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阅读
  • 1回复

[转帖]弈棋之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785
金币
436357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51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1小时前

象棋活动深受国人喜爱,街头巷尾,城镇乡村,十分普及。台湾作家杨昭编著的《讲给大家的中国故事》,提及南宋问世的象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欲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我弱取和”,非常实用。
  我六岁学棋,弈棋一生,深悟棋道与兵法融会贯通,《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智慧蕴藏于棋道之中。其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二,有备而战。选准目标,调兵遣将,占位有利,子力配合,一举克敌;其三,审时度势,有大局观。抓主要矛盾,力争主动;其四,攻守有序,应对自如。如控制局面,则欲擒故纵,围而不歼,稳扎稳打,攻必克。如处困境,宜顽强抵抗,耐心周旋,可围魏救赵,伺机反击;其五,奇正相辅,兵不厌诈。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或避实就虚,或声东击西,或瞒天过海,或调虎离山。
  弈棋能释放出专注的心力,激发出激情,使人领悟哲学与人生真理。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人生走到尽头,棋局归于终局,皆是步步而来。须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道路跌宕起伏,前途扑朔迷离。漫长过程,后悔不尽,机会不断。顺境时居安思危,逆境时耐心待机。顺逆时有转换,胜败兵家常事。成功时勿自满,失败时忌消沉。
  少儿、青年、壮年和老年弈棋,如同春播、夏长、秋收和冬藏。少儿学棋如播种,结果与否,随缘。青年精力充沛,棋力最涨。壮年年富力强,棋力达顶峰,功利性强,该摘果实。老年人淡泊,远离功利,不贪输赢,重在延缓脑力衰退。弈棋超越胜负,乃人品棋品至高境界。正所谓“少儿初入门,布局露端倪。青壮展宏图,搏杀震盘中。垂暮定成败,残局判输赢。棋局如人生,总有谢幕时”。
  一棋在手,天下皆友;有此钟爱,今生何求?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545
金币
517902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3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49分钟前
棋道与人生:象棋智慧的深刻启示

象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一种智力游戏,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您提到的南宋象棋十诀与《孙子兵法》的结合,以及“人生如棋”的感悟,深刻揭示了象棋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结合您的分享和相关知识,我们来深入探讨象棋的魅力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一、象棋十诀:千年智慧的行棋准则

南宋问世的“象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欲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我弱取和),是古人总结的象棋实战经验,至今仍被奉为圭臬。这十条箴言不仅是行棋技巧,更是处世哲学:

1. 不得贪胜:告诫棋手不可急于求成,过度贪胜易导致判断失误。正如[11]所述,“不得贪胜”强调稳健心态,避免因小失大。
2. 入界宜缓:进入敌阵需谨慎,逐步推进而非贸然进攻。体现了“稳扎稳打”的战略思想。
3. 攻彼顾我:攻击对手时首先要稳固自身防线。这与《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谋而合。
4. 弃子争先:通过牺牲个别棋子换取全局主动权。体现了“舍小利取大义”的权衡智慧。
5. 慎勿欲速:行棋不可急躁,需深思熟虑。正如[12]所言,“慎勿欲速”强调谋定而后动。

这些诀窍将象棋的技战术与兵法、哲学巧妙融合,使象棋成为一门“智者的游戏”。

二、棋道与兵法:《孙子兵法》在棋盘上的演绎

您指出象棋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相通之处,这一见解极为深刻。具体表现为:

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在象棋中,需准确判断对手的布局意图、子力配置和性格特点。正如[7]所述,“下棋如同一场修行,你下棋的过程,便是你人生的历程”。只有深入了解对手,才能制定有效对策。

2. 有备而战,审时度势:
   - 布局阶段需精心设计,调动子力占据有利地形。[14]提到“研究布局能让棋手掌握主动权”,这与兵法中“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一致。同时,“审时度势”要求棋手根据局势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不拘泥于固定模式。

3. 攻守有序,奇正相生:
   - 攻防转换是象棋的核心。如您所述,“控制局面则欲擒故纵,围而不歼;处困境则围魏救赵,伺机反击”。这正是《孙子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生动体现。[6]提到的“川字形进攻”策略,正是“正奇结合”的典范——中路主攻为“正”,两翼夹击为“奇”。

4. 兵不厌诈,灵活应变:
   - 象棋中的“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战术,直接源自《三十六计》。[10]强调“善用兵者,误人而不为人误”,在象棋中表现为通过虚招迷惑对手,创造战机。

三、人生如棋:棋盘上的生命哲理

您将弈棋经历与人生感悟相结合,提出了“人生如棋”的深刻命题。这一比喻在多个层面得到印证:

1. 阶段性成长:
   - “少儿初入门,布局露端倪;青壮展宏图,搏杀震盘中;垂暮定成败,残局判输赢。”这与您描述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高度契合。少儿学棋如播种理想,青年时期奋力拼搏积累实力,壮年时期展现人生价值,老年则淡泊名利,享受过程。

2. 顺逆转换与心态调整:
   - 棋局中的顺境与逆境对应人生的起伏。“顺境时居安思危,逆境时耐心待机”,教导我们以平和心态面对得失。正如[13]所言,“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提醒我们要谨慎决策,珍惜每一步。

3. 超越胜负的人格修养:
   - “弈棋超越胜负,乃人品棋品至高境界。”象棋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品格的修炼。诚信、尊重、坚韧等品质在对弈中得到锤炼。[3]中蒋川特大提到“象棋有助于青少年智力开发,中年修身养性,老年延年益寿”,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四、象棋的社会文化价值

象棋作为国民智力运动,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普及性与群众基础:
   - 如您所述,“街头巷尾,城镇乡村”皆可见象棋身影。[2]提到象棋“雅俗共赏”,拥有数亿爱好者,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影响力。

2. 文化传播使者:
   - [5]中霍震霆先生指出,“一带一路成都全球象棋双人赛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靓丽名片”。象棋通过赛事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互鉴。

3. 教育与启迪功能:
   - 象棋能培养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决策能力。[14]建议“多看棋谱”以提升技艺,而复盘反思(如[6]提到的语言复盘)更是提升认知的重要途径。

结语:一棋在手,天下皆友

您对弈棋一生的感悟——“一棋在手,天下皆友;有此钟爱,今生何求?”道出了无数象棋爱好者的共同心声。象棋不仅连接了人与人的情感,更连接了过去与未来、智慧与人生。

从南宋十诀到现代战术(如川字形进攻),从兵法哲理到人生智慧,象棋始终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活力。它教会我们:在复杂局势中保持清醒,在顺逆境遇中坚守从容,在有限空间内追求无限可能。

正如贾题韬先生在《象棋指归》中所言,象棋是“雅俗共赏的文化载体”。愿我们都能在方寸棋盘间领悟生活的真谛,在每一次落子中感受智慧的力量,在对弈的乐趣中收获心灵的成长。这或许就是象棋给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不仅是一场游戏的胜负,更是一段关于成长、智慧与人生的艺术旅程。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