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虽然没有显赫的成就,也没有得到过多宠爱,而且没有子嗣,但她却突然被加封为贤德贵妃。后宫如此广阔,佳丽成群,能在其中获得如此殊荣的女性实在不多,通常后宫中能得到宠爱的人多半是权臣、重臣之女。而贾府,虽然凭借祖先的功绩维持着一时的显赫,却不过是四代奢靡的家族,虽在朝堂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真正的实权却极为有限,像《甄嬛传》中的宜修,虽然出身庶女,却得靠着当今皇上母族的庇护才有机会成为皇后。
贾元春回家省亲时,亲情涌动,泪水难以止住。这一幕似乎也在无声地透露出贾府其实并没有足够的理由获得这种突如其来的荣宠。那么,为什么皇帝会给她这样的封赏呢?
尽管贾府已步入衰败,但在《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中,贾府仍是重要的存在。虽然它已不是一匹猛虎,却仍旧有其独特的反扑力,尤其是家族背后的深厚根基。无论是皇帝还是太上皇,虽然贾家可能为众人所厌恶,但他们并不敢轻易对这样的家族动手。往往选择通过试探或拉拢来与贾府保持关系。
在贾珍儿媳秦可卿的葬礼上,贾府无意中引起了两位天子的注意。贾珍为儿媳操办葬礼时的种种奢华,甚至不惜花费巨资为贾蓉购买官职,直接触犯了封建礼制,甚至请求义忠亲王为秦可卿超越身份界限的棺材,实在罕见。而且,不仅王公贵族、老牌家族纷纷来吊唁,连北静王这样的权势人物也前来悼念。
然而,秦可卿不过是贾府的儿媳,这样的花费与排场显然过于奢侈,难以让任何朝堂的权臣置若罔闻。即使贾珍昏聩,家族中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背后的深远影响吗?即使贾政是一个官场老手,身为家族长辈的贾母和其他亲戚们,依然无动于衷,甚至在孙儿贾宝玉生病时,宫中太医来到府上治疗,并未表达对皇上的感激,反倒表现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态度。
贾府依靠初代军功的庇佑至今,但现如今,家族的子孙无能无德,虽然两位天子并未对其动手,但对家族中的某些行为显然心生不满。尤其是这场葬礼,公然挑战了皇家规定的阶级仪制,甚至破坏了皇族利益。如此举动,必定会引起天子的警觉。
贾府并非普通的大臣之家,它本身是一个世家,承载着百年的历史与荣耀,甚至在现今的四大家族中仍占一席之地。贾府与皇族有着深厚的渊源,尽管如今走向衰败,但仍旧在皇权的庇护下苟延残喘。如此一来,皇族对贾家纵容其不端行为,或许正是出于一种“借力打力”的考量,毕竟这样的“臭虫”能为皇家做些脏活儿,不必亲自动手。
然而,贾元春在后宫的地位上升后,反而引起了更大的风波。她从女史升任为凤藻宫尚书,获得贤德贵妃的封号,这一荣宠实则昭示了两位天子的深思熟虑:既然有了贾元春这样的亲王亲戚,那自然需要她给予回报。然而,贾府对于这些微妙的宫廷之意似乎看不透,频频以各种方式触犯皇权。
尤其是在贾元春回家省亲时,她的言行举止更是让皇宫中的所有人心生疑虑。贾元春一见到家中长辈,情感溢于言表,泪如泉涌,而家中长辈反而以更恭敬的姿态迎接她,这一场面显得格外陌生而不和谐。她的态度明显让人感到她并不甘心于皇室生活,甚至有些抱怨。
尽管贾政心中满是思念,但作为父亲,他也意识到贾元春在宫中的态度是不容忽视的。他的提醒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内心疼爱,却必须告诫贾元春要谨言慎行。若继续无视皇家尊严,最终所承受的后果无疑是不可预测的。
贾元春的心情虽然复杂,但她终究是宫中的一位贵妃,面对着父母和家族的过度关怀,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无处不在。她在这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依然怀有对夫家的情感,并未完全屈服于宫廷的权力斗争。她似乎更希望回归一种更纯粹的生活方式,像普通百姓一样过日子。
但最终,贾元春的悲剧似乎注定。随着家族的贪欲与奢华,她的地位和贾府的未来都在逐渐走向破灭。贾府不仅仅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也是皇权抛弃的对象。随着贾家世族的腐化和内外压力的增大,最终,它的衰败成为了无法逆转的命运。
这场盛大而奢华的大观园建设,虽然一度让贾府声势浩大,但它也注定了家族的覆灭。在王公贵族的争斗中,贾家沦为牺牲品,最终,曾经辉煌的贾府彻底消失,只留下一个孤独、忧郁的贾宝玉,终日游离在自己的梦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