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2回复

[猎奇]朱元璋天王老子都不怕,几乎杀光功臣,却被百岁老头吓得睡不着觉[2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528
金币
918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8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1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09) —

历史上的每位开国皇帝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深邃的谋略,他们凭借这些品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在众多的皇帝中,朱元璋无疑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字。他的人生旅途充满了波折与坎坷,早年间他曾经历过乞讨的艰辛,后来又成为了一名和尚,最终却凭着不屈的意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皇帝的宝座。可想而知,这样的人生必然让他承受了诸多的苦楚和磨难。

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和血腥斗争后,朱元璋在得以掌握权力时,内心对于杀戮早已变得麻木而且无动于衷。他执政后所表现出来的果断与手段则可谓是狠辣至极。为了确保自己不会在未来留下隐患,他毫不犹豫地对曾经帮助过他的功臣及其家属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举国上下,十万余人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朱元璋的双手沾染了如此多的鲜血,令人不禁好奇,这位杀伐果断的英雄内心究竟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感到恐惧。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就在这样一位人物面前,张定边却成为了他心中的一大阴影,至此,朱元璋的内心中仿佛留下了永久的创伤。
张定边的出身虽为一个打渔家庭,生活环境艰苦,但他却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战略眼光。他从小热爱学习,博览群书,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兵法布阵,都能得心应手。后来,他与童年好友陈友谅携手结盟,恰逢元末动乱局势,二人决定携手创业,满怀雄心壮志地加入了起义的浪潮。在起初,两人先是在徐寿辉的麾下拼搏,随后随着陈友谅的迅速崛起,杀掉徐寿辉,二人联手掌握了大权,张定边也被任命为大将军,他们的配合堪称默契,几乎战无不胜。

公元1363年,机缘巧合之下,陈友谅与朱元璋在潘阳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张定边所率领的军队气势如虹,敌军阵容强大,甚至一度让朱元璋险些被俘。尽管朱元璋在此役中取得了胜利,但张定边的表现却给他带来了深刻的心理阴影,传闻在战后那个漫长的夜晚,朱元璋在酒杯中倒入酒水时双手颤抖,漏斗的酒液洒了一地,似乎也可以窥见到他内心的不安与畏惧。
在战败后,张定边不愿意投降于朱元璋,他选择了隐匿于僧侣的身份,成为一名吃斋念佛的僧人。令人惊讶的是,如今这位表面上看似平和的和尚,却曾在战场上让这位开国皇帝心生畏惧,尔后的历史也许因此留下更多的传奇与谜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25岁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开始,一直到1368年41岁时坐上皇位,建立大明王朝,总共用了16年的时间。而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建立明朝,跟他麾下能征善战的大将们有分不开的关系,比如中山王徐达、东瓯王汤和、宁河王邓愈、颖国公傅友德等,这些都是活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之后。

而在朱元璋南征北战16年里,还有一大批的开国功臣,在朱元璋称帝前便已经去世。
朱元璋感念他们的功劳,在称帝后,将他们追封爵位。
其中追封为公爵的有7位,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看被朱元璋追封的七大公爵,在明朝建立之前,在朱元璋的麾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朱元璋最信任的儒将
世人皆知朱元璋是在南京称帝,而且在称帝前也一直将南京作为自己成事的根据地。但很少有人知道:究竟是谁主动向朱元璋提出,占领集庆(南京)作为根本?
这个人便是开国功臣、宋国公冯胜的亲兄长冯国用,值得一提的是冯国用在活着的时候,是朱元璋身边最信任的儒将。只可惜,冯国用去世的太早了。
冯国用从年幼开始便十分喜欢读书,并且精通兵法。元朝末年,各地起义军此起彼伏,来反抗元廷。冯国用便与弟弟冯胜一起在山寨上召集数百人,来保护乡亲们,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冯国用也一直在找寻一个能够成大事者,希望能跟随此人建功立业。

