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2阅读
  • 2回复

[猎奇]带给无数中国人美好的童年 [2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934
金币
270535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09) —
1920年冬天,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的一条弄堂里,邻里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个亭子间里,总是彻夜灯火通明,室内的房客,好像从来不睡觉似的。
好奇的人不免要多方打听,原来这里是个特殊的电影实验室,一个特殊的创作班子———以万籁鸣为首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正在搞卡通(即动画片)试验。

从左至右,老二万古蟾,老大万籁鸣,老三万超尘。中国第一部动画片1947年的《铁扇公主》主创们

左起:万超尘、万古蟾、万古蟾夫人、万籁鸣夫人、万籁鸣、万涤寰
万籁鸣出生在南京的一个商人家庭,自幼就喜欢绘画,最喜欢听人讲《西游记》,幻想着有朝一日在光影里,把他的英雄放出来。

万籁鸣手绘西游记人物
一次,万籁鸣到电影院看电影。电影开场前,影院播放了一个八分钟的动画片《威利号汽船》用来暖场。这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银幕上活灵活现地米老鼠一下蹦到了万籁鸣的心里,他惊奇万分,深受震动。
让国画像电影一样“动”起来,是万籁鸣毕生追求的目标。
20岁那年在上海城隍庙头一次看到西洋镜,这个投枚铜板就能看到活动图片的黑匣子,就激发了他创作动画片的灵感。

万籁鸣晚年手绘孙悟空
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原理,他甚至写信给美国的动画公司,然而,这些信件最后都石沉大海。
于是他们兄弟在上海的弄堂里,租了间7平方米的房子。
凑钱买了部旧相机,改装成摄影机,每到夜晚,厨房的煤炉被搬走、窗帘拉上后,狭小的屋子就变成了暗房。
1920年冬天,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的一条弄堂里,邻里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个亭子间里,总是彻夜灯火通明,室内的房客,好像从来不睡觉似的。
好奇的人不免要多方打听,原来这里是个特殊的电影实验室,一个特殊的创作班子———以万籁鸣为首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正在搞卡通(即动画片)试验。

从左至右,老二万古蟾,老大万籁鸣,老三万超尘。中国第一部动画片1947年的《铁扇公主》主创们

左起:万超尘、万古蟾、万古蟾夫人、万籁鸣夫人、万籁鸣、万涤寰
万籁鸣出生在南京的一个商人家庭,自幼就喜欢绘画,最喜欢听人讲《西游记》,幻想着有朝一日在光影里,把他的英雄放出来。

万籁鸣手绘西游记人物
一次,万籁鸣到电影院看电影。电影开场前,影院播放了一个八分钟的动画片《威利号汽船》用来暖场。这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银幕上活灵活现地米老鼠一下蹦到了万籁鸣的心里,他惊奇万分,深受震动。
让国画像电影一样“动”起来,是万籁鸣毕生追求的目标。
20岁那年在上海城隍庙头一次看到西洋镜,这个投枚铜板就能看到活动图片的黑匣子,就激发了他创作动画片的灵感。

万籁鸣晚年手绘孙悟空
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原理,他甚至写信给美国的动画公司,然而,这些信件最后都石沉大海。
于是他们兄弟在上海的弄堂里,租了间7平方米的房子。
凑钱买了部旧相机,改装成摄影机,每到夜晚,厨房的煤炉被搬走、窗帘拉上后,狭小的屋子就变成了暗房。

