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2回复

[猎奇]古人绘制的地图,让现代人看了都大开眼界 [1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237
金币
3627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71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2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01) —

今天,导航已经如此自然,以至于我们几乎忘了,古人最早是如何在一片未知中辨认世界的模样,又是如何在混沌中绘出属于自己的坐标。

其实,中国的地图传统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形成,并一直与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不过在古人眼中,地图不只是导航工具,它还是对天地秩序的描绘,是对政治权力、文化认同、历史记忆的编码。

荆轲刺秦王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
图/影视剧《荆轲刺秦王》
一、“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
看古人如何测绘山河
在今天看来,《禹迹图》不过是一块方方正正的石碑,但在北宋时期,它却是一项划时代的创举,被科技史家李约瑟誉为“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

《禹迹图》,我国现存最早石刻地图之一,北宋绘制、南宋刻石,藏于西安碑林。
这不仅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更因为它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测绘精度与空间意识。
绘制于北宋元丰年间、刻石于南宋绍兴六年(伪齐阜昌七年)的《禹迹图》,首次采用了“计里画方”的绘图方法:整幅地图以方格构成,共横70格、纵73格,总计5110格,每格代表现实中一百里。

采用“计里画方”法,每个方格代表现实中100里
图/《禹迹图》细节
这种对比例尺的自觉运用,使地图不再只是抽象象征,而成为可以量度、可以据以认知山河与行政区划的空间工具。这种思路,几乎可以看作是现代地图的雏形。
图中融合了《尚书·禹贡》中关于“九州”地理的古代观念与唐宋现实的行政建制,既画出了理想中的天下格局,也反映出当时具体的山川、城市和疆域。

图/央视纪录片《“字”从遇见你》
它所覆盖的区域,北至黄河河套的受降城,东南至大海,西抵沙漠,正是古代“九州”与“四海”的完整想象。这样的“古今合绘”是中国古代舆图常见的做法,既是一种测绘技术,也是一种历史叙事。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幅图并非孤例。宋代还出现了《华夷图》《地理图》等一系列大型全国性舆图。这不仅与测绘技术的进步有关,更与当时复杂的地缘格局密切相关——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疆界意识日益强化,地图因此成为权力、认同与地理知识的交汇点。
《禹迹图》不仅让人“看见”山河地理,也让人“理解”什么是“天下”与“家国”。这块看似静默的石碑,承载了古人丈量世界的智慧,记载了地理、历史、政治与文化的复杂交织,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空间认知遗产。
二、《诗经》背后的风土人情
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文化记忆
《十五国风地理之图》是一幅融经学注释与地理认知于一体的特殊舆图,它所呈现的不仅是空间的信息,更是《诗经》所代表的文化世界的图像化表达。

图/《十五国风地理之图》
南宋绍兴年间,学者杨甲在绘制《六经图》时便包括了这幅地图,成为现存最早的刻本地图之一。其后,《十五国风地理之图》频繁被收录在《诗经》类著作的卷首,尤其在明清时期,它成为科举学子的必备工具,体现出古人注重“图文互证”“经史合参”的治学传统。
这幅地图覆盖了长江、黄河与淮河流域,北至长城,南及江南诸路,但因周人活动主要集中于北方,中南地区在图中被有意压缩。图中以黑色圆圈标注的诸侯国名称,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大致对应,但也有细微出入。


图/《十五国风地理之图》细节
例如,将“周南”“召南”并列标注于“陕”地,说明“风化之地”已经超出了周公、召公实际管理的行政区域;以“晋”标注“唐风”,揭示出晋国承袭唐尧遗风的历史逻辑;“豳风”虽在《诗经》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这一区域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图上并没有以圆圈标注“豳”;而“王风”则因东周王室衰微,不再作为实际国名出现。
此外,地图还标注了大量《诗经》中的重要山川,如渭水、泾水、汉水与终南山等,使读者得以在地理图景中追溯诗意与历史记忆的交汇之处。




