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作:“七十古来稀。”
释义:自古以来活到七十岁的很少。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所有人都特别注重个人健康,不只是像以前那样生活,现在每个人都希望健康地生活。
一般情况下,人到了60岁以后,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身体的保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延长寿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周围的人谈论长寿的秘诀,那就是多喝水或者多运动。但对长寿老人的相关研究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并不是喝水和锻炼。

长寿的人们都有哪些特点呢?
1、平衡性好,站得稳
为什么有些老人容易摔跤呢?除了掌管平衡的小 脑在退化,还因为肌肉萎缩导致平衡性差。此外,有些年轻人平衡性也不好,站在公交车上,不抓着扶手就容易摔倒。专家提醒,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别忽略了平衡性锻炼。
对老年人来说,平衡性差很危险,一不小心摔一下,就很容易骨折,长期卧床,还容易引发其他病。
老人练平衡,动作强度要适中,推荐选择太极拳和五禽戏。另外,在安全环境中倒走、闭眼单腿站立、骑自行车也可以锻炼平衡力。

2、反应速度快
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医学研究会的最新研究显示,反应时间是衡量智力的标准,智力又是人体“系统完整性”的指示器。人做出反应的时间是最好的寿命指示器,比通过血压、锻炼量或体重来预测寿命更加准确。就过早死亡的可能性而言,反应迟钝的人比反应迅速的人高出两倍多。
3、食欲旺盛,百吃不厌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食量减少,消化不良等问题。然而,一旦进入60岁,如果仍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饭量如昔,这往往预示着你的消化系统依然年轻。
如果60岁之后,每日摄入食物量骤减,甚至低于250克,那么你可能会面临消化系统炎症或恶性肿瘤的威胁。保持旺盛的食欲和良好的消化功能,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人活到多少岁才算是长寿?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是有变动的。现在大家认知里,认为人只要过了60岁就算是老年人了。但世界卫生组织却发布了一份不太一样的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
年龄
45~59岁为中年人
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89岁为老年人
>90岁为长寿老人
按照这个划分标准,75岁以上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那多少岁算长寿呢?实际上,长寿与否没有固定的标准。但一般认为只要超过平均寿命,就可以称之为长寿。
我国《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8.2岁,如果超过这个标准的话,恭喜你已经算长寿了。

长寿和哪些因素有关?或许和你想得不一样
1、基因遗传
基因不仅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容貌,还可以决定身体的健康水平,在长寿因素中也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研究证明,男女寿命的差异是由于线粒体基因存在基因突变的可能性,而女性比男性更能修复基因,从而帮助延长寿命。
这也是女性比男性长寿的部分原因,基因中有遗传史,也会对最终寿命产生影响。

2、心理因素
在平时,有很多人会由于性格、工作、生活原因,脾气暴躁,遇事常动怒,整天郁郁寡欢;有些人精神压力过大,不能及时转移或排解;这些情况对于人体寿命来说,有一定的影响;心态决定命运,心态也影响寿命!

3、生活方式
现在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压力也逐渐变大,长时间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熬夜是当今年轻人的通病!如果身体有病,但是不及时就医,长此以往,很容易就会影响人体寿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会逐渐变差!
活到80岁以上的老人,过了60岁,基本就已经不再做这些事情了!

1.过度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体内的肌肉会逐渐萎缩、力量也会有所下降,这个阶段不建议进行剧烈的运动,否则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另外,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表现,有出现呼吸急促、头晕、胸痛等症状,要及时停止运动。

2.过于节俭
不少老年在日常十分节约,隔夜的饭菜舍不得丢,会反复加热食用,但这个行为十分不健康。隔夜的饭菜内可能有大量的亚硝酸盐,长期摄入会增加身体的患癌风险。
3.不吃油盐
长期摄入过量食 盐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过量食用油则容易导致血脂上升,增加血 栓的发生风险。于是一些老年人为了规避健康风险,开始完全不吃油盐,但这个行为反而会威胁健康。
过度限盐会导致钠摄入不足,让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容易引起意识障碍 、恶心呕 吐等发生;不吃油则会导致营养素缺乏。

4.不愿意补牙
相信这个行为是很多老年人身上存在的,觉得老了之后掉牙是很正常的,无需去补。
但牙齿缺失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增加胃肠道消化负担,还会让牙槽骨萎缩 、龋齿等发生,给健康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5.避免吃补药
还有些老年人,日常尤其喜欢吃一些大补的保健品,人参、鹿茸、燕窝等等。但不分体质的乱补,反而会导致身体负担加重,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全球四分之一胰腺癌在我国,医生提醒:不想胰腺受伤,4种零食要少吃
在妻子的眼中,45岁的王先生是一位好丈夫,他工作努力、眼里有活,积极参与家庭,从未当过隐形人。在儿女的眼中,王先生是位好爸爸,他永远像一个大孩子一样,给儿女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前段时间,王先生发现自己大便次数变多了,每天总要跑两三趟厕所,而且总是拉稀,起初以为是饮食不规律所致,并未放在心上。
但过了好长时间,异常症状都未得到缓解,还出现了腹痛症状,只好到了医院检查,结果被查出胰腺癌。
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危害到了很多人的身体健康,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

