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阅读
  • 3回复

[猎奇]一展尽览楚国八百年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324
金币
78352
道行
37009
原创
2329
奖券
4776
斑龄
134
道券
106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267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49



一展尽览楚国八百年

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进京



谭崇正 郑华 《青铜文明》



黄少牧 《高山流水》



李剑 《九歌》



方正 《楚汉兴起》



黄瑾如 叶聪 《吴起变法》



鲁慕迅 《九头神鸟骋长空》



曹晓凌 《楚国崛起》



张众 孙佳 《子西断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王旭 董媛 实习生 庞泽超

丹青溢彩歌盛世,荆楚文脉谱新篇。日前,“章华流芳——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登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或雄浑大气,或瑰丽奇谲,或灵动飘逸,60件参展作品生动诠释古老楚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引发各界关注。

匠心铸魂 视觉化展现楚国八百年

漫步展厅,浓郁的荆风楚韵扑面而来。参展艺术家们从楚辞的浪漫想象、青铜器的神秘纹饰、漆器的瑰丽色彩、丝绸的飘逸灵动,以及楚地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俗风情等多元维度汲取灵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对楚文化进行了富有时代气息和个性色彩的视觉诠释,引导观众穿越到2000多年前,感受跌宕多姿的楚国八百年风云和惊采绝艳的楚文化。

著名楚学专家刘玉堂多次参与项目评审,他饱蘸浓墨为展览倾情作序。他称,就内容而言,这批画作均聚焦楚文化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重点景观。论人物,既有楚人始祖祝融,又有春秋五霸之长楚庄王,还有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论事象,不仅有立国之时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雄心壮举,也有确立春秋格局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还有试图力挽狂澜的吴起变法;论景物,有楚人立国之地的浩浩丹水和巍巍荆山,也有楚国大型离宫章华台,更有雄浑激越的“地室金奏,钟鼓齐鸣”……

创作工程会集多所艺术院校、美术机构近百名专业艺术家,历经三年精心创作,通过严格评审,从逾百件作品中遴选出60件精品佳作,系统展现楚文化的历史底蕴与艺术创新,形成具有荆楚特色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成果集群。

湖北省国画院院长黄少牧接受采访时介绍,创作工程2022年被湖北省委宣传部纳入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从发布100个重要选题,到征稿、验收等严格评审;从主题选择、素材构思、小稿入围、正稿创作,到专家进画室指导、举办正稿观摩会反复提意见;从数不清多少次到省博、纪南城、擂鼓墩等楚文化富矿采风,到对人物造型、服饰、建筑、器物细节等反复考究……“创作工程犹如一场攻坚战,艺术家匠心铸魂,用画笔将楚国八百年的大事件、代表人物、典型故事视觉化,既保持厚重历史底蕴又赋予时代气息,让公众直观感受楚文化的魅力,从中汲取力量。”

楚脉千秋 艺术家的寻根之旅

楚国青铜器精美绝伦,自成体系,楚墓中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多、种类繁,因工艺之精、造型之美而独步天下。画家谭崇正、郑华作品《青铜文明》,以青铜的发现、开采、冶炼、成型和运用为线索展开,展现众多工匠辛勤劳作的情景,一炉火烧出了灿烂的青铜时代、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人物繁而不乱、密而有序,造型生动,画面虚实结合,笔墨沉着、色调厚重,努力渲染青铜器冶炼铸造的现场环境。从青铜文化发祥地黄石走出的谭崇正接受采访时称,创作中饱含本土文化的特殊情结,深入刻画了尊盘、越王勾践剑、编钟等数十个青铜重器,仅尊盘就绘制了二十多天。尊盘巧夺天工,口沿处有数不清的变形蟠虺纹立体透空附饰,是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其间他很多次去省博实地观察,对照高清图片,精细刻画其复杂纹路。“青铜器造型优美,创作过程让我对楚式美学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画家方正作品《楚汉兴起》,以《史记·项羽本纪》的线装古本为背景,前景是项羽振臂高呼作战前动员的场景,后面错落有致地穿插描绘多个战争场面。人物多达四五十人、战马十几匹,人物神态清晰可辨,让观者仿佛听到鼓角争鸣。他接受采访时介绍,准备阶段,他大量查阅楚国历史资料,逐一考据服饰、兵器、战车等细节,创作采用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多个战争场景融入同一画面,通过反复渲染、平涂等复杂步骤终完成作品。

