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日本摄影师斋藤康一(部分资料中译名“齐藤”)拍摄的上海民兵训练场景,是记录当时中国社会风貌的珍贵影像。以下从多角度还原画面内涵与社会背景:
一、民兵训练的时代印记
全民皆兵的国防意识
照片中上海民兵多身着简朴制服(常见为棉布军装、绑腿布鞋),手持国产“汉阳造”式步枪或模拟木枪,在砖墙或空地开展刺杀、防空演习。背景常可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标语,呼应当时国际局势下的全民防御体系。
女性民兵的英姿
斋藤镜头捕捉到十几岁女青年参与训练的画面,她们目光坚毅、动作利落,体现“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这类影像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女性的刻板印象。
🌆 二、训练场景外的城市底色
生活化的训练环境
民兵集合点常毗邻弄堂民居,砖瓦房、电线杆与晾衣杆构成背景。训练间歇可见民兵与街坊攀谈,反映“平战结合”的日常。
新旧交织的上海风貌
照片角落可辨老式有轨电车、凤凰牌自行车穿行于外滩周边,而远处尚未拆除的城墙(如老西门段)成为历史变迁的注脚。
📸 三、斋藤镜头的独特价值
48天3000张的凝视:作为1965年极少数获准深入中国的日本摄影师,斋藤以人文视角替代政治叙事,展现普通人鲜活状态。
跨越时空的对话:照片中青年民兵如今已年逾古稀,这些影像成为家庭传承的“视觉家谱”。
斋藤康一的快门凝固了特殊年代里上海的坚韧与烟火气。没有宏大的口号,只有砖墙上斑驳的光影、棉布军装摩擦的声响,以及年轻目光中闪烁的信念——这或许正是历史最本真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