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一周只工作3天:这对东北夫妻在大理的生活美极了 [2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6:52
涛哥和rou姐是一对80后东北夫妻,
2022年,他们搬到云南大理,
改造了一座普通的传统白族小院,
如今,却引得许多外地人都慕名而来。


涛哥和rou姐在厨房
2023年开始,
夫妻俩开放餐桌,做起了家庭厨房。
涛哥此前做了20多年传统法餐,
喜欢用不同的食材、香料做味觉实验;
审美独到的Rou姐,
则为极具创意的融合菜品赋予了艺术气息。


夫妻俩一起研发设计的创意融合菜
两人坚持工作3天、休息4天的生活节奏,
再忙也会打理好别致复古的小家:
从索奈特的中古摇椅,
到rou姐姥爷留下的东北式炕桌,
每一件老物件都有自己的故事。


一楼客厅,二手吊灯、中古摇椅等


二楼书房,rou姐姥爷留下的炕桌、大理二手市集淘的旧木箱、中古灯具等
一条来到大理拜访了这对夫妻,
聊了聊美食和山林湖海,
如何重建了两位“前都市打工人”的生活秩序。




涛哥、rou姐和女儿
大理湾桥镇,我们的车停在一座不起眼的白族院子门前。然而随着两扇小门被推开,一派缤纷映入眼帘:绿叶掩映中,几只猫狗趴在一扇油彩屏风下打盹,老木桌上摆着黄澄澄的苹果蕉和鲜花,天蓝的楼梯栏杆上缠满细藤,向天空延伸。
最引人注目的,是里侧的厨房——这个院子的灵魂,也是主人涛哥和rou姐最常光顾的地方。系着棕色头巾的涛哥,正从半开放的宽敞窗口端出一盘西瓜欢迎我们,rou姐则在一旁微笑致意。
涛哥和rou姐是一对80后东北夫妻,2022年搬来大理。和他们一起生活的还有rou姐的母亲,刚满一岁的女儿,还有夫妻俩陆续救助、领养的2只狗和15只小猫。


rou姐的母亲是位活力满满的东北阿姨


夫妻俩陆续领养、救助了2只狗和15只猫
涛哥曾做了20多年传统法餐,做饭是一直以来的爱好。然而原先的工作状态十分模式化,“给你一个模板,你照着做就好了,会枯燥乏味。”
来到盛产瓜果和香料的云南后,夫妻俩有了一块自己的菜地,涛哥也终于可以自由发挥:探索没尝试过的食材,用不同的香料做味觉实验。
而审美独到的rou姐则是绝佳拍档——她常常从纪录片、书籍和旅行中汲取灵感,挑选出最适合的漂亮碗盘和花叶,将每道菜装扮得充满艺术感。
“由着自己喜欢的来,最大的区别就是更喜欢做菜了,不像以前那样没有感情。” 涛哥说。


独具特色的菜品
“东北人骨子里的热情”,让夫妻俩常常将房门大敞,来小院品尝美食的朋友越来越多。于是,2023年开始,夫妻俩开放餐桌,做起了家庭厨房。
但这对夫妻有着自己的秩序:哪怕收到再多的预约消息,也保持工作3天、休息4天的节奏,一天最多接待2-3桌客人。“还是想以生活为先,工作不要打扰生活。” Rou姐说。
制作美食也成了他们与世界建立链接的方式。院子里的几张小餐桌,见证过太多奇妙的缘分——许多食客用过餐后与夫妻俩成为亲密好友,时常通信,还会寄来rou姐喜欢的画作和纪念品。


朋友画的涛哥和rou姐
美食并非访客络绎不绝的唯一缘由。这座小院里从中古家具到各色器皿,满满当当都是夫妻俩从二手市场、旧货商店淘来,或上一辈留下来的老物件:
斑驳的旧木柜里收藏着近百只各具特色的杯盏碗碟,漆黑中式屏风上涂抹着鲜艳的油彩,连角落最不起眼的老木椅上都有着蜿蜒的精致暗纹……经过Rou姐的布置,摆在一起繁美而不杂乱,“有一种感性的融合”。


