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6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端阳香事里的权谋与机锋——《红楼梦》中的端午节香礼文化[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18) —

《红楼梦》里,到处都是机锋和权谋,连端午节都不例外。这个节日里,有人喜、有人忧。今天润杨说说,端阳香事里的权谋与机锋,以及《红楼梦》中的端午节香礼文化。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农历的五月五日,又称重五。贾府有端午节前,采买香料与冰片等药料的传统。
然而这个传统的驱邪避瘟的民俗,却折射出封建大家族的生存智慧。贾芸凭借十五两银子的冰片麝香叩开工作之门,恰是权力场中微妙博弈的绝佳注脚。
端午节香事,在《红楼梦》中,折射出权势阶层的生存法则。

一、端午香料的礼制密码。
根据《调鼎集》记载,清代端午香料需求剧增,"蛇虫出没,暑毒盛行"之际,香料不仅是避疫用品,更是身份象征。
贾府作为世袭贵族,采办香料堪称礼制刚需。贾府每个人都佩戴香囊,贾府人佩香囊不仅在端午节,平时也佩戴香囊。第十八回,贾政试才贾宝玉,非常满意,小厮要赏赐,宝玉说给钱。【众人道:“谁没见那一吊钱!把这荷包赏了罢。”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这里的荷包就是装的有可能是香料、还有可能是零食,或者是零钱。宝玉在衣服里面还挂着香包,这个香包是林黛玉送给他的。
有一出评戏叫《小女婿》这里女主人公送给心上人的香包里,装的就是香草。在古代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家里常备香料与香草。
从王熙凤筹备礼节所需冰片麝香,到元春赏赐香囊,可知,香料成为贯通贵族生活的纽带。
元春被封为贵妃后,贾府的香料采买,比往年更多了。
冰片、麝香、沉香、薄荷等都是高档香料,贾府每年需要为此支出大量银子。除此之外贾府还需要采购石菖蒲,艾叶、香叶、藁本等草药。

二、权术博弈下的礼物经济学。
贾芸是贾府的旁支,父亲死了,和寡母靠祖业生活。他不想坐吃山空,想到荣国府找工作。他先求贾琏,没成。他就想求王熙凤。贾芸想通过给王熙凤送礼,让王熙凤给自己安排工作。
贾芸是一个观察力很强的人。他知道,王熙凤往年间用大包银子购置香料,如今贾府出了贵妃娘娘,社会交往也会增多,香料是端午节送礼的时令礼物。今年肯定会采购更多的香料。
于是,贾芸借了倪二的15两银子买了冰片,麝香,用锦盒装好,送给王熙凤。
见到王熙凤后,贾芸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好,然后夸奖王熙凤工作能力强。王熙凤很受用。

贾芸道:“……只因我有个朋友,家里有几个钱,现开香铺。只因他身上捐着个通判,前儿选了云南不知那一处,连家眷一齐去,把这香铺也不在这里开了。便把帐物攒了一攒,该给人的给人,该贱发的贱发了,像这细贵的货,都分着送与亲朋。他就一共送了我些冰片,麝香。我就和我母亲商量,若要转买,不但卖不出原价来,而且谁家拿这些银子买这个作什么,便是很有钱的大家子,也不过使个几分几钱就挺折腰了。若说送人,也没个人配使这些,〔蒙侧批:作者是何神圣,具此等大光明眼,无微不照?〕倒叫他一文不值半文转卖了。因此我就想起婶子来。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下,不用说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因此想来想去,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方不算遭塌这东西。”一边说,一边将一个锦匣举起来。

