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析体貌,对元代山水画风影响很大。\
画家另有《洞庭西山图》,与此图原相联属,惜已散佚。
 


墨竹图 北宋 文同
绢本墨笔 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竹业浓淡相间。史传文氏之竹“浓墨为面,浓墨为背”,于此可见。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本幅无款,有“静闲口室”、“文同与可”二印。诗塘有明人王直及陈质题诗。



溪凫图 元 陈琳
纸本 设色 纵35.7厘米 横47.5厘米
台北故宫博和院藏
陈琳(生座年不详),字仲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院待诏珏子,琳世其叶。善画花鸟、山水、人物,得赵孟頫指授,多所资益,故其画不俗,尤善临摹古迹。\
此图画一野鸭,立于水边。古上角倒垂芙蓉一枝,纵有花蕾。岸上车前草一株,杂草两叶。纵画中的点景可以断定。此时已是深秋季节。 图中野鸭多用细笔勾描,造型准确,画风工丽。水用粗笔随意写画,笔法潇洒。画幅左有赵孟頫题记:“陈仲美戏作此图,近世画人皆不及也。子昂。”诗塘有元人仇远题跋,说明此图是陈氏访赵孟頫时即兴所作的写生画,赵孟頫为之润色。其中右上的芙蓉、下方的坡石小草和粗笔的水波都是赵孟頫所加,粗笔水波之下还可见到陈琳原画细笔波纹的痕迹。画上钤有清人耿昭忠、乾隆帝、宣统帝等收藏印多方。



寒林图 元 曹知白
绢本 墨笔 纵27.3厘米 横26.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曹知白(公元1272-1355年),字又元,又字贞素,号云西。华亭(今松江)人。至元中为昆山教谕,不久辞官归隐。擅长画山水,师法李成、郭熙。晚年笔法简淡疏秀,自成一派。
此图画坡石枯林。用笔丰腴湿润。画风学李成、郭熙而又有变化。画幅中自题:“……泰定乙丑九日,去西兄作。”下钤“云叟”、“听松斋”二印。下角又有“聊复尔耳”一印。乙丑为泰定二年,即公元1325年,时作者年五十四岁。本幅堪称曹知白中年时的佳作。
 


伯牙鼓琴图 元 王振鹏
绢本 墨笔 纵31.4厘米 横92厘米
故宫博和院藏
王振鹏,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至漕运千户。工墨笔界画,笔法工致细密,自成一体。亦擅人物。元仁宗赏识他,赐号弧云处士。生座年不详,约活动于元仁宗朝。
此卷描绘伯芽为知音者钟子期弹琴的故事。相传伯牙生于春秋时代,擅弹琴,与钟了期为友。《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流传至今的古琴曲“水仙操”和“高山流水”据传就是他所作。图中弹琴者为伯牙,对面聆*者是钟子期。画中伯牙与子期的举止神情均刻划惟妙惟肖。衣纹用笔细劲流利,精谨生动。实为元代人物画代表作。
卷末署“王振鹏”三字款。卷尾有元人冯子振、赵声、张原湜题记。
 


墨竹谱 元 吴镇
纸本 墨笔 纵40.3厘米 横5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公元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喜与魏塘人。工诗文,擅画山水、竹石。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他与王蒙、黄公望、倪瓒同初称为“元四家”。
此册共二十二幅,前两幅作者书苏轼撰文同偃竹记,后二十幅画竹各有题议。册中墨竹诸能悉备,画风苍劲简率。
所选一为第四幅。秀竹一竿,枝疏叶少。淡墨画干,浓墨画竹叶,墨气连贯。用笔简练,构图大胆,不落俗套。有“天籁阁”、“墨林山人”、“项子京家珍藏”等藏印多方。
二为画册中第五幅。画风雨竹一枝,枝叶繁茂。淡墨画枝斡,浓墨一笔点叶,竹能生动可爱。真可谓得竹之性情。画左有作者题议。
 


渔父图 元 吴镇
绢本 墨笔 纵84.7厘米 横29.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还山丛树,流泉曲水,老树平坡。坡旁溪水一泓,小舟闲泊。一渔父头戴草笠,一手扶浆,一手执鱼竿,坐船中垂钓。笔法圆润,意境幽深。画风师法巨然而又有变化。画幅中有作者自题,款署“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戏作鱼父四幅并题”。下钤“梅花盫”、“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二印。至元二年为公元1336年,时吴镇年五十七岁。诗塘中有明人王铎题诗。.
 


挟弹游骑图 元 赵雍
纸本 墨笔 纵108.5厘米 横4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赵雍(公元1289-?年),字仲穆,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次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以书画知名。擅画人马、山水和竹石,师家法。\
此图画一人骑马持弓,回顾身后的两株高树。画风古朴,有唐人遗风。图中人物形象生动,马的造型准确,树以双钩填色,描绘严谨。画幅中自题“至正七年四月望仲穆画”。至正七年为公元1347年,时赵雍年五十九岁。画幅右上方有元人题记



清必阁墨竹图 元 柯九思
纸本 墨笔 纵32.8厘米 横58.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公元1290-1343年),字敬仲,号丹丘生、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今浙江)人,官至奎章阁鉴书博士。博学能文,擅写墨竹,师文同一派,并融以书法的用笔。
此图画竹竿,怪石一块。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石用浓墨皴擦,圆劲浑厚。全画笔法苍秀,画风学文同而又有新意,是柯氏墨竹画的代表之作。
画幅左侧自题:“至元后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必阁因作此卷。丹丘生题。”“柯敬仲氏”一印。戊寅为至元四年,即公元1338年,时柯九思年四十九岁。



鹰桧图 元 张舜咨 雪界翁
绢本 设色 纵147.3厘米 横96.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张舜咨,字师夔,号栎山,杭州人。曾在福建任县尹。工诗文、书法、擅长画山水、树木、竹石。生卒年不详。雪界翁待考。
此图画一黄鹰独立于古桧树上,昂首还眺,目光咄咄。树下顽石小树成趣。鹰的造型准确,羽毛用细笔勾描后填色。用笔工细,设色妍丽。桧树和山石用兼工带写的笔法,于苍古之中又见清润之致。画中自题云:“雪界翁画黄鹰,师变作古桧,桐城口氏好事,遂与之。”张舜咨傅世作品极少,此幅为难得的精品。



桃竹锦鸡图 元 王渊
纸本 墨笔 纵102.3厘米 横55.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少时受赵孟孚指教,擅长画花鸟、山水,尤精水墨花鸟。山水师法郭熙,花鸟师黄筌,而又有创新。生卒年不详。
此幅画坡石桃竹,两双锦鸡楼于坡石之间。桃枝上的一双小鸟作欲飞状。枝上桃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图中花和叶都用水墨点画而成,不用线勾。作者以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现出阴阳向背和不同的颜色。鸟身的羽毛举涂染皴划粗细笔兼用,不作精雕细琢。全画笔墨稳练、文雅,气韵苍古,是花鸟画在元代由设色向墨笔过渡的代表性作品。画幅左下方款署“至正己丑王若水为惠民作出桃锦鸡图”。下方钤“澹轩”、“王若水”二印。画幅左下角钤“子孙永保”、“海滨程氏”等收藏印。



秋舸聚饮图 元 盛懋
绢本 设色 纵141.4厘米 横97.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盛懋,字子昭,嘉兴魏塘镇人。其父盛洪擅画。他继承家学,又以陈琳为师。工画山水、人物、花乌。笔墨精致,布置巧密,在元末享有盛名。生卒年不详。
此图绘坡陀上树木列植,枝繁叶茂。近岸缓缓行驶一艘篷舟,舟首一位逸士正仰天长啸,身前置放酒具瓷碗,身后古阮横陈。船尾童子摇橹,对岸岗阜平缓。古代历史人物中,魏晋间号称“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嗜酒能啸”,并擅弹琴。图中逸士很可能即是阮籍的写照,表现他“志气宏放,傲然独得”的神态。图中树石、还崦画法学董源、巨然,只是勾皴占染的笔法更为缜密精巧,不免略嫌细碎。人物着色,取唐人法,线描细劲。
图上无作者款识和印章,但画风与其至正辛卯(公元1351年)年作的《沧海横笛图》颇为一致,可信为盛懋真迹。



松阴聚饮图 元 唐 棣
绢本 设色 纵14.4厘米 横97.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唐棣,字子毕,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曾任吴江县令。工画山水,近学赵孟孚,还师李成、郭熙。生卒年不详,可能卒於至正初年。
图绘数人在树下聚饮的情景。河畔长松高耸,树后露出茅屋数间。松荫下四位长者席地而坐,面对酒缸正在举杯畅饮。旁有两人手捧壶盘侍候,一人抱矮案前来。河中露出坡陀松林茅舍。隔河岗阜起伏,还山隐约。图中描画对饮者解衣,不矜礼仪,生动地表现出树民野老酒酣与豪的生活乐趣。唐棣曾投赵孟孚门下,学者诗文绘画。此图岗峦坡石笔墨圆润婉和,颇有赵氏遗法。长松的勾皴苍劲精巧,细枝形似蟹爪,则脱于郭熙。
画幅中自题“元统甲戌冬十一月吴兴唐棣子华制”。下钤“唐氏子华”朱文方印。甲戌为元统二年,即公元1334年,时作者年三十九岁。此图属早年之笔,故较多保留着师承前人技法的痕迹。
 