家里的各式物件,有自己的收藏,也有来自朋友的礼物
Rou姐用“实验性生活”形容他们搬来后的日子: “什么也没考虑” 就选定下了现在的院子,“没想过要开放厨房”,只是认真生活,慢慢就走到了这一步——一切都是像水一样,顺其自然地流淌。
“以前我是非常计划型的人,什么都要记在本子上。” rou姐说,“来到这边之后,慢慢开始专注当下,没有目的,更轻松更自由。”
以下是rou姐的讲述:




2022年疫情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涛哥非常快地决定了要搬来大理。之前工作一直比较辛苦,借着这个契机,想要回到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平静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们现在住的是一座白族传统的院落,“三坊一照壁”,有两层楼。刚住进来的时候,房子老化比较严重。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我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了一番改造。除了没法自己处理的水电和吊顶,大部分都是我和涛哥亲自动手的。
整个二楼全部是我们个人的空间:一间卧室、一间书房、影音室和衣帽间;一楼就是餐厅、客厅,和一间客房。因为我们来这边后领养救助了一些小猫,家庭成员激增,所以现在把书房和影音室暂时留给他们了。




卧室原有的木屋结构被保留,只重做了吊顶
我们以前都没有家装的经验,窗应该怎么做,家里的木工、瓷砖等等,都是现去跟村里的叔叔请教或自己研究,花了一年的时间慢慢弄,享受这种乐趣。
我非常热爱旧物。我们去二手的建材市场淘回来了一些旧的门窗,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拼贴在一起。家里除了以前自己的一些收藏,我们还常去逛大理的二手市集,淘回来一些有痕迹的、有故事的老物件。


比如说一楼餐厅和客厅的主灯,它们都是至少二三十年前的灯具,老化得很严重,要请电工师傅帮忙一个个去维修。这些也都不是成组成对的,要去某一个收藏家或是商家的手里去找,很靠缘分地一点点把他们都配齐。


收藏了很多画,有些是从艺术家那里买来,有些是我妹妹和朋友画的。他们风格非常不一样,但我都很喜欢,放在一起,有一种感性的融合。


rou姐将姥爷留下的炕桌放在书房
书房有一张小炕桌,可能有四五十年了,以前是属于我姥爷的。因为东北人,很多老家里是有炕的,我姥爷习惯在炕上用小桌子吃饭、读书写字。他现在已经去世了,我就把这张炕桌留在身边作为纪念。现在我也会在小桌子上面看书、写东西。
还有以前养了八  九年的一些植物,被我们带来大理之后,无法适应这边的气候,就死掉了。涛哥知道我对这些植物很有感情,就把根茎取下来打磨,做成了一张桌子的桌腿,现在被我收在楼上了。
这种老院子,真正住进来以后,是发现有一些不太便利的地方,所以我们一直在根据生活状态去做调整。比如宝宝大一些之后,就给卧室重做了吊顶;为了让小动物们在固定区域活动,在木门上手工加了很原始的门锁等等。
别人问我装修了多长时间,我很难回答,可以说此时此刻还在装修——我们在成长,生活的房子也在成长。




涛哥和rou姐在厨房讨论菜品
涛哥做了20年传统法餐,平时就喜欢做饭,我们这种东北式的家庭也非常热络,家里会经常有朋友来吃饭。
慢慢地,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来,我们就商量说有没有可能去开放餐桌,也让生活更丰满一点。没有任何计划,甚至没有菜单,做了很多超出成本的东西,但我们很享受把喜欢的美食分享给大家的感觉。
涛哥觉得我审美比较好,可以给他很多建议。我经常是看书、看纪录片有了一个什么想法,他就立刻去把它做出来,然后我们一起去试味道,觉得好吃,就加入菜单。我们也会去别的城市、国家采风,收集灵感,每次出去旅行,第一个奔向的就是当地的菜市场。


加入云南羊奶果的创意鲷鱼


菌子的季节,夫妻俩制作的菌菇塔塔
我们很爱去做这样的实验——把喜欢的、没试过的食材都列出来,去复合叠加,跟不同的食材去碰撞,看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比如这季的菜单,我们在鲷鱼中加入了云南的羊奶果。涛哥很喜欢云南所有的时令瓜果和香料,像是甜瓜、香柳。
我们会去适应每一个季节:夏季,我们喜欢用柑橘类的食材,涛哥把它们做成做酱汁,或用来腌制一些酱菜。马上要到菌子的季节,就会做菌菇塔塔。
大部分的这些食材香料,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种植。所以说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是纯粹地享受慢下来的乐趣。