很快,冯国用便等到了。
等到朱元璋率兵攻打到定远妙山时,冯国用便带着弟弟已经山寨几百人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原本以为冯国用只是一个单纯的武将,没想到见到的居然是儒生打扮的冯国用,温文尔雅。朱元璋便对冯国用十分器重,毕竟此时的朱元璋麾下大多都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出谋划策者极少,就连军师刘基都是到了1360年才正式投奔到朱元璋麾下。
而冯国用也确实是难得的文武双全,不仅能领兵作战,还能为朱元璋建言献策。朱元璋曾请教冯国用:应当如何平定天下?冯国用是这样回答的:金陵(集庆路,现在的南京)是虎踞龙盘之地,历朝历代很多的皇帝都将金陵作为都城,应当先将金陵占领作为根本。然而在四处征伐,并且要倡导仁义,广受天下人之心,不要着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取荣华富贵。如此,天下想要平定便不难了。
冯国用的话,让朱元璋十分高兴,便将冯国用当成自己的谋士。

之后冯国用亲自率兵攻克滁州、和州、板门寨等地,立下不少战功;在大军渡江南下时,冯国用攻下太平,朱元璋十分器重冯国用,便让冯国用来统领自己的帐前亲兵,而且有什么要紧事也都会交给冯国用去做。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冯国用不仅率兵攻城掠地,而且还曾救过大将徐达的命。若无冯国用,或许便没有中山王徐达了。
然而1359年,冯国用在参与绍兴之战时突然在军中病逝,年仅36岁而已,恰好是建功立业的大好年纪。得知冯国用去世的消息,朱元璋很是伤心,亲自在鸡笼山祭奠。12年后,也就是洪武三年,朱元璋将其追封为郢国公。
虽然冯国用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并不长,只有6年而已,能被追封公爵,如此便可见他生前的功劳有多大,也可见冯国用的去世对于朱元璋而言损失有多大。一时间,朱元璋身边少了一位谋士。不过好在冯国用去世的次年,刘基便来到了南京城。
朱元璋也后代了冯国用的后代,冯国用的儿子凭战功一步一步做到了右军左都督的位置,冯国用的女儿则是嫁给了朱元璋的养子沐英为原配夫人,后被追封为黔宁王夫人,生下一个儿子沐春,在沐英去世后沐春承袭西平侯爵位。

被槌子砸死的开国功臣——胡大海
胡大海是泗州人,身材修长铁面,有过人的智谋。在朱元璋起兵初期,刚攻占滁州的时候,胡大海便前去拜访了朱元璋,朱元璋将其任命为先锋。在大军渡江时,胡大海因为立下战功而被授予右翼统军元帅,并且任帐前宿卫。
之后跟随大将邓愈攻占宁国,大败元将杨完者十万大军;之后又跟对邓愈、李文忠一直从昱岭关打到了建德,并且第二次大败杨完者。凭战功,一步一步被授予枢密院事。
在攻占诸暨后,胡大海又在绍兴大败张士诚的部队。
随后奉朱元璋之命,前去镇守宁越重地。
张士诚便派麾下大将吕珍前去攻打诸暨,胡大海带兵救援诸暨,吕珍势力大减不得不主动求和。可以说胡大海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几年的时间,立下了不少战功,是朱元璋麾下非常值得一提的大将。
然而朱元璋却非要杀死他的长子,这究竟是为何呢?

其实朱元璋此举也是为了长远计,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不跟百姓征粮,朱元璋便下令不准用粮食酿酒,更不能喝酒。但胡大海长子明知大帅有此令,却仗着父亲的功劳有恃无恐。此举惹怒了朱元璋,虽有人劝说朱元璋不要杀了胡大海的长子,万一手握重兵的胡大海反叛岂不坏事?但朱元璋仍旧坚持处死。
胡大海虽然伤心长子的死,但也是通情达理之人,知道是自己的儿子有错在先。
并没有对朱元璋不满,而是一如既往地忠心耿耿。
并且凭战功被授予江南行省参知政事,然而1362年,胡大海却被槌子砸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胡大海在攻下严州的时候,有三位苗将前来归顺,胡大海见他们作战勇猛便对此三人(蒋英、刘震、李福)十分喜欢,让他们留在自己的部队中。1362年二月初七,这三位苗将居然密谋作乱,将胡大海骗到了八咏楼上,在胡大海还没反应过来时便用槌子直接砸到了胡大海的头上。胡大海被砸死后,他的次子也被杀。