墨梅图 元 王冕
纸本 墨笔 纵68厘米 横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字元章,号老村,又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年轻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不中,遂绝意仕途。后归隐九龙山,以卖画为生。擅长画梅花、竹石,墨梅师法扬无咎而另立新意,著有《竹齐集》行世。
此图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幹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幹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勾瓣点蕊简洁洒脱。王冕墨梅出于北宋扬无咎派。但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此幅则写繁花密枝,别开生面。
画幅中有作者题诗五首。署款:“乙未年春正月朔写于草堂”。时王冕年六十八岁。此图是他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杰作,深为后人珍重。诗塘及裱边四周,相继有明人祝允明、陆深、谢承举、文徵明、薛章宪、王宠、徐霖、王韦、唐寅、陈沂等人题诗。



汉苑图 元 李容瑾
绢本 设色 纵156.6厘米 横10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容瑾,字公琰,擅界画、山水,师王振鹏。生座年不详。
此图层层楼台,回廊环抱。楼旁林木掩映,还岫业林。作者运笔精妙,以直线、横线、斜线绘成了一组优美宏伟的建筑群。用笔严谨,一丝不苟,设色妍美。采用鸟瞰式构图,把宫苑内外景致描绘尽致毕现。此图应为界画中精品。



六君子图 元 倪 瓒
纸本 墨笔 纵61.9厘米 横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倪瓒(公元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家豪富。元末卖去田屋,浪迹湖泖。擅长画水墨山水,宗董源,兼学荆浩、关仝。作品多取材於太湖一带景色,意境简疏茺寒。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此图绘坡陀上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阔无波,江上岗峦遥接还空。气象萧索清旷。六株树据李日华去为松、柏、樟、楠、槐、榆,有其象徵意义。黄公望题诗中指谓:“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山岗坡石的画法从董源脱出,而参以方折之笔,柔中寓刚。
树木用笔简洁疏放,似不经意而骨力内含。故王铎题语中评道:“画之简者,其神骨韵气则不薄。”
画幅中自题一则,述作画经过。此图作於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时倪瓒年四十五岁。画幅中还有元公望、朽木居士、赵觐、钱云等诗。诗塘中有明人董其昌题识,裱边有明人王铎,清人周寿昌、许乃普、陈荣等题跋或观款。
 


杨竹西小像 元 王绎 倪瓒
纸本 墨笔 纵27.7厘米 横86.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王绎,字思善,自号痴绝生,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后从居杭州。擅画像,是元代著名肖像画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
此图由王绎画杨谦(号竹西)小像,倪瓒补画松石平坡。图中杨谦留着长发,头戴小帽,身着长袍,持杖独立。人物面部用细笔勾描,略用淡墨烘染,形象生动逼真。笔墨不多,却较好地表现了杨竹西“清谦谨慎”的性格。画像后亲以小石的弧松,更加烘托了杨竹亡在宋亡后不仕朝迁的气节。画中倪瓒题云:“杨竹西高士小像,严陵王绎写,句吴倪瓒补作松石。癸卯二月。”癸卯为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卷后有元人邓元祜、杨维祯等十一家题记。



丹山瀛海图 元 王蒙
纸本 设色 纵28.5厘米 横80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东海蓬瀛诸岛壮阔奇伟的景色。水面上洲岛参差涌列,岛上岗峦层叠重深,长松挺立,树木稠密。岛有木桥通向对岸,山隈深处楼屋掩映。海水浩淼无际,点点舟樯扬帆风行。笔墨师承董源,缜密的披麻皴屈曲律动,峰顶密赞苔点。树木交织使用各种夹叶、勾叶、点叶法,极得荣茂之意。是王蒙笔意繁缛灵活的别体之作。
画幅中自题“丹山瀛海图。香光居士王叔明画”。下钤“黄鹤山樵”白文方印。卷后有元人金厓主人和陈方跋,并有明人项元汴题记。



青卞隐居图 元 王蒙
纸本 墨笔 纵140.6厘米 横4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蒙,字叔明,号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外孙。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385年。元末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累,死于狱中。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独具一格。画重山复水的繁景,喜用解索皴和渴墨点苔,画风苍*秀润,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并称为“元四家”。
此图绘作者家乡吴兴的卞山景色。峰峦曲折盘桓,重叠峥嵘,气势雄奇秀拔。山间林木茂密,山径迂回,飞瀑高悬直注。山脚下有客曳杖而行,山坳深处茅庐数间,堂内一人抱膝倚床而坐。此画境界深邃幽雅。笔墨技法融合了董源、巨然、郭熙和赵孟孚等前代大师的优长。山石坡陀的皴染变化无穷,写出万木葱茏的气象。全图结构繁复充盈,然而通过溪流、水潭、奔泉、云霭等的布置,在稠密中透出灵动的气韵。
图上自题:“至正廿六年四月黄鹤山人王叔明画青卞隐居图。”至正二十六年为公元1366年。这是他风格成熟期的精心之作。明人董其昌在诗塘题为“天下第一王叔明”,殆非虚传誉,画幅中又有清高宗弘历题诗,裱边有近人朱祖谋、邓孝胥、罗振玉、金城、陈宝琛、张学良、冒广生、叶恭绰、吴湖帆等题款。
 


武夷放棹图 元 方从义
纸本 墨笔 纵74.4厘米 横27.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方从义,字无隅,号方壶,贵溪(今属江西)人。上清宫道士,擅画云山,师法董、巨和米氏父子,笔墨苍润。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
此图画武夷九曲风光。奇峰突起,溪间幽深。俯视众山,皆如小坡。一叶轻舟,行在中流。图中山石树木,以草书笔法勾勒,淡墨轻染。用笔潇洒,笔具奇姿。墨气淋漓,耐人寻味。构图奇险,静中求动。与常见的水墨灵山有所不同。棣书自题“武夷放棹”四字,又草书自题一则。款署:“至正己亥冬,方方壶写寓乌石山识。”下钤“方壶清隐”一印。



戛玉秋声图 明 夏昶
纸本 墨笔 纵151厘米 横63.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夏昶(公元1388—1470年),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江苏昆山人。原姓朱,名昶。永乐十三年举进士,正统中官至太常封少卿。为官四十余年,天顺元年去职还乡,以书画自娱而终其身。善墨竹,师承王绂而稍变化,烟姿雨色,苍润洒落,偃仰浓疏,合乎适度,时推第一而名驰域外,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誉称。亦工楷书。
这幅图写一叶细竹在萧瑟秋风中摇曳舞动的姿态,配上一方峻赠的湖石,构成动与静的平衡布局。墨竹用笔,参人书法笔意,竹叶犹如草书,点划纷披,以浓淡虚实相生的墨色,表现出阴阳相背和前后参差的空间感。他的墨竹在继承文同、王庭筠等的基础上,形成了清瘦潇洒的风格,兼有作家和文人画两者之长。图上自题:“戛玉秋声。仲昭。”下钤“东吴夏昶仲昭书画印”朱方方印。



潭北草堂图 明 谢缙
纸本 设色 纵108.2厘米 横50.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谢缙(生座年未详),字孔昭,别号兰庭生,亦称深翠道人。江苏苏州人。画师王蒙、赵原,既精诣则益以烂熳,千崖万壑,愈出愈奇。工诗,有《兰亭集》。
此画是谢缙为同时著名书画家杜琼所作。杜琼系唐代诗人杜甫之后裔,善书画诗文,为谢缙好友。
谢缙师法王蒙、赵原,此图主要取王蒙法,写似拳石的山岭高耸,远山隐显;岭下峰回路转,树林苍盛,在高大的松树中,透露出一舍草堂庭院,主人似与访者交谈诗文。明代文人画家多作此类意境,反映出明代文人居士喜好避世隐居的心理。左上作者自题并款署:“永乐戌岁上巳日,葵丘谢缙识。”图中有杜琼及清光绪间浙江诸暨陈声(陈洪缓后裔)的藏印。永乐戊戌为公元1418年,是谢缙晚年的佳作。



溪堂诗思图 明 戴进
绢本 墨笔 纵194厘米 横10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戴进(公元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宣德间(公元1426—1435年)官直仁智殿待诏,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故道释、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犬等,无所不工。山水师马远、夏圭,并了法郭熙、李唐,俱遒劲苍阔,境界深远办物、佛像能变通运笔,顿挫有力;喜作葡萄配以勾勒竹、蟹爪草,另具格调。画在明中叶曩乡较大,是“浙派”创始人。
画峻岭虬松,茅堂临溪,后倚飞瀑,中藏寺观,得深山幽居之意。载进幼年学画於叶澄,随后对南宋李唐、马远潜心追摹,所得独多,山水人物俱臻佳妙,为一时之冠,绘画才能比较全面,师承广泛,画风多样,并能自出新意,形成雄健豪放、遒劲苍涧的水墨山水新风,影响深远。此图笔墨苍劲,如此大幅,布置精密,峰峦重叠,颇见生机,为其晚年的杰作。



玉兔争清图 明 陈录
绢本 墨笔 纵155.7厘米 横7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陈录(生卒年未详),字台章,以字行,号如隐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善墨梅、松、竹、兰,笔意儒雅,与王谦齐名。笔力实过之。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当作《墨梅图》。
画皓月当空,月下老梅劲挺,繁斡竞争凌代,状如捧月,颇有气势;繁花如雪,暗透清香。斡枝的粗细、疏密交织,梅花与斡枝的黑白衬托,旋律韵味俱生。用笔挺秀,墨色幽雅,巧得清辉。左方自题:“会稽如隐居士陈章写玉兔争清。”钤印三方,一方“静齐”,另两方文不清。