用自种蔬菜制作的农场沙拉
我们两个都是相对内敛的人,但我们会用我们的食物跟世界对话,这个是人与人之间拉近距离最简单的方式。
小院很多访客是来感受食物的,但也有很多人就是想过来感受你的生活。很多朋友会跟我们聊美食聊生活,有的时候聊得投缘就忘了时间,从中饭一直到晚上,我就说不要回去了,留下吃晚饭,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发生。
涛哥跟食客交流少一点,他是一个默默去做事的人。来了客人以后,他会憨憨地打个招呼,然后就回到厨房忙自己的事情。客人要走了,会去窗前感谢他制作的美食,他也就是笑一笑跟人说再见,但自己心里很开心。


专心制作美食的涛哥


其实我们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好多人吃饭就是为了吃,赶时间。我们希望以家为出发点,去做一些有温度有故事的食物,让大家感觉到吃东西跟生活是一体的,可以慢下来,去重建一种生活秩序。
很希望来家里做客的朋友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让短暂的用餐时光成为一段很美的记忆,然后开心地离开。这也是在治愈我们自己。




一家三口在洱海边野餐
朋友开玩笑说我是生活家,即使很忙的时候,也会把家里打理得非常好——每天收拾这儿收拾那儿,沙发在这里摆两天,我又想给它变换位置,涛哥就负责搬。
其实现在的生活,是我从小就有的向往。
小时候玩芭比娃娃的时候,我就会想给她们建造一个家:用破鞋盒做家具,在纸壳上用笔画出窗帘。然后看到大人的洗衣机是可以转动的,我就想怎么能让娃娃的洗衣机也转动呢?就把吃完的罐头玻璃瓶子放到一个纸糊的盒子里,用笔画上按钮,然后真的倒洗衣液在里面,把娃娃的衣服放进去,拿个木棍在那里搅,让它转动起来......
我觉得童年喜欢的东西,它一直都是在你心里面的。


rou姐母亲带着一家人和朋友们一起包饺子


朋友和食客给夫妻俩的手写明信片
开放餐桌以后,每天有不同的人来到我的生命,出现在小院子里面,生活在改变,感受也在改变。可能我以前会非常珍爱一些物质的东西,但现在会觉得,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值得珍惜和收藏。
通过餐桌,我遇到了我一生的好朋友,他们是一对夫妻。他们当时写了很长一封信,说想要来吃饭,我说你来就住在家里。第一天见面我们就聊了很多,喝着酒从中午聊到深夜,然后在庭院里坐在摇椅上看天上的星星。也一起去逛二手市集,去我们海边的秘密基地野餐,看日出……
我们一起共同生活了很多天,然后他们又回到他们的城市去生活,隔着很远的距离,但是会时常想起对方。


夫妻俩和朋友去菜地采摘的路上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理想的生活”也是大家想象中的概念,当你真正去参与到其中的时候,才能真正那感受到是不是你想要的。
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农村的,他们都在真实地接触土地。但我们这一代,很难去近距离感受大自然。来到这边以后,开始去脚踩在土地上,种植种子、观察它的变化,感受自然的风……我更能专注于此时此刻,像伏尔泰在小说里写的,“耕种自己的花园”。
其实也不一定说非得要来大理才能过这样的生活。回到一个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与世界保持一点连接,更去热爱这些事情,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会来了。
1条评分金币+25
妞妞乐乐 金币 +25 - 前天 09:1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6:59
东北夫妻大理的惬意工作生活
夫妻情况概述
涛哥和rou姐是一对80后东北夫妻,于2022年搬来大理生活。和他们一同生活的还有rou姐的母亲、刚满一岁的女儿,以及夫妻俩陆续救助、领养的2只狗。

工作节奏
这对夫妻有着独特的工作秩序,哪怕收到再多的预约消息,也坚持保持工作3天、休息4天的节奏,并且一天最多接待2 - 3桌客人。这种工作模式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十分难得,既能保障一定的工作收入,又能拥有充足的时间享受生活、陪伴家人。

