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阅读
  • 3回复

[日记]江西南昌瑶里望仙谷黎川流坑九日自驾 [9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185
金币
74389
道行
37009
原创
2316
奖券
4676
斑龄
133
道券
101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243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05) —



五一长假之后,错开过江之鲫,旋即启程豫章。从天气预报上看,全程笼罩在雨中。早知江西多山,东晴西雨,飘忽不定,宁烟雨江南,不愿曝日南岭,回溯旅程,涉雨极少,多为阴云,温度适宜,归为天眷。

首日飞南昌,车放到首都机场,下机租车,抵宾馆已经入夜。

次日抵安义古镇,雨正急,是此程中唯一雨中行。



安义的雨是青灰色的,像砚台里未研开的墨块,氤氲在安义古镇的檐角。伞边水珠从伞骨滑落,在青石板上叩出清脆的响,仿佛七百年前某个清晨的回声。



巷陌浸在乳色雾霭里,马头墙的轮廓像被水洇开的工笔画。雨斜斜穿过石牌坊,蚕食桑叶般沙沙作响。



石缝里的青苔愈发鲜亮,蜿蜒成古老的皱纹。拐角处一株野梨树簌簌摇落白瓣,沾在苔痕斑驳的砖墙上,倒像是谁遗落的簪花笺。



瓦当垂下的雨帘后,木格窗棂泛着幽光,回字纹、冰裂纹的暗影,在墙根织就深浅不定的水渍图腾。



天井里的青石板泛着铜镜般的光,倒映着云絮游走。雨滴在檐角坠落,敲碎一池浮动的岁月。古镇游人零落,只能凭想像听见捣衣声穿过雨幕,抖落一串泠泠的私语。

亭午前,驱车梅岭。沿余经过几个如狮子林景区,需要雨中途步,竹篁深密,山幽水静,然非胜迹,径抵梅岭古镇,却不见其古,概为南昌都市人周末休闲之地。驾车游览,无法拍照,仅凭印象记录。青山扑面,路在山间蛇行,山是懂得留白的。行至半山,忽见一团竹林斜出。枝干摇曳如凤尾。树下石凳空着,积了层浅白,分明是昨夜哪位隐士起身离去时忘收的蒲团。更妙处在于视角——若站定三分钟,便能看到阳光如何将竹影一寸寸钉在岩壁上,最终拼成宋代马远画里逃逸出来的半角残山。

当车掠过某段裸露的岩壁,忽然看见石缝里挤着几丛杜鹃。紫红的花苞张扬着开放,像被封印的火焰。此刻海拔已过千米,脚下云海翻涌,恍惚间竟分不清是车在上升,还是整座山正沉向地心。

最动人的是风途经竹林时,沙沙声里藏着梅岭真正的秘密——每片竹叶都是时间的刻度,而整座山,不过是宇宙钟表里一枚小小的齿轮。

选一古殿用餐。木桌上搁着粗陶茶壶,壶嘴还噙着半滴未落的茶汤。



茶叶在杯中舒展时,忽然明白为何古人说"茶烟透窗魂生香"——袅袅热气里,分明裹着整座梅岭的魂魄。饭后返南昌。

万寿宫文化街游人络绎,虽是午后,阴云墨染。



临街的茶寮已支起瓮壶,滚水冲开云雾时腾起的热气,裹着芝麻糖与冻米糖的甜香,与瓦罐汤的醇厚纠缠成团。茶汤里沉浮的春色,许是山前古杏的新芽。



在飞檐斗拱间,花丛掩映,而此刻屋檐下张挂的花墙,正载着年轻恋人的心事缓缓升空。

之后返回宾馆小憩,傍晚因其近在咫尺,步行绳金塔,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形制与深厚的历史积淀,共同构筑了这座千年古塔的独特魅力。塔身通高约50米,为七层八面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飞檐翘角、铜铃悬挂,兼具唐代古拙与清代精巧之美。



塔身外壁以朱红为底,每层檐角悬有铜制风铃,共56枚,风起时铃声清越,响彻碧霄。塔顶以鎏金葫芦宝刹收束,阳光下熠熠生辉,与青灰色砖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庄严而不失灵动的建筑美学。因唐代高僧在此掘地得铁函,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柄及舍利三百粒,遂建塔镇之,得名“绳金”。因塔中藏剑象征“驱火镇邪”,成为南昌古城防灾祈福的精神象征。网传周围有小吃商业街,拟用晚餐,哪知早已落败,



