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70后夫妻住700㎡,太太拥有专属楼层:婚姻更稳了  [2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730
金币
435777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50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0小时前
70后设计师戴昆和太太是大学同学,
两人都是建筑系,
毕业后事业一路发展,
“家”也随着太太工作地点的变动不断流动。
近年,太太决定出国留学,
他趁此将家里10年前在上海购入的一套别墅,
进行改造。
“都开玩笑说装修房子会离婚,
趁她去哈佛念书,
装修可以避免很多矛盾”。




改造后一层会客、西餐厅区域
戴昆以其繁复的设计风格
和大胆的颜色运用而著称,
这次他却想做一次极简的改造。
一层所有空间打通,
作公共生活区域。
房子整个三楼,
是他为太太打造的专属楼层,
材料、颜色、审美,
完全按太太的喜好。
戴昆和儿子的房子则在二楼。
“夫妻分楼层,
可以满足各自的审美,
大家的睡眠也会更好,
这是个相互的善意。”


改造后三层太太专属区域
9月底,一条拜访了戴昆的新家,
和他聊了聊近年设计的心得与变化。
“这次改造可能是我唯一一次,
在一定范围内满足自己的机会。
我的人生已经过半了,人到中年了,
可以活得更真实,更自我一点。”
自 述:戴昆
编 辑:秦楚
责编:陈子文




我们这个家是两个设计师的家,我和太太是大学同学,工作后我们家的原则是,太太在哪家在哪。她派驻过深圳、沈阳、上海,所以我们家很多时候保持一个流动状态,装修这个房子,起因是她来上海工作,所以我们做了一个长期的准备。
很多人开玩笑说装修房子会离婚,我们家上一次装修房子是10年前,房子在深圳,每一份图纸画完了以后,我要审,另外一边要发去范总(太太)审,周折几回以后我就放弃了,完全交枪,只要太太觉得可以了,我都可以。
改造这套房子,正好赶上她去哈佛读书,至少是一两年,避免了很多矛盾。


对一个设计师来说,装自己的房子肯定是非常纠结的,内行人都怕装修房子。我是一个被市场定位为极繁复风格的设计师,推崇的审美就是充满视觉冲击的,大家默认你会这么做。

但是在装修这个房子的时候,我想做的是极简的,做一次“反自我”的设计。没有业主会让我这么干,这个可能是我获得的唯一一次,在一定范围内满足自己的机会。


装修持续的一年多里,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看戏”的心态。尤其当他们看到我把厨房装成“钢铁直男”,都认为我是因为领导不在,自我放飞了。
这房子大概700平米左右,三层,一层和地下室主要是生活空间,还有个100多平的户外院子。






三层是太太的专属楼层
我跟儿子都住在二楼,三楼其实是我太太的楼层,从电梯出来的玄关就能看得出来,它就是一个完全就是女性化的设计。

整个的三层的材料、颜色,所有的审美,就完全是按照我太太的喜好,粉的、软软的、暖暖的。所有东西都是圆的、柔和的,唯一我做主的只是主卧室的一张挂画。
二层的部分,我的房间又回到了这种钢铁直男,床头柜也是金属的,卫生间是黑白的。各自有房间了以后,我们俩都能睡得很好,所以这是一个相互的善意。


夫妻的共处的方式,在大房子里面有很多种,更常见的是分别两个卧室。分楼层这件事情,差不多10年以前,我给业主做设计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当时其实也是非常诧异的,这几年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为了保障睡眠越来越多会开始重新规划空间的使用,也是一个趋势。


硬装上,我以尽可能用极少的思维来做这个房子,每个地方都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没有,是不是可以不要,楼梯的扶手都被去掉了。通过一些软装的材质、色彩让空间丰富。


以前大家房子都小,所以每个人都想获得一点自己的空间,尽量不要干扰。房子变得越来越大了以后,大家本来就很忙,然后互相还看不见,感情交流就会变少。所以我想让空间尽可能地通畅,所有的区域互相之间是可以看到的,你可以在厨房岛台喝点小酒、聊个天,也可以去客厅区域看看书,也能去地下室唱个卡拉OK。