万籁鸣用剪纸塑造《西游记》人物形象
连电线和麻绳都分不清的万氏兄弟,摸索了四年后,在这个小房间里,做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震东式华文打字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大闹画室》剧照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万氏兄弟积攒了十多年的动画机器和设备,全都毁于日军的炮火中。
即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万氏兄弟在第二年竟奇迹般的做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声黑白动画片,从内容到形式都向着民族化方向前进了一步,标志着我国动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遗憾的是,这在第二次淞沪战争中又毁了。
万籁鸣原本正在策划,让孙悟空登上大银幕。然而,战乱让他不得不开始流亡之路在流亡的路上,万籁鸣也没有忘记那本心爱的《西游记》,孙悟空的形象在他的心里越来越清晰。
1940年万籁鸣回到上海,彼时,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在上海上映,一时间万人空巷,国人争相观看。
这对万籁鸣来说无疑是一次冲击,万氏兄弟经思考后,觉得还是需要回归本质,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
于是他们开始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片段,绘制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
只是开始新华公司经理张善垠认为有利可图,决定投资摄制,后来他发现拍动画成本大,时间长,赚钱没有把握,便想中途退缩,万籁鸣据理力争,拍着胸脯担保不亏本,并又求得上元银公司盛丕华的支持和投资,《铁扇公主》才未半途而废。
为了拍成这部影片,他们灯火不熄,先后组织了100多人参加绘制,绘制了近两2万张画稿,光是纸张就用了400多令。
经过一年半的苦战,拍出毛片1.8万余尺,最后成片长达7600余尺,可放映80分钟。
他们还请来名演员白虹、严月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等为之配音。这也是孙悟空第一次以动画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铁扇公主》也因为人物多以戏曲脸谱造型为基础,造型生动、特点鲜明极具中国文化等特点,成为是紧步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

《铁扇公主》剧照
1949年初,香港一家电影公司以拍摄动画片“孙悟空”为由,邀万籁鸣、万古蟾赴港合作。到了香港,老板变卦,让他们从事美术设计及电影布景。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万氏兄弟无奈只好从命
1954年,受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之聘,万籁鸣从香港回到上海在美影厂任动画片导演。
一年后,他将二弟召回,同在该厂任职。(《猪八戒吃西瓜》《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等富有创意的剪纸动画片,均出自弟弟万古蟾之手。)
1959年,这位年近六十的老先生接到一个任务: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用动画表现孙悟空,是万籁鸣20年多年的心愿。
他激动万分,不禁想起一段往事:1940年,他花了半年多时间,筹划好器材和技术资料,招聘了许多青年助手,连孙悟空人物造型也设计好了。
未料,找他拍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商店老板毁约,一分钱不出,拍屁股走人。
万籁鸣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过自己当时的痛苦心理:
"在旧社会,我饱尝辛酸,始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我为之苦闷过,因为终日奔波,到处'游说',确实遭到资本家的白眼;我为之欣喜过,有某资本家愿意投资拍摄,我经之营之,花了半年多的心血,但到头来愿望还是成为泡影,资本家突然改弦更张,下令停止拍摄,因为物价飞涨,出售胶片药品比摄成影片获利还要多;我为之绝望过,因为动画事业到后来已经夭折,感到此生再也没有可能把'大闹天宫'绘成动画了。"

20多年过去了,终于梦想成真。
为了寻找片中诸多神仙的原型,他特意派人上京“求神”。京城大大小小的庙宇,没有一处没留下过剧组人员考察的足迹。其中光是“美猴王”的形象,中途就变了无数次“脸”。

他还借助于自己掌握的剪纸、雕刻、手影等技艺,汲取木刻、年画等艺术特点,和张光宇、张正宇共同设计了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六七十个文臣武将的人物造型,一个个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上海电影博物馆:张光宇的《大闹天宫》人物设计手稿
有时为设计一个动作想得入神,年过六旬的万籁鸣,会顺手抄起一根梢棒,在厂院里和年轻人挥舞起来。
一次不慎掉入水池,他乐呵呵地站起来然后郑重其事地叮嘱年轻人:“谁也不要告诉我老伴儿,我裤子湿了。

万籁鸣与剪辑员研究影片的剪辑
试映那天,听着铿锵的锣鼓,看着腾云驾雾的孙大圣,这位64岁的老人激动地哭了:“孙悟空,我们终于见面了!”

