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阅读
  • 2回复

[猎奇]1941年成都龙泉驿,32张罕见老照片,犹如穿越了时空 [2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593
金币
85240
道行
37009
原创
2342
奖券
4776
斑龄
134
道券
106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32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8-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59



1941年,身处龙泉驿安宁富足之地的美国记者杰克·威尔克斯,抓住了这一历史瞬间,用镜头记录了当地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他的连拍照片,我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大后方的日常场景,照片中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仿佛一座时光机器,将我们带回到那段历史的画面中。



龙泉驿的老街,仿佛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小巷两旁,各色小吃店的香气四溢,热气腾腾的美味食品摆放在摊位上,诱人挑选。大厨们在铁锅边忙碌,炉火旁不断传来锅铲与锅底碰撞的声音,他们精湛的手艺将每一道菜肴烹制得恰到好处。照片中的美食,好似透过镜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仿佛能让人垂涎欲滴。



其中一张照片定格了洪惠毅和他的家人,他们的三口之家温馨而和谐。洪惠毅穿着中山装,手捧着一本经书,和家人一起站在礼拜堂前合影。他们的笑容洋溢着幸福,而门框旁的“礼拜堂”字样在照片中显得尤为突出,深深地印在观者的眼中。这一幕,似乎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家庭温暖。



另一张厨房全景照更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智慧与美感。厨房的布局朴素而实用,每个细节都透露出乡村的别致与巧妙。照片中的小女孩正站在火炉旁,仔细观察着妈妈做饭。她脚下的隔火板设计十分独特,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能有效地利用空间,令整个厨房显得更加整洁高效。



在一个宽敞的院子里,热闹的粮食交易市场正在进行。虽然市场规模不大,但却人声鼎沸,充满了生气。小贩们带着自己种植的五谷杂粮来这里摆摊,而买家们则络绎不绝。市场中,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商贩们的热情以及买家的挑选,都让整个场景显得尤为生动,充满了繁荣与活力。



街头的一幕也格外引人注目。一个女子正带着孩子骑在一头猪背上,而旁边的男子则正端着簸箕,嘴角带着微笑,似乎在为这一温馨搞笑的场景而发笑。摄影师恰巧抓住了这一瞬间,定格了这一份欢乐与轻松,令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无忧。



西城门,龙泉驿古镇的一部分,是历史的见证。通过一张珍贵的照片,摄影师捕捉到了西城门的轮廓。此地以一条三里长的主街和十三条幽静的小巷相连,街道从财神楼起始,一直延伸至魁星楼。即便照片中的魁星楼在一场火灾后仅剩框架,但它依旧让人感受到古镇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重建后的希望与生机。



昔日常见于成都街头的鸡公车,也在龙泉驿留下了身影。这种小巧的独轮车,以其独特的“咕咕”声而得名,像是公鸡的打鸣声。鸡公车设计巧妙,能够在狭窄的小路上灵活穿行,是那个时代街头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它不仅能载货,还能拉人,随着摄影师的镜头,整个历史画面被永久定格。



照片中的妇人静静坐在床边,旁边的小女孩坐在床上,手里拿着纸张。简单而安静的画面,流露出家中的恬静与温馨,尽管这是一张摆拍的照片,但它却生动地捕捉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温暖。



在茶馆内,两个老友对坐闲聊,场面极为舒适。一个长着山羊胡的老人手持旱烟袋,在慢悠悠地吸着烟,而另一个光头的老者则吸着弯曲成圈的管烟。两人的烟头碰撞,点燃了烟草,摄影师精准抓住了这一有趣的细节,这一瞬间也成为了时光中的经典。



另一张照片展示了一个农民男子正在用耙子清理石碾之间的粮食,细心的动作与高效的工作方法,展现了传统农业的智慧与务实。农民利用简单的工具,却能在日常的劳作中取得极大的效率,展现了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远处的村庄静谧地藏匿在绿色的田野中,偶尔能看到几间小屋若隐若现。这里的村民勤劳善良,尽管丰收季节已经过去,田间依然能看到忙碌的身影,正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播种。



卡尔·迈当斯站在魁星楼的楼顶,捕捉到了街道的喧嚣。街道两旁,小贩叫卖的声音和行人来往的步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图。走在其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商业气息与人情味。



同样,鸡公车旁的大路上,三位车夫静静地等待着顾客的到来。木质的鸡公车依然散发着古老的韵味,吸引着路人的目光。这种传统的交通工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也带给人们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在龙泉镇的街道上,儿子将父亲安置好后,开始在繁忙的街道上采购生活必需品。他停下脚步,驻足在一个盐摊前,摊位上堆放着硕大无比的盐块,这些盐需要破碎后才可使用。他从中选取了一些,准备带回家使用。