这是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大厨房,从里到外全部都是实体不锈钢,墙面也全部是不锈钢。厨房是我最得意的设计,是一次完完全全的创作。你可以蹬在橱柜上,以任何的姿态跟它相处。
不锈钢板热弯过来,中间没有任何的连接、铸造,加工本身达到了毫米级。把手、门板都是世界级的工艺难度,天花的涂料是伸到橱柜里面,两者之间只有5个毫米的距离。房号用3D打印做了一个字体的设计,嵌在冰箱上,控制到像珠宝级的或者是机械级的这种精度。


我还专门为厨房调了一个颜色,叫西瓜红,客厅当中其他的颜色的铺陈,也是红颜色和蓝颜色它们逐渐接近的过程。现在厨房已经变成了我的生活区域,自己娱乐,喝点小酒在那,工作画图、开直播也在那,朋友来了也是聊天、聚会的场合。
她是一个要求生活空间极其整洁的人,西厨的岛台后面放很多酒,但是如果我太太回来的话,那些酒都要立即转身杀到厨房里去,台面上要干干净净的。


地下室一个灰蓝的调子,很多海报挂在墙上。做了一系列的沙发,它其实只是一些方块,包个布,布是我10年以前在法国买的,高缇耶出了这一系列的铁锈的废旧的机车图案的布料,看上去莫名有种力量感。


两个设计师的家庭,选家具是很难的,保命的做法选最本源的基本款,像柯布像密斯这一类的就是上个世纪的经典。


我家里面其实很多的家具打造,夸张一点说民族骄傲也可以的。我用石材的榫卯工艺来做了一个茶几。


还用三块玻璃完成一张很长的桌子,在两个支撑的情况下,桌面的长度甚至可以长达8米,大面积的做玻璃金属材质的这种热弯的弯折固定,差不多是世界级的工艺难题。


我们家墙面的和顶面的交接和转折,几乎都是没有什么收口关系,对于锐角的部分就会变得要求极高。




我和太太虽是同行,但我是做乙方的,她是做甲方的,一直做非常专业的地产开发,所以她看我做的这些工作就两个字——业余。很多人都说老戴你还挺有原则的,你就不接你媳妇公司的活,我说我不能家里、家外都被她领导。
房子装修完了以后,我太太其实是先看到照片,才实地的到这个房子,说你这两年还是有点进步的。被当面认可,我已经很开心了。


我的整个生活节奏的变化,跟我儿子的出生有关系,我儿子出生那一年是我40岁,我太太38岁。在之前作为设计师,我是不太可能拒绝周末工作的,极端的时候,我们会在机场碰到,她也在出差。
有了小朋友那一瞬间,我请同事通知我所有的甲方,我们戴总家里面生小孩了,再往后任何的周末他都不能工作了。


我们两个都不太可能为了小朋友牺牲掉自己的工作,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我们的家庭谁都不要替谁做牺牲,但我们需要调整状态,就重新适应一下。


30多年以前我也染粉色的头发,留着披肩发,是学校乐队的吉他手。我拿到毕业派遣函,剪了一个挺正常的头发,穿了个白衬衣、皮鞋,没有人认出我来,我说主任书记我要去报到了,他们问,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我说我要去上班了。
40岁以后,我又慢慢地获得一种自由,每天打扮的不管是叫朋克,还是叫摇滚,还是叫嬉皮,完全跟年龄不符,但是可以塑造和变成我自己想要那个样子,其实是挺开心的事情。


我和我太太,很多事情是互相的在鼓励对方适度任性。我的第一个耳钉是我太太送给我的45岁的生日礼物,我当时挺诧异的,然后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下定决心去打耳洞,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挺大的改变。我太太说你也45岁了,土埋了一半了,任性一下,所以后来就一个、两个、三个就任性下去了。

我时常觉得我们的幸福是在于,我们在一个还有冲动任性的年龄。今年是我的55岁,我的人生已经过半了,人到中年了,可以活得更真实,更自我一点,更放松一点。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730
金币
435777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50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0小时前
根据多个住宅案例中70后夫妻的大户型居住模式,尤其是700㎡以上住宅中为女性设计专属楼层的实践,这种空间规划确实能通过以下机制提升婚姻稳定性:

一、空间分层如何巩固婚姻关系
独立领域减少摩擦
如上海案例中,妻子拥有包含私人收藏馆、茶室及270°观景露台的完整楼层。物理分隔避免因作息差异(如丈夫晚归干扰睡眠)或兴趣冲突(如收藏品陈列与家居风格矛盾)引发的争执,同时保留共同生活纽带。

功能定制满足深层需求
成都设计师夫妇的住宅中,女主人钟莉的专属楼层包含:

中古家具陈列区(展示个人审美)
屋顶花园(满足种植爱好)
独立画室(职业创作空间)
这种设计化解了传统家庭中女性因妥协个人追求产生的压抑感。
二、专属空间的关键设计逻辑
复合型功能整合

区域类型    上海案例功能     成都案例功能
职业空间    古董钟表收藏馆    国画画室+策展工作室
精神领地    种满桂花的星空露台    手工琉璃灯艺术走廊
社交场景    10米阳台茶会区    中古家具沙龙区
细节强化归属感

上海住宅在扶手中嵌入老人助力结构,墙面预留艺术装置承重
成都住宅采用国画颜料调制的"豫园灰"墙面,定制实木地板呼应女主人艺术背景
三、对婚姻关系的隐性滋养
重塑亲密距离
如东京建筑师夫妇案例所示:分层居住后反而激发"小别胜新婚"效应,丈夫在工作室熬夜时妻子可在专属卧室安睡,晨间在共享花园重逢更显珍贵。

规避"拯救者陷阱"
苏州养老宅案例印证:当妻子拥有独立会客区/茶室,不再通过掌控丈夫行程获取安全感,反而促进平等交流。

这类设计本质是空间赋能婚姻:700㎡中的分层不是疏离,而是通过精准满足个体需求(尤其常被家庭角色压缩的女性需求),消解传统同居模式的消耗性摩擦。正如上海夫妇所言:"他收藏机械的油味留在三楼,我画室的松节香飘在四楼,但桂花香会把我们聚回屋顶"

70后夫妻的生活方式以家庭责任为核心,注重情感沟通与生活品质,同时面临中年转型和晚年适应的挑战。

🌟 核心特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相处模式
情感表达内敛但重视行动:通过共同承担家务、旅行等具体行为传递关怀,而非直接说“我爱你”。
家庭责任分工明确:70后夫妻普遍采用“男主外女主内”或“共同承担”的模式,尤其注重子女教育和父母赡养。
追求生活品质:注重家居环境舒适度,如成都70后夫妻打造360㎡松弛感住宅,用开放式厨房和绿植营造温馨氛围。

📊 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差异表
维度    中年阶段(40-60岁)    晚年阶段(70岁+)
家庭责任    子女教育、房贷压力3    孙辈照护、健康规划
健康关注点    慢性病预防、定期体检9    医疗支出管理、日常护理
情感维系    通过共同旅行、培养爱好增进感情1    保持简单互动如散步、聊天

⚠️ 中年转型需规避的风险
过度追求财富:盲目投资房产或创业可能导致经济压力,如案例中张德夫妇为换大房掏空积蓄。
忽视健康预警:50岁后需定期体检,避免像某亲戚因拖延瘟频贾赂哐苟窕�
代际关系失衡:过度干涉子女生活易引发矛盾,建议保持“支持但不越界”的边界感

晚年幸福的关键策略
健康管理:每年共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如70岁夫妻通过规律作息和饮食控制保持活力。
精神陪伴:培养共同兴趣如种花、旅游,或像卢正霞夫妇通过回忆旧时光维系感情。
适度“分房睡”:成都廖哥夫妻通过分房满足各自工作需求,反而提升相处舒适度。

平衡家庭与个人发展的三原则
经济理性:中年阶段优先储蓄养老钱,避免高风险投资。
情感保鲜:定期进行“深度对话”,如每周固定时间分享彼此感受。
自我成长:学习新技能(如使用智能手机、参与社区活动)延缓衰老

700㎡大户型推荐三大主流风格:

欧式古典(奢华典雅):适合追求传统贵族氛围的家庭,强调线条与装饰性 ;
中式自然风(东方意境):融合山水意境与现代功能,适合注重文化内涵与生态空间的业主 ;
现代简约自然风(极简舒适):以自然材质与留白设计为核心,打造通透大气的居住体验 。

