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五十二,住在城郊一个小院里,院子里的两棵老槐树夏天遮阴,秋天落叶,日子平淡却踏实。他是个木匠,年轻时手艺精湛,做的家具结实耐用,村里人结婚盖房都找他。如今上了年纪,手脚不如从前利索,但闲不住,隔三差五帮邻里修个桌椅、换个门框。街坊都说,老王心眼实,话不多,靠谱得像他做的家具。
可这两年,老王的腰开始闹腾。起初只是干活久了酸痛,后来走路得扶墙,晚上翻身像受刑。儿媳小丽看不下去了,硬拉他去市里大医院。拍了片子,医生指着片子说:“腰椎间盘突出,压着神经了,得手术。”老王一听“手术”,脸白了,忙问:“不做行不行?”医生皱眉:“拖下去,怕是路都走不了。”老王低头不语,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回家的路上,老王沉默得像块木头。小丽劝:“爸,医生都说了,做了手术就能好。”老王没吭声,脑子里全是隔壁村老李的影子——做了手术后,人垮了,躺床上两年起不来。晚上,他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手术刀的影子在脑子里晃来晃去,睡意全无。
几天后,老王腰痛突然加重,半夜疼得直哼哼。小丽吓坏了,叫救护车送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后说:“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神经,再不手术,可能真瘫了。”老王吓得手抖,可一想到老李,死活不签手术同意书。小丽急哭了:“爸,你咋这么倔?医生都说要手术了!”老王咬牙:“我宁可疼死,也不开刀!”
僵持时,张医生闻讯赶来。看了片子,他皱眉:“情况严重了,但手术不是唯一选择。老王,信我一次,先试保守治疗,配合点滴消炎,缓解神经压迫。三天后没好转,再考虑手术,行吗?”老王犹豫,点点头。

三天里,小丽守在病床前,眼都不敢眨。老王吃了药,做了牵引,疼轻了些,但走不了路。小丽急得埋怨张医生:“你说保守治疗管用,怎么还是这样?”张医生耐心解释:“保守治疗不是万能的,但手术也有风险。像老王这情况,手术可能缓解症状,但恢复不好,可能更糟。再观察两天。”
第五天,老王腰痛奇迹般减轻了。他试着下床走了几步,慢但稳。小丽喜出望外,抱着老王掉泪:“爸,你熬过来了!”老王咧嘴笑:“看来这刀,暂时不用挨了。”
出院后,老王照张医生的康复计划,坚持锻炼,腰痛再没犯过。村里人听说他没手术就好了,都来打听。老刘头也服气,私下嘀咕:“看来手术真不是啥病都管用。”小丽感慨:“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瞎折腾,差点害了爸。”

手术不是“万能药”
很多常见病并不需要急着上手术台。以下是五种常见病的科普知识,帮你擦亮眼睛,别让无知害了自己。
1.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退化突出,压迫神经,引起腰痛、腿麻。很多人一听“突出”就慌,以为非手术不可。其实,80%以上的腰突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比如物理治疗、针灸、药物,甚至简单的腰部拉伸锻炼。手术适合极少数严重病例,比如神经压迫导致大小便失禁或明显肌肉无力。术后并发症,如瘢痕组织压迫神经、复发等,风险不低。
2.颈椎病
低头玩手机、长期伏案,颈椎病成了“现代病”。轻度的颈肩酸痛、头晕,多数通过调整姿势、颈部锻炼、理疗就能改善。手术只适合严重神经根压迫或脊髓型颈椎病,比如手脚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盲目手术可能导致颈椎稳定性下降,甚至加重症状。保护颈椎,平时多做颈部拉伸,少低头,效果胜过一刀。

3.骨刺
骨刺是骨头老化的“副产品”,多见于膝盖、脊椎等部位。很多人一拍片子看到骨刺,吓得以为要开刀。其实,骨刺本身不疼,疼的是周围软组织发炎。消炎药、理疗、适度运动就能缓解。手术只适合骨刺压迫神经或血管,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别被“骨刺”吓住,管好体重、加强锻炼,才是正道。
4.胆结石
胆结石常见于爱吃油腻、肥胖或久坐的人。小的结石无症状,根本不用管;稍大的可以通过药物、调整饮食促进排出。手术只适合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或结石堵塞胆管。切了胆囊,消化功能可能受影响,术后还得小心饮食。所以,别急着切,先试试少吃油腻、多喝水。

5.子宫肌瘤
女性常见病,尤其是40岁左右。肌瘤小、无症状的,完全可以定期观察。手术只适合肌瘤过大、引起严重出血或压迫其他器官。切除子宫可能影响内分泌,术后恢复也不轻松。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定期检查,往往比手术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