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近期高发传染病及防控要点
近期湖南省内多种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疾控部门已发布紧急提醒,涉及手足口病、基孔肯雅热等重点传染病。以下是具体疫情情况及科学防控建议:
手足口病:托幼机构成重灾区,疫苗与消毒需并重
疫情现状:湖南托幼机构近半个月已报告二十多例确诊病例,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今年高温导致空调房内玩具、书本成为病毒传播媒介,长沙某私立园曾因消毒不到位爆发10人感染事件1。
防控误区:部分家长存在"疫苗依赖症",认为接种EV71疫苗后无需其他防护。实际上,未接种疫苗儿童感染风险更高(如前述幼儿园30余名儿童中8人未接种),且疫苗无法覆盖所有肠道病毒型别14。
关键措施:
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社区医院正开展补种服务,建议家长通过微信群预约1。
科学消毒: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需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对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每日更新消毒记录1。
隔离管理: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避免家长因"不耽误工作"强行送医或带病外出1。
基孔肯雅热:蚊媒传播风险升高,多地出现输入病例
疫情特点:与登革热同属蚊媒传染病,夏季高温多雨致蚊虫活跃度增加。截至7月26日,广东省已报告4824例本地病例,湖南需警惕输入性传播23。
传播途径: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只蚊子可叮咬多人,病毒在蚊体内可终身携带3。
防控手段:
环境治理:定期清理花盆托盘、水桶等积水容器,水培植物需勤换水,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3。
物理防护: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婴儿车配备蚊帐3。
化学防制:居家使用杀虫气雾剂、蚊香,可穿戴经氯菊酯处理的衣物装备3。
其他需关注的传染病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6岁以下儿童易感,表现为急性发热、咽痛及口腔疱疹,与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相似。需注意高热惊厥风险,出现持续高热(超3天)、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56。
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可通过接触、气溶胶传播,低温环境下存活能力突出。处理呕吐物需使用高浓度含氯消毒液(5000~10000mg/L),衣物需煮沸或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7。
公众防控意识提升建议
当前疫情防控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家长侥幸心理(如确诊后带患儿去商场)、消毒措施流于形式(如仅用酒精擦拭)等1。建议公众:
关注疾控部门发布的实时疫情信息,不盲目恐慌但需提高警惕;
学校及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病例及时隔离;
养成勤洗手、咳嗽礼仪等卫生习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密闭场所。
夏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科学防控需个人、家庭、机构多方协同,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