🏠 装修风格对比分析
风格类型    核心特点    适用场景    设计难点
欧式古典    线条繁复、金色点缀、石材运用    别墅/大平层豪宅    控制装饰比例,避免冗杂
中式自然    木质框架、山水元素、光影借景    有庭院或景观资源的户型    平衡传统符号与现代功能

现代简约自然    原木色系、开放式布局、绿植融合    家庭与办公复合空间    材质选择需注重环保与质感
🎯 设计逻辑与案例参考
欧式风格:

背景:上海怡心苑700㎡别墅通过浅色石材+皮雕背景墙,实现“典雅不沉闷”的效果 ;
关键动作:用弧形吊顶、水晶吊灯强化奢华感,搭配暖色灯光营造温馨氛围。
中式风格:

背景:重庆梦湖山庄700㎡案例以“漏景”格栅划分空间,玄关挂画与仿真绿植凸显东方韵味


创新点:西厨区融入格栅设计,虚实结合提升通透感,避免传统中式的压抑感。
现代自然风:

背景:SQD善谦设计案例用植物景观打造“回家第一眼视觉焦点”,楼梯间极简灯光设计替代装饰主义 ;
环保亮点:车库灯光戏剧化处理爱车,鸡肋空间改造为景观区,提升空间利用率。
✅ 建议与下一步
优先级排序:
1️⃣ 根据家庭成员需求选择风格(如中式适合三代同堂,现代风适合年轻家庭);
2️⃣ 考虑户型结构(如挑高空间适配欧式,景观资源优先中式);
3️⃣ 预算分配(中式木作成本较高,现代风可降低硬装投入)。

待验证点:700㎡办公空间风格(如杭州黑白西现代风案例 )能否借鉴至住宅,需结合生活动线调整。

大户型家庭的日常开销通常涉及更高额的基础能耗、维护成本及潜在税费,以下是基于搜索结果的综合分析及优化建议:

一、核心开销类别与范围
基础能耗费用

水电燃气:面积增大导致空调/采暖费用显著上升,基础水电燃开销普遍在1000~2000元/月(含冬季取暖或夏季制冷高峰) - 物业与公共维护:
物业费按面积计算,140㎡以上可能被认定为“非普通住宅”,单价更高17 - 设备维修(如电梯、地暖)年均预留3000~5000元。
居住相关税费

房产持有成本:超过144㎡需缴纳更高契税(3%-4%)及可能产生的房产税试点费用17 - 隐性成本:高总价房屋的装修折旧、园林维护等年均分摊约1万~3万元
生活必需开支

食品与日耗品:三口之家基础伙食费约3000元/月,大户型的仓储需求可能增加批量采购支出16 - 保洁与家政:定期深度清洁服务约500~800元/次,若长期雇佣则月均2000元以上。
交通与出行

多车位刚需:两个车位月租/管理费约500元,油电车辆合计月均1000~1500元
二、优化开支的实操策略
精细化能源管理
采用分区分时控温设备,夏季重点制冷常用区域(如客厅、卧室),冬季用地暖替代空调
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或光伏板,长期降低电费30%以上

灵活配置服务资源
保洁按需预约(如每月2次深度清洁+日常自助维护),替代固定雇佣 - 利用社区团购批量采购粮油日耗品,减少单次成本. 税务与资产规划
通过家庭信托或产权分割降低房产税基数(需律师协助)
装修支出抵扣个税:保留发票申报“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

三、参考案例与工具
低开销案例:上海某三口之家(160㎡)控制月能耗至1200元,秘诀为智能插座+分区供暖;年物业费1.2万元,但通过业主委员会协商降低公共能耗分摊
记账工具推荐:
使用自动化表格跟踪分类支出(如华军软件园的模板 ) - 设置预警线:基础能耗不超过家庭总收入10%,物业+税费控制在5%以内
💡 关键提示:大户型开支的核心矛盾是 “面积冗余成本”——减少非高频使用空间(如闲置客房、影音室)的能耗投入,并通过智能设备实现“按需供给”,可显著改善现金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417
金币
516757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28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9小时前
戴昆的“反自我”极简之家:70后设计师的中年蜕变与空间哲学

