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2回复

[美食文化]又一家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川菜的馆子[3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067
金币
513760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22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9小时前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02) —




好冷啊,怎么就出了一天太阳。
——今天的编辑 余飞
望平街的第一麻辣烫,必须是花吃嘴,吃了一百次,仍然朝思暮想,锑锅一杵起,小火一开,清澈通透的香气就往鼻子里钻。
因为经常排队,所以脸厚的人,选择中午去吃,鼓捣老板摆桌子。
竹制桌椅,老小区单元楼下,老式的路边蘸碟,童年的味觉记忆。
区别于火锅的辣,这一家麻辣烫的香才是浓墨重彩,配合着花生粉兑出来的香辣芝麻油碟,涮着吃的每一口都是绵长的回味。
但这一次,暂时放下对麻辣烫的惦记,吃一吃隔壁的花吃嘴小食堂。

同一个老板,在隔壁夺了一个铺子认真做川菜,之前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接待能力有限,但现在豪迈到直接把后院给拿下。
有麻辣烫的珠玉在前,川菜应该是不相上下,一群人昂首挺胸往里走。
一进去就让人心静下来,蒸笼在冒烟,高压锅的声音滋滋作响,一只小黄狗从脚下跑过去,大姐端着簸箕,把择好的蔬菜送进厨房。
老板出来招呼点菜,但第一句话就想挨打,“能不能点隔壁麻辣烫”。

门脸确实秀气,仅一扇木头小门迎客,很像八十年代的感觉,门口的绿植错落有致,生活气息浓厚,往里打望,灯光柔和温馨。

没有大张旗鼓的喧嚣,就是立了一个老牌匾,用毛笔字写上川菜。
进门的右手边就是厨房,一排明媚的泡菜罐子镇守,里面热火朝天。

左边是一个蒸笼,以为是摆设,结果大姐一揭开,一股浓烟把眼镜模糊,里面蒸的南瓜、烧白、粉蒸肉,一律用保鲜膜盖起。

保鲜柜一抽开,更是赏心悦目,打理干净的新鲜食材,依次摆放——
一是展示真材实料,
二是把每一道菜的食材、分量、味型展示出来,让客人心里有数。
用了多少辣椒,有没有加大蒜,鸡、鱼用的是哪一种款式,一目了然,喜欢就点起,没看上就不点,就是直接了当,童叟无欺。

抬头,是老板自己手写的菜单,密密麻麻的文字,选择困难症。
老板站在跟前,不晓得从何开始介绍,“看你们想吃哪一种类型,反正是家常的味道,平时在家里咋个整,我就给你们咋个整”。
这一句话出来,就有一种去朋友家里蹭饭的感觉,我吃啥你吃啥。


点了经典的排骨汤、藿香鱼,然后把好奇心投入到了野鸡红,“野鸡红是啥”,一个年轻人开口发问,引发了两个老辈子的围观。
开口就是一个漫长的故事,“我们以前在农村,屋头穷,吃不起肉”。
转头,继续科普狗爪豆,泡在水里的狗爪豆,像水肿的四季豆,颜色深绿,“狗爪豆要咋个做”,“我给你们用青椒炝炒”。

点了菜往里走,突然柳暗花明,里面堂子大且宽,有圆桌有方桌。
有的地方挂着老板的画,有的地方放在瓷器茶具,有的地方有一些书籍,有一种超绝不经意的搭配,营造了一种熟悉的环境。
老板指一下地板,“你看嘛,装修的时候有小猫跑进来,踩的脚印子”。


小猫喜欢这里,暖和舒服,每一个角落都长得不一样,“这些都是附近的流浪猫”,一跳就进来了,赶都赶不走。
老式家具、独木凳,包括店里播放的音乐,都是一脉相承,很用心。
阳台的位置,挂的纱帘,里面是木质的框架,外面是墨绿色的绿植,一盏竹编吊灯,有一种身在大理的感觉,很适合吹风。
因为天气凉,我们找了一个沙发圆桌窝起,老板端来花生、橙子。


圆桌显得温馨,岁月静好,有一种等子女回来吃过年饭的感觉,但似乎每一个人都不饿,到处东张西望,摸一摸,拍一拍。
耳边传来一句,“我觉得这一顿多吃点,以后过来恐怕排不到队”。

野鸡红一端上来就冒着热气,立前站后的人,迅速立刻回归座位。
传说中的野鸡红,确实绚丽,野鸡红其实跟野鸡没有一点关系,主要是色彩如羽毛般漂亮,青翠的芹菜交织殷红的胡萝卜,红亮油润中带着一丝清澈,一筷子下去,是爆炒之后的清甜。

不辣,是一种层次递进的爽脆,形成绝妙的鲜香微辣,有滋味。
第二道菜是烧白,“这下是真的过年了”,@土豆儿 吃了第一口就忍不住,“过年的时候,能不能打包一碗”,一点都不甜腻,有油气但不会非常厚重,甜蜜被橘皮的清香稀释掉。