这种生活的意义
从这对夫妻的生活可以看出,一周工作3天的模式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惬意的生活感受。在工作之余,他们有大量的时间陪伴家人,参与女儿的成长,享受大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这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让他们在大理的生活充满了美好和幸福,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思路,即不一定需要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同样可以拥有美好的生活。

东北夫妻大理生活成本分析
不同人群分享的大理生活成本情况
普通夫妻日常花销
有夫妻分享在大理洱海边旅居一天的生活成本,早餐油条两人 13 元,中餐加晚餐人均 20 元,房费一天 46 元,两人一天共花费 139 元,平均每人不到 70 元,按一个月 30 天算,一人一个月约 2100 元。

低预算人群花销
如果不追求窗外有景,无窗房间、独立卫生间且包水电宽带每月 600 元,吃素的话每月花 1500 元也能在大理生活得很精彩。

田园生活开支
也有过田园生活的人表示,在大理生活一年开支约 50 万,可见这部分人群的生活成本较高。

影响东北夫妻大理生活成本的因素
居住条件
居住选择对成本影响很大。若选择低价无窗房间,能大幅降低居住成本;而追求窗外有景、居住环境好的房子,成本则会增加。比如无窗房间每月 600 元,而如果对居住环境有更高要求,费用可能会显著上升。

饮食偏好
饮食上,吃素成本相对较低,若有吃肉或对餐饮品质要求较高,花费会增多。像上述日常花销分享中,正常饮食一天人均 53 元左右,若有特殊饮食需求,成本会超过这个数值。

生活方式
如果只是简单生活,成本较低;但如果想要享受田园生活、开展社交活动或参与各类文娱项目,如开放餐桌等,成本会大幅提高,可能达到一年 50 万这样较高的水平。

综合考虑
东北夫妻在大理的生活成本跨度较大,低至一人每月 1500 元左右,高则可能一年达到 50 万。夫妻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生活追求和消费习惯来调整生活方式,从而控制在大理的生活成本。

大理是否适合养老的多方面分析
大理是否适合养老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气候条件适宜
大理的气候对养老十分有利。它位于我国西南部,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气候适中。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6°C左右,相比其他地区的酷暑,凉爽宜人,中老年人能在夏季享受凉爽的户外活动,提高生活品质;冬季温暖而不严寒,在最冷的季节,平均温度仍能维持在18°C左右,适合喜欢避寒的中老年人在此度过温暖的冬天。

自然与人文环境优越
自然景观壮丽:大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苍山、洱海等景观,能让居住在此的老年人常常出门欣赏风景,享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利于放松心情。
人文风情独特:大理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州府,当地居民友善,还拥有独特的人文风情。老年人可以在旅居养老过程中慢游细品大理的风土人情,既能健康养生,也能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结识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

生活与配套设施较好
生活节奏悠闲:大理的生活节奏宁静悠闲,能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养老生活。
社区设施完善:社区具备完善的设施,能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多种需求。

医疗与养老服务齐全:作为旅游城市,大理拥有众多高端医疗、养老服务场所,有很多专业、优质的医疗机构和在养老服务方面深耕多年的养老机构,可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贴心照顾、专业的护理服务。例如大理旅居养老基地,能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丰富的文化活动、健康的饮食服务,还提供各种形式的康复训练和医疗护理

交通相对便利
对于上海等地的老年人而言,大理与外界地理距离不算远,通过飞机、火车或汽车等交通途径都能够轻松到达,不会给年迈的老人带来太大的身体负担。

物价与房价优势
从物价和房价来说,大理的价格相对便宜,这对于养老生活的经济压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不过,在考虑去大理养老时也需要谨慎对待,养老是严肃且关键的事情,要对目的地和机构进行仔细了解和调查,切勿盲目跟从虚假信息选择养老服务机构,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和经济利益。总体而言,大理是一个非常适合养老的城市,老年人可以在这里享受悠闲惬意的生活,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大理美食攻略
特色菜肴
生皮
生皮是大理一带白族人民传统的待客名菜,习俗相传始于南诏时期。制作时,在杀猪时用稻草火烧去毛,因此有白族火烧猪的美誉。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且无腥味。生皮好吃与否,蘸水是关键,蘸水调配需酸甜平衡,包含炖梅、陈醋、酱油、白糖、花椒面、辣椒面、蒜末、生姜等调料。