随后,这三位苗将便投靠了张士诚。
朱元璋得知消息,十分生气,也十分伤心自己失去了一位大将。后来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活捉了蒋英,朱元璋直接下令处死蒋英来祭奠胡大海。
朱元璋登基后,将胡大海追封为越国公,配享太庙,位居功臣榜第七位。被囚八年不降的廖永安
在1351年左右(这一年朱元璋还在做和尚),因为江淮一带兵荒马乱,廖永安便同弟弟廖永忠一起在巢湖水寨招兵买马对抗贼寇,保护乡亲们。后来因为左君弼在庐州作乱的缘故,让廖永安兄弟二人的日子并不好过。
1355年五月,朱元璋已经攻占了和州,但是在和州待了几个月后粮草便出现了短缺。为了能够补给粮草,朱元璋便打算攻占隔江湘王的太平等地,但是没有船又如何渡江呢?
恰好此时,廖永安带着弟弟以及巢湖水军主动归降朱元璋。
一下便解决了朱元璋渡江的问题,所以廖永安兄弟二人的归顺,让朱元璋十分高兴。朱元璋便主动赶往巢湖,在返回和州的路上,朱元璋在黄墩遇到了元朝中丞,元朝的水军所使用的楼船在江中十分笨拙,反观廖永安等人在操作船只的时候十分熟练,多次大败元军,而且还在此战中俘获了十九位善于开船的人。

此举让朱元璋更加有信心渡过长江,这年六月朱元璋同廖永安同乘一艘船,并打算在采石登岸。廖永安趁着西北风迅速渡江,让岸边的元军十分恐慌,还未交战多久便被廖永安等人打败了,很快采石便被攻占。紧随其后,朱元璋又攻占了太平、芜湖等地。
而廖永安凭战功,被授予管军总管。
1356年二月,廖永安率领舟师攻占了海牙的水寨;
次月开始攻打集庆,不仅生擒了元将陈兆先,而且还得到了五十多万的军民。朱元璋得以进入集庆(南京),并且在集庆建立大元帅府。
之后廖永安又先后攻占了镇江、太沙、金坛、常州、宣州等地,并且大败张士诚。
1357年,廖永安凭战功被授予同佥江南行枢密院事。
这年十月,廖永安同常遇春一起攻打池州,水军与陆军合作,很快便攻占了池州。
1358年,廖永安攻占宜兴、无锡等地,并生擒朱元帅,凭战功被授予同知枢密院事。
然而这年十月,廖永安在同吕珍(张士诚麾下大将)交战时,不幸被俘。
张士诚爱惜廖永安的才勇,便打算劝降廖永安,但是被廖永安拒绝。恰好徐达俘虏了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张士诚便想要用廖永安换回自己的弟弟,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同意直接杀了张士德,廖永安便未回到朱元璋的身边。

虽然廖永安一直不肯归降张士诚,但张士诚并没有杀他,1364年因为廖永安多年不降张士诚,朱元璋很是感动,便将其封为楚国公。两年后廖永安在平江去世,结束了八年的囚禁生活。对于朱元璋而言,廖永安的作用非常大,若无廖永安,朱元璋想要渡江攻占太平、芜湖等地,甚至是攻占集庆,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而廖永安的功劳不仅限于此,廖永安归降朱元璋以后,弥补了朱元璋在水军方面的不足,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只可惜他被张士诚俘获,囚禁八年而死。被箭射死的梁国公赵德胜
赵德胜相貌魁梧,作战勇猛,只是一开始是在元军部队中效力。1353年朱元璋攻占滁州城后,赵德胜便抛弃自己的妻子,主动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将其任命为帐前先锋,之后赵德胜便跟随义军一起先后攻占了张家寨、后河诸寨等地。
其实在1354年十月,赵德胜便差点丧命,好在他命大活了下来。
若非如此,历史上便会少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将。
1355年,赵德胜随军攻打鸡笼山、和州、含山等地,凭战功被授予总管府先锋;这年六月跟随朱元璋一起渡江南下,跟随大军先后攻克太平、芜湖、溧阳等地,均立下不少战功。