展厅内的众多作品,都吸引着观众驻足细细品味。如,黄少牧作品《高山流水》,江山悠远,流水潺潺,伯牙子期对坐抚琴,仿佛穿越时空,与观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作品以重彩青绿、传统通景屏样式,力图展现楚地山川之灵秀、人文之璀璨。宋德志作品《郢都盛景》,以水墨重现郢都的盛世风华,采用全景式构图,以楚国都城纪南城为中心,展现它的恢宏气势与繁华景象。李剑作品《九歌》,云中君衣袂飘举,线条如风卷流云,湘夫人伫立水畔,墨色氤氲似烟波浩渺,山鬼腾跃于墨色山峦,姿态奇崛如生自混沌……

“《九歌》于我不是一次创作的终点,更像一扇豁然开启的门扉。”李剑说,那些深潜于简帛、铜器、漆画中的楚魂,似乎以水墨的方式重新呼吸,奔流于笔端。他从楚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一鼓作气又创作了“楚风系列”。

展览还特邀周韶华、鲁慕迅、李乃蔚、刘一原、施江城等名家作品10件参展。周韶华的《生命之门》、鲁慕迅的《九头神鸟骋长空》、李乃蔚的《古来征战几人回》等,充分展现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已故艺术家鲁慕迅生前以近百岁高龄,为展览创作了“九头鸟”,其造型别具一格,装饰性极强,将楚文化的浪漫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明赓续 楚文化传承新样本

“章华流芳——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由中国国家画院、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省国画院承办。

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表示,创作工程是湖北省文联响应国家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号召,精心策划实施的重点美术创作项目。工程以艺术的方式激活了楚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湖北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称,展览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体现了湖北美术家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执着的创新精神,是湖北文艺界向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邢少臣参观完展览后表示,“很震撼、很感动”。他称,荆楚大地,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展览深入挖掘楚文化的精神富矿,重述荆楚故事,活化历史记忆,不仅是一次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集结,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堪称楚文化创新表达的新样本。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577
金币
27656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9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37
楚文化主题展览中的八百年历史画卷
“一展尽览楚国八百年”通过文物、艺术创作与考古成果的结合,系统呈现了楚国从西周初年立国到公元前223年灭亡的壮阔历程。展览以“人物、事象、景物”为脉络,辅以青铜器、绘画、建筑遗存等实物与复原场景,展现了楚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一鸣惊人”的崛起气魄,以及“钟鼓齐鸣”的文明高度。

楚国历史脉络与核心文明符号
立国与崛起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封熊绎于荆山,称“楚子”,疆域仅百里,地位“爵卑位低”,曾在诸侯盟会中“看守祭天火堆”。
春秋时期楚庄王“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疆域扩至“地方五千里”,都城纪南城(郢都)成为南方最大古城,人口达20万-30万。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终结八百年基业,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精神延续至楚汉争霸。
核心文化符号

