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昨晚又没睡好!”这成了我最近常挂嘴边的话。相信不少中老年朋友也深有体会:数羊数到上千只,眼睛却仍亮得像灯笼;明明身体疲惫不堪,脑子却不肯停下;好不容易睡着了,却一夜乱梦不断,醒来比睡前还累。
您知道吗?中医对失眠有个精妙的见解:“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志藏肾,意归胃,五脏各安其位而寝。”这话出自古代医典《难经》,道出了睡眠与五脏的深刻联系。今天小编就带您一起探索中医眼中“失眠的五脏密码”,找到那把打开安眠之门的钥匙。
失眠不只是睡不着,五脏在“求救”

现代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而中老年人更是“重灾区”。在中医看来,夜不能寐其实是身体发出的“失衡信号”——它可能指向心、肝、肺、肾、胃中某一脏腑的失调。
有趣的是,不同年龄人群的失眠规律也不同:青年人多是心肝火旺,实证为主;老年人则以肝肾阴虚的虚证多见。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失眠,调理方法却千差万别。
您属于哪一类?
心不安稳型(心失眠)
表现:多梦易醒,醒后疲惫,记性变差,常伴心慌
根源:心阴不足,心神不归位

小编推荐:取桂圆肉、莲子、芡实,加水500毫升煮茶,早晚温热各饮一次。常喝此茶能养心安神,尤其适合操心劳累的中老年朋友。
肝不藏魂型(肝失眠)
表现:烦躁易醒,眼干目涩,精神萎靡
根源:肝血亏虚,魂不守舍

小编推荐:压力大时多吃绿色蔬果(如菠菜、奇异果),用玫瑰花+薰衣草+酸枣仁泡茶。酸味入肝,这杯“舒肝安神茶”能平息肝火,可一定程度上调节您失眠的情况。
肺失清肃型(肺失眠)
表现:病中或病后难眠,口干身热
根源:外邪侵肺,正气虚弱

小编推荐:恢复期多吃白色润肺食物,如梨、枇杷、银耳羹。其中枇杷润肺效果尤佳,可去皮后加冰糖炖服。
肾不纳志型(肾失眠)
表现:腰酸腿软,潮热盗汗,夜尿频繁
根源:肾阴亏虚,心肾不交

小编推荐:取山药+枸杞+粳米煮粥,每周吃3-4次。此方源自《本草纲目》,滋阴补肾,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
胃不和卧型(胃失眠)
表现:腹胀胸闷,辗转难眠
根源:脾胃失和,“胃不和则卧不安”

小编推荐:记住“晚餐三原则”——19点前进食、七分饱、清淡少辣。餐后散步15分钟再休息,让胃气顺畅下行。
老中医的调眠锦囊
除了对症调理,小编还从多位中医专家处收集了这些简便有效的助眠妙招:
1. 穴位按摩三剑客
睡前按揉这三个穴位,胜过盲目吃安神药:

图片来源:CCTV生活圈微博视频号
百会穴(头顶正中):拇指按压3分钟,安神定志

图片来源:CCTV生活圈微博视频号
神门穴(腕横纹尺侧凹陷处):顺时针揉压5分钟,宁心安神

图片来源:CCTV生活圈微博视频号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点揉5分钟,调和肝脾肾
2. 药枕伴眠法
收集泡饮后的陈茶叶渣晒干,加入适量干茉莉花,制成茶婆枕。茶叶的清香配合茉莉的疏肝解郁之效,能帮您整夜保持放松状态。
3. 引火归元泡脚方

睡前1小时用艾叶+花椒煮水,兑至40℃左右泡脚20分钟。此法能引火下行,特别适合脚凉却上火的“上热下寒”人群。
4. 东方睡果疗方

被《金匮要略》称为“东方睡果”的酸枣仁,是治虚烦失眠的良药。老中医常用经典方:酸枣仁(捣碎)+百合+茯苓煮水代茶饮。
特别提醒:若失眠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明显心悸、头晕、情绪低落等症状,可能是甲状腺问题、抑郁症等疾病的信号,请及时就医。
调理失眠如同培育一棵树,需顺应其生长规律耐心养护。用对方法+持之以恒,相信每位朋友都能找回“头碰枕头就睡着”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