没有勇气的人可以吃一勺,喜欢那一口软糯香甜的人,有福。
老板见缝插针过来介绍,“我用的是黑猪肉,自己炒的豆沙,大米用的是泰国香米,糯感比较重”,一听就忍不住再来一勺。

莲藕排骨汤直接连着砂锅一起上桌,一群人手忙脚乱的帮忙挪菜。
盖子一揭开,热气腾腾,排骨、莲藕挤在一锅,没有任何边界感,而且都宰得大块,用筷子夹费力,直接用勺子舀进一小碗。


汤很鲜,但是非常淡,淡到我们在猜,老板到底有没有放盐巴味精。
莲藕看起来有棱角,但是牙齿舌头一抵便绵密化渣,粉藕吸饱了汤汁变得滋润,排骨虽然不是正排,但是被炖到软烂脱骨。

番茄炒蛋,用的有机番茄,番茄鲜活,是直接可以盖一碗饭的水平。

炝炒的狗爪豆,非常的农家乐,干香中点缀一点苦,山野气息浓厚。

麻婆豆腐上桌,屁股下垫了一个小火炉,一直咕噜咕噜地冒泡,一勺下去,豆腐颤颤巍巍地滚入饭里,生动的让人必须动筷子。
其实我个人不喜欢麻婆豆腐,因为烫、油,会污染掉一碗白米饭。

但是这一颗豆腐,确实不错,用筷子夹不会烂,一口下去满是豆子的香气,老板说这一家豆腐是她严选过的,“好多米其林都在那拿货”,找农民收的豆子,然后是石磨出来的口感。
所以才会生机勃勃,没有被调料味掩盖,而是豆腐本身的质感。

藿香豆瓣鱼压轴,尽管已经有了七分饱,但依然迎来了小高潮。
我问老板是不是冰柜那一条,“不是,我才去菜市场买的”,然后全场掌声,姗姗来迟的原因,是因为要力保新鲜。

上一秒在水里游来游去,下一秒已经裹满了藿香,这一道鱼的味道,矛盾且统一,豆瓣在高温煸炒后发出的醇厚酱香,而藿香散发着一股清凉、特异、薄荷的草本香气,互相拉扯。
以至于味觉奇妙,层次丰富,麻辣是第一感,藿香的芬芳在口腔蔓延。
唯一的缺点就是用的草鱼,刺多肉小,需要一点一点抿起吃。


这一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性格、魅力、故事。
这一家没有迎合流量口味,而是在解释真正的川菜,没有花哨的东西,就是把日常端上了桌,从来没有说,川菜就只有辣。
甚至在做减法,把食材的风味放大,把调味减轻,“少油、少盐”。

走的时候,瞄了一眼员工餐,吃得之丰富,至少五六个菜,年轻人跟老辈子围在一起吃饭,很像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
我开玩笑问还招人吗,一个大姐笑,“真的,我已经胖了二十斤了”。


今日编辑 | 余飞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一些花絮






1条评分金币+20
huozm32831 金币 +20 - 3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067
金币
513760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22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望平街“花吃嘴”麻辣烫为何值得多次排队品尝?

在成都这座以美食闻名的城市中,望平街的“花吃嘴”麻辣烫早已成为本地食客与游客争相打卡的“宝藏小店”。尽管常常需要排长队,却依然吸引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回头。其魅力不仅在于“好吃”,更在于一种融合了味觉、文化与情感体验的独特饮食美学。以下是深入剖析其值得反复排队的核心原因:

---

一、匠心独运的汤底:味道的灵魂所在  
“花吃嘴”的灵魂在于其秘制骨汤麻辣锅底——选用牛骨、鸡架慢火熬制12小时以上,加入数十种香料与川渝传统配方精心调配,既保留了麻辣鲜香的巴蜀风味,又避免了过度油腻或刺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辣而不燥、麻而不苦的平衡感,让即使是外地游客也能轻松接受并迅速“上瘾”。更难得的是,店家坚持每日现熬汤底,绝不重复使用,确保每一口都新鲜醇厚。这种对食材本味的尊重和工艺的坚守,构成了其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

二、食材严选与极致新鲜:舌尖上的信任感  
“花吃嘴”虽为街头小吃,但在食材选择上却近乎苛刻。所有蔬菜当日采购,肉类均来自可溯源的优质供应商,豆制品现点现炸,毛肚、黄喉等火锅级食材也毫不含糊。尤为令人称道的是其自调蘸碟系统:提供蒜泥、香油、花生碎、小米辣等多种配料自由搭配,顾客可根据个人口味定制专属风味,极大提升了用餐的参与感与满足度。这种“小摊品质,大厨标准”的理念,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过瘾。

