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景验证活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8月21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组织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景验证活动(第二批次)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在成都自然博物馆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两大标志性场景中展开,旨在通过真实应用环境下的严格检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共有6家企业的13款前沿产品参与此次验证活动,涵盖了超拟人人形服务机器人、智能仿生恐龙机器人、AI绘画一体机、裸眼3D全息智能炫屏等多种类型。
星动Q5:超拟人人形服务机器人
在成都自然博物馆,芯华创新中心&星宇纪元推出的超拟人人形服务机器人星动Q5吸引了众多关注。这款机器人采用了44个高自由度关节设计,配备了仿生7轴拟人手臂与11自由度灵巧手,能够进行复杂动作和拟人化动作演示。星动Q5不仅可以进行节目表演与趣味交互,还能主动规划路径并避障,提供智能导览与专业讲解,适用于多种服务场景。
“神笔小优”AI绘画一体机及其他创新产品
同样在成都自然博物馆,世优宇宙(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4款产品。其中,“神笔小优”AI绘画一体机运用生成式AI技术,游客只需简单涂鸦或输入指令,即可快速生成精美的绘画作品。此外,AI旅拍一体机、MAS任意门体验和波塔AI数字人一体机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创新产品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带来了3款产品。其中,全球首款双足行走智能仿生恐龙机器人可实现自然行走、情感表达、语音互动等功能,具备高度还原的外观与动作逻辑。此外,明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息舱和AI糖画机也在基地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实景验证的意义
实景验证工作以场景应用为牵引,连接起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和场景需求。这不仅让场景方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价值,激发其引入新技术的动力,也让企业精准捕捉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首批实景验证中的成功案例,如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和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狗,已经在治安巡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展望
成都市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态势。2024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实现了“双千突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相关企业突破1000家。2025年上半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750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此次实景验证活动,成都市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支持,助力产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