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薛宝钗形象的割裂性:“山中高士”背负着最不堪的家族原罪 [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185
金币
74389
道行
37009
原创
2316
奖券
4676
斑龄
133
道券
101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24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37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最为割裂,她的身上呈现出一种罕见的矛盾性。

她既是"山中高士晶莹雪"的精神象征,又背负着商贾之女、杀人犯之妹的现实身份。

这种刻意的形象割裂,说明《红楼梦》人物塑造的前所未有。

一、理想人格的建构与消解。

薛宝钗是山中高士。那么什么是山中高士呢?



历史上有许多,山中高士。

例如:严光。他是东汉人,刘秀即位后,他隐名避世。刘秀多次招他入仕,授谏议大夫,他都不从,归隐富春山耕读垂钓。他拒绝高官厚禄,选择淡泊宁静的生活,对钱财极为淡泊

著名的“商山四皓”,即汉初的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学者。他们学富五车,却不愿当官,长期隐居商山,出山时已八十有余。刘邦请他们为官被拒,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作《紫芝歌》明志,表达对富贵不屑,对贫贱自乐的态度。

他们才华横溢,品行高洁,他们拒绝高官厚禄,宁愿选择淡泊宁静的生活。



《红楼梦》作者给薛宝钗塑造了一个"山中高士"形象。让她住在雪洞一样的屋子里,里面装饰十分朴素,她不爱富丽闲妆,总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裳,俨然是山中高士。

她精通诗书,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儒家训诫显然她有山中高士的才学。

她劝诫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完美践行儒家"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她端庄持重,处处体现"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范。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她是山中高士。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赋予她的"山中高士"称号极具反讽意味——"高士"本应超然物外,她却深陷世俗纠葛。



"山中"象征清净无为,寓意出世。薛宝钗却积极入世。这种称谓与实质的背离,暗示着薛宝钗人格在现实中的虚幻性。

薛宝钗的山中高士人格,不断被其出身背景所瓦解。

在"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中,薛家作为皇商的身份处于社会鄙视链的末端。

若薛宝钗真是山中高士,她就不会管人世间的俗事。可是,宝钗却懂得经济知道,做买卖的窍门和关键。



她熟悉当铺业务;懂得人参造假的过程和秘密,这些都暴露出,她与商业活动的密切联系;第五十七回"天下老鸹一般黑"的评论,将薛家与其他商贾置于道德洼地;更致命的是哥哥薛蟠的人命官司,使这个家族蒙上暴力与罪恶的阴影。

曹雪芹刻意让一个道德楷模,背负着最不堪的家族原罪。

未完待续。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昨天 16:3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14
金币
263373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06
薛宝钗形象的割裂性:“山中高士”背负着最不堪的家族原罪
“山中高士”的理想人格建构
形象特质上的体现
《红楼梦》作者为薛宝钗塑造了“山中高士”的形象。她住在雪洞一样的屋子,装饰朴素,不爱富丽闲妆,总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裳,这与那些追求奢华的贵族女子形成鲜明对比,俨然有山中高士的淡泊形象。

才学与品德方面的展现
薛宝钗精通诗书,虽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儒家训诫,但仍展现出了深厚的才学。她劝诫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完美践行儒家“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她端庄持重,处处体现“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范,具备山中高士的才学与品德。

现实身份与家族原罪对“山中高士”形象的消解
商业背景的暴露
若薛宝钗真是山中高士,应超然物外,不管世俗之事。但她熟悉当铺业务,懂得人参造假的过程和秘密,这些都暴露出她与商业活动的密切联系。“天下老鸹一般黑”的评论,也将薛家与其他商贾置于道德洼地,显示出她出身商业家庭的现实。

家族罪恶的阴影
哥哥薛蟠的人命官司,使这个家族蒙上暴力与罪恶的阴影。这与薛宝钗“山中高士”的道德楷模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曹雪芹刻意让她背负着这样不堪的家族原罪,使得她的“山中高士”人格不断被瓦解。

从性格与处事方式看形象的割裂
功利与市侩的一面
作为商家之女,薛宝钗身上沾染了商人的功利与市侩。在对待金钏儿跳井、柳湘莲出家等外人的事情上,她始终不以为意,表现出功利心和市侩心理。而在对待贾母、王夫人时,她刻意逢迎贾母的喜好,其种种举动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缺了为人的真性情,目的是获得贾府上层的肯定。

八面玲珑与矛盾的行为
薛宝钗在大观园中采取恩威并施的管理方式,主动放弃一些蝇头小利给下人,既能收获人心,又能保证工作高效完成,这体现了她作为管理者的精明。但她的行为也存在矛盾之处,比如薛姨妈说她不爱花儿粉儿,蘅芜苑是雪洞景象,但在宝玉要看她的金锁时,却露出一件大红袄子,显示出她无法完美掩饰自己本质,内心存在躁动与伪装。

处事态度的前后反差
在大观园抄检事件中,宝钗的表现也体现出形象的割裂。园子里出了事,众人屋子都被抄,独留她的屋子没抄,她次日便搬出园子。此前在园子里住了几年未曾想过替贾府省检费用,刚搬出园子便劝王夫人减些费用,这一行为显得诡异,其目的可能与袭人劝王夫人让宝玉搬出园子类似,都是为了某种利益考量。

综上所述,薛宝钗“山中高士”的理想人格与她所背负的家族原罪和现实中的性格、处事方式存在严重的割裂,使得她的形象充满了矛盾性和复杂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