形如鬼域。遂地铁返万寿宫。

万寿宫的暮色漫过朱砂色的马头墙,青石板便活了过来。檐角铜铃被晚风揉碎成无数声脆响,



悬在飞甍下的灯笼次第亮起,像一串串熟透的柿子,将江畔的街巷浸在琥珀色的光里。人群却愈发稠密。瓦当承接的月光与霓虹彼此晕染,将万寿宫的轮廓描成虚实相生的长卷。



这满街的喧腾里,分明淌着江右血脉里滚烫的市声。暮色是最称职的裱画师。当灯笼次第亮起,整座古镇便成了浮在砚台上的描金笺。



白墙上的雨痕是竖排的,瓦当间的苔藓是横写的,合起来便是饶州独有的纪年法。



此刻若细听,能辨出三种古音:藤蔓攀墙的窸窣是线装书的翻页声,水滴石穿的笃定是更夫失落的梆子,而远处的招牌,正与池水合奏着某支跑调的采茶谣。

第三天清晨,驱车滕王阁。晨雾未散时,赣江已把第一缕天光拓印在阁楼的飞檐上。



仰头数着匾额上"滕王阁"三字的金漆剥落处——那斑驳里藏着多少朝代更迭时遗落的粉尘。检票口的闸机"嘀"地一声扫下身份证,恍然是王勃当年掷笔入江的余响。

楼梯在午后打盹。踩上去的每一步都唤醒不同的年代音。



回廊最懂框景之术。



凭栏处,八一大桥的钢索正把阳光纺成金线,缝进江面的波痕。对岸高楼的玻璃幕墙忽明忽暗,像是有人在翻动一册巨大的电子诗集。



阁中讲解员指着《临川梦》砖雕说"此乃镇阁之宝",却见一只麻雀正把影子投在"梦"字的"夕"旁,倒成了最灵动的注解。旅人终于登上顶层,发现王勃诗序里"虹销雨霁"的意境。

青石板上雨痕未干,白墙黛瓦间藤蔓垂落,红灯笼在檐角轻晃——这里是饶州古镇,一座被岁月温柔以待的江南遗韵。



踩过湿润的石板路,指尖掠过爬满老墙的绿藤,古今在此悄然对话。

匾额高悬,飞檐挑起一方天空。红灯笼随风轻摇,像是为过往的旅人点亮指引。站在牌坊下,一瞬恍惚——分不清是走进了历史,还是历史正款款而来。晨雨初歇时,青石板最先醒来。



湿漉漉的街面泛着幽光。墙上的藤蔓最有灵性——分明是昨夜趁着雨势,又往上多攀了三寸。垂下的须蔓,像极了老账房先生没算完的流水账,在风里轻轻摇晃着未干的墨迹。



牌坊懂得摆姿势。"饶州古镇"四个字在灰白的天色里略显矜持,倒是两侧的红灯笼活泼,把穿堂风染成微醺的模样。



牌坊后的飞檐,层层叠叠如展开的信笺,而"镇南州镜"的错字招牌,倒成了历史故意留下的水渍——让人疑心百年前,是否真有个粗心的镜匠在此营生。



水亭在午后打盹。六角攒尖顶的影子浮在池面上,被锦鲤啄成碎片又拼回原样。水面把灰瓦、红枫和灯笼的倒影,调和成窑变釉的色调。



石隙间的蕨类最是狡黠,总在游人转身时,把叶片往亭柱上多蹭半寸。

正午时分抵景德镇,宾馆收拾停当,来到国家博物馆。不知何故附近诺大停车场关闭,所有车辆四周绕圈,或辅路乱停。



馆内藏品丰富,美不胜收。



傍晚到陶溪川文化街,当古窑遇见新潮,瓷都的文艺基因在此苏醒。在景德镇的心脏地带,一片由老瓷厂改造的红砖建筑群正讲述着「泥与火」的当代童话。陶溪川——这里既是千年制瓷技艺的传承地,也是年轻艺术家碰撞灵感的创意熔炉。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锯齿状屋顶,此刻正把最后一缕霞光切成金箔,撒在中央广场的水磨石地面上。当静水池开始复述建筑的倒影。红砖墙的棱角在水中变得柔软,像是被重新拉坯的泥料。



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店里,刚出炉的陶瓷耳坠在玻璃柜中轻轻摇晃,像是无数个微型的月亮掉进了景德镇的瓷土里。

