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阅读
  • 4回复

[日记]毗陵重游 (2-2) [7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190
金币
74404
道行
37009
原创
2316
奖券
4676
斑龄
133
道券
101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243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07) —




相传苏轼十四次坐船到常州,但他真正系舟此地实际上只有二次,一次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从杭州途经常州去镇江,除夕孤舟野宿于此。另一次是1101年最后回到常州。



清乾隆江南南巡四次到常州,有两次也在此登岸,因而此处又称“御码头”。



码头上方附近有舣舟亭,是东坡园最主要的古迹。舣舟就是系舟或停船,南宋时建此亭纪念苏轼。清乾隆第二次到常州特意题“玉局风流”的匾额。现在的舣舟亭是1984年重建的,四角双檐,古色古香。



伫亭而眺,思古之意油然而生。



东坡古渡旁这座明代石拱桥名为广济桥,原位于常州城西古运河上,因运河拓浚而移建于此。



广济桥始建于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是常州城内最古老的三孔石拱桥了。



广济桥北侧临河有野宿亭,是纪念苏轼。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遭遇旱灾,十一月苏轼奉命事从杭州赶往润州赈饥,途经常州正值除夕夜,按照当时朝廷政策,苏轼本可通报地方官府,上岸享受食宿接待,但为了不打扰城中官员,苏轼就孤舟野宿在通吴门城外东郊运河边的这个地方,并写了两首《除夜野宿常州城外》:

其一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其二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那份孤独悲寥的苍凉心境弥散在除夕夜常州郊外的霜寒水野间。后来,人们建了这座造型别致的野宿亭纪念苏轼。



走过广济桥来到半月岛,迎面的雕塑是“情缘常州”,苏东坡像前布置一道蜿蜒水系,水系旁的石块上刻有苏轼任职履及的地名。





半月岛上有新建的仰苏阁,前后基座上镌刻清康熙所题“坡仙遗范”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离仰苏阁来到东坡书院,室内陈列了不少苏轼诗文手迹复制件,值得一看。我想起前后北岸有东坡书院旧址,看来常州把苏轼纪念性陈设归集到东坡园了。



不仅如此,原来在前北岸顾塘桥孙氏馆的洗砚池在清代乾隆时已移到东坡园,当时常州地方官员和绅士们知道乾隆很敬仰苏东坡而为之。清代乾隆南巡时在常州东坡园所在的这片区域建有行宫,洗砚池移置此处大概就是为了乾隆就近观瞻。东坡洗砚池用白石凿成,长一米,宽半米,深也达半米。洗砚池旁垒砌假山石,环境精致,不过稍不注意就易错过。





半月岛上有口香泉井,相传是北宋丁末年王树堂所凿,苏东坡留居常州期间,常饮井水,不久井水据说能够治病。看井旁介绍,东坡园建园时,移井入园。如此已非不可移动文物了。



东坡园内有一处假山池塘,龙亭临池而建,像亭子又像水榭,是一座亭榭结合的建筑,在古建筑中不是太常见。



亭榭的规模很大,周围草木茂盛,假山通幽,环境很幽静。





附近还有一处乾隆御碑廊,陈列着清乾隆南巡驻跸常州时所写的题诗碑,其中就有詠赞苏轼的诗刻。



龙亭附近是清康熙、乾隆南巡时的万寿亭行宫遗址,不过那里已是花圃,几无遗迹。



出东坡园,蓦然注意到一块标牌,标示着苏轼十四次到常州的时间,毗陵我里,殆是前缘,常州在苏轼的生命轨迹中是故乡般的存在。因为这份缘,常州人也有了深厚的“景苏”“仰苏”情结,建起舣舟亭、东坡书院、东坡园、仰苏阁、苏东坡纪念馆等纪念设施。漫步其间,透过千年烟云,仿佛苏轼并未远去。



