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观众都应该听过《封神演义》,但是真正看过原著的人,只是少数。
这部集史实与传闻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是非常巨大。

从历史角度看,小说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上古时期,商周斗争特别是纣王失败周代兴起的真实面貌。
从人物的角度看,塑造了人、神、妖等鲜活的角色,无不描写得引人入胜。

正因为如此,《封神演义》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影视化源泉。
从1990年开始,关于“封神”影视剧,就有很多个改编的版本,电影就有14部,电视剧就有6部。
其中最深入人心的两个版本,分别是内地版和TVB版《封神榜》。
由于这两部实在太过于经典,所以后续的作品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不可能照搬照抄,而是必须做出一些改变。

好在,它做到了。
还未上映,就有很多人对《封神第一部》泼冷水,导致上映后一度反响平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片的真正实力才凸显出来,已经打破了12亿票房。

尽管很多观众并非原著党,只是凑热闹的心态去看,但是无不被这部电影给震撼到。
在我看来,《封神第一部》能够成功留住观众,在于它做到了三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
影片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引入“质子”的概念,构建了两组父子关系。
“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化古为新带观众瞬间入戏。

第二个变化。
影片的突破之处,在于它的开创性。
国产电影从不缺少神话题材,但是唯独缺少史诗大作。
作为“封神三部曲”的开篇,《封神》既独立成章,也拉开了一个更加恢弘的封神宇宙的帷幕。

第三个变化。
如果说《封神演义》中最具争议的角色是纣王,那么能够决定成败的角色就是苏妲己。
纵观《封神》系列作品,苏妲己的好坏,直接决定该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那么,这么多个版本的苏妲己,和原著相比差别在哪?
5
1、傅艺伟
1990年的电视剧《封神榜》,应该是很多观众最为熟悉的版本。
尽管年代久远,但是故事尺度之大,到现在依然印象深刻。
而傅艺伟版苏妲己,更是凭借着艳丽的外表,被观众誉为“史上最美的苏妲己”。

一双明亮的杏眼,身材凹凸有致,服装多是透视感极强的薄纱。
在原著《封神演义》中,对妲己有着这样的描述:
“乌云显发,杏脸桃红两颊,眉浅如春山,目似秋波。”
光从造型上看,这个版本比较符合原著,外表就能迷魂夺魄。

在剧中,苏妲己有两张“脸”。
一个是少女苏妲己,清纯、善良、温柔、刚烈,宁肯自杀也不愿意臣服纣王。
另一个是狐妖苏妲己,妖艳魅惑、狠毒残忍,让人既不禁赞叹她的美貌,又感到不寒而栗。
正因为这个版本的苏妲己,她的复杂性和魅惑众生的姿态,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银幕形象。

2、温碧霞
抛开苏妲己的身份,仅看温碧霞的造型,无疑是个极具代表性的古装美人。
在剧中,苏妲己不再浓妆艳抹,而是完全颠覆了原著中的形象。

温碧霞一出场,妆容更具亲和力,举手投足间尽显妩媚和风情。
当她穿上华丽的宫服,身上又多了几分贵气,像一个倾国倾城的王妃。

在我看来,温碧霞版苏妲己难以模仿,在于她身上有股独一无二的气质。
在剧中,苏妲己性感妖艳,集清纯和妩媚于一身,对于男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诱惑。
最可怕的是她的心机,包括纣王在内,都被她的外表所欺骗。

3、罗海琼
谁也没想到,《莲花童子哪吒》里竟然还藏着一个如此美艳的苏妲己。
尽管没有傅艺伟版美艳,也没有温碧霞版风情万种,但是罗海琼却将苏妲己的“邪”和“妖”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众多版本中,罗海琼版堪称最恶毒的苏妲己。

在剧情的前半段,罗海琼版苏妲己,还是一个端庄文雅的古典美人。
细长的柳叶眉,外加上楚楚动人的眼神,瞬间激起了男人的保护欲。

可是到了后半段,恐怖版苏妲己立刻上线。
她的身上有着狐妖野性和兽性的一面,散发着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魅惑。
在一定程度上,这个版本对于原著很好地还原,让这个蛇蝎美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4、娜然
在《封神第一部》里,娜然版苏妲己着力于一个「妖」字。
片中,虽然苏妲己是人形,但一举一动却是狐狸的姿态。

服装色彩上,导演乌尔善将冷调的白色和张扬的红色搭配,一股原始的野性欲望呼之欲出。
相比之下,这个版本的存在感较弱。
其实,是导演乌尔善将苏妲己的“美”,故意藏起来的一种表现。

