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2回复

[保健养生]尿常规检查中,若是这2个指标升高,可能是大病信号,及时就医 [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0521
金币
422119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28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26




赵女士年过五十,一直身体不错,退休后更是每天晨练、跳舞、带孙子,生活很是惬意。但最近几个月频繁出现疲倦、眼皮浮肿、尿少,她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现象,直到一次体检中尿常规两个指标异常,医生立刻安排进一步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
医生坦言:“如果不是这次尿常规查出来,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再来,可能就晚了。”
这不是个例。很多严重疾病早期“悄无声息”,但身体已经在悄悄发出信号,而尿常规正是捕捉这些信号的重要手段之一。


尿常规检测虽然简单便捷,但能反映的信息却非常丰富。它就像身体的一面“镜子”,可以揭示泌尿系统、肾脏、肝脏、糖代谢等多方面的健康状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表示,尿常规是发现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前哨站”,很多人就是通过它才得以及早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然而,很多人不重视尿常规结果,觉得“只是尿”,出点问题没什么大不了。其实,有两个指标一旦升高,极可能是身体出了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赵女士的报告中,第一个异常就是尿蛋白升高。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分子较大,不应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如果尿中出现蛋白,说明肾脏的滤过系统已经出现损伤。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专家指出:尿蛋白升高是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伤等疾病的早期信号。如果不加干预,肾功能可能会逐渐恶化,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甚至需要透析。
有研究显示,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肾病,而其中九成以上在早期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唯一能够“先一步”发现这些人的,就是尿常规中的尿蛋白指标。


特别提醒:即使只是一点点“微量蛋白尿”,也不是可以忽视的“小问题”。它可能是慢性肾病的早期表现,越早发现、越早干预,肾功能越有可能恢复。
另一个高危信号是尿潜血(潜血+)。
不少人体检时看到“尿潜血阳性”,以为只是“上火”或“劳累”,甚至有人说“我月经刚结束,肯定是污染”,就此一笑置之。但事实上,尿潜血可能隐藏着泌尿系统的大问题。
膀胱癌、肾癌、输尿管癌、结石、泌尿系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尿中出现红细胞。尤其是无痛性血尿,更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典型表现。
2022年《中国泌尿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指出:膀胱癌的首发症状中,超六成为“无痛性间歇性血尿”,而很多患者因为没有其他不适,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如果体检发现尿潜血阳性,必须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医生可能会安排尿沉渣镜检、B超、CT或膀胱镜等,切忌自行忽视或用“清热解毒”草药应付了事。
比起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慢性肾病的“隐蔽性”更强。它往往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乏力、水肿、尿量减少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
这就是为什么医生强调:尿常规检查不能少,尤其是以下几类高风险人群,每年至少查一次:
·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
· 有家族肾病史的人;
· 长期服用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的人;
· 年龄超过45岁的人群;
· 经常出现腰酸、浮肿、尿泡沫多等现象的人。


如果你属于上述人群,即便没有任何不适,也要定期做尿常规筛查。一张小小的报告,可能就能帮你“拦住”一个大病。
当然,有的人尿蛋白或尿潜血升高,可能只是一过性的,比如剧烈运动、发热、感染期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
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指南建议:首次发现异常后,应在1-2周内复查,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评估,如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等。
如果连续两次都异常,那就不能再等了,越早确诊、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尿常规就像健康的“报警器”,很多时候,它比症状出现要早得多。尿蛋白升高与尿潜血阳性,是两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可能预示着肾脏、泌尿系统甚至全身慢性疾病的开始。
别让“没感觉”成为你忽视疾病的理由,也别让“等一下”成为延误治疗的借口。
每一次体检报告上的红字,背后都可能是身体在悄悄求救。及时回应,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负责。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0521
金币
422119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28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27
根据尿常规检查结果,若以下两个关键指标异常升高,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 1. 尿蛋白(PRO)持续阳性
可能提示的疾病:
肾脏损伤: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14。
继发性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317。
需警惕的情况:
排除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发热后短暂升高)后仍持续阳性14。
伴随水肿、高血压或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减退417。
进一步检查建议: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测(血肌酐、尿素氮)417。
▶️ 肾脏B超或肾穿刺活检(疑似肾病时)4。
⚠️ 2. 无痛性血尿(尿红细胞/RBC或隐血/BLD阳性)
可能提示的疾病:
泌尿系统肿瘤:如膀胱癌、肾癌,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红细胞持续增多416。
肾小球疾病: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伴随蛋白尿或管型尿814。
结石或感染:泌尿系结石、严重肾盂肾炎1115。
需警惕的情况:
无痛性血尿是泌尿系肿瘤的典型信号,尤其年龄>50岁人群16。
隐血2+(++)且镜检红细胞>10个/高倍视野814。
进一步检查建议:
▶️ 泌尿系统B超/CT(排查肿瘤、结石)416。
▶️ 膀胱镜检(疑似膀胱肿瘤时)16。
▶️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鉴别肾性或非肾性血尿)14。
💎 关键总结
指标    危险信号    可能疾病    紧急行动
尿蛋白阳性    休息后仍异常+水肿/高血压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    查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无痛性血尿    无疼痛+年龄>50岁    膀胱癌、肾癌    泌尿系B超/CT、膀胱镜
📌 注意事项
排除假阳性:
女性月经期、剧烈运动或标本污染可能导致尿隐血假阳性,需复查清洁中段尿18。
综合其他指标:
白细胞升高(WBC/LEU 2+):提示尿路感染,需结合尿培养6715。
管型异常:如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肾炎)、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10。
日常预防:
多饮水、避免憋尿,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风险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965
金币
497392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80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2:35
尿常规:守护肾脏健康的“无声哨兵”