之后赵德胜跟随大将常遇春一起大败元将蛮子海牙,并且大败陈兆先,随后便攻占了集庆。此战赵德胜的功劳最大。
1356年赵德胜跟随大将徐达一起攻占了郑州、金坛、宁国等地;
之后又跟随邓愈攻占了广德,跟随常遇春攻打常州。
跟随赵继祖攻下江阴,跟随徐达攻下常熟,并且活捉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
可以说在此之前,赵德胜几乎都是跟随出征,并没有独自领兵作战的机会。自1358年开始,赵德胜便开始独自领兵作战,并且同谢再兴等人一起活捉了陈友谅的部将孟有德等人。
1359年,赵德胜凭战功被授予怀远大将军。
从1360年到1361年,赵德胜最主要的对手便是陈友谅,在对战陈友谅的过程中,多次立下战功,并且攻克不少城池。
1362年,赵德胜在先后攻克瑞昌、安庆等七地后,随军前去收复南昌,此战中赵德胜伤了肩膀,被朱元璋授予江南行政枢密院事。并且同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一起,镇守南昌。

1363年,陈友谅率领大军保卫南昌城,赵德胜率兵逆战,并且射杀了陈友谅的部将,致使陈友谅的部队士气大降。然而次日赵德胜在指挥作战时,被箭射中腰部,赵德胜直接将箭拔出,心有不甘地说道:我自壮年从军,多次被流箭、炮石击中,都没有这次严重,大丈夫死了也不可惜,只是没有亲自扫平中原啊!
说完,赵德胜便去世了,带着自己满腹的遗憾闭上了眼睛。
朱元璋得知后,很是伤心惋惜,将其追封为梁国公。鄱阳湖之战中最大的功臣——豫国公俞通海
俞通海父子二人其实是跟廖永安、赵普胜等人一起在巢湖水寨安营扎寨,拥有一千多艘船来自保。只是因为左君弼在庐州作乱,多次为难巢湖水军,而让俞通海等人的处境十分艰难。
1355年在朱元璋攻占和州后,廖永安兄弟二人、俞通海父子二人归降朱元璋,朱元璋亲自前往巢湖招抚。在回和州的路上,廖永安、俞通海等人便同元朝水军对战了一番,被朱元璋授予千户,并且率兵渡江,攻占采石、太平等地。

1356年二月,俞通海同廖永安等人率兵对战元将蛮子海牙与陈兆先,大获全胜,并且乘胜追击攻占了集庆。之后俞通海又跟随汤和一起攻占镇江,凭战功被授予秦淮翼元帅。这年四月俞通海率兵攻占丹阳、金坛等地。
1357年在俞通海攻占常州后,被朱元璋授予行枢密院判官,紧接着便跟随朱元璋一起攻打宁国。在攻打太湖的时候,张士诚麾下大将吕珍率领大军火速赶来,面对大军压境诸将都建议撤退,但俞通海坚决不退,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至于被箭矢所生不能再继续作战,便让一位士兵穿上他的铠甲继续作战,这让元军误以为俞通海仍旧在继续督战,便渐渐退去。
1359年,俞通海率兵攻打枞阳水寨,收缴赵普胜的舟船,并收复了池州,凭战功被授予佥枢密院事。次年俞通海协助诸将一起击退陈友谅在龙湾的进攻,擒获陈友谅麾下七帅,此战若论战功俞通海第二。
1361年,俞通海跟随朱元璋一起攻打陈友谅;
1362年,俞通海跟随徐达一起收复南昌。