---

三、烟火气中的城市记忆:情感共鸣的力量  
望平街本身是成都少有的保留老城生活气息的街区,而“花吃嘴”就藏身于市井巷陌之间。傍晚时分,街边小桌拼起,热气腾腾的麻辣烫端上桌,伴随着邻桌的谈笑、老板熟悉的吆喝声,构成一幅生动的“成都夜生活图景”。许多食客坦言:“来这里不只是为了吃,更是为了找回那种久违的人情味。”这种沉浸式的饮食文化体验,使“花吃嘴”超越了单纯的食物范畴,成为一座城市情绪的载体。每一次排队,都是对慢生活的致敬;每一轮重访,都是与记忆的重逢。

---

四、性价比极高的 gourmet 级享受  
在同类网红餐饮动辄人均七八十元的当下,“花吃嘴”人均30-40元即可吃得酣畅淋漓,且无任何隐形消费。分量足、价格透明、服务朴实,真正做到了“平民价格,星级口感”。对于学生、上班族乃至家庭聚餐而言,它既是解馋的首选,也是社交成本友好的理想场所。这种高性价比背后,是对大众消费需求的深刻理解,也是其长久生命力的重要支撑。

---

五、持续创新与口碑沉淀:从“爆款”到“经典”的蜕变  
尽管已成名多年,“花吃嘴”并未止步于传统模式。近年来陆续推出季节限定食材(如夏季冰镇毛肚、冬季滋补药膳锅)、联名文创周边、甚至开设快闪店尝试品牌升级。更重要的是,其始终依靠真实口碑传播,拒绝过度营销,形成了稳定的“老带新”循环。正因如此,它完成了从“网红”到“老字号潜力股”的跃迁——人们愿意再次排队,不是因为好奇,而是出于信赖。

---

结语:值得等待的,从来不止一碗麻辣烫  
“花吃嘴”的魅力,在于它用一碗看似普通的麻辣烫,承载了成都人对生活的态度:讲究而不做作,热闹却不浮夸,平凡中见真章。每一次排队,都是对美味的虔诚等待;每一次回味,都是对城市温度的重新感知。正如一位常客所言:“我不是爱吃这家麻辣烫,我是爱那个吃完后觉得生活还有滋味的自己。”

这或许正是它值得你一排再排的终极答案。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3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536
金币
433661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4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5小时前
花吃嘴”麻辣烫的灵魂在于其秘制骨汤麻辣锅底——选用牛骨、鸡架慢火熬制12小时以上,将食材的鲜味充分熬煮融入汤中,汤底呈现出浓郁的骨香与醇厚质感。搭配传统香料炒制的麻辣底料,用锑锅炖煮后,汤底香辣适中、不油腻,既有骨汤的鲜甜味作为基底,又有麻辣的层次感在舌尖铺开,形成了“鲜、香、麻、辣”平衡的独特风味,成为其招牌特色。这种锅底不仅保留了老成都麻辣烫的传统味道,更通过慢火熬制的骨汤提升了汤底的营养与深度,是“花吃嘴”吸引食客的核心竞争力

花吃嘴儿麻辣烫”是成都本土极具市井烟火气的老牌麻辣烫店,以“老摊子”的味道和怀旧氛围著称,藏在巷弄或居民小区里(如望平街、两栋居民楼之间的巷子),是不少本地人心中的“童年味道”。

核心特色
环境与氛围:保留了三十多年的老摊子风格,烟熏火燎的锅气十足,用筲箕当盘子、竹椅板凳摆放,像小时候院坝里的私家串串店,门口常有蛋烘糕等小摊贩,充满生活气息。
吃法与体验:需要排队抢菜(建议两人同行,一人占桌一人排队),菜品现烫现卖,主打“家常味”,没有过度修饰的网红感,吃的是“锅气”和“回忆”。
口味特点:锅底以“香”为主,辣度适中(对外地朋友友好),秘制蘸碟是芝麻酱基础上自行调配,香味浓郁;菜品新鲜,尤其是荤菜(如牛肉、排骨、兔腰)入味,素菜摆放有特色(用竹子架子或筲箕装)。
必试菜品
干拌兔腰:辣椒面经油炸后香辣过瘾,兔腰处理得干净无腥,嚼起来Q弹,下酒神器。
白糖扎西红柿:还原小时候的经典甜品,西红柿去皮切丁,浇上白糖,酸甜适中,用八零年代的杯子装,氛围感拉满。
手工抄手:皮薄馅大,放在麻辣烫里烫熟后,蘸上秘制酱料,口感软嫩,味道绝了(常卖断货,需提前去)。
大坨排骨:串在签子上的排骨分量很足,肉质紧实,煮得入味,价格实惠,吃起来很满足。
用户体验
服务热情:服务员数量多,有求必应,晚上老板会给外面的客人撑伞挡风,让人感觉亲切。
性价比高:虽然是“苍蝇馆子”,但价格实惠,适合朋友小聚或游客打卡(需提前去,避免排队)。
总的来说,“花吃嘴儿麻辣烫”没有华丽的装修,靠的是“地道味”和“烟火气”吸引食客,是成都“市井美食”的代表之一,值得一试。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3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