打的到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





青果巷南临古运河,整个街区东西长约400米,南北长约200米,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青果巷旧称“千果巷”,《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古时古运河船舶云集,千果巷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开设备类果品店铺。常州方言“千”、“青”难辨,才有了“青果巷”,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现在青果巷南侧的小河名为南市河,青果巷仍保留着“河襟南北,街贯西东”的街巷形制和“古巷通幽,人家枕河”的江南水乡神韵。



青果巷始建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之前,这一带是常州文脉之地,簪缨世家聚居,书香盈巷,历史上居住过不少名人雅士,有“江南名士第一巷”的美誉。明代唐顺之,近代盛宣怀,现代赵元任、周有光等故居都在此巷。





























漫步其间,见青果巷街区保留了不少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名宅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林泉轩榭、古井码头等不一而足。







以东西走向的青果巷为主轴,南北小巷旁生,有“九巷八宅”之称。自东向西有观子巷、正素巷(司徒庙巷)、天井巷、茭蒲巷、西庙沟、雪洞巷、马元巷、正阳里、蛤蜊滩等九巷,有筠星堂、贞和堂、易书堂、四并堂、八桂堂、复始堂、松健堂、礼和堂等唐氏八宅。











青果巷内不少老宅经过修缮,改制成为店铺、茶室和文创空间等,增添了不少新文艺气息。



走进唐顺之故居贞和堂,庭院深深,古韵悠然。













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为明代儒学家、军事家、散文家,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同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唐宋派代表,曾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督师抗倭途中不幸染病去世,可谓文武兼备。





走进语言学家周有光故居,不大的书香庭院粉墙斑驳,绿树葱茏,古朴雅致。



打的赶往近园。近园,又名静园、恽家园林,为清顺治年间进士杨兆鲁所建,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初步建成。常州这座清代园林不大甚至有点小巧,但曲廊、亭台、小桥、池沼、假山、堂榭等江南古典园林要素一应俱全。









近园是常州地区现存建造最早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典园林,也是具有明末清初古典园林风格的宝贵实例。据说,近园的构思出自于清代山水画家王石谷,还有恽南田和润州(今镇江)笪重光的参与,取“近乎成园”之意,名之曰“近园”。近园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64米,亭、台、楼、榭大多围着池水安置,形成了“中有大池、池中一岛、池周建筑”的独特格局。













近园布局精巧,意简蕴藉,错落有致,颇具晚明风格。



近园景致幽美,吸引了几组常州男女在此取景拍摄婚纱照片和仿古艺术照片。



徘徊期间,不无意趣。

据说20世纪70年代后,近园一度成为常州宾馆内园。我进近园也是穿过常州宾馆大门而入的。



结束近园,离返沪高铁还有近两个小时,又打的到青果巷西门。





来到南市河南岸,先看建于民国时期的石拱桥中新桥。











而后漫步南市河南岸,北望青果巷临河景致,夕阳下水岸景色入画。

[ 此帖被527801728在2025-07-03 11:08重新编辑 ]
2条评分原创+2金币+38
huozm32831 原创 +2 - 07-03
huozm32831 金币 +38 - 07-0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190
金币
74404
道行
37009
原创
2316
奖券
4676
斑龄
133
道券
101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243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3
从文章中看出,作者很有文采的。如果在古代,一定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3
1. 名称由来与历史记载
青果巷旧称"千果巷",源于清代褚邦庆《常州赋》中"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的诗句。但据考证,"千果"实为"青果"(即橄榄)的方言谐音,作者为与下句"登百花之楼"对仗而改写。
尽管民间曾误传其为"南北果品集散地",但史料证实"千果巷"之名是文学修辞,非实际水果市场。