千百个创意摊位在穹顶厂房下亮起星灯。



从手捏青花杯到赛博朋克陶瓷首饰,遇见瓷器的一万种可能。月光穿过陶瓷镂空幕墙,在素坯白墙上投下流动的山水画。



暮色初临时,红砖厂房最先醒来。

集市是夜晚的魔术师。



七点整,穹顶下的射灯突然亮起,两百多个摊位瞬间变成发光的星座。穿汉服的女孩在试戴青花瓷发簪,摊主说釉料里掺了真正的明代碎瓷。



隔壁的陶艺师正用拉坯机表演"泥巴变天鹅",转盘边围着的孩子们,眼睛比手里的闪光玩具还亮。最绝的是那个卖"釉里红"冰淇淋的推车,甜筒上真的烧出了窑变效果的红晕。



烟囱美术馆在消化白昼的光影。

第四天,浮梁古镇。在景德镇以北20公里,藏着唐诗里的原版江南——浮梁。这里没有蜂拥的游客,只有青石板路上流淌的晨雾,



明清老宅门楣悬着的旧匾,以及廊桥下永远不紧不慢的溪水声。抵时大门四开而入,服务人员从后方追至收钱。

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五品古县衙,大堂“明镜高悬”四字仍泛着清代的漆光。

木纹最先醒来。



晨光斜切进天井时,陈年的木柱便显出了本相——每道皲裂都是岁月的篆刻,每处虫蛀都是时光的钤印。几只陶缸最有意思,缸口积着昨夜的雨水,倒像是时光故意留下的几枚铜钱,等着某个早起的伙计来数。庭院是最后的守夜人。青苔开始沿着池壁攀爬,想要触碰水中的倒影。



木窗最懂藏匿时光。几何状的窗棂把暮色切成菱形,一格一格喂给柜子上的描金花鸟。柜门半开着,露出内里叠着的蓝布衫——想必是某位绣娘忘了锁上的青春。



古床在午后打盹。雕花的围板将阳光筛成细碎的金箔,落在蓝白瓷瓶的肩上。这床必定记得许多故事:新娘的红盖头如何拂过床楣,老账房的算盘声怎样在床脚徘徊。最妙是床架上的缠枝纹,分明是工匠把院里的紫藤拓印了上去,而今真藤蔓已枯,木纹里的花叶却愈发鲜活。



正午前抵瑶里古镇。这里仿佛是世外桃花源。潭水偷藏了整片森林,连枝叶垂落的弧度都是对称的。木桥渡青山。



「一棵古树横着生长,成了桥的守护者」粗粝的圆木桥面延伸向对岸,红衣旅人像宣纸上的一滴朱砂。七百年的香樟把枝干探向水面,替流水梳开发梢。

黛影入画轴徽派马头墙倒映在墨色水面,木桥的线条割开虚实。



山岚升起时,分不清是人在看画,还是画在吞吐行人。在寂静的古镇,连狗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慵懒。枕水江南,在水墨褶皱里,遇见时光的另一种流速,当第一缕雾爬上石墙,整座古镇就变成了洇湿的宣纸

没有鼎沸人声,没有商业招牌,只有石阶与流水互相浸润的温柔声响。



这里的水乡,是唐宋诗人未曾写完的半阙词。老墙根晒着的蓝布衫,正在告诉:真正的江南,从来不必追赶时代。

「水面是天空的复制术,也是岁月的修复师」石砌民居在涟漪里弯折了腰肢,把600年的皱纹藏进绿波。站在任何一块青石板上,都能拍出对称的宇宙——上半部是现实,下半部是倒放的时光。背包歪在脚边,手机屏幕暗下去的刹那,对岸晾晒的衣物正随风起舞。此刻的惬意,是连流水都舍不得打搅的私人剧场。