人物:始祖祝融“观象授时”,楚庄王“问鼎中原”,屈原“志洁行廉”,吴起变法“明法审令”。
事象:泓水之战、城濮之战确立中原格局,青铜铸造、丝绸纺织等工艺独步天下。
景物:荆山丹水为立国之地,章华台“层台累榭”,纪南城“车毂击,民肩摩”的繁华。
展览中的文明实证:从考古发现到艺术再现
1. 物质文明的巅峰:青铜器与城市建设
青铜铸造
展览通过画作还原“探矿-冶炼-铸造”全流程,展现工匠“繁而不乱”的劳作场景。楚国青铜器以“失蜡法”“错金银”工艺闻名,如编钟、鼎簋等礼器造型雄浑,纹饰繁丽。
城市智慧
纪南城遗址出土的水井、陶排水管、水门等文物,印证其“完备给排水系统”:8座城门含3处水门,可容三艘货船并行,水运直通长江。
2. 精神生活的璀璨:艺术与信仰
绘画与文学
《高山流水》图以青绿重彩再现伯牙子期“知音”典故,通景屏构图展现楚地山川灵秀。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漆画(圆奁外壁)全长87.4厘米,分五段描绘贵族出行场景,被称为“中国最早的连环画”。
信仰与交流
人骑骆驼铜灯、“三头凤”丝绸纹样,反映楚国与西域的商贸往来及“信巫鬼,重淫祀”的文化特质。
3. 历史场景的沉浸式还原
战争与霸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画作以项羽战前动员为核心,背景融合《史记》线装书元素,工笔技法再现“金戈铁马”的悲壮。
生活细节
出土的干鳊鱼(武昌鱼)、便携式彩绘漆木梳妆盒(男用)、假发与木梳,展现楚人“食有鱼、衣有丝、饰有度”的精致生活。
展览的叙事逻辑与文化价值
展览以“崛起-鼎盛-衰亡”为时间轴,通过文物对比(如西周甲骨与战国编钟)、场景反差(熊绎守火堆与六驾马车阵)、多媒介融合(航拍视频、动画复原),凸显楚文化“锐意进取”与“浪漫瑰丽”的双重特质。正如序言所言,这些作品与文物共同构成“壮美的楚国八百年风云谱”,让观众得以触摸一个文明从“筚路蓝缕”到“惊采绝艳”的生命轨迹。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9779
金币
289436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55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2:32
  一展尽览楚国八百年

  “章华流芳——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于近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登场,展览通过60件精品佳作生动诠释了古老楚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楚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度挖掘和创新表达。

  匠心铸魂 视觉化展现楚国八百年

  漫步展厅,浓郁的荆风楚韵扑面而来。参展艺术家们从楚辞的浪漫想象、青铜器的神秘纹饰、漆器的瑰丽色彩、丝绸的飘逸灵动,以及楚地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俗风情等多元维度汲取灵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对楚文化进行了富有时代气息和个性色彩的视觉诠释。这些作品引导观众穿越到2000多年前,感受跌宕多姿的楚国八百年风云和惊采绝艳的楚文化。

  著名楚学专家刘玉堂多次参与项目评审,并为展览倾情作序。他指出,这批画作均聚焦楚文化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重点景观,内容丰富、视角独特。例如,谭崇正、郑华的《青铜文明》展现了青铜器的发现、开采、冶炼、成型和运用的全过程;方正的《楚汉兴起》以《史记·项羽本纪》为背景,描绘了项羽振臂高呼作战前动员的场景;黄少牧的《高山流水》则以重彩青绿、传统通景屏样式,展现了楚地山川之灵秀、人文之璀璨。

  楚脉千秋 艺术家的寻根之旅

  此次创作工程汇集了多所艺术院校、美术机构近百名专业艺术家,历经三年精心创作。艺术家们深入楚文化富矿采风,对人物造型、服饰、建筑、器物细节等反复考究,力求作品既保持厚重的历史底蕴又赋予时代气息。例如,谭崇正深入刻画了尊盘、越王勾践剑、编钟等数十个青铜重器,仅尊盘就绘制了二十多天;方正则采用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多个战争场景融入同一画面,通过反复渲染、平涂等复杂步骤完成作品。

  文明赓续 楚文化传承新样本

  “章华流芳——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由中国国家画院、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表示,创作工程是湖北省文联响应国家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号召,精心策划实施的重点美术创作项目。工程以艺术的方式激活了楚文化基因,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称,展览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体现了湖北美术家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执着的创新精神。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邢少臣参观完展览后表示,“很震撼、很感动”,认为展览不仅是一次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集结,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堪称楚文化创新表达的新样本。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楚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楚文化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力量。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UID: 2158359

发帖
136
金币
21
道行
6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5(小时)
注册时间: 2023-03-04
最后登录: 2025-07-1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8小时前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