芙蓉游鹅图 明 孙隆
绢本 设色 纵159.3厘米 横84.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孙隆(生卒年未详),一作孙龙,字纵吉,又字廷振,号都痴,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开国忠愍侯之孙,宣德间入直内廷,官至侍御。后知新安府。画翎毛草虫,全以彩色渲染,融合徐熙落墨花及赵昌没骨法而有所发展,生动鲜活,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甚大。
一狮头大鹅,侧身临溪立於芙蓉花石之下,形态生动,栩栩如生,仿佛似闻其鸣。芙蓉偃斜上伸,仰挹风露,意态雅逸。鹅用勾染法,花用点染法,枯润线浓,掩映相发,浑朴清丽。将勾、染、点有机地融於一体,既潇洒放逸,又秀丽典雅,寄新意於法度之上,得妙理於豪放之外,风格独异。无款。钤朱文“孙隆图书”、“金门侍御”、“开国忠愍侯孙”三印。



南村别墅图 明 杜琼
纸本 墨笔 设色 纵33.8厘米 横51厘米 各幅略有大小
上海博物馆藏
杜琼(公元 1396—1474年),字用嘉,号东原耕者、鹿冠道人。江苏苏州人,经学渊博,善诗文,山水还宗董源,近法王蒙,多用乾笔皴擦,淡墨烘染,风格秀拔遒丽,开吴门派的先声。亦工人物。私谥渊孝。著有《东原集》、《纪善录》、《耕余杂录》等。
此册为依据陶宗仪撰《南村另墅十景詠》景而图写,分别为:竹主居、蕉园、来青轩、拂镜亭、罗姑洞、蓼花庵、鹤台、鱼隐、蠃室计十幅。
别墅主人陶宗仪是元末明初颇有声望的文学家、史学家,著作甚富,安贫自甘,不慕利禄,人称南村先生。杜复为陶宗仪的徒学弟子,特绘此别墅图册,“以志不忘”。此选罗姑洞、鹤台两幅。
艺术手法朴素自然,笔墨技法,较多吸收了黄公望、王蒙的长处。皴染缜密松秀,墨韵滋润苍茫,设色清淡明澈,具有文人画儒含蓄的特征。
图册前有明周鼎篆画题引首“南村别墅”,册后有作者在正统癸亥(公元1443年)补录陶宗仪《南村别墅十景詠》言辞题跋。接后,有明吴宽、杨循吉、文壁、周嘉胄、朱泰祯、李日华、陈继儒、董其昌、王铎等人题识,清费含慈观款。



苦瓜鼠图 明 朱瞻基
纸本 淡设色 纵28.2厘米 横38.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朱瞻基(公元1399—1435年),朱元璋曾孙,建元宣德,庙号宣宗,在位十年(公元1425-1435年)。自号长春真人。雅尚翰墨,书法出沈华亭兄弟而能出於圆熟之外,以运劲发之。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无不臻妙。当作图书赠重臣,上书年月及受赐者姓名,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画绘小鼠踞石上,回首仰望苦瓜,瓜藤攀援竹枝,长草出於石缝。小鼠茸毛用乾笔皴擦,富有质感:顾盼之情,亦很生动。瓜叶、草叶用水墨写意法,藤枝挥洒如草书。石的勾勒、点皴极似赵孟頫。笔墨多取自元人水墨花卉、竹石书法,具较多生拙的文人书意趣。自识“宣德丁未,御笔战写”。朱瞻基时年二十九岁。上钤“广运之宝”一印。\



秋江鱼隐图 明 姚绶
纸本 设色 纵162.2厘米 横5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姚绶(公元1422—1495年),字公绶,号丹皇,又号云东逸史,浙江嘉兴人。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举进士,授监察御史,官江西永宁知府。王书画,兼能诗,山水宗吴镇,也取法赵孟頫、王蒙,好作沙坳水曲影色,墨色苍润,间写竹石,笔致潇洒。\
画群山间水面宽阔,近处临水山坡上,乔木高耸,枝叶繁茂,树荫下泊一小舟,一宦者着袍服,戴乌纱,坐船头持竿而钓。山石、树木画法近元人而有所变化,风格苍秀清逸。上方自题诗跋。钤“云东仙馆”、“紫霞碧月翁”印二方。上诗堂有董其昌跋。



鹰击天鹅图轴 明 殷
绢本 设色 纵158厘米 横89.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殷偕(生卒年未详),字汝同,金陵(今南京)人。殷善之子,花卉翎毛,能传父艺。
作者描绘鹰击天鹅的瞬间。天鹅被袭,顿失平衡,翻滚下坠,犹作挣扎,背景以茫茫湖水,芦荻隐约,更显出高远凌虚,搏击天外,画法工细。毛羽先用淡墨勾出,再用白粉细描,柔毛茸茸,体现了院体画的风格传统。钤有:“锦衣都指挥殷偕”朱文方印和“御用监大韦氏藏珍玩”收藏印。
 


山茶白羽图 明 林良
绢本 设色 纵152.3 厘米 横77.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林良(约公元1416—1480年), 字以善,南海(今广州)人。弘治拜工部营善所丞,直仁智殿改锦衣卫百户,与四明吕纪先后供奉内廷。善画花果、翎毛,着色简淡,备见精巧。其水墨禽鸟、树石,继承南宋院体画派放纵简括笔法,遒劲飞动,有类草书,墨色灵活,为明代院体花鸟画变格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
图写山野一隅,屹岸上伫立着一双神态俊逸的雄白雉,雌白雉在崖下过步。石后山茶树枝叶疏落有致,纷开粉红色的花朵。一对喜鹊在树斡上跳跃喳叫。洋溢着观腾的气氛。林良长於水墨写意禽鸟,而此图用精细的工笔勾勒,敷色鲜妍雅丽,发扬了宋代院体画周密不苟的写生传统,崖石和树斡则以劲健纵放的得寸进尺墨皴染,形成了工写结合、刚柔相济的艺术神采,是较工整的代表作。图上署款“林良”。



梅茶雉雀图 明 吕纪
绢本 设色 纵183.1厘米 横97.8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吕纪(公元1477—?年),字廷振,号乐愚,浙江宁波人。弘治中供事仁智殿,为宫廷作画,官锦衣卫指挥。 擅画临古花鸟,近学边景昭,还宗南宋院体,多以凤凰、仙鹤、孔雀、鸳鸯之类鸣禽为题材,杂以花树浓盛,画面灿丽清新有致。亦作粗笔水墨写意者,笔势劲健奔放,与林良相近,与边景昭同为明代院体花鸟画中的临古派的代表作家。
着色雪景,寒意茫茫。坡石上,白梅老斡欹曲,双雉楼息斡上,一正一反,侧首相互呼应,形态生动,树根处,隐露兰竹业草,梅枝虬曲凌空,花杂疏密散聚,气势飞动,更增寒意。数雀聚楼梅枝,山茶红映其间,正如《无声诗史》所评“设色鲜丽,生气奕奕”。远处岗阜覆雪,间水曲流,冷壑荒寂。图右款署“四明吕纪”。



残荷鹰鹭图 明 吕纪
绢本 设色 纵190厘米 横97.8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吕纪(公元1477—?),字廷振,号乐遇,浙江宁波人。弘治中供事仁智殿,为宫廷作画,官锦衣卫指挥。擅画临古花鸟,近学边景昭,还宗南宋院体,多以凤凰、仙鹤、孔鹤、鹭鸶线发现,仓皇窜入荷叶芦草业中,张嘴尖声鸣叫,扑腾双翅,企图躲过苍鹰的袭击。鹭丝的腾窜又惊动了原楼息水面的两双野鸭,它们惊恐地注视着从天而降的灾难之神。和者的画幅下半部,用错落纷披的笔法,把芦苇和残败的荷叶、莲蓬画得西歪东倒,增添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情绪,便悲剧效果起了泻染的作用。生物界弱肉强食的争斗被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是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还是另有所喻呢?令人深思。款“品纪”,下钤“四明吕廷振印”一方。



刘海战蟾图 明 刘俊
绢本 设色 纵139厘米 横98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刘俊(生卒年未详),字廷伟,善山水,入能品,人物也佳。官锦衣都指挥,为宫廷画家。
画刘海居中,呈正面像,双手持蟾,情态和善观悦:宽袍大袖,衣带飘动,与海涛相谐,一派得道成仙之相。画风工谨,设色淡雅;衣纹用笔,刚柔相济;海涛以战笔勾描,具有装饰性。右下水纹间置“刘俊”二字。经邓拓藏,后捐献国家。



北观图 明 陶成
纸本 设色 纵27.8厘米 横12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陶成(生卒年未详),字孟学,一作懋学,号云湖仙人,宝应(今江苏宝应)人,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举人。生性疏狂,多才艺,诗文古朴。书善四体,擅画花鸟人物,山水多用青绿,浓丽蔚拔,喜作勾勒,竹兔与鹤鹿均妙,随意画山水、花鸟、人物,都逼肖南宋人。鞭蓉称神品,为切所珍。
此图用墨笔双勾数茎细竹,描绘精确,颇得元李衍勾竹的遗法;凫鸭则用淡墨简笔画出卧息的神态。满地细草茸茸,间以汁绿密点烘染,益视出竹、鸭的洁莹。用棣书自题:“玉树亭亭,莹澈霜信,能永宝之,张侯世胤。云湖仙人陶为为天鏖契兄写。”画史记载陶成画山水擅用青绿,烘染空灵。这种画法於此图亦得见证。
图卷前有程敏政弘元年(公元1488年)题《北观序》,记述陶成北游经历,又谓李东阳曾为此图题“北观”两字引首,又有词林诸文士题识,现匀已失去。清王文治复有两题、罗天池一题,王文治并补题引首“北观”。《过云楼书画记》著录中定名为《业笪水鸟图》。