在电影中,妲己的“妖”,并不仅仅体现于外表,还是对权力欲望的象征。
以往的苏妲己,都是红颜祸水的代名词。
她祸乱人心、助纣为虐,天下苍生都成为她鼓掌间的玩物。

但是在《封神第一部》里,殷寿的“暴政”并不是妲己驱使的,而是纣王的本性就如此残暴。
妲己的出现,只不过是殷寿对权力欲望的放大器,帮助他做到一直想做,但却不敢做的事情。

5、张馨予
在《封神英雄榜》里,张馨予饰演的苏妲己,虽然不及温碧霞和傅艺伟的经典,但是整体扮相还算美艳,符合“狐狸精”的设定。
不过,这个版本的苏妲己,各方面特质略显平庸,没有太多的亮点。

从懵懂无知到心狠手辣,整部剧描写了苏妲己“黑化”的过程。
虽然剧中白发的造型有些出戏,但是还好张馨予能够驾驭,换做其他人估计完了。

6、钟欣潼
去年,一部网大《封神:妲己》播出,立刻引发了很大的反响。
不过,观众吐槽最多的,就是钟欣潼饰演的苏妲己。

从扮相到气质,这个版本的苏妲己,已经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观众纷纷表示,离自己心中的苏妲己相差甚远。

当然,除了以上6个版本之外,还有很多女演员都饰演过苏妲己。
但是,相比之下,她们有些用力过猛,还有些备受争议。
所以,就不再做过多的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封神三部曲》里的妲己,形象并非一层不变。
根据第二部放出的剧照,苏妲己的形象发生了变化,让人非常期待。

总的来说,《封神第一部》成功打破了观众对于苏妲己的刻板印象。
她不再是被贴上标签的“红颜祸水”,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狐妖。
相信第二部,好戏还在后头!“十年磨一剑”
“东方《指环王》”
“中国史诗神话大片”
还未上映,《封神第一部》的期待值直接拉满。

电影上映后,开画评分达到7.7,口碑也跟着爆了。
但是,票房实在一言难尽。

反观其他电影,表现一个比一个强势。
《消失的她》上映,票房直接飙到了34亿,成为暑期档第一爆款。

《八角笼中》紧随其后,票房毫无悬念地敲开20亿的大门。

《长安三万里》低开高走,票房成功破10亿,成为院线里的一匹黑马。
在一众强敌的包围下,《封神第一部》上映7天,才6亿的票房。
这样的成绩,很显然不尽如人意。

不可否认,很多观众一直以来,都被那些粗制滥造的国产神话片给毒害了。
一方面,《西游记》、《封神榜》、《聊斋》等IP改编多次,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打着经典的幌子的烂片。
另一方面,观众对于一些经典名著的故事,都能倒背如流了,而且还有先入为主的效应,冥冥之中影响着审美。

在我看来,国产神话片难拍,究其原因在于“尺度”难掌握。
不过,被寄予厚望的《封神》,在乌尔善的操刀下,在这方面并没有让观众失望。
反而是从场景、故事、人物三个角度,将尺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央视电影频道,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连用了三个“神”,表演神、特效神、剧情神,对《封神》表达了肯定。

那么,《封神第一部》的真实尺度如何?
对此,黄渤只用了4个字回应:叹为观止。

要知道,国产神话片并非是虚构,而是有一定的真实历史作为基础。
所以,要想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就必须有文化的痕迹。
从强盛的朝歌城,到古朴的西岐城,再到严寒的冀州城,彰显出传统建筑美学与神话想象力的巧妙融合。

朝歌城作为商王朝五百年基业的沉淀,目之所及繁华到极致。
但是,在极尽奢华的背后,又透露出一股恐怖、森严的气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西岐城,又是一番景象。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整个西岐城有一股“返璞归真”的感觉。
在阳光照耀下,孕育的不仅仅只是麦田,还有希望。

在片中,有3场尺度戏在同一个地方上演。
分别是质子舞、太子殷启刺杀帝乙、纣王殷寿设计杀四伯侯。
作为朝歌城中等级最高的建筑,龙德殿无疑是代表着权力和欲望。

整个故事对于原著进行了大胆改编,特别是在角色上,尺度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关于妲己的印象,很多观众的审美,始终停留在傅艺伟和温碧霞两个版本。
但是,乌尔善这次对苏妲己“狐妖”本质的呈现,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原著。