酸辣鱼
在大理,可与当地白家渔民划着木船在洱海里捕鱼后烹鱼。酸辣鱼讲究酸、辣、鲜、香,需肉质鲜嫩的鱼和优质的水才能做出美味的酸辣鱼。

雕眉扣肉
带有梅子酸甜味的扣肉,是白族菜的一种,以咸酸辣口味为主,食材就地取材。

木瓜鸡
用非常酸的青木瓜做的鸡,也是白族特色菜肴之一。

砂锅鱼
相传古时大理的山海酒家一个叫做张小三的穷堂相,一次在店中大宴宾客时,无意把招待的剩余材料和鱼放入砂锅全部烹饪,却得到了客人的一致好评。此菜以洱海鱼为原料,用砂锅炖制,再以菜叶为铺垫,整道菜呈现出飘红映绿的景象。

特色小吃
乳扇
有“云南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卖”的说法。大理的牛生长环境优越,其牛奶制成的乳扇呈乳白色、半透明状,光滑油润,形如扇子。它可煎、烤、烫、烩、炸、煮、炒,烤乳扇是大理最有特色的小吃,是发酵的牛奶在炉子上现烤而成。

凉鸡米线
是大理的一道特色小吃,人气旺是因为其酸甜适度的中庸口味,本地人及外地人都能接受。米线入碗,放入各种辅料、卤鸡肉,浇上自制卤汁、油泼辣子、花椒油、熟核桃制成

饵块
熟米饭捣成,做法类似卷饼,在小炉子上现烤到微焦再抹上酱卷上菜,口感软嫩有米香味。大理的饵块比昆明的更精致,做饵块的摊主动作麻利,一个饵块从开始烘烤到交到顾客手上不超过三分钟。

巍山耙肉饵丝
饵丝是云南人喜爱的米制品,色泽洁白、质地细嫩且有筋骨,经沸水烫后不糊不烂。巍山耙肉饵丝的亮点在于其独一无二的配料火巴肉,吃起来肥而不腻,细腻回甜,加上香菜、葱末更显味道。

稀豆粉
将豌豆粉煮熟,做法和口感类似粥,但调味放辣椒酱,最经典的吃法是用油条泡在里面吃。

牛干巴
即牛肉干,小摊上会有现烤的牛干巴出售。

喜洲粑粑
烤得很酥的发面饼,分为甜、咸两种口味,甜的是玫瑰酱馅,咸的是瘦肉馅。

炸洋芋
云南盛产土豆,炸洋芋炸得微焦,再浇上大量辣子,符合云南人的口味。

诺邓火腿
大理周边诺邓村出产的黑猪火腿,比宣威火腿、金华火腿的品质都要好,是国内唯一能媲美伊比利亚的火腿,五年以上的可以即食。

特色饮品与茶点
白族三道茶
头道茶经土陶罐中文火熏烤,香中带苦,叫苦茶;二道茶配制时加入核桃仁片、烤乳扇、红糖,味甜带乳香,叫甜茶;三道茶放入花椒、姜片、桂皮,集麻辣、香甜、茶香于一体,叫回味茶。品三道茶,品的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人生

梅子、梅干
有各种口味,是白族人民喜爱的零食,不仅食味清香、脆甜,还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酸中带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

美食店铺推荐
阿汪私家厨房
位于大理古城相对偏僻的巷子,店里由几位白族奶奶掌勺。有食客评价吃过的菜没有一道踩雷,强推油淋毛豆腐。

严记喜洲粑粑
三十多年的老店,用炭火现烤喜洲粑粑,奶奶负责擀饼,爷爷负责烧火。现在喜洲古城里几乎都改用烤箱,而这家仍保留传统炭火烤制方式。

石井私房菜
位于大理古城玉洱路中段的小巷子内,是地道白族菜餐厅。店内有酒坛子和小桥流水的院子,环境体现传统白族建筑风格。推荐菜有菌汤砂锅、烤肉、砂锅菜、酥皮烤肉、炖梅炝肉、酸辣鱼等。7月份吃菌的季节去,能品尝到最新鲜的菌。一般营业到晚上8点左右,人均约50元。