灞桥风雪图 明 吴伟
故宫博物馆藏
吴伟(公元1459—1508年),字士英,号鲁夫,更字次翁,号小仙,湖北武昌人。幼弧贫,流落常熟为人收养,自弄笔墨习画山水人物。成化间为宫廷作画,官仁智殿待诏。弘治时孝宗晋授其为锦衣卫百户,赐“画状元”印章。人物宗吴道子,取法南宋画院体格,笔势奔放。早年作白描,则以秀劲见长,兼能写真。山水取景多片石一树,落笔健壮,近学载进,还师马还、夏圭而较放纵。是明代中叶继功进后“浙派”健将,从学者颇多,从称“江夏派”。
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另者多於此折柳相赠,有“霸桥折柳”典故。又有“诗思在桥风雪中驴子上”之说,故画家亦常以“灞桥风雪”为画题。此图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沉思。为烘托主题,景作山野县崖,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迫人。署款“小仙”,钤“吴伟”一印。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骑驴人物虽极简率,而形态生动。放纵有余,精严不足,为吴伟山水画风定型后的面貌。





杂画 明 郭诩
纸本 设色 墨笔 纵28.5厘米 横46.5厘米(每页略有大小)
上海博物馆藏
郭诩(公元1456—约1529年),字仁宏,号清狂,江西泰和人。专力於书画,多游名山。弘治中徵人京师,授锦衣官,固辞不就。擅作写意人物,信手点后期,笔势飞动,尤善杂画小品。笔墨简括,用没骨法画花鸟,颇有生趣。
此图册绘蕉石妇婴、青蛙草蝶、青山花村、鸡冠蛱蝶、竹石秋菊、草亭犯错误艇、芦塘芥菜、溪山空亭等八图,每图自题七绝一首,单发画意。此选二幅。
《芦塘芥菜图》上题诗:“金盘堆满紫峰,此味人能几得逢。不似此根滋味好,瓦盆相对日从容。”寄托他不恋富富贵,狷介自高的志向。《蕉石妇婴图》是他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白描的线条细柔飘逸,具有凝静的格调。山水画以笔墨纵恣酣畅见长。在花鸟的表现技法上更具创造性,如青蛙、 蝶和鸡冠花、水草等,纯用色彩勾划点染,色泽鲜洁而运笔简练,生物的形态栩栩如生;芥菜、竹菊等画法,也显见他水墨写意的娴熟 工力。
图岫上钤有“仁宏”、“清狂”、“典笃子”、“一齐”等名号印,其中后面三个字号为历来画史所失载。



题竹图 明 杜堇
绢本 设色 纵189.5厘米 横10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杜堇(生卒年未详),有极居、古狂、青霞亭长等号,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古籍燕京(今北京市),成化中试进士不第,绝意进取。工诗文,通六书,善绘事,取法南宋院画体格,最工人物,笔法细劲畅利,当时推为白描高手,又能作飞白体。亦善山水、花卉、鸟兽、界画楼台,严整有法。
图绘一老者持笔对竹题诗,左侧一小童捧砚侍候,右侧一老一少旁观。背后巨崖衬托,石栏弯曲,竹林苍翠,枝叶繁茂。观其情节,应是“东坡题竹”的故事。人物刻划细腻,设色淡雅。东坡宽袍大袖,峨冠长髯,风度洒逸。衣纹多用“钉头鼠尾描”,劲健有力。竹午浓淡还近分明,枝叶赂背扶疏,笔法秀逸,清翠如水。左上题诗云:“竹色经秋似水清,小阑凉气午来生;新诗题上三千首,散作铿金戛玉声。极居杜堇。”下押二印,一印文不清,另一朱方印为“天青日白”。



吹箫女仙图 明 张路
绢本 墨笔 纵141.3厘米 横9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张路(公元1464—1538年),字天驰,号平山,河南开封人。太学生,未入仁途,游情於绘画创作。人物师法吴伟,笔势狂放而草率。山水兼学载进,风格趋於粗豪。亦能鸟兽花卉。
此图描绘一女仙盘膝席地坐在松荫底下,旁边竹编花蓝放有一双大寿桃。微风吹拂,女仙面对汹涌波涛,正在悠闲自在地吹箫。作者可能表现的是麻姑女仙的题材,女仙那优美动听的箫声,似在招引凤凰。
此图用笔粗简劲挺,放纵中见工整;仕女形象刻划细致生动、娴列洒脱。图右款落“平山”,钤有“张路”印。



烟江晚眺图 明 朱端
绢本 设色 纵168厘米 横10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朱端(生卒年未详),字克正,浙江海监人。正德间以画直仁智殿授指挥俸,宫廷赐一樵图,遂号一樵。画山水宗马还,人物学盛懋,花鸟效吕纪,墨竹师夏昶,亦善书。
画临江峻岭平岗,树木葱茏,岗上二人对坐,居高还眺,一童侍立。江面烟霭迷蒙,对岸村落人家,岸边船樯林立,鱼舟扬帆,江中有堤岸小桥,老翁携童步行其间,桥畔坡蛇边,两舟罱泥。江南山青水秀的清旷境界,水乡农村的生活气息,毕露绢素。画法学郭熙,用笔精劲,墨彩明媚,画风秀润,自成一格,此是朱端传世作品中之佳构。左方款“朱端”。钤“克正”、“辛酉徵士”、“钦赐口樵图书”印三方。又“怡亲王宝”、“明义堂览书画印记”鉴藏印二方。



寒山图 明 王谔
绢本 设色 纵216厘米 横107厘米
山东省博物馆藏
王谔(生卒年未详),字廷直,浙江奉化人。党师里人萧凤。后肆力唐宋名家。弘治初以绘事供事仁智殿,其画树石多著烟霭之态,势如泼墨。考宗称王谔“今之马还也”。武宗朝,天德初坠至锦衣千户,后乞归,家居至八十余乃卒。
此图画突兀雪山,巍巍峨峨。古树盘错,叶多凋零。山道上行旅者趱行。山石多作斧劈皴,间以粗笔横斜扫擦,笔力劲健,笔触清晰,深得宋人画法。树枝瓷意挥毫,笔墨飞动而刚健。树上一片寒鸦,打破了深山的寂静。危崖殿堂,经营亦妙。全画气势宏伟,写雪而不落俗套。在高山严寒之间而具浓厚热烈的生活气息,行笔简洁而意境高深,较之诸家,有继承也有所变化,可视为明代时代风格较典型的一件作品。



起蛟图 明 汪肇
绢本 墨笔 纵167.5厘米 横100.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汪肇(生卒年未详),字德初,号海云,安徽休宁人。工绘事,山水、人物,出入於戴进、吴伟,但多草率之笔。尤长於翎毛,豪放不羁,自谓其笔意飘若海云。因自号海云,亦善书法。约活动於明成化至嘉靖年间。
石壁老树下,一叟一童急急顺风左行,叟俯身回顾高空墨云间腾飞之蛟龙,龙腾风旋,草树飘摇,势惊雷电,骤雨将临,煞是惧骇。人物用“枯柴描”,草草几笔,即把老叟稚童惊惶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树石用笔简率,豪放不羁,墨气古朴浑润。自识“海云”。



庐山高图 明 沈周
纸本 设色 纵193.8厘米 横98.1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公元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不应科举,博览群书。书学黄庭书。书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山水初承家法,兼师杜琼、赵同鲁,后取法董源、巨然、李成,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吴镇,於广收博取中自拓新意。四十岁前多画小幅,后拓为大幅,用中锋秃颖,笔力挺健而蕴藉,风格沉着浑厚,画以意境趣味为重。花卉鸟兽重写生,淡墨浅色,情满意足。亦画人物。 吴门派宗师,与唐寅、文徵明、分英合称“明四家”。著有《客座新闻》、《石田集》等。
此图是沈周为广贺其师陈宽(醒庵)七十岁生日而精心制作的祝寿图。沈周借助於万石长青的庐山五老峰的崇高博大来表达他对教师的推崇之意。画面上崇山峻岭,层层高叠,五老峰雄踞於从峰之上,清泉飞流直下。山下有一高士笼袖观览美景。溪流湍急,云雾浮动,便画面增加了空间感和流动感。此图为沈周仿五蒙画法的杰作。淡墨勾染,用牛毛皴、披麻皴,用笔乾渴,显示出雄厚的根底。从题款中得知此画为沈周四十一岁时所作。