“狐妖”,先是狐,再是妖。
电影中的苏妲己,以人形的姿态出现在纣王的面前。
无论是舔殷寿身上的血液,还是穿上红衣独舞的场景,都让观众相信妲己是个狐狸。

而她身上“妖”的特质,不再是以往红颜祸水的设定,而是让她成为纣王夺取天下的工具。
在结尾的第一彩蛋,苏妲己用妖术让已死的纣王成功苏醒。
不得不说,这个版本的苏妲己,打破了观众的刻板印象,将狐妖的动物属性和古典女性的美感融合得恰到好处。

在片中,有一段苏妲己、伯邑考、殷寿三人的合奏戏。
纣王汗流浃背,伯邑考气喘吁吁,妲己快乐地爬到雨中洗礼......
没想到,这段略带暗示的大 尺度戏码,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如果你再将纣王和妲己放在一起看,会发现妲己的魅惑与纣王的野性完美融合。
商王殷寿的形象来自两句话,一个是荀子的《非相篇》,书中的形象是“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另一个是来自司马迁的《史记》,“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电影的开篇,殷寿率领殷商军队攻打冀州城。
他骑着战马,冲过了漫天的烈火,身先士卒去敌方守将性命。
这场戏,一下子就将一个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形象凸显出来。

在原著中,姬发和殷寿直到牧野之战才碰面。
为了突显出电影的戏剧性,导演乌尔善引入了一个复古的概念:质子。
这个设定有历史的依据,先秦时期的质子制度,就是将王子送到敌国做人质以示友好,防止再次发生战争。

而姬发就是质子之一,他不仅把殷寿视为父亲,还把他当成心中的英雄。
正因为这层“父子”的关系的存在,才为后续的剧情埋下伏笔。

而《封神第一部》一共有3个彩蛋,分别是妲己复活纣王,姜太公钓鱼,以及闻太师班师回朝。
前两个无需多说,没有太多信息,但是第三个却是重中之重,暗示着第二部的剧情走向。

闻太师闻仲是金灵圣母大弟子,为人刚正不阿,精通五行术法,天生三目能明辨忠奸是非
作为帝乙的托孤重臣,他对商朝忠心耿耿,几乎以一己之力拱卫着殷商的江山社稷,连纣王都对他敬畏三分。
彩蛋里,闻太师骑着墨麒麟,整个人不怒自威、霸气十足。
特别是在吴兴国的诠释下,仅仅10秒钟的镜头,将这个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而在闻太师的身后,跟着魔家四将,分别是增长天王魔礼青,多闻天王魔礼红,持国天王魔礼海,广目天王魔礼寿。
他们手上都有着强大的法器,有青玉剑、混元伞、碧玉琵琶、紫金花狐貂。
不管是单独作战,还是相互配合,都十分厉害。

《封神第二部》的故事,应该会围绕着闻太师展开。
当闻太师回朝的时候,比干已死,祖宗祠堂牌位被烧,诸多忠臣也被害。
尽管他法力高强,并力陈十策,怒打奸臣,但是面对纣王的无道,他也无力回天。
为了保住殷商基业,只能领兵和姜子牙一战。