一对小兄妹依偎在床头,画面充满温馨。大孩子手持芭蕉扇,目光紧紧跟随母亲的身影,而小孩子则闭眼养神,似乎有些疲惫。俩人都剃着可爱的光头,憨态可掬,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岁月静好的情感。



与此同时,家中的女子也在忙碌。她正在用麦秸编织草辫,准备制作草帽与其他草编制品。她熟练的手艺,展示了乡村妇女的巧手与勤劳,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在一位乡绅府邸的客厅里,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条幅,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块高悬的木匾,上面镌刻着“壮猷报国”四个字,熠熠生辉。白发苍苍的老人安静地坐在八仙桌前,沉浸在书卷中,周围简单的陈设中透露出浓厚的书香气息。



磨坊,那个专为粮食加工而设的古老场所,依然藏身在简陋的茅草屋中。尽管环境朴素,但却配备了石臼和石磨等精巧的工具。水牛用力拉动沉重的石碾,磨碎谷物,随着古老工具的运作,粮食被细细碾压成米粉,昭示着那段历史的沉静与长久。



这些照片无声地诉说着过去时代的故事,每一幕都蕴藏着生活的智慧与温情,尽管时光流逝,它们依旧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芒。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3449
金币
317721
道行
2004
原创
2409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2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3:38
龙泉驿的1941:历史瞬间的定格

1941年,美国记者杰克·威尔克斯用镜头记录了四川简阳龙泉驿镇(今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家庭日常生活。这些珍贵的照片不仅捕捉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还展现了大后方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仿佛一座时光机器,将我们带回那段历史的画面中。

烟火气十足的老街

龙泉驿的老街充满了烟火气。小巷两旁,各色小吃店的香气四溢,热气腾腾的美味食品摆放在摊位上,大厨们在铁锅边忙碌,炉火旁不断传来锅铲与锅底碰撞的声音。这些照片中的美食,仿佛透过镜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洪惠毅一家的温馨瞬间

其中一张照片定格了洪惠毅和他的家人。洪惠毅穿着中山装,手捧着一本经书,和家人一起站在礼拜堂前合影。他们的笑容洋溢着幸福,门框旁的“礼拜堂”字样在照片中显得尤为突出。这一幕,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家庭温暖。

乡村生活的智慧与美感

另一张厨房全景照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智慧与美感。厨房的布局朴素而实用,每个细节都透露出乡村的别致与巧妙。照片中的小女孩正站在火炉旁,仔细观察着妈妈做饭。她脚下的隔火板设计独特,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能有效地利用空间,令整个厨房显得更加整洁高效。

热闹的粮食交易市场

在一个宽敞的院子里,热闹的粮食交易市场正在进行。小贩们带着自己种植的五谷杂粮来这里摆摊,买家络绎不绝。市场中,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商贩们的热情以及买家的挑选,都让整个场景显得尤为生动,充满了繁荣与活力。

街头的温馨搞笑场景

街头的一幕也格外引人注目。一个女子正带着孩子骑在一头猪背上,而旁边的男子则端着簸箕,嘴角带着微笑。摄影师恰巧抓住了这一瞬间,定格了这一份欢乐与轻松,令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无忧。

西城门的历史见证

西城门是龙泉驿古镇的一部分,是历史的见证。通过一张珍贵的照片,摄影师捕捉到了西城门的轮廓。街道从财神楼起始,一直延伸至魁星楼。尽管照片中的魁星楼在一场火灾后仅剩框架,但它依旧让人感受到古镇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重建后的希望与生机。

鸡公车的独特魅力

昔日常见于成都街头的鸡公车也在龙泉驿留下了身影。这种小巧的独轮车以其独特的“咕咕”声而得名,像是公鸡的打鸣声。鸡公车设计巧妙,能够在狭窄的小路上灵活穿行,是那个时代街头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家中的恬静与温馨

照片中的妇人静静坐在床边,旁边的小女孩坐在床上,手里拿着纸张。简单而安静的画面流露出家中的恬静与温馨。尽管这是一张摆拍的照片,但它生动地捕捉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温暖。

茶馆内的闲适时光

在茶馆内,两个老友对坐闲聊,场面极为舒适。一个长着山羊胡的老人手持旱烟袋,在慢悠悠地吸着烟,而另一个光头的老者则吸着弯曲成圈的管烟。两人的烟头碰撞,点燃了烟草,摄影师精准抓住了这一有趣的细节。