这部长达70分钟的动画片自上映后,便引起了国内外轰动,揽下包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内的无数奖项,伦敦街头挂满了以孙悟空为形象的电影节海报。


1983年,它在法国公映,震撼了这个艺术的国度。
法国《世界报》说:“它不但具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万籁鸣先生清楚地记得最后一场配音时的情景:
“录音亭内战鼓咚咚,杀声震天,上影乐团的乐师们热烈地演奏着打击乐器,发出强烈而有节奏的巨响,大银幕上出现了见了几百次的孙悟空,我仍然是饶有兴味地注视着他。
那天的孙悟空似乎是格外地神采奕奕,勇猛矫健,只见他穿着鹅黄色的上衣,大红的裤子,腰间束着虎皮短裙,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色的围巾,挥舞着金光闪闪的金箍棒,与脚踏风火轮的哪吒杀成一团。锣鼓声越来越紧,好一场凶狠的厮杀,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银幕,情绪也越来越激动。狠毒善变的哪吒哪里是孙悟空的对手,丢失了风火轮败下阵去,孙悟空指着狼狈逃跑的哪吒放声大笑起来……我吁了一口气,孙悟空的欢乐、胜利的笑声突然一下子攥住了我的感情,一阵浓郁的幸福感,浸淫到我的全身,我也笑了。
一年多来在纸面上与之朝夕相处的孙悟空终于生龙活虎地站在我的面前,二十几年来一直耿耿于心、渴望能见之于动画的孙悟空终于诞生了。但,不知怎地,我眼眶里却是润湿的。”
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年,一个五十岁的日本中年人下了飞机,他的第一句话是:“万籁鸣先生在哪里?
这个中年人便是创造了《铁壁阿童木》等经典作品的日本“漫画之神”动画始祖手冢治虫。
时间汹涌澎湃,此时万籁鸣已是八十岁的老人,手冢也不再是当年在电影院看动画,看得目瞪口呆的小孩子了。
见到偶像时,手冢深情的说到:“万老先生,我是看了您的孙悟空,才决心做一名漫画家的。”

手冢治虫拜会万籁鸣
后来手冢治虫为了完成《我是孙悟空》,在画桌上赶稿中逝世,他留下了遗言“我已经成为孙悟空了”。
在他的手记中这样记载道:
“《我的孙悟空》是受到了万先生的启发。特别是火焰山和牛魔王那一段,我本来想把它删除的,但是那动画的影象却不断浮现在我心里,结果我几乎完全抄袭了那段动画。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孙悟空》就是那套动画的翻版,实在令人惭愧。

手冢治虫在动漫中致敬万籁鸣

手冢治虫的画作。他写道:“敬爱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各位领导和制作者们,祝大家健康快乐,愿我们共同发展。中日动画界永远友好,日本动画协会敬上

晚年的万籁鸣与小朋友们

晚年的万氏三兄弟。左起:万超尘、万籁鸣、万古蟾
1997年10月7日,98岁高龄的万籁鸣安静地离开人世

在老人的墓碑上没有墓志铭,墓碑设计成一卷展开的电影胶片,一座云遮雾绕的花果山,跃出了人见人爱的孙大圣,大圣手搭凉棚,四处眺望。
这位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在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后长眠,在他的身边还有那个能够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陪伴。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06-0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934
金币
270535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08
带给无数中国人美好的童年
动画先驱万籁鸣及其作品贡献
万籁鸣出生在南京的一个商人家庭,自幼喜欢绘画,最爱听《西游记》故事,幻想在光影里呈现心中的英雄。他毕生追求让国画像电影一样“动”起来。20岁在上海城隍庙看到西洋镜激发了他创作动画片的灵感,为弄明白原理还写信给美国动画公司,但信件石沉大海。后来他凑钱买旧相机改装成摄影机,和万氏兄弟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的弄堂亭子间里进行卡通试验。

1920年代,万氏兄弟经过摸索,做出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震东式华文打字机》和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2年“一·二八”事变,他们积攒十多年的动画机器和设备毁于日军炮火,但次年仍奇迹般做出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这标志着我国动画艺术进入新阶段。
1940年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在上海上映,给万籁鸣带来冲击,万氏兄弟决定回归民族传统土壤,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片段绘制《铁扇公主》。为拍成该片,他们组织100多人绘制近2万张画稿,用了400多令纸张,苦战一年半,拍出毛片1.8万余尺,成片长达7600余尺,可放映80分钟,这也是孙悟空第一次以动画形象出现。

