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数字赋能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293
金币
2353
道行
19523
原创
29449
奖券
18126
斑龄
201
道券
1055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23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0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24
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技术因其数据共享、万物互联、跨越时空等特征,既可实现对风险的及时感知、信息互联互通,又可提高城市日常管理的精度、温度、力度,还可动态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为此,应注重发挥数字技术对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赋能作用,通过数字化服务来深入了解民情、配置民生资源、回应民意诉求、夯实民心基础,实现对人民现实需求的精准把握和人民主体力量的内在激活,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深入了解民情。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覆盖多样化场景,既包括常态化治理情景与非常态化治理情景,也包括常规问题与突发问题。场景的多样化反映出个性化的人民需求,而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纵深革新所构建的“服务场景”与绘制的“需求清单”,有助于精准了解民情动态。通过数字技术部署一感多识的泛在智能,实时采集城市空间中的物理环境、社会行为和个体特征等方面的数据,推进多源异构数据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民情动态的数字化映射。智能终端能够凭借其强大的感知、计算、交互特性,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精准把握民意内容、民生诉求提供工具支撑,进而在终端层面形成基本民生服务“需求—供给”的动态化、科学化适配。

  合理配置民生资源。强调:“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这启示我们,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要将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数字驱动的技术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抓取、分析海量的民生诉求数据,还能凭借其超时空、跨区域的技术特性延伸民生资源的“技术触手”,推动基本民生服务均等化覆盖。例如,有的地区建设“15分钟养老生活圈”,以技术革新为纽带搭建“区—街镇—社区—家门口”四级服务网络,保障老年人群体的生活、医疗、照料等需求得到及时感知和智慧响应。这种建立在数字网络基础上的生活圈,既能突破传统服务链条延伸的物理局限,又能通过时空再造的方式保障重点服务群体的基本权利,提升民生资源的均衡性与可及性。建立在大模型深度学习基础上的智能终端还能根据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推动终端形态的多样化发展,并依据用户的使用频率、偏好及习惯,为用户制定出更加具有预见性、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实现民生资源由“单向供给”向“云端感知+精准匹配”的数字化转型。

  及时回应民意诉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跃迁,数据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资源。强调,“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推进同企业积累的社会数据进行平台对接,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作为检验社会治理效能的“试验田”,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离不开对民意诉求的精准响应,而基本民生数据的汇聚与贯通提供了要素支撑。伴随数字技术的迭代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融合,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同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互联,推动着基本民生服务的精细化与精准化。基于网友留言、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方式获得的海量数据所构建的交互网络,能够以图像可视化形式清晰呈现人民群众反映集中、涉及面广、具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进而以民生诉求倒逼“被动处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系统整合、深入分析,在探寻人民群众现实诉求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民生诉求从“被动回应”向“智能响应”转变。同时,借助数据共享平台推进民意诉求在城市空间中透明流转,打破传统数据壁垒,实现政务沟通、服务决策、服务响应从“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的创新性变革,从而确保人民诉求得到及时回应。

  夯实民心基础。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要始终坚持以民心为本、以民生为重,始终尊重民意、顺应民愿,回应好人民期盼。基本民生服务数字化转型,为夯实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群众基础、民心基础提供了路径指向。算法模型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在政务、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精准分析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其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高质量服务,还能够依托海量数据实现对人民需求的深度分析与情景模拟,由此预判人民群众潜在的现实需求。算法模型的另一显著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分析、调配能力,能够在需求导向下推动基本民生服务的智能调度与精准回应,促进基本民生服务供给的个性化、便捷化与高效化。数字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成为赢得民心民意、汇聚民智民力的重要着力点。

  总之,应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更新全过程,坚持科技向善,实现全民共享数字红利,让人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共同书写城市发展新篇章。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932
金币
437928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53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7:54
。### 数字赋能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实践与支撑

一、数字赋能的核心理念与意义
数字赋能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数字技术(数据共享、万物互联、跨越时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核心遵循包括:

总书记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2。
价值导向:数字技术旨在深入了解民情(通过泛在智能采集数据,实现民情动态映射)、合理配置民生资源(通过数字平台延伸服务触手,推动民生均等化)、及时回应民意诉求(通过数据共享打破壁垒,实现从“被动处理”到“源头治理”)、夯实民心基础(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赢得民心民意)12。
二、数字赋能的核心维度与实践路径
数字赋能贯穿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等全链条,形成“技术-场景-效能”的闭环:

1. 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智能巡查与风险防控:通过“空天地一体化智能巡查体系”(整合物联网、AI、大数据),构建“全域落图+数字治理沙盘”(精准标注基础设施、风险点位)、“智能关联与动态呈现”(空地联动视频融合+AR增强)、“AI智能体驱动决策”(自动识别异常、生成报告、推送预警),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的转变。例如,智广海联的体系可自动识别烟火、违章建筑等,减少因疲劳导致的漏报迟报4。
法治政府与基层智治:通过数字技术辅助办案办公(如在线平台推送法规、案例,辅助生成文书),提升执法公正性与效率;构建“五级贯通”的数字化平台(市-区县-镇街-村社-网格),实现“信息采集全要素、事件流转全闭环”,例如重庆政法的系统将数据统计与派发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5分钟1213。
2. 数字赋能民生服务:从“单一供给”到“精准适配”
一站式政务服务:通过“数字政府”平台整合多部门资源,实现“一网通办”。例如,郑州“郑好办”涵盖户政、社保、停车缴费等3051项服务,办件量超1241万件,办结率超99%,100多项高频事项实现“零材料刷脸办”8;重庆北碚“便民集市服务”应用可智能识别占道经营、环境卫生问题,自动生成案件流转,提升管理效率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759
金币
519513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36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9:09
这段文字深刻阐述了数字技术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几点总结和解读:

1.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共享、万物互联、跨越时空等特征,能够实现对城市风险的及时感知、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城市日常管理的精度、温度、力度,并动态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况。

2. 深入了解民情: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的好坏以老百姓的满意度和生活便利性为评判标准。数字技术通过构建“服务场景”和绘制“需求清单”,有助于精准了解民情动态,实现民情动态的数字化映射。

3. 合理配置民生资源:城市建设应将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解决人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数字技术平台能够抓取、分析海量民生诉求数据,并推动基本民生服务均等化覆盖。

4. 及时回应民意诉求:数据已成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资源。数字技术通过整合海量数据,能够清晰呈现人民群众的突出问题,并实现民生诉求从“被动回应”向“智能响应”的转变。

5. 夯实民心基础: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要始终坚持以民心为本、以民生为重,尊重民意、顺应民愿,回应人民期盼。算法模型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融合,能够精准分析人民需求,提供精细化的高质量服务。

6. 科技向善,全民共享数字红利:应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更新全过程,让人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这段文字强调了数字技术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的赋能作用,以及在深入了解民情、配置民生资源、回应民意诉求、夯实民心基础等方面的重要性。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全民共享数字红利,共同书写城市发展新篇章。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