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1回复

[疾病预防]因胃出血离世!医生:天热宁愿在家睡觉,也别做这些事[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08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10) —

7月的江苏,热得像是在跟人较劲。40度的地面温度,空气里黏得像糨糊一样。
53岁的林某坐在路边摊,一边喝着冰啤酒,一边大口吞着烧烤。
他穿着背心,满脸通红,边上坐着三个同事,说说笑笑,声音大得连隔壁桌都听得清。
几小时后,他倒在出租房的卫生间里,地上是一滩暗红色的液体,混着胃里未消化的东西。

等120赶来,他已经没有了脉搏。抢救记录载:“上消化道大出血,因失血性休克而亡。”
医生在整理病历时无奈地叹了口气:“这天气,人要是还不懂得避一避,就不是身体有问题,是人自己太倔。”
但问题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林某的生活习惯,一点不比这天气温柔。
他在一家汽修厂上班,吃饭不规律,爱喝酒,夏天更是不爱呆在屋里,非得“透透气”,尤其喜欢晚上吃宵夜,偏偏选的都是烧烤、凉菜、冰啤酒这类东西,胃本来就不好,但他总觉得年轻的时候都能扛,现在也没事。

大多数人听到“胃出血”,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吃坏了?”,或者“是不是胃癌?”其实这两种都不是最常见的原因。
林某的情况,是典型的高温刺激加剧慢性胃病诱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底子本来就弱,炎热又是个放大镜,一放大,整套系统就撑不住了。
夏季是胃病高发的季节,这点在消化内科医生中是常识。
气温升高带来交感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加,而大量饮用冰饮、食用生冷油腻食物,

会使胃黏膜血管骤缩,造成微小血管破裂,再加上暴晒引起的脱水,血液粘稠度升高,更容易形成应激性损伤。
如果此时再加一点点外部诱因,比如情绪波动、饮酒、进食过快,就可能引发出血。
一旦出血量超过800毫升,普通人几乎无法在家自救,尤其是在无意识呕血或黑便前毫无征兆的情况下。
林某的问题,其实早就写在身体的提示里。他近一个月时常反酸、嗳气、饭后胃胀,食欲下降,有几次还半夜胃痛。

他老婆说过让他去看看胃镜,他嫌麻烦,“这么热的天,谁去排队看病啊。”
他不是不怕死,是怕麻烦。而这种怕麻烦的心理,在中国的中年男性中几乎是普遍现象。
要理解这个现象,得从行为医学的角度来审视。
大量心理研究显示,炎热天气下,人类会出现“风险判断偏差”,也就是说,高温环境会影响人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力。
在《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的一项实验中,研究者让受试者在不同温度环境中评估自身健康风险,结果发现,温度越高,受试者越倾向于低估潜在健康风险。

这是一种“气温致冷心理”的错觉,大脑为了应对高温,会下意识压制不适信号的反应阈值。
很多人以为,高温只是让人中暑,其实它对身体的影响远比这复杂。
研究早在2015年发表在《Lancet》的全球健康温度相关死亡风险评估就显示,非最极端高温也能引发大量间接死亡。
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是一个隐形杀手,尤其在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胃肠系统功能紊乱风险明显上升。
而林某死亡的另一个诱因是喝酒。

酒精对胃黏膜的破坏能力不容低估,尤其是空腹饮酒或饮后立即进食辛辣油腻食物,更是“胃出血套餐”。
有研究指出,长期饮酒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5倍。
而高温环境下饮酒,会加速酒精吸收,血管扩张速度更快,胃黏膜受损范围也随之扩大。
林某在当天的饭局上连喝了五瓶啤酒,虽然是低度酒,但在酷暑中,这种量已经远超胃黏膜的承受极限。
这种看似“放松”的生活,其实是一种加速透支机制。夏天不是肠胃的朋友,而是它的拷问官。

冷饮、宵夜、暴晒、饮酒、夜间活动频繁,这些构成了胃病爆发的系统性环境。
胃是一个低调的器官,它不会一喊就疼,一叫就跳。它的病,多数时候是“沉默型”。
但沉默,并不是无害,只是它在积攒反应。
现在很多人对“胃出血”这四个字没有具体概念。以为就是拉点黑便、吐点血,其实一旦失血量过多,病人很快会陷入休克状态。
尤其是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这种出血速度远超一般性出血,平均抢救窗口不到20分钟。

而一般家庭是没有急救能力的,尤其在夏天,等待救护车的时间稍长,就可能导致无法逆转的后果。
而最危险的是,大多数人根本不认为自己属于高风险人群。
林某五官端正,身体看起来还挺结实,走路带风,不像有什么基础病。
但事实上,他的体检报告早就提示“胃窦慢性炎性改变,伴糜烂”,还列出了轻度贫血、肝功能轻度异常。
他一直没管,觉得这些不痛不痒的指标“反正人人都有点问题”。

他没有意识到,这些“轻度异常”,在某种极端条件下会突然引爆,变成不可逆的致命变量。
真正的问题不是胃出血,而是“人对健康的处理方式”。
现在很多中年人越来越像一个运行中的老旧系统,表面上还在运转,实际上内部结构早已破旧不堪。一遇到外部环境压力,就可能崩盘。
更可怕的是,这种状态还被误解为“抗压能力强”。真正的健康并非在于能吃能喝,而在于知晓何时该停止、该检查、该休息、该回避。

从林某离世的这起事件中可以得到一个常人完全想不到的观点:夏天不是最适合锻炼、活动、拼命的季节,而是最需要“主动减速”的时间段。
医学上有一个词叫“生理保守状态”,也就是身体自动降低代谢以适应环境压力。
高温时人体其实是自动往这个方向靠拢的。
但很多人用“逆势而为”的方式在对抗,比如户外作业时间不减反增、运动强度照旧、饮食刺激反而更重,结果就是生理系统本来在“刹车”,人却在“踩油门”。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昨天 16: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20
金币
27288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7:34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炎热的夏季,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避免因高温引发的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高温与胃病的关系:高温天气下,胃酸分泌增加,大量饮用冰饮、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会使胃黏膜血管骤缩,造成微小血管破裂,增加应激性损伤。

2. 饮酒的风险:酒精对胃黏膜有破坏作用,尤其在空腹饮酒或饮后立即进食辛辣油腻食物时,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3. 慢性胃病的急性发作:林某的慢性胃病在高温刺激下诱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终导致失血性休克而亡。

4. 忽视健康的后果:林某忽视了身体的警告信号,如反酸、嗳气、饭后胃胀等,没有及时就医检查。

5. 高温下的风险判断偏差:高温环境会影响人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力,导致人们低估潜在健康风险。

6. 消化系统疾病的隐形风险: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胃肠系统功能紊乱风险明显上升。

7. 错误的应对方式:很多人在高温下采取逆势而为的方式,如增加户外作业时间、保持高强度运动、饮食刺激加重,这反而加剧了生理系统的负担。

8. 主动减速的重要性:在高温季节,人们应该主动降低生活节奏,减少生理压力,而不是盲目增加活动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炎热的夏季,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同时要重视身体的警告信号,及时就医检查。此外,在高温环境下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以减少健康风险。希望这个故事能引起大家对夏季健康的重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