看晾衣绳上的蓝印花布与飞檐斗拱组成蒙太奇,远处山峦是永远不翻页的淡墨衬底。



把手伸进河水,会突然明白为何这里建筑都用石块垒砌——水太清澈了,若不用粗粝的质地镇着,整座镇子会像湿漉漉的梦一样化开。

第五天,清华古镇:汀步上的时光褶皱,晨光漫过马头墙的檐角时,水车开始转动它年迈的关节。

木轴吱呀作响,像在吟诵某首失传的捣衣曲。



穿碎花衫的女子踩着汀步过河,布鞋与青苔相触的刹那,整条长溪忽然变得很轻——卵石是沉底的云,水花是跃起的星,而她的草帽,是飘在现实与倒影之间的一页信笺。

被水汽浸透的梁柱总让我想起线装书里的比喻:时间在这里不是直线,是木纹般的漩涡。



六百年的老宅把影子折进溪水,水底便有了另一个黛色的古镇。石径突然在某个转角变窄,仿佛特意要人侧身而过,好让衣角蹭到墙缝里钻出的蕨类。

阴天的清华最懂留白。



乌瓦吸收所有杂音,只允许三两游人的足音从水面反弹回来,成为绿荫里的短促韵脚。坐在埠头看对岸时,会发现晾晒的蓝布衫、竹匾里的红辣椒,都在用色彩填补水墨画的余白。

上午抵三清山,用餐后即开始雾行三清。

雾是何时漫上来的?老松第三次垂下枝桠的时候。木质栈道在乳白色的潮涌中浮沉,像一截被时光泡软的琴键。



山雾有它自己的文法。时而将虬曲的枝干写成狂草,时而又把白花点作工笔小楷。模糊的轮廓在游移,仿佛宋人画卷上未干的墨,随时会顺着绢本流淌下来。



此刻若伸手触碰栏杆,便能摸到天地在呼吸:冰凉的是雾,温润的是木,而微微震颤的,是藏在岩缝里的千年地脉。

最动人的是雾中的留白。远处本应是峭壁的地方,现在只余一片空濛。偶尔有鸟鸣从空白处滴落,却看不见羽翼划过的痕迹。这倒成全了想象——或许空缺处立着未化的雪,或许藏着仙人弈棋的残局,又或许什么也没有,纯粹是山灵为自己预留的喘息。



人向前走去时,雾在身后悄然缝合。鞋底与木板相触的闷响,是这篇无言散文里唯一的标点。

第六天,望仙谷。上午抵望仙谷,便一头扎进谷内,它确实值得一天的时间。



溪水在石上写的是狂草。从岩缝里挣脱出来的水花,总在跌落时突然亮起来,像散落的银箔。



想看它们如何把青苔染成深绿,却听见整条溪在笑——原来山涧也会顽皮,故意让水珠跳上过客的衣摆。石阶旁的老屋亮着灯,暖黄的方窗浮在翠色里,



恍若某位仙人遗落的宝匣。

石桥弓着背,把几百年的故事都压成了弧度。



农人挑着竹篓走过时,桥缝里的蕨草就轻轻摇晃。这桥最懂平衡之术:一头担着烟火气的吊脚楼,一头系着云雾缭绕的远山。



偶尔有白鹭从桥洞下掠过,翅尖点破水面,山影便皱成了明代瓷胚上的冰裂纹。

石墙的斑驳里藏着更多秘密:雨水写的诗,青苔绣的地图,还有某年某月,



某个小童用炭笔画的歪斜太阳。水流声突然变轻了,或许是不忍惊扰她与山谷的私语。

最动人的是不期而遇的转折。拐角处突然垂下的瀑布,



石阶尽头蓦然出现的茶寮,以及黄昏时分,所有绿意都开始泛金的时刻。



这时若伸手触碰石壁,会摸到夕阳的温度——山把光都储存在岩石里了,只等夜露来取。

暮色四合时,溪水开始吟唱更古老的调子。



白天在石头上撞碎的水珠,此刻都顺着月光爬回叶尖,变作星辰的雏形。

第七天,上午竹桥古村,既为景点也为小憩。荷叶铺水时,整个村子就安静下来了。



圆润的绿,一片叠着一片,把水面遮得严严实实。偶有风过,叶底才肯露出些水光,像是老宅子偶然泄露的心事。



石岸的线条硬朗,偏生被垂柳的枝条拂软了边角。白墙上的斑驳,原是最诚实的年轮——雨痕是竖排的,日晒是横写的,合起来便是村庄的纪年表。

石板路总在转角处藏些玄机。这一块带着凿痕的,许是当年石匠留下的记号;一块生着青苔的,定是晨露最眷恋的卧榻。



水塘从不言语,只把砖房的倒影折成碎片,又悄悄拼回原样。



半掩的木门后,或许正煨着一壶谷雨茶,水汽在梁柱间游走,替老屋续着绵长的呼吸。

人走进林荫时,光斑便跳上了他的衣角。



树影在身上写满流动的篆字,脚步却惊不醒石缝里打盹的蚂蚁。盘虬的树干,有的像躬身的老者,有的似挥毫的狂士,都在用身躯临摹风的轨迹。最妙是阳光穿过叶隙的刹那,整条石径忽然变成了一架落满金箔的梯子,通往某片我们看不见的云端。

