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吃他汀的患者:出现3种情况,建议马上停药!早知道早受益
肌肉损伤(肌毒性)
症状及机制:他汀类药物造成肌肉酸痛的机制多样。当参与他汀药物代谢的生物酶活性下降,机体血药浓度增高,可能改变骨骼肌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造成肌肉酸痛;也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影响细胞线粒体内辅酶Q的形成,辅酶Q减少时引发肌肉酸痛。从轻微的肌肉疼痛到明显的肌肉损伤、横纹肌溶解,都被称为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肉事件,通常由长期使用或服用剂量过大导致。人体代谢水平下降、肌肉有原发性损伤,或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这种肌毒性更容易发生。此外,摄入酒精(男性≥30g/d,女性≥20g/d)、过量剧烈的体力劳动也可能增加肌肉损伤风险13。
处理建议:如果吃了他汀类药物后感觉腰酸背痛、肌肉不舒服,应赶紧去医院。只有当医生确认出现肌肉反应是由于他汀类药物导致时才能停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药效降低、耽误治疗。一般停止用药后,肌肉症状会消失3。
转氨酶升高(肝功能异常)
症状及机制:这是他汀类药物比较常见的副作用,一般在服药三个月左右出现。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甚至引起血清胆红素增高、白蛋白降低等异常,称为药物性肝损伤。其中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造成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有肝胆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时肝脏受损风险可能增加,且他汀类药物会导致乙肝病人肝损伤增加,但对丙肝病人无影响13。
处理建议:在使用他汀类药物之前,要先告知医生此前是否有肝胆疾病病史,并进行血清ALT和AST的监测。如果有肝病史,最好坚持用药后定期复查。如果转氨酶的值低于正常值的三倍,可继续服药;若超过这个范围,则要更换对肝脏伤害小的其他药物,且不能单纯通过服用护肝药物改善,因为护肝药物会增加其他器官(如肾脏)的负担。当ALT高出正常值的三倍时,不得不暂时停药治疗13。
血糖升高
症状及机制:经研究发现,长时间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可能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尤其是年龄超过80岁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副作用1。
处理建议:特殊人群服用他汀类药物建议从最小剂量开始。如果血糖波动比较大,则要立即停药1。
此外,服用他汀类药物除了出现上述三种情况需停药外,还需注意用药配伍问题,不能和克拉霉素、环孢素A类药物、苯扎贝特、盐酸维拉帕米等药物一起服用,以免产生严重副作用或损伤肝脏。同时,妊娠的女性以及处于哺乳期的女性属于禁忌人群,不可以服用这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