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1回复

[娱乐八卦]全球唯一能在「脏乱差」上碾压印度的国家!孟加拉国到底有多魔幻[5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1101
金币
139180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88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世界上这样一个国家,它80%以上的领土都是肥沃、平坦的冲积平原,本该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可它却被认为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它的首都面积有360 平方公里,却也挤着2100万人,人口密度在全球名列前茅,垃圾遍地,臭氣熏天,是全球最不宜居的城市。
它的生命之河(布里甘加河)里,除了病菌没有其他任何生物。这里盛产美女,连掌权者是女性,可这个国家女人的地位却极低。

乍听之下,你可能认为我说的是印度,但其实它是在脏、乱、差各方面都全面碾压印度的孟加拉。
近些年来,孟加拉的经济增长势头迅猛,但这背后其实依靠的是皮肉生意和血汗工厂。
之前我们已经做过两期视频来聊印度了,羊毛不能逮着一只羊薅,今天我们来聊聊,比印度还奇葩的孟加拉。

开挂火车
每年一月,孟加拉首都达卡会举行朝圣节,其规模是世界上仅次于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的穆斯林大聚会,举办朝圣节主要是向普通民众传播伊斯兰教的信仰和精神。
届时,千百万的穆斯林信众会从孟加拉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如潮水般涌向达卡,等到朝圣节结束后人流又像潮水般退去。
中国的春运曾被网友们戏称为「地球上年度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但殊不知春运在达卡朝圣节面前就是个弟弟。

孟加拉全国范围内延展着近3000公里纵横交错的火车线路,它们将首都达卡与东南部大港、西南印度加尔各答相连。
这套铁路运输系统大部分由英国殖民者建造,在1860年左右开始运营,比孟加拉国独立时间还早将近一百年。
铁路年久失修不说,每年还在超负荷运载。火车分为空调车厢、一等车厢和二等车厢,但每逢一些盛大的节日,坐票是不可能抢得到的,就连车顶也是一席难求。

达卡朝圣节期间,孟加拉的火车可以说是「开了挂的」,里外上下都挂满了人,车箱间的联轴上、火车侧边护栏上,以及车顶上,到处都是挂票,场面十分震撼。
因此达卡朝圣节也被网友们戏称为「火车节」。
这种乘车方式看起来很危险,实则一点也不安全。遇到下雨天,车顶变得很滑,容易跌落不说,火车每次穿过桥洞或者铁架时,搞不好还会给上面的人来个灭顶之灾。

每当进站停靠,车站里等候的乘客就会一拥而上,车站管理人员高喊的「注意安全」的声音瞬间就会被淹没在人群的喧闹声中。
有时候甚至连「挂票」都一席难求,这就催生了一种独门生意---租梯子。
一些小贩拿着梯子,等候在火车站,只要20塔卡(合约1块2人民币),乘客就能用他们的梯子迅速爬上车顶。如果几个人组团使用梯子的话,还能享受个团购价。

孟加拉的国土面积为14.76万平方公里,比中国安徽省稍大一些,总人口为1.7亿。
这两个数字单独看,哪个都不至于让人目瞪口呆,但组合在一起就造就了惊人的人口密度。
孟加拉的人口密度约1150人/平方公里,是中国人口密度的9倍。在人口过亿的非袖珍国中,孟加拉国的人口密度是最高的。

这样的人口密度导致了孟加拉高度阻塞的交通环境。达卡,是孟加拉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面积360平方公里,却生活着超过2100万人口,交通拥堵状况堪称世界之最。
毫不夸张的说,达卡街上的行车速度几乎和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了,各种卡车、小汽车、人力车、板车混在一起。

除了车速慢,交通还毫无秩序可言,你敢想象一个人口2100万的城市只有60个红绿灯吗?而且这60个红绿灯还形同虚设,根本不会有司机按红绿灯的指示开车。
经常到孟加拉出差的英国商人大卫.吉丁斯表示,他有30年驾龄了,但根本不敢在达卡开车。
拥堵的交通催生了一种别样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黄包车。

达卡是世界上人力三轮车最多的城市了,甚至有「三轮车之都」的称号,200万辆五颜六色的人力三轮车每天穿梭在达卡的大街小巷,成了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些人力三轮车是没有专用车道的,它们只能挤占机动车道,使交通拥堵雪上加霜,还常常发生刮蹭事故。
车夫带着乘客见缝插针地快速向前冲,似乎随时可能与迎面过来的车辆相撞。而人力车夫费劲蹬上5公里,最多也只能赚40塔卡,合约5块钱人民币。

达卡一年中有近10个月的时间是夏季,气温经常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在这样的天气里,什么都不做,也会浑身冒汗,更别提在强烈的日光下拉着乘客狂奔了。
2020年,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全球城市宜居性排名」中,达卡在140个城市中排139名,仅险胜常年战争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而人力车夫也只是孟加拉众多廉价劳动力中的一种罢了。

粪水淘金者
午夜时分,三个黑影出现在了达卡金店一条街的小巷子里,他们中的领头人名叫老加,只见老加命小沙熟练地打开了下水道的井盖。
不过大家别误会了,这三人并不是什么偷井盖的毛 贼,而是孟加拉的「粪水淘金者」。
「科比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而我垄断午夜三点的步行道。」这句话可能是粪水淘金者日常工作最真实的写照了。

这条街上有很多黄金首饰店,黄金在加工处理中会出现损耗,损耗的黄金可能存在于车间废水中,也可能漂浮在空气里。
达卡白天的气温很高,金店工作人员会频繁的洗手洗脸,流入下水道的这些金粉就成了无人认领的宝藏。
淘金工作只能在晚上进行,因为下水道的恶臭会引来街上商贩和行人的抱怨。

