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3款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品开启文旅场景实景验证
2025年8月21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组织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景验证活动(第二批次)正式启动,来自6家企业的13款前沿产品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两大标志性文旅场景中接受真实应用环境下的严格检验12。此次活动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旨在通过真实环境测试加速技术迭代,推动“成都造”智能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2。
两大核心场景与特色产品亮点
成都自然博物馆:沉浸式科技体验赋能文旅服务
裸眼3D与智能交互产品
成都星蓝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裸眼3D全息智能炫屏提供了沉浸炫酷的视觉体验,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的INMOGO2同传翻译眼镜和INMOAIR3智能眼镜则通过实时语言转换功能,为游客打造无障碍沟通环境,二者共同构成数字文旅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2。
AI绘画与创意工具
神笔小优AI绘画一体机等产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创意生成,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形式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仿生机器人与非遗创新融合
高仿生机器人集群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带来3款特色产品:
镋钯机器人:搭载自研“最强大脑”,具备高仿生步态、多模态情绪感知及多机群控技术2;
小吒机器人:以中国神话形象为原型,支持巡游巡检、识别导航、导览讲解等功能2;
全球首款双足行走智能仿生恐龙机器人:实现自然行走、情感表达、语音互动,外观与动作逻辑高度还原2。
非遗与AI跨界融合
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的明途AI糖画机结合智能绘图算法和精准温控系统,一键生成糖画作品,将传统非遗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受到儿童群体广泛喜爱2;其另一产品明途全息舱基于自研WorkBrain智能体模型,打造支持全息显示、多模态交互的智能数字人云平台2。
实景验证机制与产业发展潜力
场景驱动的技术迭代路径
成都通过开放真实场景加速机器人技术与产品迭代,形成“以终为始”的创新模式——企业通过用户反馈优化产品,场景方则借助新技术提升服务效能。例如,首批验证中鼎桥通信的机器狗已在治安巡逻领域表现突出,并在成都世运会期间承担安保任务
产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2024年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超1000家,政策层面已帮助400余家企业争取省市级支持约6.7亿元2。此次验证活动进一步巩固了成都作为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的地位,通过“技术-场景-政策”三位一体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