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入伏不补,秋冬受苦”,三伏天酷热潮湿,人体阳气浮越于外,中焦脾胃反而容易虚寒无力,运化功能减弱。此时若一味贪凉饮冷,或饮食过于清淡寡味,无异于雪上加霜,待到秋冬寒凉季节,就容易出现畏寒怕冷、反复腹泻、精力不济等"秋后算账"的麻烦。因此,顺应时令,借助饮食温养脾胃、补充阳气,是安然度夏、为秋冬健康筑基的智慧之选。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三伏天里最该端上餐桌的三种补阳健脾"实力派"食材,并附上简单易行、滋味鲜美的家常做法,助你稳稳过夏!
一、羊肉:温中补虚,暖胃生阳
夏季吃羊肉?乍一听似乎不合时宜。其实羊肉性温,入脾肾经,具有卓越的温中暖下、益气补虚之功。在湿气困脾、阳气耗散的三伏天,适量食用羊肉,尤其适合体质虚寒、手脚冰凉、易感疲惫的人群,能有效鼓舞阳气,驱散体内积聚的寒湿之气,为秋冬储备能量。
推荐食谱:白萝卜羊骨头汤
1. 羊骨冷水入锅,加几片生姜和料酒,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焯烫3-5分钟捞出洗净。
2. 处理好的羊骨放入炖锅或砂锅,加入足量热水、剩余姜片和花椒(去膻增香)。
3.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慢炖1.5-2小时。
4. 白萝卜洗净去皮切滚刀块,在汤炖至约1小时后加入锅中继续炖煮。待羊骨酥烂、萝卜透明软糯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关火。
这道汤堪称三伏天里的"暖阳方"。经过长时间炖煮,羊肉的温补精华充分融入汤中,白萝卜甘凉清润,既能中和羊肉的燥性,又能消食化痰、解腻通气。汤色清澈,味道鲜美甘醇,温而不燥。一碗热汤下肚,暖意从胃里升腾,微微发汗,顿觉神清气爽,湿气仿佛也随之消散几分。
二、山药:平补脾胃,固肾益精
山药素有"神仙之食"的美誉,其性味甘平,入肺、脾、肾三经。它最大的本领就是平补脾胃,尤其擅长滋养脾胃之阴,改善因暑热或饮食不节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乏力。同时,它还能益肺气、固肾精,是脾虚、体弱人士三伏天的滋养上品。
推荐食谱:莲子红枣山药猪肚汤
1. 猪肚处理干净后切条或块,冷水下锅加姜片、料酒焯水去腥,捞出洗净。
2. 洗净的猪肚放入炖锅,加足量热水、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约1小时。
3. 莲子、红枣(去核)洗净,胡萝卜切滚刀块,在猪肚炖至约40分钟时加入锅中。
4. 山药去皮切段(防氧化可泡水中),待猪肚炖至软熟时(约1小时后)加入锅中继续炖20-30分钟。出锅前5分钟放入枸杞,加盐和少许白胡椒粉调味即可。
这道汤品用料丰富,滋养力强。猪肚健脾胃、补虚损;山药、莲子、红枣协同健脾益气、安神;胡萝卜、枸杞增添清甜和明目之效。汤汁浓郁醇厚,各种食材的精华尽在其中。一碗汤下肚,感觉整个疲惫的脾胃都被温柔地抚慰了,特别适合伏天胃口差、消化弱、睡眠不安稳的时候享用。
三、南瓜:健脾和胃,益气生津
南瓜色泽金黄,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它富含果胶、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是健脾和胃的"好帮手"。其温和的特性尤其适合在湿热的夏季养护被生冷食物伤害的脾胃,能有效改善食欲、促进消化。丰富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源)还有助于保护视力、增强免疫力。
推荐食谱:蒜蓉南瓜蒸排骨
1. 排骨斩小块,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去除血水,洗净沥干。
2. 蒜瓣剁成蓉,豆豉稍微切碎(如果用的话)。排骨放入碗中,加入蒜蓉、豆豉、生抽、蚝油、糖、淀粉、少许油,充分抓匀腌制至少20分钟(时间长些更入味)。
3. 南瓜去皮去籽,切成稍厚的块或片,均匀铺在蒸盘底部。将腌制好的排骨铺在南瓜块上。
4. 蒸锅水烧开后,放入蒸盘,中大火蒸约25-30分钟,至排骨熟透、南瓜软糯即可。
这道菜操作极其简便,味道却令人惊喜。蒸制的方法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的营养和原汁原味。蒜蓉豆豉的咸香完美融入嫩滑的排骨中,而垫底的南瓜充分吸收了排骨渗出的鲜美汤汁和油脂,变得异常粉糯香甜、入口即化。排骨的丰腴与南瓜的清甜相得益彰,既满足了荤食的口欲,又充分体现了南瓜健脾益气的食养价值。三伏天端上桌,准保被抢光!
记住那句老话:"入伏不补,秋冬受苦。"善待身体,从每一餐的用心选择开始。让这个夏天,成为你健康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