一、全球1/4胰腺癌在我国,高危人群需警惕
据国际癌症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全世界新增胰腺癌患者49万人以上,而中国新增胰腺癌患者在12万人以上,即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新发胰腺癌都在中国。
据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全国癌症报告数据显示,胰腺癌在我国发病率位于第八位,死亡率位列第六位,新增和死亡人数相近,致死率很高。
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病情进展很快,而且恶性程度高,常规的放化疗效果不理想,患者死亡率很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

如果肿瘤标志物升高且CT显示有东西,且是低密度改变,那基本可确诊为胰腺癌。
二、“癌中之王”找上门,身体或出现三种异常
那是不是长在胰腺上的肿瘤就是胰腺癌呢?
胰腺癌确实是长在胰腺的癌症,但并不是长在胰腺上的癌症都是胰腺癌,一般我们所说的胰腺癌是指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癌症,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属于长在胰腺的癌症,但并不是胰腺癌,这两种治疗和预后都有很大差别。

胰腺癌有下面三个显著特点!
1、起病隐匿难发现,早期诊断率低
胰腺处于人体腹膜后位,即便出现了问题,症状也比较隐匿,很难被及时发现,早期诊断率很低。
2、手术切除率低
胰腺周围分布着很多重要的血管,肿瘤很容易侵犯这些血管,而胰腺癌手术切除率只有20%—30%,多数患者一诊断出来就没有了手术机会。
3、药物治疗有效性低
胰腺癌本身耐药,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低,长期治疗会出现获得性耐药问题。

如果出现下面这几种症状,要警惕胰腺癌来临!
突然出现无痛性的黄疸,可能是胰腺肿瘤引发的胆道梗阻。
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的下降。
食欲变差、腹痛、上了年纪后突然患上糖尿病等,可能是都是胰腺癌来临的信号。
三、这四种零食或在偷偷摧毁胰腺,尽量少吃
长期饮食习惯不健康可能会导致代谢异常,危害心脑血管健康,被三高疾病盯上。
下面这几种零食,不利于胰腺的健康,要尽早远离!
1、油炸食物
经常食用油炸食物,会增加肥胖风险,还会导致胰岛功能降低,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2、高脂肪零食
高脂肪类食物吃多了,不但不利于控制体重和血脂,还会导致血糖升高。

3、甜食
长期摄入甜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者食用甜食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4、碳酸饮料
多数碳酸饮料都是甜的,喝多了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衡,甚至引发糖尿病。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严重危害到了很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果出现短期内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无痛性黄疸、腹痛、食欲差等症状,要小心胰腺癌来临,及时就诊排查。平常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一些不健康的零食。
三大养生“骗局”,中老年人易中招,身体越养越“虚”,尽量避免
1、日行万步,有益身心
“日行万步”这个说法其实来自于1964年日本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在此期间这个理念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心中,但是这个说法其实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的,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来说,日行万步的强度并不科学。
我们都知道平时要适度地锻炼身体,过度锻炼反而会伤 害到身体的健康,从科学的角度看,每周完成150分钟的运动量就已经足够了,换算下来也就是每天走路半个小时,大概在6000步左右即可。

2、只吃素不吃肉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宣扬清淡饮食,其实这里说的清淡饮食指的是减少油、盐和糖的摄入,而不是完全的素食主义,因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需要脂肪来参与的,素食食物中脂肪含量较少,长期的素食主义,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还会使皮肤失去弹性。
食物的搭配应该是合理多样化的,荤素搭配,并且控制在健康范围之内,如果是怕普通肉类油腻的人群,可以多吃一些鱼肉、虾肉等肉类。

3、中老年人要多喝水
我们都知道水是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之一,身体的65%左右都是水分,但是大部分人都存在喝水不足的情况,所以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言论在呼吁大家要多喝水,喝水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喝水也并不是越多越好,饮水过多,对于身体而言也是一种负担。
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补水可以选择喝一些淡茶水、花茶等等,尽量不要喝含糖多的饮料。
寿命长短,不取决于衰老和疾病
多项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寿命能达到100岁以上,但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数人都活不到,其实寿命长短,不取决于衰老和疾病,而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影响健康的五大因素
人体健康和寿命有五大决定因素: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占60%,几乎起了决定作用。
健康 = 60%生活方式 + 15%遗传因素 + 10%社会因素 + 8%医疗因素 + 7%气候因素。
想要健康长寿的话,还是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那么该如何养生呢?
“长寿”的人一般有7个共性,60岁后若占3个以上,那你很幸运
1、拒绝长时间久坐
在老年人的养生之道中,运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因为体力不支或其他原因而选择 了久坐不动的生 活方式,殊不知,长时间的久坐不仅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 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老年人应该学会懒 得久坐,这并不是说要进行高强度的运动锻炼,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度的活动量,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方式,既能够舒展筋骨、增强体质,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