从左至右依次是渭水、泾水、汉水、终南山
图/《十五国风地理之图》细节
本图虽非以“计里画方”之法精密测绘,却以文化地图的方式呈现了《诗经》所构建的世界。在古代士子眼中,这不仅是识地之图,更是入经之门。
从空间结构到地名配置,从文本注释到历史考据,《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在视觉上实现了《诗经》叙述空间的具体化,也在思想上折射出儒家经学将“风土人情”纳入正典的文明逻辑。它让古人的政治版图与文化想象,在一幅舆图中彼此交融。
三、古地图史上的一次“裂变”
首次将“世界”完整呈现
《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代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于1602年在华编绘完成的一幅世界地图,是中西地理知识首次深度融合的成果,也是一件兼具科学价值与艺术美感的“混血地图”。它的问世,不仅改变了中国人对世界空间的认知,也标志着中国传统制图技术与西方地理学、数学知识的第一次系统对接。

图/《坤舆万国全图》
本图因时代局限未准确绘制各地理实体位置等
这幅地图之所以具有跨时代意义,首先在于它引入了西方地圆说、经纬测量法和等积投影法等先进制图理念。地图整体呈椭圆形,经线为向内弯曲的曲线,纬线则为平行线,清晰划分出五大气候带。
而在视觉表达上,它则保留了大量中国传统制图的表现形式:山川地貌以写意山水画的方式描绘,海洋则铺满细密波纹,亚洲大陆整体涂为黄色,既呼应皇家审美,也让中国观者倍感熟悉。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图中大量中文文字注记。这些说明不仅介绍各地地理状况、历史典故与风土人情,还专门在空白处附以地圆说、经纬知识的文字讲解,力图让中国读者通过一幅图了解西方地理体系的全貌。
这种使其既继承了中国地图“注记详尽”的传统,又承担起了“传道启蒙”的功能。地图中甚至包括了利玛窦本人的署名,标注为“欧罗巴人利玛窦谨撰”,这在中国传统地图中极为罕见,也体现了其在“礼献君王”之外的作者身份意识。

利玛窦,16世纪末来华的意大利耶稣会士,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人物之一,他不仅传播基督教,还引入西方科学、地理和制图知识。
在装饰风格上,《坤舆万国全图》融合了西方地图的艺术传统,画面上布满航海船只、巨兽、幻想生物与异域风情图案,空白处也不放过任何美学装饰的可能。这使得它不仅是一幅地图,更是一件可供观赏、收藏与炫耀的艺术品。尤其在明代宫廷中,这种“兼具知识与审美”的地图更被视为稀世珍宝,相传万历皇帝一见倾心,还命人摹绘多份赏赐宗室。
总之,《坤舆万国全图》不仅是一张地图,更是利玛窦用图像搭建的文化桥梁。在那里,东西方世界首次在“看得见”的地理空间中彼此照面,也在那里,中国人第一次以图像方式重新定位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这幅地图,是科学史上的奇迹,也是艺术与文明交汇的见证。
1条评分金币+15
wowoni 金币 +15 - 昨天 18:5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7952
金币
300439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9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37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8:27
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价值与独特成就
古人绘制的地图不仅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更体现了古代的技术智慧与文化内涵,其精密程度和实用性令现代人叹服。例如南宋绍兴年间学者杨甲在《六经图》中收录的地图,成为现存最早的刻本地图之一,并在明清时期成为科举学子的必备工具,展现了古人“图文互证、经史合参”的治学传统1。此外,西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和驻军图已运用比例尺概念(前者约1:18万,后者约1:8万),是世界上较早且精确的军事地图,为后世地图绘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古代地图绘制的核心方法与技术演进
古代地图绘制在技术上经历了从经验积累到理论体系化的发展过程,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类:

步测法与标准化测量
古人通过步行或驾车丈量土地,如大禹时期的大章、竖亥徒步丈量天下,汉代出现的“记里鼓车”可通过记录鼓声次数计算距离3。法家注重步行测量的标准化训练以保证精度,英国在19世纪绘制西藏地图时也采用了类似的训练方法。
天文地理与经纬度应用
元朝时期,天文测量技术突破儒家思想的束缚,僧一行等学者开始测量经纬度,但未大规模用于地图绘制2。明清时期,传教士引入经纬度与步测法结合的混合测绘技术,其精度远超传统方法,但清廷因保守思想拒绝改进。
制图理论的体系化
西晋裴秀提出“制图六体”原则,包括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方邪、迂直(地形校正),系统解决了地图绘制中的比例与方位问题,成为古代制图的核心理论。
古代地图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局限性
古代地图不仅是地理工具,更反映了时代的认知边界与权力象征:

权力与疆域的象征
从大禹九鼎上的各州山川图到荆轲献燕国地图,地图始终与土地所有权、政治统治紧密关联。《兆域图》作为战国中山王的陵园规划图,体现了对微观空间秩序的控制欲。
技术发展的阻碍因素
汉代“独尊儒术”后,天文地理知识被皇家垄断,经纬度测量技术发展缓慢;明清时期拒绝吸收传教士的测绘建议,导致地图比例严重失调,反映了保守思想对科技进步的制约。
跨文化交融的见证
明代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首次引入“地圆说”和经纬度,为适应中国士大夫认知,将中国置于地图中央,并采用青绿山水画风,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经典案例。
古代地图对现代的启示
古人在有限条件下探索出的测绘方法和理论,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精神:

技术与文化的共生
裴秀“制图六体”与宋代“计里画方”技术(如《禹迹图》)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网格定位思想与现代经纬网异曲同工

认知边界的拓展
从《山海经》的神话地理到《坤舆万国全图》的全球视野,地图的演变记录了中国人对世界认知的突破,印证了“地图延展到哪里,认知也就到了哪里”的观点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18:5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3599
金币
319269
道行
2004
原创
2409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28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8:34
中国的地图传统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地图发展虽然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已展现出地图在政治、军事、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先秦地图的形成,既反映了古人对地理空间的认知方式,也为后世地图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下从背景、功能、技术、文献记载和文化意义五个方面,深入探讨先秦时期中国地图传统的形成过程:

---

一、地图形成的背景:国家治理与地理认知的需求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前221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从部落联盟向早期国家的演变。随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国家疆域逐渐扩大,统治者对地理空间的控制与认知需求日益增强。地图作为管理疆域、调配资源、组织军事行动的重要工具,其需求自然也随之增长。

此外,古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极强,地形、水系、气候等地理要素直接影响农业、交通与生存方式。因此,绘制地图成为古人认识世界、规划生活的重要手段。

---

二、地图的功能:政治、军事与礼仪的多重用途

在先秦时期,地图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统治工具:地图被用于疆域划分与权力象征。《禹贡》中记载的大禹治水后划分九州,即可能伴随地图的绘制,用以明确统治范围。
2. 军事战略依据: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地图成为军事部署的重要依据。《孙子兵法》中多次提到地形的重要性,地图则是地形认知的可视化体现。
3. 礼仪与象征意义:地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权力与文化的象征。如《山海图》虽为神话性质,但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与世界的想象,具有浓厚的仪式感与象征性。

---

三、地图的绘制技术:经验积累与初步标准化

先秦时期的地图绘制尚未形成统一的测绘体系,但已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 实地调查与经验积累:古人通过实地踏勘、测量河流山川的位置与走向,逐步形成对地理空间的认知。
- 符号与文字结合:地图多为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文字注解配合图形表示,如《山海经》中的插图。
- 比例与方向意识的萌芽:尽管尚未发展出精确的比例尺与方位系统,但已有“上北下南”的雏形方向意识。

这些技术虽然原始,但体现出古人对空间表达的初步探索。

---

四、文献与考古证据:地图存在的历史印证

虽然先秦地图实物大多已失传,但通过文献和考古发现可以推知其存在:

- 文献记载:如《周礼》中提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说明地图已有专职管理。
- 出土实物: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秦木板地图,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实物地图之一,显示了行政区域与河流系统,具有高度实用性。

这些资料表明,先秦时期地图不仅存在,而且具有一定的应用体系。

---

五、文化意义:地图作为文明传承的载体

地图不仅是地理信息的记录工具,更是文化认知的体现。先秦地图中蕴含着古人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包括宇宙观、世界观、权力观等多重维度。例如:

- 《山海经》地图:融合神话、地理与民族信息,体现出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与探索。
- 九州概念:以地理空间为基础划分区域,反映了早期统一国家的思想雏形。

这些都说明地图在先秦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文化认同与思想传承的重要媒介。

---

结语:先秦地图传统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地图的形成,是中国古代地理知识体系与国家治理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为后世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对空间认知的早期探索。从政治统治到文化象征,地图在先秦社会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其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地图传统的根基。

这一传统在随后的秦汉时期得以系统化、制度化,最终发展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管理体系之一。因此,研究先秦地图的形成,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地理认知的演进,也为现代地图学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昨天 18:5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