1363年朱元璋同陈友谅在康郎山相遇,朱元璋的船小,力战陈友谅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好在俞通海放火烧了陈友谅的二十多条船,才稍稍稳定了局面。后来朱元璋所乘坐的船搁浅,常遇春赶紧发箭保护朱元璋,俞通海也赶来支援吗,朱元璋才得以逃脱。
次日俞通海同廖永忠等人烧毁了陈友谅数百条战船,又过两天,俞通海又故技重施,大败陈友谅。并且建议朱元璋率军出湖,朱元璋听从了俞通海的建议,而陈友谅不敢出,一个月后陈友谅粮绝只能率兵突围,死在了乱军之中。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之所以能取胜,俞通海的功劳最大。
单凭这一战的功劳,俞通海便可以封侯。
而在之后的战役中,俞通海的表现更是让朱元璋满意:
1364年,随军平定武昌,后大败张士诚,生擒张士诚的两位部将。
1365年,跟随大将徐达攻打安丰;
1366年随军攻打湖州,两个月后率兵进入太仓,因为秋毫不犯,得到百姓们的支持。伪元帅陈仁寿原本率领一百多舟逃走,但是听到俞通海的威名后便主动归降。

1367年,在率军进入桃花坞后,身中流箭,因为伤势过重不得不回到金陵养伤。
朱元璋还亲自前往府邸看望俞通海,此时的俞通海因为伤势过重已经不能说话,朱元璋看着俞通海伤心的哭了,次日俞通海病逝。
朱元璋将其追封为豫国公,并亲自率领百官前去祭奠。其他
除了以上五位战功赫赫的功臣外,还有:
被追封为蔡国公的张德胜,张德胜也是出身巢湖水军,1355年跟随廖永安等人一起归降朱元璋,之后参与了对战陈友谅的战役。1359年张德胜三战三捷,立下了生平最大的功劳。1360年在追击败军到采石的时候,不幸战死。三年后,朱元璋将其追封为蔡国公。
被追封为济国公的丁德兴,丁德兴在1352年便投靠了朱元璋,投靠时间还是很早的,多次立下战功。1355年随军渡江,1357年攻克宜兴。之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与张士诚的战役,但是在围困平江的时候病逝了。洪武元年,朱元璋将其追封为济国公。
1条评分金币+17
wowoni 金币 +17 - 前天 09:2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6139
金币
338732
道行
2004
原创
2412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70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08
朱元璋与他的开国功臣们

朱元璋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历经磨难,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朱元璋的奋斗历程中,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大将和智谋出众的谋士,这些人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功臣的命运却各不相同,有的在朱元璋称帝前便已去世,有的则在朱元璋的猜忌和清洗中失去了生命。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位被朱元璋追封为公爵的开国功臣。

冯国用:朱元璋最信任的儒将

冯国用是朱元璋早期的重要谋士之一,他不仅精通兵法,还善于出谋划策。冯国用与弟弟冯胜一起投靠朱元璋后,迅速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冯国用曾向朱元璋建议占领金陵(南京)作为根本,并倡导仁义,广受天下人之心。这一建议对朱元璋后来的战略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冯国用不仅在军事上立下了不少战功,还曾救过大将徐达的命。然而,1359年,冯国用在参与绍兴之战时突然在军中病逝,年仅36岁。冯国用的去世对朱元璋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12年后,朱元璋将其追封为郢国公,以表彰他的功绩。

胡大海:被槌子砸死的开国功臣

胡大海是朱元璋麾下的一位勇猛大将,他身材修长,铁面无私,智谋过人。胡大海在朱元璋起兵初期便前去拜访,并被任命为先锋。在随后的战斗中,胡大海屡立战功,逐步升迁至枢密院事。

然而,胡大海的命运却十分悲惨。1362年二月初七,胡大海被三位苗将(蒋英、刘震、李福)密谋作乱,在八咏楼上被槌子砸死。胡大海的次子也被杀。这三位苗将随后投靠了张士诚。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十分生气,下令处死蒋英以祭奠胡大海。朱元璋登基后,将胡大海追封为越国公,配享太庙,位居功臣榜第七位。

