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木构——国之宝藏
这些穿越千年留存至今的木结构古建,承载着前人的审美与智慧,以下为您介绍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千年木构建筑:
中国现存最古老木构建筑——南禅寺大殿
建筑历史:建于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国内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比佛光寺东大殿早75年。
建筑结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用12根檐柱支撑屋顶重量,墙壁仅作间隔内外之用,屋顶举折是全国古建中最为平缓的,极具唐代风格。
珍贵文物:殿内供奉唐代塑像,是除敦煌莫高窟外国内现存最早的佛教塑像;寺内还有三只石狮与一座石塔,均为唐代遗物。
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唐代木构——佛光寺东大殿
历史沿革: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历史上数次被毁后重建,现存东大殿为唐代重建。
建筑特色: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支撑,是现存古建筑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
珍贵遗存:殿内塑像、壁画、题记同为唐代留存,整个东大殿被梁思成盛赞为“国内古建筑第一瑰宝”。
国内现存最古老道教木构——广仁王庙
建筑年代:作为中国仅存的3座半唐代木构建筑之一,建筑年代仅晚于五台山下的南禅寺,比佛光寺东大殿早23年,且是其中唯一的道教宫观建筑。
建筑风格: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简洁,檐柱有明显的侧脚和生起,殿内采用“明栿”做法(梁架露明),极具唐民间建筑特色1。
后期修缮:2013 - 2015年进行全面修缮,建成“古建筑文化公园”,大殿成为公园一部分;两侧夯土墙上展示许多古建筑斗拱和山西古建筑立面图,虽饱受争议,但为古建保护提供了新方向。
中国现存最古老钟楼木构——正定开元寺钟楼下层
建筑概况:是三座半唐构中的半座,为平面呈正方形的二层楼阁建筑,进深皆为三间,上层外部为后世重修,但内部及下层的雄大斗拱,梁思成认为若说它是唐构也不能否认。
现存最早天台宗殿堂——天台庵弥陀殿
建筑年代:建于五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天台宗殿堂。
建筑特征:为厅堂式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屋顶举折平缓,但高于南禅寺大殿和广仁王庙正殿,是唐制建筑向宋制建筑过渡的实例。
最早使用普拍枋的古建筑实例——大云院大佛殿
建筑年代:建于五代,单檐歇山顶,面阔与进深都是三间。
独特之处:大殿为五铺作斗拱,在阑额上添加了普拍枋,是现存古建筑中使用普拍枋的最早实例。
江南现存最古老木构——华林寺
建筑背景:建造于唐宋之交,当时福州所属的吴越国用曾经闽国皇宫的木料修建,现存大殿主要构件仍为千年原物。
建筑风格: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构架,巨大出檐,依稀还有大唐气象,与岭南、江南其他建筑相比显得恢宏大气。
岭南唯一超过千年的木构古建筑——肇庆梅庵大殿
建筑历史: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是岭南唯一一座超过千年的木构古建。
文化关联:与六祖惠能有关,据说六祖客居古端州城西岗时曾植梅,后智远和尚为纪念惠能在此建庵,山门前有传为六祖以锡杖掘挖的古井(六祖井)。
建筑特色:大雄宝殿的斗拱和梁架保留了宋朝早期构造古法和风格特点,部分还有中唐以前之制,具有许多不同于北方的营造手法,是研究南方特别是岭南地区古建筑早期源流与后期传承的重要实例;斗拱为七铺作,双杪三下昂,出跳总长达120分,位居全国斗拱前列;斗拱拱头无拱瓣,为宋《营造法式》问世以前的古风;斗底刻皿板,保留中唐以前之古制,栱栓与昂栓为宋代建筑铺作上用栓的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