可以想象暮色四合时,荷叶会轻轻合拢手掌。它们把白昼的光影都包进绿囊里,留给夜露去数。



而老宅的窗棂间,渐渐亮起的灯火,恰似散落的星子,正与水面残存的微光,说着亘古不变的暗语。

下午到达黎川古城,先到住处安排停当,随即到这个以骑楼著名的古城漫步。



石板路在雨后泛着幽光,像是被无数布鞋底摩挲出的包浆。



木板墙的裂缝里,大约还藏着明清商贩的吆喝声,此刻却只余下摩托车偶尔的咳嗽。红灯笼在檐下轻轻摇晃,把"格力"招牌旁的"小票如有不明请到店"字样映得忽明忽暗。



这古城最妙处,在于它任由现代生活的藤蔓攀附在梁柱上,却始终保持着骨骼里的古意。

拱门是个时光的锁眼。砖石上的黑渍是咸丰年的烟熏,红痕怕是某年闹元宵时溅上的朱砂。



穿过第一重拱券,黑底金字的匾在阴影里呼吸,再往里,第二重拱券框住的绿植与石像,倒像哪位文人案头的清供被突然放大。站在此处,



前脚还在和电动车抢道,后脚已踩进了宋画的留白处。

暮色像一砚渐浓的墨。站在石街中央,



灯笼光将影子拉得很长,长得能触到招牌下那坛文兴古酒的泥封。石板缝里的积水忽然亮起来,映着飞檐的剪影——原来古城的夜晚,是用碎瓷片拼成的星空。



茶壶嘴冒着白汽,与远处"文兴古酒"旗幡的褶皱保持着相同的韵律。此刻若细听,当能辨出木质栏杆的叹息声里,混着三百年酒曲的呼吸,



以及刚开封的矿泉水瓶里,冒出的二十一世纪气泡音。

第八天,棠阴古镇。镇子很小,数栋老宅,曾是红军的指挥部。



"克绳祖武"的匾额下,成了一枚新生的标点。门楣上"缘明祖光前与驹马之门"的对联缺了半联,残存的字句在阳光里微微发烫,像是某种未完成的誓言。



木门半开着,阴影里浮动着九十年前的火把光影。红军战士的绑腿曾在这里磨出老茧,他们的马灯在门框上留下过焦痕。而今门上贴着褪色的"福"字,倒像是历史故意留的一道缝隙——让我们得以窥见,革命与日常如何在这方寸之地完成交接。



脚下的卵石很有讲究。青灰色的带着水痕,是乾隆年间的铺法;黄褐色的棱角分明,必是后来补上的。这古镇最神奇处,就在于它能将所有的"新"都酿成"旧"的一部分,如同一件花衬衫,转眼就成了墙皮剥落处的一抹补丁。



转到拱门处,光突然变得很薄。砖券上的"棠阴"二字洇着水渍,像是被无数目光浸湿过。穿过去,会遇见一截断墙,上面还留着红军标语淡淡的影子。



某个清晨,或许能看见当年的墨迹从砖缝里渗出,与卖早点的蒸汽混在一起,又被戴草帽的游客用手机拍下。

这时若静听,卵石间会传来两种脚步声:一种是布鞋轻擦的沙响,一种是皮鞋叩击的脆响。它们此起彼伏,像在对话,又像在同唱一首变了调的山歌。

正午前抵达流坑古建筑群。水最先醒来。



天光浸透云翳,一湾静水已把岸上的景致拓印在镜面上。垂柳的枝条低垂,像是蘸饱了绿墨的笔锋,迟迟不肯落下。



白墙灰瓦的倒影在水中微微颤动,仿佛随时会化开,却又始终保持着宋画里的轮廓。这水是有记忆的——记得砖缝里渗出的晨露,记得瓦当上栖息的麻雀,记得九十年前那个系着红绸带的宣传员,曾在岸边用竹竿丈量革命的深度。



灯笼在午后打盹。红黄相间的绸布略略褪色,却依然固执地悬在檐下。它们见过太多游人的镜头,早已学会在快门声中保持得体的微笑。



池塘边缘的绿植最有灵性,总在无人注意时,把叶片往水面多探一寸,想要触碰自己水中的倒影。建筑不说话,



只是用斑驳的墙面记录着:这一块是光绪年间补的,那一块还留着红军标语淡淡的印记。



巷子懂得藏匿时光。卵石地面上的青苔,是岁月最温柔的印章。两侧的砖墙会呼吸——左边小窗里飘出艾草的苦香,右边雕花的孔隙间漏下细碎的光阴。



若是静立片刻,便能听见石缝里的私语:货郎的拨浪鼓声,教书先生的戒尺响,还有某个深夜,游击队员皮靴踏过的急促节拍。

暮色是最称职的裱画师。



当人临水而立,夕阳便给整个画面镀上金边。水中的倒影此刻最为奢侈——不仅复制了建筑的轮廓,还私藏了云霞的胭脂。

树木的剪影在水面写满狂草,而人的身影,恰好是落款处一枚朱砂印。此刻若细看,会发现水面之下另有一个流坑:墙更白,瓦更灰,连灯笼都保持着最初的鲜艳。或许那才是真正的古村,而我们所见的一切,不过是它在人间的倒影。