赵女士的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早期往往“悄无声息”,而尿常规检查正是捕捉这些“无声信号”的关键手段。正如文中所述,尿常规虽简单便捷,却能揭示泌尿系统、肾脏乃至全身多方面的健康状况,尤其尿蛋白和尿潜血两项指标的异常,往往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示。

尿常规:疾病早期筛查的“前哨站”

尿常规被誉为“液体日记”,通过检测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以及各项化学指标(如尿蛋白、尿潜血、尿糖、尿比重等),可以反映泌尿系统、肾脏、肝脏、糖代谢等多个系统的健康状况。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强调,尿常规是发现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前哨站”,许多严重疾病在早期阶段,正是通过尿常规的细微变化被及时捕捉。

必须警惕的两大高危信号

1. 尿蛋白升高:肾脏滤过系统的“破防”信号
正常情况下,肾脏的肾小球滤过膜如同精密的“筛网”,能有效阻挡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尿液。当尿常规中出现尿蛋白阳性(PRO+),表明这层“筛网”已受到损伤。

-   临床意义: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专家指出,尿蛋白升高是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伤等疾病的早期信号。持续的蛋白尿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甚至需要透析治疗。
-   隐匿性: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肾病,而其中九成以上在早期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尿蛋白是唯一能在早期“先一步”发现这些潜在患者的指标。
-   微量蛋白尿不可忽视:即使是微量蛋白尿(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异常),也可能是慢性肾病的早期表现。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的首个临床证据,越早发现、干预,肾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2. 尿潜血阳性(潜血+):泌尿系统疾病的“红色警报”
尿潜血阳性(BLD+)提示尿液中存在红细胞。许多人将其简单归咎于“上火”或“劳累”,甚至认为是月经污染所致,从而忽视其背后可能隐藏的严重问题。

-   常见病因:
    *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   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可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
    *   肿瘤:膀胱癌、肾癌、输尿管癌等恶性肿瘤常表现为无痛性血尿。
    *   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
-   无痛性血尿的警示:2022年《中国泌尿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指出,膀胱癌的首发症状中超六成为“无痛性间歇性血尿”。这种血尿往往没有疼痛等伴随症状,极易被患者忽略,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   处理原则:体检发现尿潜血阳性,绝不能掉以轻心。医生通常会建议进一步进行尿沉渣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区分肾小球源性或非肾小球源性)、泌尿系统超声、CT甚至膀胱镜检查,以明确病因。

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刻不容缓

慢性肾病具有高度隐匿性,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如疲倦、眼皮浮肿、尿少等)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因此,定期进行尿常规筛查至关重要,尤其是以下高风险人群:

1.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这两类疾病是慢性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约20%-40%合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导致高血压性肾硬化。
2.  有家族肾病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在某些肾脏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3.  长期服用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的人群: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肾脏。
4.  年龄超过45岁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衰退,患病风险增加。
5.  经常出现腰酸、浮肿、尿泡沫多等现象的人群:这些是肾脏疾病的常见早期表现。

发现异常后的正确应对

首次发现尿蛋白或尿潜血异常后,不必过度恐慌,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指南建议:

1.  及时复查:应在1-2周内复查尿常规。因为某些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发热、精神紧张、妊娠等)也可能导致一过性蛋白尿或潜血阳性,去除诱因后可恢复正常。
2.  进一步检查:若复查仍异常,则需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如:
    *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评估微量蛋白尿的金标准。
    *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血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   肾脏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是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评估肾脏大小、形态及有无结石、囊肿等病变。
3.  专科诊治:根据检查结果,必要时应转诊至肾内科或泌尿外科进行专业诊治。

结语:重视每一次“红字”警告

赵女士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感觉”不代表没生病,“等一下”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每一次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尤其是红字),都可能是身体在悄悄求救。尿常规作为一项经济实惠且无创的检查,是我们守护肾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让我们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认真对待尿常规报告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于高风险人群而言,更要将定期筛查视为一种健康管理责任。及时发现、早期干预,才能有效遏制慢性肾病等严重疾病的发展,守护我们的健康未来。记住,守护肾脏健康,从读懂那一杯“液体日记”开始。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