可以说,闻仲是《封神演义》里最悲情的人物。
他明知道商朝气数已尽,但是刻在骨子里的忠心,容不得他背叛。
最终,闻仲死在了云中子所炼的通天神火柱之手,坐骑墨麒麟也被雷震子一棍打成了两半。
在我看来,《封神第二部》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目前看来,《封神第一部》的表现可圈可点。
虽然存在着一点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乌尔善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至于,国产神话片到底行不行?
我觉得现在下定论过早,要等三部曲全部看完后才能见分晓。终于迎来了《南海归墟》的大结局!
说实话,内心其实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纵观这些年,《南海归墟》这个章节拍了很多版本,网大、电视剧、电影层出不穷。
一方面,原著小说这一章节实在太精彩了,让人不禁对海底世界着迷。
另一方面,在经历了《精绝古城》、《龙岭迷窟》、《云南虫谷》、《昆仑神宫》的一次次历险后,潘粤明、张雨绮和姜超组成的“铁三角”,越来越有看点。
事实证明,电视剧《南海归墟》最正宗。
大结局一口气放出5集,直接拿下了腾讯视频热播榜和飙升榜第一的成绩。
看完后,七哥我表示心情有点复杂,有意外、有惊喜。
一、故事尊重原著,改编的尺度把握刚好,能拍出来不容易
说实话,小说是小说,电视剧是电视剧,再怎么改编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而且,每位观众看到文字后的感受,也会大不相同。
但是,总体来说,《南海归墟》还原度很高,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
《鬼吹灯》分为上下两个大章节,总共八个小故事。
昆仑神宫探险结束后,以寻找雮尘珠破解鬼洞诅咒为主线的故事已经完结。
所以,从《南海归墟》开始,故事的主线就是围绕着摸金校尉和观山太保之间的相爱相杀展开。
在胡八一、雪莉杨、王胖子从昆仑山回来后,准备去国外隐居。
偏偏在临行前,陈教授找到了他们,请求三人帮忙找一个古物——秦王照骨镜。
秦王照骨镜诞生于战国时期,传说它能照视人身骨骼脉络。
在宋朝末年,该宝物一直下落不明,直到近现代,相传它跟随一艘船一起沉入了南海暗礁密布的“珊瑚螺旋”。
既然陈教授开了口,三人也不好推辞,便踏上了一条海上探险寻宝之旅。
茫茫大海,又要到哪里去寻找这面古镜?
那艘沉船有一位幸存者,他透露了一个消息: 沉船附近的海底有阴火燃烧,火光能照亮数百里。
陈教授之所以找到胡八一,是因为他知晓风水秘术,能够找到沉船位置。
在临行前,陈瞎子就提醒三人,此次凶多吉少。
第一重险,自然是南海这道天然屏障,第二重险就是归墟中的恨天之国。
恨天国是商周时期先民建立的古国,当地的居民擅于以龙火制造青铜器,繁荣一时。
想要进入古迹本来不容易,想要逃出去更加难如登天。
最后,众人在经历了千难万险后,终于拿到了秦王照骨镜,并逃出生天。
其实整个故事看下来,大致脉络跟原著小说并无二致。
比如奇珍异兽,诸如大海蛇、黑鳞鲛人、大王乌贼等,再比如像翡翠玉衣等珍宝,还有古猜搏斗鲨鱼、推演震惊百里古卦等,都得到了还原,令不少观众感到惊喜和意外。
可能在旁枝末节上,会有些不同,但是并不影响观看。
二、3层悬念铺垫,叙事节奏超快,让人回味无穷
相比前几个章节,《南海归墟》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想象力。
整个故事到了大结局,基本上把前面埋的坑填了,悬念铺垫非常好。
第一层悬念——古猜的身世之谜。
胡八一等一行人,在前往南海之前,请了当地人阮黑作为向导。
起初,阮黑的出场自带神秘感,很多人以为他跟恨天国有关。
没想到,真正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养子古猜。
随着剧情的推进,才发现古猜的身份不简单。
其实,他就是失落王国——恨天国的后裔。
古猜的背上纹有透海图,又会上古周天卦数的口诀。
所以,他能够在海底来去自如,并且还能够解开恨天古墓中的机关。
这样一来,胡八一等一行人能够逃出生天,就能够说得通。
第二层悬念——秦王照骨镜。
胡八一、雪莉杨、王胖子此次南海之行,虽然在恨天国遗址找到了传说的秦王照骨镜,但事实上它并非是真的。
这一切,其实是孙教授的阴谋。
第三层悬念——孙教授的阴谋。
其实,是孙教授让铁三角去恨天国寻找秦王照骨镜。
秦王照骨镜并非有着能照视人身骨骼脉络的神奇功能,它真正的名字叫做——归墟卦镜。
作为观山太保封家的后人,孙教授为了破除地仙村的屏障,就必须用到卦镜古符。
他早就知道古镜的下落后,就欺骗陈教授,让铁三角帮忙去寻找。
这样一来,通过结局的铺垫,引出了接下来的故事——《巫峡棺山》。
三、《南海归墟》有遗憾,也很圆满,让人更加期待《巫峡棺山》
纵观全剧,《南海归墟》最大的瑕疵,可能就是集数太短了,根本不够看。
要是描绘得再细一点,再丰满一点,可能会更加好。
在故事方面,《南海归墟》保留了“鬼吹灯”系列的最大特色,将民俗与剧情相结合,呈现出原汁原味。
而且此次的铺垫也做得非常好,并没有选择直接放出预告来引出下一章节。
而是通过人物,引发观众的无限遐想。
在结尾处,多玲的昏迷不醒,铁三角找陈瞎子。
通过陈玉楼回忆《怒晴湘西》,继而找到了破解的方法。
这也就引出了孙教授真实身份——观山太保的后人。
不得不说,时间过得真快,但也很矛盾。
既希望《巫峡棺山》来得更快点,又不希望这个系列那么快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