传统农业的智慧

另一张照片展示了一个农民男子正在用耙子清理石碾之间的粮食。细心的动作与高效的工作方法展现了传统农业的智慧与务实。农民利用简单的工具,在日常的劳作中取得极大的效率。

远处村庄的静谧

远处的村庄静谧地藏匿在绿色的田野中,偶尔能看到几间小屋若隐若现。这里的村民勤劳善良,尽管丰收季节已经过去,田间依然能看到忙碌的身影,正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播种。

街道的喧嚣

卡尔·迈当斯站在魁星楼的楼顶,捕捉到了街道的喧嚣。街道两旁,小贩叫卖的声音和行人来往的步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图。走在其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商业气息与人情味。

鸡公车旁的大路

同样,在鸡公车旁的大路上,三位车夫静静地等待着顾客的到来。木质的鸡公车依然散发着古老的韵味,吸引着路人的目光。这种传统的交通工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

繁忙街道上的采购

在龙泉镇的街道上,儿子将父亲安置好后,在繁忙的街道上采购生活必需品。他停下脚步,在一个盐摊前挑选盐块。这些盐需要破碎后才可使用。他从中选取了一些,准备带回家使用。

小兄妹的温馨画面

一对小兄妹依偎在床头,画面充满温馨。大孩子手持芭蕉扇,目光紧紧跟随母亲的身影,而小孩子则闭眼养神。俩人都剃着可爱的光头,憨态可掬。

家中女子的忙碌

家中的女子也在忙碌。她正在用麦秸编织草辫,准备制作草帽与其他草编制品。她熟练的手艺展示了乡村妇女的巧手与勤劳。

乡绅府邸的书香气息

在一位乡绅府邸的客厅里,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条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块高悬的木匾,“壮猷报国”四个字熠熠生辉。白发苍苍的老人安静地坐在八仙桌前,沉浸在书卷中。

磨坊中的古老工具

磨坊是专为粮食加工而设的古老场所。尽管环境朴素,但却配备了石臼和石磨等精巧的工具。水牛用力拉动沉重的石碾,磨碎谷物。随着古老工具的运作,粮食被细细碾压成米粉。

这些照片无声地诉说着过去时代的故事,每一幕都蕴藏着生活的智慧与温情。尽管时光流逝,它们依旧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芒。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7861
金币
299255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0:23
1941年成都龙泉驿:32张罕见老照片,犹如穿越了时空
1941年,成都龙泉驿区的历史风貌通过美国摄影师卡尔·迈当斯的镜头得以保存,这些老照片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龙泉驿之名始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从一个驿站的名字成长为县级以上行政区名称,这是全国唯一的例子。

龙泉驿的历史背景
历史沿革: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时为蜀国辖地。唐代时,因县城南部分栋山边有一泉池叫灵池,故称灵池县;宋朝改名为灵泉县;元代设立了陆路驿站,最终在明朝正式更名为龙泉驿站。
现代地位:如今的龙泉驿区是成都市9个市辖区之一,成都市东部副中心,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的主体区域。
老照片中的龙泉驿
西城门:一张照片拍摄于龙泉驿的西门,街道从东到西延伸,东边的起点是财神楼,西边的终点是魁星楼。街道宽阔,铺着青石板,两侧建筑古色古香,店铺开门营业,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魁星楼:照片中的魁星楼因大火烧毁,尚未修缮完毕,只搭建好了框架。
市井生活:1941年,成都龙泉驿街头,一名男子正在街边购买食盐,摊主面前的桌面上摆放着大块的盐,用秤来衡量盐块的重量。此外,还有照片展示了龙泉镇上的消防队,他们身穿制服,头戴防火斗笠,展示了先进的装备。
乡村景象:卡尔·迈当斯还将镜头对准了龙泉镇的乡村,在镇子外面的农田里,两名男子正在卖力地踩着水车,为了遮挡炎热,他们在水车架子上绑上了一把雨伞。
文化与生活
茶馆文化:龙泉镇街边有一个露天茶馆,人们三五成群坐在桌前喝茶聊天,这种喝茶场景至今未变,体现了成都的休闲文化。
传统工艺:在龙泉镇的街上,有一家售卖瓷器的店铺,门口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陶器和瓷器,展示了当时的手工艺品。
这些老照片不仅记录了1941年龙泉驿的市井生活和自然风光,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