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由此可见,淫欲往往被视为诸恶之源,常常引发各种意外的祸患。然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却有一位开国功臣,因公开向皇帝请求美女,过上了放纵荒淫的生活,反而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令人唏嘘不已。

这位将军便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汤和63岁那年,主动提出辞去官职。朱元璋见他年事已高,便询问他还有何所求,没想到汤和毫不犹豫地答道:“臣请陛下赐予一百名美女。”

汤和和朱元璋原本是故乡的老友,更是朱元璋最重要的帮手之一。若非汤和当年诚挚邀请朱元璋投奔红巾军,朱元璋或许一生都只能在皇觉寺中当和尚,绝无机会成为一代帝王。即使朱元璋再有才干,没有汤和的支持,也难以登上帝位。朱元璋起兵之后,汤和始终伴随左右,屡立战功,功绩辉煌。

汤和性格沉稳,做事谨慎细致,但有一大弱点——嗜酒如命,且酒后言语常出格。作为朱元璋的同乡挚友,更是其打天下的得力干将,按理说朱元璋建国后应当厚待汤和。然而,一次酒醉之后,汤和无意中说了几句冒犯的话,反倒让朱元璋对他生出戒心和忌恨。
事情发生在汤和驻守常州期间。他曾就某些事务向朱元璋请示,但未能得到满意答复。事后,他醉酒时对随从抱怨道:“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这话一传到朱元璋耳中,立即引起了他的不悦,觉得汤和此言暗含不满。此后,朱元璋对汤和逐渐心生芥蒂。平定中原后,封赏功臣时,汤和屡屡未被授予公侯爵位,甚至被朱元璋当面数落。

此时,汤和终于明白朱元璋为何针对自己。他明白自己酒后失言已成事实,便多次亲自向朱元璋道歉,且开始变得愈发低调谨慎。汤和也清楚眼下朱元璋正在大力清除功臣,如蓝玉、傅友德、李善长、冯胜等,虽然他们中的不少人确实因嚣张跋扈而死有余辜,但这也提醒汤和“伴君如伴虎”的艰难现实。

更何况,朱元璋对功臣们的戒心日益加深,汤和知道自己已被列入怀疑之列。尽管他多次谢罪,却无法确定朱元璋心中是否真能释怀。此时,大明天下已基本稳定,朱元璋早有意收回这些统兵大将的兵权,只是尚未行动。汤和察觉到这一点,决定主动交出兵权,以解除皇帝的疑虑。
当时汤和年已六十三,遂以年老体衰为由,在朝堂上正式提出辞官归隐。此举令朱元璋颇为意外,因为其他大将都极力不愿放弃兵权,唯独汤和主动退兵权。朱元璋心中暗喜,但面上依旧平静,问道:“爱卿既然欲辞官归乡,朕自不挽留。既是开国元勋,衣锦还乡,朕该如何奖赏你呢?”
出人意料的是,汤和毫不犹豫地回答:“微臣别无他求,若陛下垂怜,愿赐我一百名美女为伴。”

这话一出,朝堂上众臣震惊莫名。众人皆知朱元璋极为严厉,痛恨腐败荒淫生活,曾以铁腕手段铲除贪官污吏。汤和竟敢堂而皇之地在朝上索要美女,简直是找死的行为。然而,朱元璋听后却哈哈大笑:“爱卿一生为国征战沙场,功绩卓著,此愿望实属人情,准奏!”

于是,朱元璋不仅赏赐汤和百名美女,还赠送黄金三百两、白银二千两,宝钞三千锭,并特命在汤和故乡凤阳城修建豪华宅邸,供他养老安享晚年。
这令许多大臣疑惑不解,殊不知这正是汤和的高明之处。他深谙朱元璋疑心重重,惧怕功臣谋反,故意通过交出兵权及索要美女的举动,令朱元璋确信自己已沉溺享乐,丧失心志,不再构成威胁。朱元璋自是心满意足,安心放他退隐。汤和因此得以安度晚年,善终于世,这或许就是另一种“韬光养晦”的智慧表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