山水溶洞
被认为是大理古城最好吃的重庆火锅,纯手工炒制火锅底料,所有菜品新鲜现做。冷锅鸭血、鲜毛肚、鸭肠等麻辣鲜香,餐厅整体装修是溶洞景观风格,拍照好看。

金傣苑民族餐厅
招牌菜有手抓饭、傣味烤鸡和香茅草烤鱼,柠檬舂鸡脚酸酸辣辣很下饭,生菜包着脆皮五花肉舂干巴米饭蘸着蘸料,口感层次丰富。2楼窗边位置可看到苍山,露台上的小帐篷有氛围感。

野生菌老店
20多年专业做野生菌的连锁品牌,在古城有很多家分店。菌汤鲜香四溢,野生菌炒饭满是牛肝菌的鲜香,凉拌木耳下饭,吊龙牛肉煮到菌汤里口感鲜嫩。整体装修是原木风,墙上有各种野生菌的壁画
1条评分金币+7
妞妞乐乐 金币 +7 - 前天 09:1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31
金币
273181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7:15

细致回答用户关于“涛哥和rou姐”大理生活的相关问题

在您的描述中,涛哥和rou姐作为一对80后东北夫妻,于2022年搬到云南大理,开始了一段与众不同的生活。他们不仅改造了一座普通的传统白族小院,还吸引了许多外地人慕名而来。以下是对您问题中提及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详细解答:

关于他们的生活方式

- 生活节奏:涛哥和rou姐遵循着工作3天、休息4天的生活节奏。这种独特的生活秩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专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烹饪、布置家居和照顾领养的小动物。

- 家庭厨房:2023年开始,夫妻俩开放了家庭餐桌,做起了家庭厨房。他们坚持工作3天、休息4天的生活节奏,即使在忙碌的时候,也会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营造出别致复古的氛围。

关于他们的家居装饰

- 一楼客厅:二手吊灯、中古摇椅等老物件装饰着客厅,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故事,如索奈特的中古摇椅和rou姐姥爷留下的东北式炕桌。
- 二楼书房:书房里有rou姐姥爷留下的炕桌、大理二手市集淘的旧木箱、中古灯具等,这些老物件经过rou姐的布置,显得繁美而不杂乱。

关于他们的创意融合菜品

- 审美独到的rou姐:rou姐负责为菜品赋予艺术气息,她常常从纪录片、书籍和旅行中汲取灵感,挑选出最适合的漂亮碗盘和花叶来装扮每道菜。
- 涛哥的烹饪:涛哥喜欢探索没尝试过的食材,用不同的香料做实验,将每道菜都做得充满创意和美味。

关于他们的日常生活

- 领养动物:夫妻俩陆续领养、救助了2只狗和15只猫,这些小动物也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 种菜与烹饪:他们有一块自己的菜地,涛哥可以自由发挥,用当地的食材和香料创作新菜品。制作美食也成了他们与世界建立连接的方式。

关于搬到大理的契机

- 搬到大理的决定:2022年疫情快要结束的时候,涛哥和rou姐决定搬来大理,希望回到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平静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 家居改造:他们保留了木屋结构,只重做了吊顶,其他大部分都是亲自动手改造的,包括从二手市场淘回来的旧门窗和不同风格的家具。

关于开放餐桌的初衷

- 初衷与变化:最初并没有计划开放餐桌,只是喜欢做饭并分享给朋友们。后来,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家里吃饭,夫妻俩就商量着开放餐桌,让生活更丰满一点。

关于与食客的互动

- 食客的故事:许多食客用过餐后与夫妻俩成为亲密好友,时常通信,还会寄来画作和纪念品。
- 真诚待客:涛哥虽然话不多,但会通过食物与人交流,让食客感受到真诚,希望用餐时光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关于未来展望

- 生活态度:夫妻俩希望继续以家为出发点,去做一些有温度、有故事的食物,让大家感受到吃东西与生活是一体的,可以慢下来,去重建一种生活秩序。

通过这样的详细回答,希望能让您更全面地了解涛哥和rou姐在大理的生活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美食和家居装饰与世界建立连接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