第九天七鲤古镇



古镇占地广大,建筑分散,游人稀疏,店铺闭爨。

仙娘庙的香炉最先醒来。



晨光爬上"願君多保佑"的匾额时,铜炉里的香灰还保持着昨夜信众捏出的尖角。这对红底黑字的对联最有意思——"是诚皆入廟不分南北西东",倒像是仙娘在云端设了道选择题,而檐角的风铃,就是她轻笑的余音。



古树在午后打盹。它的根系早已穿透石阶,在某个我们看不见的维度里,与仙娘庙的地基纠缠不清。虬曲的枝干上停着几只不认得的鸟,羽毛的颜色介于瓦灰与黛蓝之间。最妙是阳光透过叶隙时,会在石板路上投下流动的金币,而树影里的光斑,总爱往人的袖口里钻。



庭院最懂藏匿时光。红柱黑瓦的排列,暗合着《周礼》里的某种规制。蓝绿相间的檐下彩画,颜料是用河底的螺青与山间的石绿调的。



站在中轴线仰望,会发现飞檐的曲线与远处山峦的轮廓,共用着同一种起伏的韵律。偶尔有穿堂风经过,柱影便在水磨方砖上跳起傩舞。



当古树的影子漫过第七块方砖,仙娘庙的灯笼就自动亮起来。水面开始复述白昼的见闻:那个数罗汉的妇人,那个临摹匾额的书生,还有躲在香炉后偷吃供果的狸猫。此刻若细听,能辨出声音——庙檐铁马的叮当,古树年轮的绽裂,以及河水在转弯处,轻轻翻动七鲤码头的水响。

之后到了最后一站江南宋城。





月洞门最先醒来。



日光爬上灰瓦时,几簇粉色小花便踮起脚尖,偷看门内穿红裤的女子。她站立的姿态,恰好让白墙上的镂空花纹在她腰间开出透明的花。门内的小径很懂事,故意在竹影里藏起半截,留给风去猜测它的去向。最妙是那尊石制容器,盛着昨夜未干的月光,此刻正被麻雀啄出细小的波纹。



郁孤台在午后打盹。三层的飞檐压着宋徽宗的瘦金体曲线,彩绘的云纹却偷偷模仿着章贡两水交汇的漩涡。那块"郁孤台"匾额最有意思——"郁"字的右耳旁略显局促,像是当年匠人突然想起要留白给八境台的钟声。人站在树下,橙黄的叶片往肩头落,而楼阁的红柱正把影子拓在青砖上,拓成辛弃疾词里某个未写完的仄声。



"诗驿"的灯笼最懂时辰。"国风汉服"的牌匾前,蓝底纹样便从朱墙上浮出来,变作《千里江山图》里逃逸的水波。瓦当上的滴水兽突然活泼起来,把檐角的光影咬成皮影戏的片段。



"龙年大吉"的剪纸在玻璃后微笑,它们记得每个驻足者的轮廓——汉服的广袖如何拂过石阶,手机的镜头怎样收藏飞檐的起笔与收锋。



当章贡两水开始调墨,郁孤台的轮廓便渐渐洇成米友仁的云山。月洞门内的竹影开始往白墙上题字,而"诗驿"灯笼的红光,



正把石板路染成宋城馆藏的《韩熙载夜宴图》里流出的葡萄酒。此刻若静听,能辨出宋音:瓦当坠露是定窑白瓷的轻响,树梢摇风乃活字印刷的沙沙,而远处传来的汽车鸣笛,分明是虹桥夜市收摊时,一声穿越千年的哈欠。