柴门送客图 明 周臣
纸本 设色 纵120.厘米 横56.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周臣(生卒年未详),字舜卿,号东村,江苏苏州人。山水学陈进,摹李、郭、马、夏,用笔纯熟,是院体中一高手,兼工人物,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曾以画法授唐寅,后寅以画名世,或懒瘀就酬,乃请周臣代笔,非具眼莫能辨。
此取唐人杜甫《南邻》诗末句“相送柴门月色新”诗意人。近和写一古松,躯士蟠曲,枝叶繁茂,苍苔满布,一轮皓月挂於树梢,松下露茅层一角,柴篱图议,屋前小道通向河边,小舟傍岸,主人“锦生先生”和宾客相揖道别,情状谦恭,依依不舍,夜色已深。再现了《南邻》诗意。构图严密而有空间距离,松干上署:“东村周臣。”钤:“舜卿”、“鹅场散人”朱文二方印。另有:“锡山华氏碧梧青层珍藏”、“客齐鉴藏”收藏章。
 


看泉听风图 明 唐寅
绢本 水墨 纵72.5厘米 横34.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寅(公元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解元,会试时因科场舞弊案牵连而被革黜,后游名山大川,致力绘事,卖画为生。才情杰出,文章诗句书画样样精到,自刻有“江南风流第一才子”印。少与张嫌相善,学画於周臣,后结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等切磋文艺。山水法李唐、刘松年兼及宋、元诸大家,融会运用,或细润秀雅,或苍劲活泼。其人物、仕女、楼观花鸟,无不臻妙。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绘崇山岭,峭壁陡险,山崖间老树虬曲,枝叶苍成盛,崖隙清泉下泻。二高士端坐石上,看泉听风,悠然自得。山崖以斧劈皴,自题七绝一首:“俯看流泉仰听风,泉声风韵合笙镛。如何不把写,为是无人姓是钟。”款署“唐寅”,钤“禅仙”白文长方印、“唐居士”朱文方印。左绫边签署:“唐六如真迹神品,光绪甲申十二月,鸟石山房收藏。”钤“鸟石山房”印,另有“易图”,“龚易图蔼人鉴藏印记”、“邻烟画室”、“逸芬心赏”等鉴藏印。



孟蜀宫妓图 明 唐寅
绢本 设色 纵124.7厘米 横63.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工笔重彩画宫妓四人,衣着华贵,云吉高耸,青丝如墨,头饰花冠,互相对语,无视景。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设色浓艳,服饰上的花纹,都刻划得十分精细;人物面部用传统的“三白法”表现,晕染细腻,生动传神。表露出宫廷富贵的生活气息,作者借此披露孟蜀糜烂生活,有讽喻之意。可证於自题诗、跋:“蜀后主每於宫中裹小巾,命宫妓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斛,俾后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唐寅。”下钤“伯虎”、“南京解元”朱文方印二。
 


人物故事图 明 仇英
绢本 重设色 纵41.1厘米 横3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全册十页,所绘人物、仁女,多属传统题材。表现历史故事的有“贵妃晓状”、“明妃出塞”、“子路间津”;属於寓言传说的有“吹箫引凤”、“高山流水”、“南华秋水”;描绘文人逸事的有“松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诗词的有“浔阳琵琶”、“捉柳花图”。在吉取典型情节、形象表达题意方面,显示出缜密巧思。
此册用工笔重彩,在绚丽中呈现出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其娴熟、高超的画艺。各页分别署“九英实父”、“仇英”、“实父”等款。此选“松林六逸”图。





花卉 明 陈淳
纸本 墨笔 纵28厘米 横37.9厘米
上海博物院藏
陈淳(公元1483—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凡经学、古诗文词及书法,无不精研通晓。曾从文徵明学书画,不拘师法,随意点染,尤擅长写意花卉,淡墨浅色,风格疏爽,意趣盎然。亦画山水,学米友仁、高克恭而笔墨更为放纵,与徐渭齐名,并称“青藤白阳”,为明代文人画中写意花鸟派之代表。
图册共二十幅,册首有文彭棣书“写意”二字,绘花卉蔬果,水墨淋漓。选其二幅。《石榴图》以淡墨写出细枝,两双石榴,有成熟沉重之感,妙在笔断而枝意仍连。《墨蟹图》写水面浮出墨蟹,伸出粗壮双钳,取食低垂稻谷,笔意简练而形态生动。而稻穗稻叶,则以细笔淡墨,飘逸有致。江南水乡平凡的小景物,赋予笔情墨趣,而得生机,尤为可贵。
作者笔墨虽法於元人及受沈周的影响,而对景物的体察入微,又自出新意,大胆创造,另具格局,为后人开拓了写意花卉的新领域。
此册作於明嘉靖二十三年,陈淳是年逝世,应是其最晚之杰作。



松石萱花图 明 陈淳
纸本 设色 纵153.4厘米 横67.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画桦树、湖石、萱花各一,三者结合,浓淡相宜。松树乔立,枝虬针疏;萱花掩映,光华竞发;墨色淡雅,风格疏爽,是陈道复淡墨欹毫、疏斜历乱表现技法的典型作品。画幅上方自题五言一首:“乔松叵敷阴,宜男(萱草之别称)亦多花,光华发草木,知是地仙家。”款署“陈道复”,钤“复父氏”、“白阳山人”白文二方印。
 




山水花卉图 明 文嘉
纸本 墨笔 纵34.5厘米 横41.5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文嘉(公元1501—1583年),字体承,号文水,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次子,官和州学正。工小楷,继承家学。山水笔法得倪瓒清脱之意,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能花卉。好作诗,精於鉴别古书画,著有《钤山堂书画记》。
此图册共八开,山水四开,花卉四开,选其二开。
其一为近景崖石上,几棵杂树,一座草亭,湖面平静,浪波不泛。构图出自倪云林。自题:“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弧云乱山影。庚子三月,效云林笔决,写於拮花齐,并效其书法,然政恐不似也。”下钤朱文“休承”印。
其二为写雨中业菊修竹,凝聚相依,生机蓬勃。菊花用笔称健,菊叶水墨苍润;竹午挺拔,竹叶潇洒。构图呈害塔形,因得浓淡之宜,密而不闷,稳而不滞,颇具意匠。自题一首七绝,年款“庚子九月望”,钤白文“文嘉之印”及朱文“休承”印。
 


竹亭对棋图 明 钱谷
纸本 设色 纵62.1厘米 横32.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钱谷(公元1508-1578年后),字叔宝,号磬室,江苏苏州人。好读书,曾手抄衡见书籍,从文徵明习诗文书画。山水笔墨疏朗稳健,也能人物、兰竹,风格较平实。编有《续吴都文粹》等。
草亭临水拥翠,亭中二人对弈,二仆侍奉,清幽惬意。亭后芭蕉修竹,茂密葱茏。一童子双手持物过桥而来。亭前隔水,松树古朴苍盛。画风细密秀美,得文氏正传。款:丙寅中秋日,钱谷。钤朱文“叔”、“宝”二印。丙寅年为嘉靖四十五年,为钱谷五十九岁作。





人物山水 明 尤求
纸本 设色 墨笔 纵25.8厘米 横21.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尤求(生卒年未详),字子求,与风丘,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工写山水,兼人物,学刘松年、钱舜举,又善仕女画,继仇英以名世。约活动於明嘉清至万历年间。
此册共十二幅,选其人物二幅。山水多江南景色。山峦莪蔚,云雾弥漫,苍翠密林间或露殿脊,或藏茅屋。作水乡之景则板桥、水榭、堤岸、轻舟,概括江南山水情趣。人物则高僧逸士盘於苍松之下;仕女倚柳带思;湖水迷蒙;或青琅万竿之畔,仕女漫步凝眺;画悠闲高雅之趣。其笔墨或工整、或粗放、或乾枯、或滋润,设色或青绿、或浅绛。浓而不谷,淡而不薄,足见作者多方面的才能。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的闲情生活,成为明代文人画家的创作之源,以寄托宁静旷还的胸怀。具有明代中期绘画风格特点。
署款“长洲尤求制”。各幅钤有“长洲尤求”白文方印,“凤”、“丘”朱文圆方印,“凤丘”朱文长方印等印。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纸本 墨笔 纵165.7厘米 横6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公元1521—1593年),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天池山人,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才气横溢,曾作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幕僚,后胡入狱,惧祸而狂。中年始学画,涉笔潇洒,天趣抒发。特擅长花鸟,作画时情感泻於笔锋,水墨淋漓,浓淡相间,变化万千,多谊迈、率真之气。是明代中期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并对以后大写意花卉发展影响巨大。有戏曲论著《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诗文《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稿》、《徐文长佚草》等。
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法语形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自题:“半生落魂已成翁,独立书齐萧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痫抛闲掷野藤中。天池。”下钤“湘管齐”朱文方印一,尚有清陈希濂、李佐贤等鉴藏印多方。





山水花卉人物图 明 徐渭
纸本水墨 纵26.9厘米 横38.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该册十八页,其中画十五页,分别作写意山水人物、写生花卉,内容有婴戏、对弈、牡丹、兰花、稻穗螃蟹等等。笔墨简括豪放,随意自然。选其二页,可窥真趣。
自书款一而:“万历戊子夏仲,偶闲,寓崇侄子云齐中,漫为捉笔,真儿戏也。青藤渭。”下钤“徐渭之印”等二方。另有吴俊卿、李详题跋二页。钤印诸方。