1959年,年近六十的万籁鸣接到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的任务。这部作品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达到一个高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无数中国人童年美好的回忆,也奠定了“中国学派”在国际动画界的地位。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动画的影响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打造了500多部经典动画作品和无数经典动画人物形象,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童话世界”,陪伴几代人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这些作品都是匠心之作,充满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和中国造型。例如《哪吒闹海》里千年编钟的历史韵味,《三个和尚》中木鱼笃笃的悠远禅意,《大闹天宫》里京剧锣鼓打击乐的独特魅力等,其音乐使作品在视觉和听觉上达到高度和谐统一,历经岁月仍魅力不减

上美影的探索奠定了“中国学派”在国际动画界的地位,像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1)和第一部影院动画长片《大闹天宫》(1964)等作品,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2023年,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电影乐团)取得上美影正版授权,将《黑猫警长》《哪吒闹海》《葫芦兄弟》《大闹天宫》等多部上美影经典动画音乐搬上舞台,形成《童年放映机》上美影原版动画交响视听音乐会。音乐会融合交响乐与中国民族乐器,让动画人物在音乐塑造下更生动立体,足迹遍布十多个城市,受到大朋友和小观众的热烈欢迎。人们在音乐会中学习与感受《三个和尚》的团结协作、《哪吒闹海》的正义勇敢、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英雄气概等,在音乐演绎中收获感动。
以上内容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0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8819
金币
281674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38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08
万籁鸣与中国动画的辉煌历程

万籁鸣,这位中国动画事业的先驱,用他的一生书写了一段传奇。从1920年代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的小亭子间里彻夜灯火通明,到1997年以98岁高龄辞世,万籁鸣和他的兄弟们为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期探索与《大闹画室》

1920年冬天,万氏兄弟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的一条弄堂里租了一间7平方米的小房子,开始了他们的动画试验。这间小房子成为了中国动画的摇篮。万籁鸣自幼喜欢绘画,特别是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情有独钟。他幻想着有一天能把这些神话人物搬上银幕,让他们动起来。

万氏兄弟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改装了一台旧相机作为摄影机,每到夜晚,他们就把厨房的煤炉搬走,拉上窗帘,把小房子变成暗房,开始了他们的动画试验。经过四年的摸索,他们终于在1926年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画家在画室作画时,一个淘气的小黑人从墨水瓶里钻出来捣乱的故事。影片中使用了真人表演与逐格拍摄相结合的技法,画家由真人扮演,而小黑人则是用动画绘制的。

战乱中的坚持与《铁扇公主》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万氏兄弟积攒了十多年的动画机器和设备毁于日军的炮火中。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1933年,他们奇迹般地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这部影片标志着中国动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40年,万籁鸣回到上海,开始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片段,绘制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这部影片历时一年半,组织了100多人参与绘制,共绘制了近两万张画稿。影片最终长达7600余尺,可放映80分钟。《铁扇公主》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艺术片,也是继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

《大闹天宫》与国际影响

1959年,万籁鸣接到任务,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长片《大闹天宫》。这部影片是万籁鸣20多年的心愿。为了寻找片中诸多神仙的原型,他特意派人上京“求神”。光是“美猴王”的形象就变了无数次“脸”。他还借助自己掌握的剪纸、雕刻、手影等技艺,汲取木刻、年画等艺术特点,和张光宇、张正宇共同设计了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六七十个文臣武将的人物造型。

《大闹天宫》自上映后,便引起了国内外轰动,揽下包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内的无数奖项。1983年,它在法国公映,震撼了这个艺术的国度。法国《世界报》评价道:“它不但具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对后世的影响

万籁鸣对中国动画事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作品不仅吸引了无数中国观众,也对国际动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著名动画家手冢治虫就是看了《铁扇公主》后放弃学医,走上了动画创作这条艺术道路。手冢治虫曾深情地表示:“万老先生,我是看了您的孙悟空,才决心做一名漫画家的。”

晚年的万籁鸣依然关心着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他的墓碑设计成一卷展开的电影胶片,一座云遮雾绕的花果山,跃出了人见人爱的孙大圣。这位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在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后长眠,在他的身边还有那个能够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陪伴。

万籁鸣和他的兄弟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毅力开创了中国动画事业的新篇章。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传奇,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0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