贾芸以历史记忆唤起对方优越感;强调贵妃省亲后"香料加十倍用",将需求上升到皇家规格;"不糟蹋珍贵之物"的措辞,巧妙暗示王熙凤的尊贵地位。
贾芸的冰片礼物,价值虽只有15两银子,却创造了价值转换奇迹。
首先,通过差异化定位破局——避开寻常礼品,专攻王熙凤的端午刚需品类。
其次,运用稀缺性溢价策略,借元春贵妃身份赋予普通香药皇室光环。
再者,以"朋友馈赠"话术建立清白动机,完美规避贿赂嫌疑。
最终借"孝敬婶婶"完成价值实现,将商业交易转化为道德叙事。

贾芸之礼的成功,在于完美契合职场生态——既解决具体问题(办差事),又照顾心理需求(维护地位),更暗含情感投资(侄甥情谊)。这种三维价值构建,远胜于直白的钱物交换。
贾芸将普通药材提升至礼制高度,精准对应王熙凤既要彰显权威又求体面的深层心理。三、香囊背后的权力美学。
端午香囊不仅是驱邪道具,更是权力场的微型剧场。
贾芸的精妙之处在于参透这种权力美学——将物质转化为身份符号,让普通药材承载尊贵意涵。当他说"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方不算遭塌这东西"时,实则是在重构物品的象征价值体系。这种将实用品升华为权力媒介的能力,正是封建官场最珍贵的隐形资产。

结语:
从《红楼梦》端午香事可窥见:封建时代的节日礼仪绝非简单习俗传承,而是权力博弈的竞技场。
贾芸的成功启示今人:真正的高手既能洞悉规则本质,又能创造性运用符号价值。在物资丰裕的现代社会,或许更需要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让平凡事物承载非凡意义,使实用需求升华为精神共鸣。
端午节飘散的药香里,不仅飘荡着驱疫的艾草气息,更氤氲着千年不衰的生存智慧。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0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51
金币
263473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0
端阳香事里的权谋与机锋——《红楼梦》中的端午节香礼文化
端午香料的礼制密码
香料的作用与需求
在清代,“蛇虫出没,暑毒盛行”之际,香料不仅是避疫用品,更是身份象征。根据《调鼎集》记载,清代端午香料需求剧增。贾府作为世袭贵族,采办香料是礼制刚需,且贾府每个人都佩戴香囊,不仅在端午节,平时也有佩戴的习惯。

香料在贾府生活中的体现
贾府有端午节前采买香料与冰片等药料的传统。元春被封为贵妃后,贾府的香料采买比往年更多,除了冰片、麝香,还需要采购石菖蒲、艾叶、香叶、藁本等草药。此外,宝玉所佩戴的荷包里有可能装着香料,他衣服里面挂着林黛玉送的香包。这表明香料成为贯通贵族生活的纽带。

权术博弈下的礼物经济学
贾芸送礼的缘由与策略
贾芸是贾府的旁支,父亲去世后和寡母靠祖业生活,他不想坐吃山空,想通过给王熙凤送礼,让王熙凤给自己安排工作。他观察到今年贾府肯定会采购更多的香料,于是借了倪二的15两银子买了冰片、麝香,用锦盒装好送给王熙凤。见到王熙凤后,他先恭敬行礼问好,夸奖王熙凤工作能力强,还以历史记忆唤起对方优越感,强调贵妃省亲后“香料加十倍用”,将需求上升到皇家规格,用“不糟蹋珍贵之物”的措辞,巧妙暗示王熙凤的尊贵地位。同时,运用稀缺性溢价策略,借元春贵妃身份赋予普通香药皇室光环。

送礼背后的权力博弈
贾芸凭借十五两银子的冰片麝香叩开工作之门,这一事件恰是权力场中微妙博弈的绝佳注脚。端午节香事折射出权势阶层的生存法则,贾芸的行为体现了在封建大家族权力场中的生存智慧和对权力的追逐。

香囊背后的权力美学
端午香囊不仅是驱邪道具,更是权力场的微型剧场。在《红楼梦》的背景下,香囊承载着贾府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权力的象征。从元春赏赐香囊,到宝玉与众人身上的香囊,这些香囊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情感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贾府内部的权力结构和人际关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