一、流动的家:设计师夫妇的随迁生活
戴昆与太太作为建筑系大学同学,职业生涯中形成了“太太在哪家在哪”的默契。太太曾派驻深圳、沈阳、上海,家庭因此长期处于流动状态。此次上海别墅的改造,恰逢太太前往哈佛留学,为戴昆提供了难得的“无矛盾装修”契机。“装修房子会离婚”的玩笑,在太太远行的背景下转化为一次专注自我表达的设计实践。

二、极简主义的“反自我”尝试
1. 风格的颠覆性转变
戴昆以“繁复设计风格”和“大胆色彩运用”闻名业界,但此次改造他刻意选择了极简主义。“没有业主会让我做极简,这是我唯一一次在一定范围内满足自己的机会。”他坦言,人生过半,更渴望“活得真实、自我”。

2. 空间布局:打通与分层的平衡
- 一层:公共生活区域,所有空间打通,包含会客区与西餐厅,强调开放与互动。
- 二层:戴昆与儿子的居住空间,延续其偏爱的“钢铁直男”风格,床头柜为金属材质,卫生间采用黑白配色。
- 三层:太太专属楼层,以粉色、柔软材质为主,线条圆润柔和,完全遵循太太的审美偏好。

三、夫妻分楼层:相互的善意与现代居住趋势
戴昆将三层设定为太太专属楼层,“夫妻分楼层可以满足各自的审美,大家的睡眠也会更好”。这一设计源于他对现代生活节奏的观察:“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分楼层保障睡眠成为趋势。”这种安排既避免了审美冲突,又创造了独立的生活空间,体现了“相互的善意”。

四、设计细节:极简背后的极致工艺
1. 硬装的“减法思维”
戴昆以“极少思维”处理硬装,“每个地方都在思考是否可以没有、不要”,甚至去掉楼梯扶手。通过软装材质与色彩丰富空间层次,而非依赖繁复造型。

2. 厨房:钢铁直男的极致创作
- 材质:全实体不锈钢厨房,墙面、橱柜均采用不锈钢,热弯工艺无接缝,加工精度达毫米级。
- 细节:把手、门板工艺难度极高,天花涂料与橱柜间距仅5毫米;房号用3D打印字体嵌于冰箱,精度媲美珠宝级工艺。
- 功能:厨房成为戴昆的生活中心,“喝小酒、画图、开直播、聚会”的多功能空间。

3. 色彩与材质的巧思
- 西瓜红:专为厨房调配的独特红色,客厅色彩渐变为红与蓝的过渡。
- 地下室:灰蓝色调,悬挂高缇耶机车图案布料沙发,充满力量感。
- 定制家具:
  - 石材榫卯工艺茶几;
  - 三块玻璃组成的8米长桌,在两个支撑下实现世界级工艺难度的固定。

五、设计师家庭的相处之道
1. 角色分工与相互尊重
戴昆笑称自己是“乙方”,太太是“甲方”,且“她看我工作总觉得业余”。为避免“家内外都被领导”,他从不承接太太公司的项目。装修完成后,太太先看照片再实地考察,一句“你这两年还是有点进步”让他倍感欣慰。

2. 生活节奏的调整:儿子带来的改变
儿子出生(戴昆40岁)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节奏。“以前周末从不拒绝工作,有了孩子后坚决不周末加班。”夫妻二人达成共识:“不为孩子牺牲工作,而是调整状态重新适应。”

六、中年心境:真实、自我与适度任性
55岁的戴昆感慨:“人生过半,可以活得更真实、更自我一点。”他与太太鼓励彼此“适度任性”:
- 45岁生日收到太太赠送的耳钉,从犹豫到接受,并逐步增加到多个耳钉;
- 年轻时染粉发、留披肩发的经历,在中年后以独特穿搭重现,“塑造自己想要的样子”。

七、总结:设计即生活的映射
戴昆的别墅改造不仅是空间的革新,更是其人生阶段的心境写照。从繁复到极简的风格转变,反映了他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夫妻分楼层的设计,则体现了现代家庭对独立与尊重的理解。正如他所说:“设计不该是冰冷的陈列,而是能装下柴米油盐,也容得下诗与远方的容器。”这座融合了理性极简与感性温度的房子,正是这位70后设计师中年蜕变的最佳注脚。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