傍晚赴黄金机场,还车候机。恰北京暴雨,原计划入夜抵家,变成子夜落地,取车后在漆黑湿雨的路面疾驰,进门已是三更天。

2条评分原创+2金币+38
huozm32831 原创 +2 - 07-03
huozm32831 金币 +38 - 07-0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28
金币
26341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1
江西南昌 - 瑶里 - 望仙谷 - 黎川 - 流坑九日自驾游攻略
出发前准备
物品清单
生活用品:墨镜、黑伞(建议备两把)、保温杯、垃圾袋、小桶和湿巾(如有晕车人员或小朋友);小朋友喝水建议使用吸管杯,避免在行驶中用筷子等危险行为。
驾驶相关:油车需满油出发,电车可了解望仙谷、景德镇、婺源景区附近和沿途的充电桩位置;行驶过程中保持空调外循环,时常开窗通风;可准备舒缓的音乐,如周杰伦、陈奕迅、Sophie Zelmani 的歌曲。
驾驶注意事项
堵车停在大货车后面时,预留能一把方向出去的距离,高速堵车停车时方向往左打;行驶中不要进行削水果等危险动作。
行程规划
第1天:南昌 - 八一起义纪念馆 - 八一广场 - 双子塔 - 万寿宫 - 珠宝街
上午:抵达南昌,办理酒店入住后,前往八一起义纪念馆,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和意义,缅怀革命先烈。
中午:在附近餐厅用餐,品尝南昌特色美食,如瓦罐汤、南昌炒粉等。
下午:游览八一广场,它是南昌的地标性广场,可拍照留念;之后前往双子塔,欣赏其建筑外观,若时间合适还能观看音乐喷泉。
晚上:到万寿宫游玩,这里晚上热闹非凡,夜景很美;旁边的珠宝街是美食街,各种美食价格亲民,可在此享用晚餐。
第2天:南昌 - 滕王阁 - 南昌之星摩天轮 - 朝阳江滩公园
上午:前往滕王阁,它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感受古代建筑的宏伟和文化底蕴。

中午:在滕王阁附近就餐,品尝赣菜。
下午:前往南昌之星摩天轮,最佳拍照点在马路栏杆或者万象汇的扶梯上(2 号门的扶梯)。
傍晚:到朝阳江滩公园,欣赏绝美日落,还能拍到摩天轮的美景。
第3天:南昌 - 望仙谷
上午:自驾前往望仙谷,全程约 2 小时左右。
中午:在望仙谷附近用餐。
下午:建议下午 2 点左右入园,提前在景区内外找一家汉服店换上华服,更好地融入仙侠世界,如予初汉服店;按照游客中心→露营区→瀑布群→迷津口→岩铺广场→百味街→聚仙戏台→宗祠广场→胡氏宗祠(15:30 - 16:00 有汉婚表演)→作坊街→三神庙→篝火广场→白鹤崖(18:20 左右景区亮灯)的路线游玩。
晚上:继续欣赏望仙谷的夜景,可通过喜乐桥→醉仙桥→醉仙街→揽月桥(夜景观景位)→百舸桥(夜景观景位)→长空桥→漂流广场→鸣蝉巷→雷打石→戏台广场(20:00 有篝火晚会)→出景区的路线游玩;住在望仙谷景区内或周边民宿。
第4天:望仙谷 - 三清山 - 婺源
上午:从望仙谷出发前往三清山,建议选择外双溪索道上山,相对人少,全程无需走高速。
中午:在三清山景区内用餐。
下午:游览三清山,欣赏奇松、怪石、云海等自然风光。

晚上:前往婺源住宿。
第5天:婺源 - 篁岭 - 上坦村 - 婺女洲
上午:前往篁岭,这里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晒秋是当地特色景观。
中午:在篁岭附近用餐。
下午:前往上坦村,感受乡村宁静氛围。
晚上:前往婺女洲,欣赏夜幕下金阁瀑布和璀璨烟火,之后住在婺源。
第6天:婺源 - 瑶里古镇
上午:自驾前往瑶里古镇,它是 4A 景区,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徽派建筑。
中午:在瑶里古镇用餐,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下午:游览瑶里古镇,漫步古街古巷,感受古镇的韵味。
晚上:住在瑶里古镇。
第7天:瑶里古镇 - 黎川古城
上午:离开瑶里古镇,自驾前往黎川古城,它以历史悠久的明清古城、古民居建筑和特色美食为主要特色。
中午:在黎川古城内用餐。
下午:游览黎川古城,可在桥上看日落,感受安静古朴的氛围。
晚上:欣赏古城夜景,住在黎川。
第8天:黎川 - 流坑村古建筑群
上午:前往流坑村古建筑群,它是一处保存完好的传统土木结构建筑群,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午:在流坑村附近就餐。
下午:游览流坑村,感受江南乡村风情和古村风光,还可能遇到艺术生来此写生。