雨景山水图 明 孙克弘
纸本 设色 纵171厘米 横72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孙克弘(公元1532—1611年),字允执,号雪居,上海松江人。以父荫入仕,官至汉阳知府。能诗善书,擅绘没骨花卉,近师沈周、陆治,还宗徐熙、易元吉,笔墨简练淡雅,得逸之趣,兼工兰竹、山水、亦作佛道像。
此图自题云:“僧房十日掩紫关,闲看浮云自往还,无限天机心会得,起来磨墨写房山。”用笔圆润,墨色浑厚,表现了春天的雨后景色。雨景山水(又称米点山水)为宋代米氏父子所创造,元代高克恭(房山)是杰出的继承者。孙克弘的花鸟作品传世较多,但山水画极为罕见。此幅诗情画境,皆含仿米、高之意,年款丙午(公元1606年),钤“东郭草堂”朱文长方印、“高之意,年款丙午(公元1606年),钤“东郭草堂”朱文长方印、“汉阳太守”朱文图印“孙氏允执”白文方印、“雷居”白文方印、“汉阳太守章”朱文方印。



玉堂芝兰图 明 孙克弘
纸本 设色 纵135.8厘米 横5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该图用双勾填色法画玉兰、兰花以湖石衬托。笔致清秀,色彩淡雅。浓重的玲珑湖石与轻盈的素白玉兰,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画风清丽。自题七绝一首,款署:“己酉春日写雪居克弘。”钤“弘”、“汉阳郡长”、“东郭草堂”印三方。



秋与八景图 明 董其昌
纸本 设色 纵53.8厘米 横31.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才华后逸,善鉴别书画,并以禅论画,分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正派。称作画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积极影响。工书法绘画,精研古人各家之长,广而集之,书法於率易中得秀色,分行布白,疏宕逸。山水渊源董源、巨然及二米,以黄公望、倪瓒为宗,不重写实,而讲究笔致墨韵,画格清润明秀。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此册为董氏於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八、九月间泛舟吴门、京口途中所作。峻拔的山头,深邃的溪谷,弥漫的云雾,各尽其态。既有草木葱茏、风雨迷蒙的江南皇陵特点,又有沙汀芦荻,还岫横理的水乡情调;料有江天楼阁、彩舟竞发的江上景色。构图精巧,意境高还,韵味充足。其山水笔墨集守法之长,形成其苍秀雅逸的画风。笔力运劲、墨气苍润,干笔皴擦、泻染入妙,明洁自然。设色以赭石、花青为主调,局部的林木、山峦,施以石青、石绿和朱砂,浓重鲜丽而柔和统一,更增秋意。
此册每开皆题以诗句和跋语,末开署款“庚申九月重九前一日,口口设色小景八幅,可党秋与八首,玄宰”。有款而无印。册前有曾鲸画董其昌肖像。画幅有清吴荣光对题,册后有谢希曾等人题跋。
 


墨梅图 明 陈继儒
纸本 水墨 纵21.8厘米 横29.6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陈继儒(公元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糜公,上海松江人。长於诗文词翰,工书法,善山水,宗法董其昌,格调空还清逸。亦画梅竹,以水墨写梅花,点染精妙。为云间派画家。著有《眉公全集》、《书画史》、《书画金汤》、《妮古录》等。
陈继儒於山水之外,亦擅水墨梅竹,点染精妙,率意自秀,为后世所楷模。此图册共四开,图选没骨、圈花两开,均有作者行书题记,分别记录作者开於画梅的心得和永梅绝句。书法用笔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直入东坡之堂。署“眉公”,钤朱文印“眉公”、白文印“腐儒”。
 


仿巨然小景图 明 赵左
纸本 墨笔 纵67.1厘米 横35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赵左(公元16—17世纪),字文度,上海松江人。善画山水,与宋懋晋具受业於宋旭,懋晋挥洒自得,而左惜墨构思,不轻涉笔。画宗董源,兼学黄公望、倪瓒,画云山以己意出之,有似米(芾)非米之妙,善用乾笔伪墨长於烘染。曾为董其昌代笔,是松江派主要画家之一。
是幅画傍山村野。近处坡岸林木,苍润葱盛,还接高峰叠岫;山谷间有草屋坪地,人物活动。左岸板桥临溪,画境虽少而意境开阔。以阔笔作皴,墨韵浓润厚重。自识“戊午夏日,仿巨然小景,华亭赵左”,戊午为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党是赵氏晚笔。画上引首有陈继儒题跋。
 


山水图 明 沈士充
纸本 设色 纵24厘米 横18厘米
江苏省美术馆藏
沈士充(公元16—17世纪),字子居,上海松江人。善画山水,出於宋懋晋之门,亦师赵左,得两家法,笔法松秀,墨色华洲淳,皴染得淹润之穷,山头少突兀之势,清蔚苍古格韵并媵。松江画派中子居得其正传,并常为董其昌代笔。
此山水册页皆为小品,风格各异。笔墨不多,神采生动。或没骨设色,或水墨淡彩,或勾勒为主,表现手法多样而灵活。自然界的美与生机,露於笔底。此选二幅。其古雅润,受董其昌影响。画史评其画法“根本北宋,而用南宋”,“不入元人法”,虽不免夸大其辞,但从此册而小品确也看到作者不拘一格的创作才能。



双树楼阁图 明 项元汴
纸本 墨笔 纵76.6厘米 横33.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项元汴(公元1525一1590年),字子京,号墨林,浙江嘉兴人。国子生,家资富饶,法书名画储藏丰厚,熏习既久,书画自通。山水学黄公望,尤醉?



仿古山水 清 恽寿平
纸本 设色 墨笔 纵26厘米 横19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此册共十页,其中设色四页,水墨六页。此十页山水画意境恬淡深邃,运笔秀润俊逸,设色明丽清新。此选一页。
图款“松雪渔隐图”,钤“寿平”白文长方印。芦获枯枝间,老者戴笠握桨,坐在船头。枯笔随意,意境萧索。
作者曾云:“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抒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此册可作为此语注释,每页笔墨见情,章法、结构,各有特色,少有雷同,既有奇险俊逸,又有平远清幽。岗峦、溪泉、树木以及一切景物,穿插自然,变化多端,草莽空灵。



秋林舒啸 清 颜峄
绢本 设色 纵140厘米 横81.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颜峄(生卒年不详),字青来,江苏扬州人。出李寅门下,惯写古木寒鸦,飞呜楼宿。山水、人物学北宋人,笔墨苍劲,能界画,尤擅米家山水,由淡入浓,细细加点,妙能融化无迹。至人物直以勾勒提空之法为发眉,衣褶类张子羽。倭国人枳重其画。主要活动于顺治,康熙年间。
此图构思奇巧,清丽多姿。霜叶如姿,青松如染,朱青相映,枝斡槎栉交错,蛇曲龙蟠,山岚如盘,流泉有声,有高土舒啸于林泉间,侍者相从,车停于路旁。写景抒情较为真实。笔墨苍劲,山石用勾斫法,质理分明。人物鬓眉用勾勒提空法,刻划精微。



柏鹿图 清 沈铨
绢本 设色 纵98 .2厘米 横47.2厘米
沈铨(公元1682—1760年),字南频,号衡齐,浙江湖州人。善画花卉、翎毛,用笔工致流畅,形象生动,设色艳丽。雍正年间,他应聘到倭国授画,留海外三年,他的花鸟画很受倭国人重视,学他的人较多,而以圆山应举最为著名。
图绘波涛汹涌的溪边,一对梅花鹿幽立坡石上。上端古柏苍翠,虬枝盘旋,后有石壁远崖,悬泉隐约,构成一幅清丽娴雅的图景,令人心旷神怡。沈氏笔法清俊涓秀,工翎毛走兽,尤擅鹿,毛茸细腻,神态活泼,栩栩如生,具有深厚的写生功力。山石水墨滋润,色彩清秀,绚丽和润。题材富有吉庆寓意,深得识者喜爱。款署“乾隆丙寅三秋”,时年六十五岁。



鸳鸯白鹭图 清 王武
绢本 设色 纵156 .3厘米 横74.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武(公元1632—1690年),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家王鏊六世孙,精鉴赏,富收藏,善画花鸟。风格工藏秀丽,正如王时敏所云:“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为清初院画的名家。亦善诗文。
此呼描绘宁静萧瑟的夜景。秋月倒影,夜色澄明,坡岸上芙蓉盛开,鸳鸯双栖,白鹭单足缩头停立在水中崖石上,兼葭稀疏,花草随风摆动,水波荡漾。
设色淡雅,鸳鸯白鹭以工笔细描,芙蓉、蒹葭以点叶写意,两者视合,相映成趣,
自题七绝一首,署款“已巳”,为康熙二十八年,作者时年五十八岁,钤“王武私印”白文印、“勤中”朱文印,起首钤“忘庵”朱文葫印,左下钤“草木中人”白文长方印、“三槐之裔”朱文印。



醉儒图 清 黄鼎
绢本 设色 纵115.5厘米 横57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黄鼎(公元1650—1730年),字尊古,号旷亭,又号独往客,晚号净垢老人。江苏常熟人。善画山水,临摹古画,咄咄逼真,尤以摹王蒙见长。后学王原祁,一变其蹊径。笔墨苍劲,画品超逸。
此图松柏参天,虬曲茂盛。浓荫下,湍流边,上身裸露的男子,醉倒于兽皮上酣睡,旁置两个酒坛,一函古书,将风流倜傥的归隐文人,活灵活现刻划出不羁的性格,体现了黄鼎的功力。自题“勾龙爽醉儒图,虞山黄鼎临”。勾龙爽又名句龙爽,四川人,宋代宫廷画家,擅长人物,据说他画人物“其状质野,有返机之意”。今观黄鼎临本,不啻把勾氏的风格保留下来。