廖永安:被囚八年不降的忠诚将领

廖永安是巢湖水军的首领之一,他与弟弟廖永忠一起在巢湖水寨招兵买马对抗贼寇,保护乡亲们。1355年五月,廖永安兄弟二人主动归降朱元璋,解决了朱元璋渡江的问题。廖永安凭借战功被授予管军总管,并先后攻占了海牙的水寨、集庆、镇江等地。

1358年十月,廖永安在同吕珍(张士诚麾下大将)交战时不幸被俘。张士诚爱惜廖永安的才勇,多次劝降均被拒绝。廖永安被囚禁八年,始终不肯归降张士诚。1364年,朱元璋感动于廖永安的忠诚,将其封为楚国公。两年后廖永安在平江去世,结束了八年的囚禁生活。

赵德胜:被箭射死的梁国公

赵德胜是朱元璋早期的重要将领之一,他相貌魁梧,作战勇猛。1353年朱元璋攻占滁州城后,赵德胜便主动投奔了朱元璋,并被任命为帐前先锋。赵德胜跟随义军先后攻占了张家寨、后河诸寨等地,并在1355年六月跟随朱元璋渡江南下,攻克太平、芜湖等地。

赵德胜在随后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并在1359年被授予怀远大将军。从1360年到1361年,赵德胜的主要对手是陈友谅,在对战陈友谅的过程中多次立下战功。1362年,赵德胜在收复南昌的战斗中被箭射死。

结语

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离不开这些开国功臣们的辛勤付出和英勇战斗。然而,在权力面前,这些功臣的命运却各不相同。有的人在战争中英勇牺牲,有的人则在朱元璋的猜忌和清洗中失去了生命。尽管如此,他们的功绩依然被后人铭记,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前天 09:2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9586
金币
316473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6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8-08
相关信息,结构化地解释朱元璋这一历史人物的矛盾行为:他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以铁血手段几乎杀尽功臣,号称“天王老子都不怕”,却对一个名叫张定边的百岁老人感到恐惧,甚至夜不能寐。以下分析基于搜索结果综合整理,引用来源包括详细的史料描述(如张定边的生平、鄱阳湖战役事件等),确保内容客观且易于理解。回答分为四个核心部分,每部分引用相关搜索结果:

1. 朱元璋的杀功臣背景:铁血手腕显露无畏性格
朱元璋出身贫寒,通过起义建立明朝后,因早年经历(如被背叛)而对权力极度敏感。他发动多起大案(如胡惟庸案、蓝玉案),诛杀李善长、蓝玉等大批功臣及其家眷,总计超过十万人,以消除潜在威胁、确保皇权稳固。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对皇权的绝对控制欲,近乎无所畏惧的强硬风格 。

补充细节:幸存功臣如汤和、耿炳文等,皆因低调避世而侥幸存活,突显朱元璋只容得下“无野心”之人 。
2. 张定边:让朱元璋恐惧的“百岁老头”
张定边(1318年出生)是元末名将,陈友谅的结义兄弟和麾下大将,出身渔户却文武双全,精通兵法、医术和武艺,史称“勇猛天下无出其右”。他在1363年鄱阳湖战役中,以孤军突袭战术直冲朱元璋主船,险些生擒朱元璋,这一事件成为朱元璋毕生阴影 :

战役细节:张定边率少数战船突破朱元璋重重防线,击溃多艘护卫舰,导致朱元璋主船搁浅,险些被俘。朱元璋当时“急得直跺脚”,战后“手握酒杯手都在颤抖,酒洒而出”,显示其罕见恐慌 。
恐惧根源:张定边的勇武和“不顾生死”的战术,暴露了朱元璋脆弱一面——他虽能屠杀功臣,却对战场上的直接威胁无能为力,这种心理阴影持续多年 。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前天 09:2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