2. 地理格局与运河关联
位置与尺度:青果巷南临古运河,街区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是常州老城核心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运河历史价值:巷畔水道为江南运河最早河段之一,开凿于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时期),后与邗沟连通,成为贯通吴越与齐鲁的交通命脉。2014年,该河段因历史意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依河兴盛的文明脉络
"因河而兴"的文化底蕴:运河孕育了青果巷的繁荣,使其成为常州文脉中心。唐代已有氏族聚居,明清时期涌现进士近百人,近现代更诞生瞿秋白、赵元任、周有光等各界名人,故称"江南名士第一巷"。
建筑遗存见证:沿河保留全国文保单位1处、省市级文保单位10余处,如唐荆川故居贞和堂(明代遗存)、周有光故居礼和堂等,形成"明清建筑博物馆"。

4. 功能演变与遗产活化
古时依托运河航运,青果巷发展为驿道(曾名"通惠坊""西排湾");如今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整合故居、古井、民居等资源,转型为文旅地标,生动诠释"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

💎 总结:青果巷以运河为灵魂,从名称争议到地理格局,从科举鼎盛到近代名人辈出,无不彰显"依河而建,由河而名,因河而兴"的深层关联。其文化基因已嵌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宏大叙事中。
1条评分金币+10
527801728 金币 +10 - 07-0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31
金币
273181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7-03
  常州文化遗迹深度游记

  在常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我深深被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从东坡园到青果巷,再到近园,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

  东坡园:苏轼的纪念与传承

  步入东坡园,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宋代。苏轼,这位文学巨匠与常州有着不解之缘。园中,舣舟亭作为最主要的古迹,见证了苏轼两次系舟于此的历史。乾隆皇帝的“玉局风流”匾额,更是对苏轼风流才情的赞誉。站在亭中,远眺河面,不禁让人思绪万千,仿佛能听到苏轼那孤独悲寥的诗声在夜空中回荡。

  广济桥,这座明代石拱桥,不仅见证了常州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苏轼纪念地的一部分。野宿亭的建立,更是为了纪念苏轼在除夕夜孤舟野宿的坚韧与不屈。而半月岛上的仰苏阁、东坡书院,则进一步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成就与后世对他的敬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坡洗砚池,这块白石凿成的池子,虽不起眼,却承载着苏轼的文人情怀。还有口香泉井,相传苏轼常饮此水,井水因此能治病,这无疑是后人对苏轼的一种美好寄托。

  青果巷: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离开东坡园,我来到了青果巷。这条古老的街巷,南临古运河,保留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青果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是常州文脉之地,聚居着众多簪缨世家和书香门第。

  漫步在青果巷,我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这里的建筑保留着明、清、民国时期的风格,名宅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林泉轩榭等应有尽有。特别是唐顺之故居贞和堂,让我感受到了明代文学家的风采。而语言学家周有光的故居,则让我领略到了近代学者的风范。

  青果巷不仅保留了历史建筑,还融入了新文艺气息。老宅被改造成店铺、茶室和文创空间,为这条古街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园:古典园林的瑰宝

  最后,我来到了近园。这座清代园林虽然不大,却巧夺天工,曲廊、亭台、小桥、池沼、假山、堂榭等江南古典园林要素一应俱全。近园是常州地区现存建造最早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典园林,其构思出自清代山水画家王石谷,具有明末清初古典园林的风格。

  园中的池水清澈见底,亭台楼阁倒映其中,美不胜收。近园的布局精巧,意简蕴藉,错落有致,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我遇到了几组拍摄婚纱照片和仿古艺术照片的常州男女,他们的笑声和欢声为这座古典园林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结语

  这次常州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从东坡园到青果巷,再到近园,每一处都让我流连忘返。常州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还将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城市风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常州将继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1条评分金币+10
527801728 金币 +10 - 07-0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wfsnow

UID: 87804

发帖
2378
金币
25
道行
199
原创
33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8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9-14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07-04
第一张图,这是一幅写实风格的风景照,展现了一处城市中的河畔景观。画面里,河水呈现出深绿色,河畔有传统中式凉亭和石质亲水平台,周围绿树成荫,远处还能看到现代高楼,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营造出宁静闲适的氛围,体现了城市中闹中取静的生态空间。
1条评分金币+10
527801728 金币 +10 - 07-0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