同时,老年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轻松有趣的活动,比如跳舞、钓鱼、园艺等,让运动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2、及时补骨
俗话说:人未老骨先老,我们想要长寿就必须知道,首先保证骨骼的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补充营养是必须的。大多数老年人会出现各种骨骼问题。
所以应该多使用专门针对骨骼健康的营养素。富含骨胶原蛋白、初乳基础蛋白、牛奶矿物质盐、姜黄、人参、植物甾醇等营养成分。
它对改善关节问题有一定效果,减少了疾病复发,恢复骨骼健康和关节灵活性,延长关节使用寿命,保护老年人的健康和长寿。

3、养心脾
中医认为,心主血,脾统血。又热的天气,人体出汗较多,很多人容易情绪激 动、心 烦气 躁,导致食欲不 振、睡眠不好,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也不利于血压的稳定。因此,要想宁心安神,就要养心脾。
调养心脾,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夜卧早起。如果晚上睡眠时间不够,可以利用第二天的午睡时间补觉。
另外注意少吃生冷,气温高,有的人习惯进食大量的冷饮或者生冷瓜果,虽然具有一定的解暑效果,但容易损伤脾 胃,增加脾 胃的负担。
饮食应该尽量以清淡为主,可以适当吃一些杂粮粥、消暑汤等,清暑利湿、益气健脾,起到宁心安神调情志的效果。还有一些中药也可以起到养心脾的效果,比如枳实、陈皮、谷芽、麦芽等。

4、“代谢心事”,把心态放首位
人的一生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才发现,一晃人就老了。年轻时不懂人生,懂人生时不再年轻。人生实在是太过短暂了,为什么还要活得不开心呢?
人的一生没有什么能够比健康的心态更重要,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态,心态消极的人、无论如何都挑不起生活和重担,因为他无法直面一个个人生挫折。

一个人的心态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假如我们要主宰自己的世界,主宰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主宰自己的心态。假如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人生必将摇摆不定,富养自己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安慰自己,宽恕他人;水虽柔和,也能穿石而过,人若平和也能春风化雨,当一个人心胸大了,就能扛得住压力,受得了委屈,就能保持一个好心态。
一个老人有个好心态,往往也是富养自己的良药。学会知足方能常乐,懂得知足,才能更好地珍惜拥有,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养好你的心态,比任何养生方法都有用。
一个老人有良好乐观的心态,是战胜任何困难的良药,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保持一份好心态,生活才会显得明媚可爱!

5、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如何分配每天的总摄入量?我们必须吃一顿丰盛的早餐,一顿丰盛的午餐和一顿少量的晚餐。
一顿好的早餐能让人精力充沛,但你应付不来,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钟南山院士说:一般你早餐吃得比较多,占总热量摄入的30%以上。
有粥、橙汁、鸡蛋、面包、牛奶等,钟老提醒:油炸、烧烤、腌制、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要少吃。
晚饭少吃点,也要清淡饮食,热量摄入占前天的3/10,主要是麦片粥,加上新鲜的水果蔬菜,他还说:“精米细面虽然好吃,但营养价值不如粗

6、戒烟戒酒
在调查中问及是否吸烟、喝酒时,93.2%的百岁老人回答不吸烟,经常喝酒的仅占5.2%。
烟酒对身体健 康的危 害是巨大的,虽然有的老人吸烟喝酒也活到了100岁,但这只是概率问题,并不能掩盖烟酒伤 身的事实。研究显示,吸烟者寿命比不吸烟者少十年。另外,酒精是一类致癌物质,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致癌风险。
因此,要想健康地长寿,就要戒烟限酒。世 卫组织推荐的低风 险饮酒限量为每天饮酒不超过20g纯酒精,每周饮酒不超过5天。但是,酒精对身体的伤 害是不可逆的,最好滴酒不沾,酒精对身体的伤 害才是零。
有研究表明,30岁以前彻底戒烟可延寿10年,40岁、50岁、60岁戒烟,分别可增寿9年、6年和3年。

7、定期艾灸,给身体祛湿气
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环境潮湿、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等。
当体内湿气较重时,人体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肥胖,长痘,关节不是,排泄功能受损,血管堵塞。若体内湿气过重,甚至还会导致呼吸系统产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