晚上:住在流坑村附近。
第9天:流坑村 - 返程
上午:自由活动,可再次漫步流坑村,之后收拾行李返程。
美食推荐
南昌:瓦罐汤、南昌炒粉、藜蒿炒腊肉等。
望仙谷:百味街有各种平价美食。
婺源:荷包红鲤鱼、糊豆腐等。
瑶里古镇:苦槠豆腐、瑶里笋干等。
黎川:黎川芋糍、灌芯糖等。
流坑村:乐安牛田竹笋、流坑霉鱼等。
住宿建议
南昌:可选择住在八一广场或滕王阁附近,出行方便。
望仙谷:景区内或周边 5 公里范围内有丰富的民宿可供选择,部分景区内民宿包含门票。
婺源:可选择住在县城或景区附近。
瑶里古镇:古镇内有特色客栈和民宿。
黎川:可选择靠近黎川古城的住宿。
流坑村:村内或周边有农家民宿。
1条评分金币+10
527801728 金币 +10 - 07-0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92
金币
27305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1
你的旅行笔记真是如诗如画,每一站都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描绘。让我带你回顾并分析一下这段美妙的旅程吧。

首日:抵达南昌

- 行程亮点:租车自驾,灵活便捷地开启旅程。
- 感受:抵达宾馆时的夜幕,为接下来的探索增添了一丝神秘与期待。

次日:安义古镇雨中行

- 天气与景色:雨中的安义古镇,青灰色的雨幕与古镇的檐角、青石板路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
- 细节描绘:你对雨中的古镇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如马头墙的轮廓、雨珠的滑落、青苔的鲜亮等,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雨中的世界。
- 感受:雨中的古镇,虽然游客零落,但却别有一番风味,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梅岭之行

- 景色变化:从安义古镇到梅岭,景色由古朴转为自然野趣,竹林、山幽水静,还有那突然出现的杜鹃,都让人眼前一亮。
- 感受:在梅岭,你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尤其是那竹林间的风声、阳光在竹影上的变化,都让你对时间有了更深的感悟。
- 用餐体验:古殿中的粗陶茶壶、茶叶的舒展,让你体会到了“茶烟透窗魂生香”的意境。

万寿宫文化街与绳金塔

- 万寿宫文化街:热闹非凡,茶香、糖香与瓦罐汤的醇厚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市井气息。
- 绳金塔:雄伟壮观的建筑形制与深厚的历史积淀,让你对这座千年古塔赞叹不已。尽管周围的小吃商业街已经落败,但绳金塔本身的魅力依然不减。
- 感受:万寿宫的暮色与绳金塔的雄伟,共同构成了南昌古城的文化底蕴。

第三天:滕王阁与景德镇

- 滕王阁:晨雾中的滕王阁,金漆剥落的匾额、回廊的框景之术,都让你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
- 景德镇:从滕王阁到景德镇,你体验了从历史文化到陶瓷艺术的转变。国家博物馆的丰富藏品、陶溪川文化街的新潮与传统交融,都让你对景德镇有了更深的了解。
- 感受:滕王阁的历史韵味与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共同构成了江西独特的文化风貌。

第四天:浮梁古镇与瑶里古镇

- 浮梁古镇:这里没有蜂拥的游客,只有青石板路上的晨雾、明清老宅的门楣与廊桥下的溪水声,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江南画卷。
- 瑶里古镇:仿佛世外桃花源,潭水偷藏了整片森林,木桥渡青山,香樟探向水面,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与宁静。
- 感受:在这两个古镇,你真正体验到了江南的水乡风情与历史的沉淀。

第五天:清华古镇与三清山

- 清华古镇:汀步上的时光褶皱、水车的吱呀作响、穿碎花衫的女子踩着汀步过河,都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 三清山:雾行三清,你感受到了山雾的变幻莫测与自然的神秘力量。
- 感受:清华古镇的宁静与三清山的壮美,让你对江西的自然风光有了更深的向往。

第六天:望仙谷

- 景色:溪水在石上写狂草、石桥弓着背、白鹭掠过桥洞,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与画意。
- 感受:在望仙谷,你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巧妙构思。

第七天:竹桥古村

- 景色:荷叶铺水、石岸线条硬朗被垂柳拂软、白墙上的斑驳年轮、石板路的玄机,都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世界。
- 感受:在竹桥古村,你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

总结

这次江西之旅,你不仅领略了各地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还通过细腻的笔触与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那个美丽的世界之中。从南昌的繁华到古镇的宁静,从山间的壮美到水乡的柔情,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惊喜与感动。感谢你的分享,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旅行吧!
2条评分原创+1金币+10
527801728 原创 +1 - 07-05
527801728 金币 +10 - 07-0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poli923

UID: 1382715

发帖
1568
金币
141
道行
327
原创
30
奖券
70
斑龄
0
道券
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8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9-14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7-01
江西经典的地方这样之多啊。原来就知道井冈山和婺源
1条评分金币+4
527801728 金币 +4 - 07-0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