幽篁坐啸图 清 禹之鼎
绢本 设色 纵63厘米 横167厘米
山东省博物馆藏
禹之鼎(公元1647—1716年),字尚(上)吉,一字尚其,号慎齐,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康熙间供奉内廷。善画小像,亦能山水、花鸟。幼师蓝瑛,后出入宋、元。其写真多白描,秀媚古雅,一时名人小像,多出其手。康熙五十五年卒,年七十岁。
此图画清代诗坛领袖渔洋山人王士祯。王士祯临坐于铺有裘皮的盘石上,眉清目秀,长发朱唇,横琴未弹,若有所思,具有诗人学者气质。衣纹用柳叶描,颇生动;以水墨写幽篁,有元人法;石用披麻皱。溪流向远处淡化,令人遐思,皓月当空,更增寂静雅趣。作者录王维诗以烘托画意。画前提“幽篁坐啸”四字,款署“海宁门人陈奕禧”。画后题诗甚多,作者均系王士祯门人。禹之鼎另绘王渔洋柴门倚杖图卷,与此图不姐妹作,亦藏山东省博物馆。



豪家侏乐图(部分) 清 杨晋
绢本 设色 纵56.2厘米 横1274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杨晋(公元1644—1728年),字子和,一字子鹤,号西亭,又号谷林樵客,鹤道人,又署野鹤,江苏常熟人,王翠入室弟子。善画山水、牛、马,兼及人物、花鸟。曾与王翠绘《康熙南巡图》。晚年多率笔,苍而不润。然画农村景物则颇精工。
此卷写春夏秋冬豪门享乐生活。此幅为长卷中一段。画仕女幼童十多人,游乐于长廓、水榭之间,玲珑湖石之下,浓荫草坪之上,或观荷,或细语。人物神*静穆,园林环境清幽,足以驱闲消夏。笔墨工致,疏密得体,设色明丽。款署:“岁次戊辰嘉平虞山杨晋写”钤“杨晋之印”白朱文方印、“子鹤氏”朱文方印。戊辰为康熙二十七年,时年四十五岁,为国年精心之作。



梧桐双免图 清 冷枚
绢本 设色 纵176.2厘米 横95厘米
故宫博物馆藏
冷枚(生卒年未详),字吉臣,号金门外史,胶州(今山东胶县)人。画学焦秉贞,康熙后期进入宫廷供职。善长画人物仕女及山水楼阁。画风工细,色彩浓丽。康熙五十六年与王原祁合绘《万寿圣曲图》。
画梧桐二株,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满地,柔草丛中,两双白免相戏。似为中秋佳节而作。双免造型准确,形象生动逼真;皮毛滑而富于质感。免眼用白色点出反光,眼神显得晶然透明。构图疏密有致,用笔细腻清秀而注意质感,设色和谐艳丽而有对比。显然受到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款署“臣冷枚恭画”,钤“臣冷枚”一印。上钤清高宗弘历等印多方,说明它流传有序。



海上三山图 清 袁江
绢本 设色 纵41.3厘米 横56.8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袁江(生卒年未详),字文涛,江都(今扬州)人。善画山水、楼阁和界画,兼画花鸟。早提学仇英,后广泛师法宋元各家。他作的界画,在继承前人技法的基础,加强了生活气息的描绘。笔法工整,设色妍丽,风格富丽堂皇。雍正时,召入宫廷为祗候。是清代著名的界画家。
描绘神话中的蓬莱三岛。仙山危耸于茫茫大海中,山势陡峭险峻而有奇致。岛山楼阁崇宏,建造精巧;松梅环植,苍翠葱盛,左下一座小岛突兀海面,一群仙鹿游息其上。波涟浪涌,云雾飘渺,一派绝境仙岛。整体气势宏大,局部精微耐看。左上题“海上三山”,款署“囗戌秋邗上袁江画”,钤“袁江之印”、“文涛”白、朱文二方印。袁江画迹,就目前所见,最早为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最晚止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此图画风属袁江工整细致一路,应是他晚年之作。



南溪春晓图 清 马元驭
绢本 设色 纵57.2厘米 横28.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马元驭(公元1669—1722年),字扶曦,又号天虞山人,江苏常熟人。马眉子,善画写生花卉。画传家法,气韵超逸,写生又得恽寿平指授,常与蒋廷锡讨论六法,故没骨画益工, 神韵飞动,不泥陈迹。亦工诗。画桃花、柳树各一枝,高低交叉,鹆鹆停息柳枝,梳理羽毛。神态生动,设色鲜丽,意趣盎然;构图别具一格,自然天成,乃写生佳作。画左上作者自题“南溪春晓”,署款“楼霞马元驭”,钤“元驭之印”、“扶曦”白、朱文方印。另钤有“芸齐宝玩”、“曹巢南收藏”鉴赏章。
 


阿房宫图 清 袁耀
绢本 设色 纵128厘米 横6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袁耀(生卒年未详),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袁江之侄。工画山水、楼阁、界画。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偶作花鸟,亦甚佳。乾隆十一年作《骊山避夏十二景》,乾隆四十五年作《阿房宫图》,现藏南京博物院。约活动于乾隆中期。
作者用唐朝诗人杜牧《阿房宫赋》文意,拟写阿房宫胜景。层峦耸翠,曲水萦环,重楼叠阁,各抱地势,廊腰缦迦,夏边行空,亭桥卧波,龙舟游荡。楼阁、人物,笔致细腻,生动入微。建筑物用大青绿敷色,浓盛厚重,鲜艳夺目,山石树木则用水墨,略施淡彩,主次分明,整体则气势宏大,局部则各显精神,是袁耀晚期至精之作。自题“拟阿房宫意”,署款“庚子阳月”、“邗上袁耀”,钤“耀之囗”、“昭道”白、朱文二方印。庚子为乾隆四十五年,为迄今所见袁耀画作时间最晚者。



杂画 清 余省
纸本 墨笔 纵89.9厘米横2.7厘米
余省(公元1692—1767年),字曾三,号鲁亭,江苏常熟人,余珣之子。画师花鸟画家蒋廷锡,乾隆时祗候“内廷”,善画花鸟、虫、鱼,尤其善蝴蝶。参用西法,赋色妍丽。
此图水墨写意,画牡丹、玉兰、花蜂、桃花小鸟、荷花翠鸟、稻蟹、竹石兰花、松鼠葡萄、鳜鱼、松梅、佛手、小仙香椽等十二在开。选刊稻蟹、鳜鱼二开。用笔豪爽,挥丽自如;用墨酣畅淋漓,豪放中呈现雅秀。法随意转,形中见神,意态生动。此册钤有“机趣天心”、“以意写之”的印章。每开均有作者题句及印章,末开署款:“庚辰秋八月戏墨十二帧。余省。”钤“余省之印”白文印、“曾三氏乐”朱文印,左下角钤“家有赐书”白文印。
 


竹荫西猊狗图 清 朗世宁
绢本 设色 纵246厘米 横133厘米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朗世宁(公元1688一1766年),意大利耶稣会士,画家兼建筑家。康熙时期为传教士来到中国,因善画,召人内廷供奉。善画花卉,走兽,山水和人物。尤工画马。参酌中西画法,设色丽艳,精工细织,自成一家。
此图工笔设色,绘苦瓜藤绕翠竹,下立西独(《集韵》释为良犬),昂首垂尾,眼睛警觉注视前方;长身细腰,毛色银灰,光泽细润,骨骼肌肉旨显质感。与同样写实逼真的翠竹,瓜藤,果实,地草,野花,互相亲托,构成天然之美。右下落款“臣朗世宁恭绘”。上钤“怡亲之实”一印。贻亲王允祥系康熙皇帝第二子,雍正元年封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去世。此图似可确定作于雍正年间。
 


鹦鹉戏蝶图 清 胡湄
绢本 设色 纵98 .2厘米 横50.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胡湄(生卒年未详),字飞涛,号晚山,又号秋雪,浙江平湖人。诸生,项元汴外孙。由于项氏收藏古代书画甲天下。故胡氏年幼时,就受到古代绘画艺术的薰陶。他为人耿直,富人以金帛求画多拒之。他画的花鸟虫鱼,“时称仙笔”。著有《招隐堂集》。
胡湄的花鸟喜仿宋人笔,工笔重色,细至艳丽。此图作一枝怒放的梨花,一彩蝶向飘落的梨花追逐,原来锁立于铜架上的白鹦鹉反身而下,扑向彩蝶,形态生动。花朵用胭脂设色,鲜嫩可爱,墨绿树轩作为视托,层次向背各自分明。鹦鹉的羽毛用白粉工笔勾描,显示羽毛柔绵的质感,整幅无一懈笔,连青铜架上的绿绣、红霉斑均细致地表现出来。署款“晚山胡湄写”。钤 “湄印”白文印、“晚山”朱文印。胡湄的署款字形奇特,个性强烈,据画史记载,这是他不了防止别人作伪所致。左下压角钤“不遇赏鉴家宁落咸阳城”,可见其对自己绘画艺术的自负。诗堂有姚马龙题写的七言律诗一首,题于嘉庆已巳。
 


