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探索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615
金币
616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90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29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13) —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新引擎”。数字影视、数字动漫、数字游戏、数字艺术等新兴业态在提供大量新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新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满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新时代新征程,提升文化建设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要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品质。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首先要牢记讲好中国故事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寻求平衡,扶持“主旋律数字文化精品”,在真实鲜活的人民生活中寻求情感共鸣。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域的受众群体,产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促进情感共鸣的优质文化产品。借助数字技术丰富文化服务方式,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培育文化新业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的数字文化体验,拓宽文化消费场景。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创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沉睡的文化资源,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文化传播方式数字化升级。

  激发创作热情,构建全民参与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生态。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产品的智慧设计、智能生产、精准传播、互动体验等领域,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群众参与度,提升文化内容的生产效率和传播速度,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文化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身份融合,定期举办全民参与的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数字文化创作大赛,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产出更多个性化的文化作品。鼓励各地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开展地方性数字文化创作活动,通过数字化平台,推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融合。围绕传统节日、非遗资源等,开展各类文化主题活动,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传统文化以更现代、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式呈现,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创作。在部分地区试点全民参与数字文化创作的示范区,建立创作者社区分享平台,探索可推广的经验。

  实现普惠均等,建立城乡联动的数字文化共享机制。针对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差距相对较大、乡村数字文化产业比较落后的现状,扩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数字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建立城乡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确保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惠及全体人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县域数字文创项目,促进乡村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定向补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借助数字技术加快人才、数据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共享,提高文化产业要素在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流转和协同配置效率。通过数字出版、在线直播、微短剧等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打破文化要素流动的区域壁垒,降低人民群众享用优质文化产品的门槛。同时,依托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技术促进图书馆、艺术馆、文化产业园区等实体场所开发虚拟文化产品,打破传统文化产业的时空限制,发挥地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互联动效应,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打造城乡联动的数字文化共享空间,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延伸,让农村居民享受政策红利。

  促进跨业融合,增强数字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充分发挥数字文化的赋能作用,加快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制造业、农业等的有机融合,实现文化产业链的横向延伸,形成文化资源的多业共享。实现数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为人民创造更多深度领会各地区、各民族特色文化的机会,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文化旅游数据资源库,依据游客的不同需求优化文旅场景和体验项目,为人民群众带来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满足。实现数字文化与制造业的融合,提升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创意与制造技术的双向赋能。实现数字文化与农业的融合,将文化元素融入农产品包装和销售等环节,催生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发展生态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赢。

  推动数据赋能,充分发挥文化数据要素的独特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文化数据的采集和整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等进行挖掘,建立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和素材库。制定统一的文化数据标准,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兼容性,利用数据加密、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文化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建立全流程、分类分级的文化数据保护管理制度。构建不同类型的文化大模型,向社会公众、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文化数据共享服务,利用数据技术开发兼具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文化IP,推动数字影视、数字游戏、数字文旅等产业的发展。通过海量数据分析文化消费趋势和不同用户偏好,了解公众的文化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化内容推荐和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构建文化数据要素交易中心,在部分地区或领域开展文化数据应用和交易试点,探索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积极参与文化数据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构建跨文化数据分析平台,提升中国在国际文化数据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加强通力合作,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治理机制。牢记“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警惕资本在数字文化产业中的无序扩张,大力倡导科技向善,搭建数字文化产业监管大数据平台,压实平台各方责任,利用人工智能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不良内容进行精准识别与快速处理,坚决纠正流量至上的歪风,培养更多传播正确价值观的网络主播。建立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协同监管模式,明确不同责任主体在数字文化产业监管中的定位,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联动监管。制定与完善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对侵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数字音乐、数字藏品、数字出版等,明确其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和惩罚措施。制定数字文化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例如,数字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数字影视作品画质和音频质量标准等。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社会大众参与监督和治理,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治理机制。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6883
金币
344012
道行
2004
原创
2412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81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2:54
您提到的内容涵盖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多个重要方面,包括其发展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进一步阐述:

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1. 新引擎:
   - 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新引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 就业与文化体验:
   - 数字影视、数字动漫、数字游戏等新兴业态提供了大量新就业岗位,同时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新的文化体验。

3. 文化供给:
   - 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策略

1. 守正创新:
   - 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寻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

2. 个性化与定制化:
   - 借助数字技术丰富文化服务方式,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3. 新业态培育:
   - 培育文化新业态,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的数字文化体验。

4. 激发创作热情:
   - 构建全民参与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生态,提高文化产业的群众参与度。

5. 普惠均等:
   - 建立城乡联动的数字文化共享机制,确保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惠及全体人民。

6. 跨业融合:
   - 加快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制造业、农业等的有机融合,实现文化产业链的横向延伸。

7. 数据赋能:
   - 充分发挥文化数据要素的独特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文化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8. 通力合作:
   - 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治理机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联动监管。

结论

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守正创新、个性化服务、新业态培育、激发创作热情、普惠均等、跨业融合、数据赋能和通力合作等策略,可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共享,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文化数据要素的作用,并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治理机制。这不仅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还能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9971
金币
320213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6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3:31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1. 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文化消费品质
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首先要牢记讲好中国故事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寻求平衡,扶持主旋律数字文化精品,在真实鲜活的人民生活中寻求情感共鸣。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域的受众群体,产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促进情感共鸣的优质文化产品。

2. 培育文化新业态,拓宽文化消费场景
借助数字技术丰富文化服务方式,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创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沉睡的文化资源,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文化传播方式数字化升级。

3. 激发创作热情,构建全民参与的创新生态
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产品的智慧设计、智能生产、精准传播、互动体验等领域,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群众参与度,提升文化内容的生产效率和传播速度,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文化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身份融合,定期举办全民参与的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数字文化创作大赛,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产出更多个性化的文化作品。

4. 实现普惠均等,建立城乡联动的共享机制
针对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差距相对较大、乡村数字文化产业比较落后的现状,扩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数字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建立城乡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确保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惠及全体人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县域数字文创项目,促进乡村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定向补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

5. 促进跨业融合,增强对其他产业的辐射效应
充分发挥数字文化的赋能作用,加快数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制造业、农业等的有机融合,实现文化产业链的横向延伸,形成文化资源的多业共享。实现数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为人民创造更多深度领会各地区、各民族特色文化的机会,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文化旅游数据资源库,依据游客的不同需求优化文旅场景和体验项目,为人民群众带来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满足[。

6. 推动数据赋能,发挥文化数据要素的作用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文化数据的采集和整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等进行挖掘,建立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和素材库。制定统一的文化数据标准,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兼容性,利用数据加密、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文化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建立全流程、分类分级的文化数据保护管理制度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