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人工智能时代,日本为何成为“掉队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487
金币
8331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8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09
日本总务省于7月公布了2025年版《信息通信白皮书》,其中与人工智能(AI)使用率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日本只有26.7%的民众“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这一比例约为上一财年的三倍,但总务省统计显示,中国民众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率达到81%,美国则为68.8%,日本在这一方面已明显落后。

  数据还显示,只有49.7%的日本企业制定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相关政策,而美国的这一比例是84.8%,德国是76.4%。日本《朝日新闻》评论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日本企业界的普及率之低,已成为阻碍日本企业创新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若不能认真解决这个问题,日本的产业竞争力将“继续被甩在后面”。

普及人工智能阻碍重重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在日本如此困难,原因涉及多个方面,相对保守且求稳的日本社会文化成为一大阻碍。《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总务省的白皮书不仅指出了日本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渐趋落后的严酷现实,也凸显了其背后日本国民性格中“风险规避”的倾向。

  “目前在工作环境中,生成式人工智能仍然需要‘偷偷用’。”东京都一家大型制造业公司的职员告诉记者,“对日本人来说,如果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新技术很难被广泛采用。”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在美国或澳大利亚,大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公司,都采取的是“先大规模使用,再出台细则进行管理”的方式,但在日本,企业普遍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表示担忧。在允许员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日本企业中,超过六成倾向于设定禁止性条款而非积极引导。企业主要通过列出禁用场景与操作限制来规范员工行为,这显示出日本公司对大规模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仍抱有一定警惕性。

  另外,相关技术人才不足、教育缺位、制造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也在限制着日本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与普及。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数字技术产业相关人才较为匮乏,到2030年时预计将面临最高约79万名软件工程师的人才缺口。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技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的报告也显示,日本人工智能研究相关的论文数量远远落后于中国和美国。美国科研机构公布的大学研究指数显示,东京大学虽然是日本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排名最高的高校,但其在全球排名中仅列第127位,前一百名几乎均为中美两国顶尖高校,这也从侧面显示出日本学术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难以进入第一梯队。

  日本分析人士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一个国家要维持相关产业开发实力并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保持竞争力,必须拥有最尖端的半导体产品开发与采购能力,同时还需拥有相对完整的高端制造产业链。为“重塑日本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并量产2纳米以下制程芯片,索尼、丰田等八家头部日企联合投资成立了Rapidus公司,日本官方也对该公司提供了大规模补贴。但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该公司目前仍面临客户开拓困难、制造链条不完善等问题。报道指出,Rapidus难以争取到全球高端客户,日本国内也缺少需要大量采购尖端芯片的创新型制造企业,无法形成“以高端产品吸引高端客户”并最终建立规模化经济的正向循环。日本若无法加速培育能消化尖端芯片的制造业客户,将难以迎来真正的高新技术产业复兴。

美国恐难成为日本人工智能合作伙伴

  7月23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战略——《赢得AI竞赛:美国AI行动计划》,这份文件以“加速创新”“建设AI基础设施”和“引领国际外交与安全”三大支柱为核心。文件提出了向日本等盟国出口由美国自主研发的包括硬件、模型、软件和规则标准等在内的“全栈式AI出口包”。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政府的相关政策可能迫使日本重新评估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若美国施压要求优先采用其人工智能技术,日本企业可能面临技术依赖与自主创新的抉择,特别是在数据中心和半导体产业等领域。

  《日本经济新闻》引用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的观点称,这不仅反映了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价值观主导人工智能发展的意图,还反映了其希望将美国的人工智能产品“以垄断方式”卖到日本等盟国。特朗普政府寻求的是“做生意的客户,而非真诚的合作伙伴”。

  日本内阁府公布的资料显示,日本政府近年来不断出台诸如《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推进法》等法律法规,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补贴力度,制定包括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商业化普及、振兴教育及人才培养等一揽子战略,还喊出“致力于成为全球AI开发与应用最便利的国家,以及AI研究者最向往的国家”的口号,但人工智能技术更新速度之快,恐怕已经远超日本传统官僚体制的响应速度。面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演进日新月异、竞争瞬息万变的现实,日本能否及时跳出“保守与稳健”的迷思,重整旗鼓推进产业发展,仍有待观察。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5838
金币
336806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6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06
这段文字提供了关于日本在人工智能(AI)领域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和国际合作方面的考量。以下是对这些信息的总结和点评:

1. AI使用率落后:
   - 日本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率明显低于中国和美国,这表明日本在AI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

2. 企业政策缺失:
   - 日本企业在制定和实施AI政策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这可能影响了日本在全球AI竞争中的地位。

3. 文化和社会障碍:
   - 日本相对保守的社会文化和国民性格中的风险规避倾向,可能是AI普及的障碍之一。

4. 技术和人才短缺:
   - 日本面临数字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软件工程师方面,预计将出现大量人才缺口。

5. 学术研究落后:
   - 日本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上落后于中美,影响了其在全球的竞争力。

6. 半导体产业挑战:
   - 日本在半导体产业面临客户开拓和制造链条不完善的问题,这影响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7. 国际合作与竞争:
   - 美国的AI战略可能导致日本重新评估其AI发展策略,尤其是在技术依赖与自主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8. 政策响应速度:
   - 日本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投资补贴政策以支持AI发展,但其响应速度可能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

9. 未来展望:
   - 日本能否跳出保守稳健的迷思,重整旗鼓推进AI产业发展,仍需观察。

这段文字强调了日本在AI领域面临的多方面挑战,并指出了国际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日本来说,要在全球AI领域取得一席之地,需要解决内部的文化、政策、技术和人才问题,同时也需要在国际合作中寻找共赢的策略。这对于其他国家也是一个警示,即在快速发展的AI领域,需要不断适应变化、更新政策,并积极培养相关人才和技术能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9346
金币
314419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58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8-07
日本人工智能发展滞后的多维度解析
日本在人工智能(AI)时代的“掉队”现象是技术、文化、产业结构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核心问题体现在技术研发、应用普及、人才储备及产业链协同等多个层面。

技术研发与学术竞争力不足
学术研究成果落后:日本人工智能相关论文数量远低于中国和美国,顶尖高校国际排名靠后。例如,东京大学作为日本AI研究领域排名最高的高校,在全球大学研究指数中仅列第127位,而全球前100名几乎均为中美顶尖高校123。
大语言模型研发被动:全球大语言模型发展主要由资金雄厚的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引领,日本本土研发虽日趋活跃,但整体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4。
社会文化与企业态度的保守倾向
风险规避与制度依赖:日本社会文化中的“求稳”特质导致生成式AI普及受阻。企业普遍担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超过六成允许使用AI的日本企业倾向于设定禁止性条款,而非积极引导,例如通过禁用场景和操作限制规范员工行为,与欧美“先使用后管理”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23。
缺乏明确规则下的技术排斥:日本员工在无明确规章制度时对新技术接受度低,甚至出现“偷偷使用”AI的现象,反映出社会对不确定性的低容忍度23。
人才与教育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数字人才严重短缺:日本面临严峻的技术人才缺口,预计到2030年软件工程师缺口最高达79万人,直接限制AI产业的研发与应用能力23。
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高等教育在AI领域的投入不足,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结合不紧密,导致技术转化效率低下23。
产业链与基础设施的协同不足
半导体与高端制造链条不完善:尽管日本通过Rapidus公司推进2纳米以下芯片研发,但面临客户开拓困难和国内创新制造企业匮乏的问题,无法形成“尖端产品—高端客户”的正向循环,削弱了AI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23。
政策响应滞后于技术迭代:日本政府虽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推进法》等政策,但传统官僚体制对AI技术快速演进的响应速度不足,战略落地效率受限23。
国际环境与外部依赖风险
美国技术垄断压力:特朗普政府推动“美国价值观主导AI发展”,试图以垄断方式向盟国输出AI产品,可能迫使日本在技术自主与外部依赖间陷入两难,进一步制约本土产业发展23。
日本要扭转AI落后局面,需在文化观念、人才培养、产业链整合及政策灵活性等方面突破传统桎梏,平衡风险管控与创新激励,才能在全球AI竞争中重建竞争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