洞庭秋月图 清 王愫
纸本 设色 纵65.4厘米 横3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愫(生卒年未详),字存素,号林屋,一号朴庐,江苏太苍人,诸生,侨居苏州,王原祁之侄。工诗词,善山水。笔法简淡、秀润。与王昱、王玖、王宸称“小四王”。著《林屋诗馀》、《朴庐存稿中附论画》一卷传世。活动于乾隆年间。
描绘太湖洞庭东出的秋色。近处坡石兀起,渔舟停泊,阜际望亭耸立。左侧峰峦高耸,泉入平湖。湖中平坡少渍,芦苇丛生,雁飞成行。
山石用披麻皱,色墨由淡而深,反覆皱染,然后用焦墨破醒,显得浑厚花滋,富有厚重感觉。构图别致,取坡石一偶,山峦一角,沙渍一片,构成整体,上部大片留白,以示湖水茫茫。自题“仿黄鹤山樵笔法”,实为借用古人笔法,对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
署款“雍正癸丑”,为雍正十一年,钤“愫印”朱文印、“江东鸟衣”白文印,起首钤“上下千年”朱文圆作。右下押角“天真烂漫是吾师”白文印。是王愫中年所作。



莲塘纳凉图 清 金廷标
绢本 设色 纵56.9厘米横6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金廷标(生卒年未详),字士揆,鸟程(今浙江湖州)人。画家金鸿之子。乾隆中供奉内廷,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尤工白描。画风工细。
此图定唐杜甫五律《陪诸贵公子丈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之一的诗意。原诗中有“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两联句,图中景物与诗意相吻合。
笔墨工细,人物动态幽闲自在,衣褶用浓墨勾勒,略似折芦描法,笔势流畅;布置简洁,设色雅淡。山石似用小斧劈皱,锋棱多姿,墨色富有层次,别具一格。右下自题“乾隆甲戌秋日柞溪金廷标写”,旁钤“二黟”白文长方印。
 


竹林聆泉图 清 沈宗骞
纸本 设色 纵90.6厘米 横3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沈宗骞(生卒年未详),字熙远,号芥舟,又号研湾老圃,鸟程(今浙江湖州)人。工书,善画山水、人物。笔法精妙,人物生动传神。活动于乾隆至嘉庆时期。
近处溪畔泉边,竹林茂密葱盛。竹丛中茅屋掩映,竹梢间烟霭缥缈。峰峦突起,高瀑曲折奔流直下,使宁静山居带来悦耳之声。屋内有人临窗侧首,似在聆泉。画风受四王一派影响,山石用披麻皱,密集苔点,苍茫秀润。笔墨滋润,气韵清新。为沈宗骞精湛之作。自题“乾隆辛卯清秋,仿天水夫人(官道升)遗法,芥舟沈宗骞”。下钤“沈宗骞印”白文印、“芥舟”朱文印。





山水图 清 高鳯翰
纸本 设色 纵28厘米 横34厘米
沈阳故宫博物馆藏
高鳯翰(公元1683—1748年),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胶州(今山东胶县)人。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画花卉亦奇逸天趣。“丁巳”年病臂用左手作书画,自号尚左生。亦工草书、篆刻,富藏砚。著有《砚史》、《南阜山人教文存稿》。
此图册画天池山风景四页,现选其图二幅。之一,团石林立,天池水波平静,池岸数人品聊天。题“天池试茶图”,下钤“鳯”、“翰”联珠印,左下角钤“偶然”葫芦印。之二,崖石壁叠,树木虬生。右上题“仿佛弘济寺石崖一段,鳯翰”,旁钤“高”白文长圆印。下钤“拾得”、“甲寅”二印。中部崖石题“悬崖撒手”。左边款署“雍正甲寅无日题名”,下钤“鳯”、“翰”联珠印及“左手供石”白文一印。





花果 清 金农
绢本 墨笔 纵21厘米 横36.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金农(公元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女号司农、稽留山民。昔耶居士,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流寓扬州。五十岁后始学画,善画山水、人物、花卉、梅竹。笔墨稚拙,不求形似,别具古朴风格。亦工诗文、书法,精鉴别,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冬心诗集》等行世。
全册十开,此选萱草、枇杷二开,在构思布置与笔墨意趣上各有特色。一幅写根基于崖壁之上的萱草,长叶循势纷披飘逸于画面,逆锋勾叶,笔触古拙,在轻盈潇丽的风姿中含有沉厚顽强的意趣。淡墨点花,薄而润,富色彩感。一幅写倚角取势的二组枇杷,高矮趋对,中以题记相接,笔触较工细腻,风格沉着而又清丽,在造型上有一种巧整的优美感。画作于已卯,作者时年七十五岁。



佛像图 清 金农
绢本 设色 纵117厘米 横47.2厘米
烟台市博物馆藏
图中释迦,正面全身,头顶青螺结,身着红袈裟,一臂袒露拱手伫立,神态安详而肃穆。面部以刚劲的铁线描勾出,敷设淡彩,丰腴圆润,神采飘逸。周身的衣纹采用枯笔折绝画法,下接卷云莲座,线条展转流动,有升腾动荡之感。又于释迦两侧作记,右边文日:“十五年前为暖鹑居士写金刚经卷,刻之枣木,精装千本,善施天下名胜禅林……今又画佛,画菩萨、画罗汉,将俟世之信心,敬俸者锓摹上石,一如写经之流传云。七十四双机郡金农记。”左边题《古佛颂》,长远百余字。书体楷中兼隶,有“漆书”之称,其风格独绝。书画和谐,使佛像更为突出。其画面形式极适于“摹上石”流传于世。
 


镜影水月图 清 汪士慎
纸本 墨笔 纵119.5厘米 横53.5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汪士慎(公元1686—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歙县人。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善墨笔梅、兰、竹,尤以画梅著称。清淡秀雅,别有风韵。五十四岁以后,双目相继失明,使练习用手摸索写字作画。亦工诗、篆刻和八分书。“扬州八怪”之一。著有《巢林诗集》行世。
写明月之夜,一佛伏坐于水塘之边,静赏水中之月,神态安闲自得,有脱离尘世,悠然于佛门生活之感。画下端有作者题诗一首:“镜中之影,水中之月;云过山头,狮子出窟。”
汪士慎善画梅花,此幅人物画在汪士慎的作品中较为少见。款题:“清湘老人曾有此幅,近人偶一摹写,以博明眼一笑。”款下有“士慎”、“甘泉山人”白文方印,另钤“七峰草堂”白文方印。有“包氏松溪鉴赏之印”的鉴赏印章



松鹤廷年图 清 虚谷
纸本 设色 纵184.5厘米 横98.3厘米
苏州市博物馆藏
虚谷(公元1824—1896年),僧,俗姓朱,名怀仁。号倦鹤,又号紫阳山氏,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曾为湘军军官,后出家为僧。经常来往扬州、上海之间,工画花鸟、蔬果,亦善写真。用干笔偏锋,冷峭新奇,别具一格。画松鼠、金鱼,善用破笔,生动超逸。有《虚谷和尚诗录》传世。
此图绘满地黄菊,花盛叶茂,松傍菊畔立一丹顶鹤,一爪举前,安闲自在。苍松参天,藤萝四垂,松叶茂密而松疏。气法奇峭隽雅,设色清秀明丽。款署“光绪丁亥夏四月,虚谷”。虚谷六十四岁所作。



杂画 清 虚谷
纸本 设色 纵30.6厘米 横43.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杂画册》共十二开,分别绘《夏山烟雨》、《蕙兰茶壶》、《王者之香》、《蔬笋河豚》、《红了樱桃》、《竹》、《桃实》、《满架秋风》、《菊有黄华》、《蒲塘野趣》、《红树青山》、《香雪蕉庐》。题材广泛,堪称虚谷的代表作。如《蔬笋河豚》竹笋的长锥形与河豚的椭圆形,置于一幅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情趣横生。《红树青山》秋树直立,秋山横亘,交叉相映,得意境空灵之致。
此图的绘画技巧突破了前人的成法,显现其独特的新格局。
此图始于清光绪六年冬,毕于光绪七年夏,各开分别款署,如“虚谷戏笔”、“紫阳山民虚谷作”等。亦有署年款,上钤“三十七峰草堂”朱文腰圆印、“虚谷书画”朱文方印、“虚谷”朱文方印,“虚谷”白文方印、以及“书画癖”白文方印。



积书岩图 清 赵之谦
纸本 设色 纵69.5厘米 横3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之谦(公元1829一1884年),字为叔,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善篆刻、书画。书法初学颜真卿,后专师北碑,自成一家。花卉继承陈淳、“扬州八怪”的传统、并融合金石篆刻,笔势流动,结构新颖,是近百年来著名画家之一。著有《二金*堂印谱》,《悲*居士诗胜》等传世。
此图取材于河北层山积书严的景色,。崖脚下碧波荡漾,陡直的峭壁险峻无路,石崖间青松盘曲,苍翠欲滴。山腰上缀有洞窟一穴,洞内有天然横坚交错的石纹,远望状如堆积书卷的藏书库,赋予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此图运用传统笔墨,工写结合,笔致流利活泼,从山峦起伏,山石的结构和松秀的鬼面皱等方面来看,远追王蒙,石涛的山水技法,吸收变化,形成特有的艺术形式。此图为其挚友南汇沈树镛所作,曾同纂《环宇访碑绿》一书。署款“郑齐侍郎命赵之谦画”。
[ 此贴被永远在线在2008-07-04 08:50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赏色

UID: 293328

发帖
1528
金币
405
道行
42
原创
0
奖券
6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8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9-29
最后登录: 2019-01-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07-04
这么好的贴子没人顶?感谢楼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