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前后,正值秋意渐浓、寒气初起,气候由暖转凉,人体易感燥邪与寒凉。此时节尤其需要注重温补养阴、润肺健脾,特别适合老人与儿童这类体质偏弱、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或逐渐衰退的人群。以下是为老人和孩子精心挑选的5道温补菜肴,兼顾营养、口感与养生功效,既符合传统节令饮食智慧,又贴合现代健康理念。
---
一、山药红枣炖鸡汤
核心功效:健脾益气、养胃润肺
- 食材搭配:老母鸡(或乌鸡)、铁棍山药、红枣、枸杞、姜片少许。
- 适宜人群:脾胃虚弱、食欲不佳的老人与体弱儿童。
- 养生解读:
- 山药被誉为“平补三焦”的佳品,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尤其适合秋季防燥;
- 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可缓解秋乏;
- 鸡汤温和滋补,易于吸收,加入姜片驱寒不燥热。
- 烹饪建议:炖煮时间控制在1.5小时以内,避免油脂过多;可撇去浮油,提升消化吸收率。
> ✅ 小贴士:儿童食用时可去掉鸡皮,减少脂肪摄入;老人若患糖尿病,应减少红枣用量。
---
二、南瓜小米粥(加核桃仁)
核心功效:护胃安神、润肠通便
- 食材搭配:小米、南瓜、核桃仁(少量)、枸杞。
- 适宜人群:肠胃敏感、睡眠欠佳、便秘倾向者。
- 养生解读:
- 小米性温味甘,入脾经胃经,是“五谷之首”,尤适老人晨起调养;
- 南瓜富含果胶,保护胃黏膜,促进肠道蠕动;
- 核桃仁补肾纳气、润燥通便,适量添加有助于儿童脑部发育与老人记忆力维持。
- 创新吃法:将粥熬至浓稠后撒入炒香核桃碎,增加香气与咀嚼趣味,激发孩子食欲。
> 🌾 文化延伸:重阳节又称“敬老节”,一碗软糯香甜的小米粥,象征五谷丰登、长寿安康,寓意深远。
---
三、莲藕排骨汤(微加花生)
核心功效:润肺止咳、补钙强骨
- 食材搭配:猪肋排、粉藕、红皮花生、姜片。
- 适宜人群:易咳嗽、缺钙、秋冬易感冒的儿童与骨质疏松风险老人。
- 养生解读:
- 莲藕生津清热,熟食则健脾开胃,煮汤后质地绵软,利于吞咽;
- 排骨提供优质蛋白与钙源,配合花生增强滋补效果;
- 花生被称为“长生果”,其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心血管,但需注意适量。
- 科学提醒:汤中的钙含量有限,建议搭配奶制品或深绿色蔬菜同食以提高钙吸收。
> 💡 温馨提示:老人饮用前宜过滤油脂;儿童每周食用1–2次即可,避免热量过剩。
---
四、桂圆糯米八宝饭(改良低糖版)
核心功效:补心安神、温中暖胃
- 食材搭配:圆糯米、桂圆肉、紫薯、红豆沙、红枣、葡萄干、莲子、百合(可选)。
- 适宜人群:气血不足、夜寐不安、手脚冰凉者。
- 养生解读:
- 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对老人失眠、儿童多梦有辅助调理作用;
- 糯米温补脾胃,但难消化,故建议蒸透并控制分量;
- 加入百合润肺、莲子清心,平衡整体温燥之性。
- 健康改良:使用天然果干调味,减少白糖添加,可用少量蜂蜜替代(1岁以上儿童适用)。
> 🍮 食育意义:让孩子参与制作“八宝饭”,不仅锻炼动手能力,更传递团圆与感恩的文化情感。
---
五、胡萝卜玉米瘦肉羹
核心功效:明目护眼、健脾开胃
- 食材搭配:猪里脊、胡萝卜、甜玉米粒、香菇、蛋清少许。
- 适宜人群:视力疲劳、挑食厌食、免疫力偏低的儿童及轻度贫血老人。
- 养生解读:
- 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保护视力与呼吸道黏膜;
- 玉米提供膳食纤维与B族维生素,助消化;
- 瘦肉提供优质蛋白与铁元素,预防贫血;
- 芙蓉羹类菜品细腻滑嫩,适合牙齿功能退化的老人与咀嚼能力弱的小孩。
- 烹饪技巧:勾薄芡使汤汁浓稠挂勺,提升口感;最后淋入蛋清形成“雪花状”,美观且易吸收。
> 👀 特别推荐:学龄期儿童每日用眼频繁,此羹可作为午餐或晚餐配汤,长期食用有助缓解视疲劳。
---
总结与饮食建议
| 菜品 | 主要功效 | 推荐频率 |
|------|----------|-----------|
| 山药红枣炖鸡汤 | 健脾益气 | 每周1次 |
| 南瓜小米粥 + 核桃 | 养胃润肠 | 可常食 |
| 莲藕排骨汤 + 花生 | 润肺强骨 | 每周1–2次 |
| 低糖八宝饭 | 补心安神 | 节日适量 |
| 胡萝卜玉米肉羹 | 明目开胃 | 每周2次 |
---
🍂 结语:食养即孝养,味中有深情
重阳节不仅是登高赏菊的日子,更是弘扬尊老爱幼美德的重要时刻。通过精心准备这些温润滋养的菜肴,我们不仅照顾了家人身体的需求,也传递了无声的关爱。食物的力量,在于它既能疗愈脾胃,也能温暖人心。愿每一道家常菜,都成为代际之间情感流动的桥梁——以食传情,以养守岁,共度金秋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