只见小沙身手敏捷地跳入下水道中,先把淤泥踩实,方便之后的打捞。这些淤泥是街道垃圾和人体排泄物的混合,气味让人终身难忘,但显然小沙已经对这味道习以为常了。
数小时的打捞工作让他们收获了2大桶泥浆。由于条件有限,小沙只能在井边简单地冲洗身子,等回家后再洗澡。
接下来的提炼工作是更耗时的步骤,先用水过滤出有价值的杂质,然后在一间小屋内把杂质倒入强酸中,进行腐蚀。其他金属杂质会被腐蚀掉,最后只剩下黄金。

在这个过程中,强酸释放的有毒气体会伤害人的眼睛和肺部。最后,还要使用水银这种剧毒物质。
把一滴水银倒入强酸腐蚀后的残渣中,黄金会吸附在水银的表面。再把吸附了黄金的水银球放入炭火中加热到400摄氏度,水银蒸发,留下一颗米粒大小的黄金。
这个过程中释放的汞蒸气也是有毒的,会损伤人的脑组织和肝脏。而这颗米粒大小的黄金就是老加一行三人忙活了几天的收获,那么他们能得到多少钱呢?

老加将黄金拿到金店出售,称重后的结果是0.35克,老板以纯度不够为由,只给了他不到1200塔卡,合约71人民币。
这钱将由三人平分,也就是说每人只能分到400塔卡,约23人民币。
老加从事粪水淘金这行已经超过30年了,如今随着下水道内残留的金粉越来越少,淘金者的人数也在急剧减少。目前,在达卡只有不到50人还在从事这项工作。
除了人力车夫和粪水淘金工,孟加拉还有一个特殊的工种「死亡拆船工」。

死亡拆船工
孟加拉国最大港口城市吉大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船坟墓,每年都有大量的商船从世界各地来到这儿,被大卸八块。
上世纪60年代,一艘希腊商船遭遇风暴,被困在了吉大港斯塔昆县的海岸,而后作为报废船被买下进行拆解,从此拉开了孟加拉国拆船业的序幕。
如今全球每年有近千艘商船报废,其中三成船只的归宿在孟加拉。

对于外国船东们来说,废船是累赘,但如果让他们把废船开到孟加拉,他们不但可以绕开国际法,不清理有毒有害垃圾,还能按照船舶的大小,拿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收购价。
对于拆船公司来说,这也是一笔利润可观的买卖。
平均耗资500万美元购得的废船,在三到六个月内可以回收大约600万美元,也就是产生了100万美元的利润。

船嵌入泥地后,里面的液体马上被抽出,包括残余的柴油、机油和消防药剂,然后转卖出去。
之后拆除机械和配件,出售给回收商,从巨大的引擎、电池、发电机、几千米长的铜线,到船员床铺、舷窗、救生艇以及驾驶台上的电子仪表,这些东西统统都可以二次出售,其中最值钱的自然是轮船的引擎。
内部被拆除干净后,在绞盘和焊枪的协助下,船只的外壳也会被锯开,每一块铁皮都会被卖到钢铁企业回炉重造。

在吉大港,有5万多名工人行走在危险的泥滩,与商船的尸体为伍。有经验的工人会在开拆之前,将活鸡放到船舱或货柜之中,以便检测里面的环境是否安全。
因为很多废船往往没有经过任何清理,就开到了吉大港,万一里面还有残留的燃料或者有毒垃圾,那么工人们将会面临爆炸、火灾甚至中毒的威胁。
为了最大程度的榨取利润,很多拆船公司都不会给工人配备任何防护装备,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有,工人们都是徒手赤脚在海滩上作业的。

瓦斯爆炸、钢材滚落被砸伤、船体猝然垮塌等事故时有发生。
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外伤,商船中广泛使用的绝缘材料石棉,以及油漆中的铅化物、汞和砷,会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长期腐蚀拆船工的健康,让他们患上石棉肺、铅中毒或者肾病。
那么这样一份拿命换钱的工作能够工人们带来多少收入呢?

资料显示,孟加拉拆船工人主要有三个工种:焊切工、缆绳工和搬运工,内部又分为4个级别。
其中焊切工的平均工资最高,一个高级别的老焊切工一个月最高能领到32000塔卡的薪水,合人民币不到2000元。
搬运工则大多数是一些由学徒升级而来的低级工人,他们的月薪最高只有16000塔卡左右,合人民币不到1000元。
而搬运学徒的待遇只有每月1500塔卡左右,大约相当于人民币不到100块。

孟加拉国从事劳动力服务的工人们,平均月收入在800~1000元人民币的水平,可以看出拆船工的工资的确要高一些,但依旧与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和面临的危险是不成正比的。
除了被压榨的工人,船只拆卸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汞、砷、铬、氰化物、黄磷等可溶性剧毒物的废渣,会被直接排入海中,或者埋入地下。
所以有环保和维护工人权益的民间组织称「如果可以无须顾忌渗入土地的有害物质,也能做到对寡妇们的哭声充耳不闻,那么孟加拉拆船的确听起来像笔好生意。」

2009年,韩国导演朴奉南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铁乌鸦》,反映了孟加拉拆船工人的辛酸,引起了强烈反响。
2014年,美国《国家杂志》又发文《铁与血之歌》,批评孟加拉拆船业对工人权益的侵害。
而国际海事组织更是早在2009年便已推动数十个国家缔结条约,要求不得采用「搁浅法」报废船只,这样会严重破坏港口和附近海域的环境。

然而,多年来,孟加拉政府很难下定决心「壮士断腕」,整顿拆船业,因为拆船商们给政府创造了大量税收。
而那些拆船工人们也因为有家要养,无法放弃高薪工资,就这样把命堵在了泥泞的海滩上。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2年孟加拉仍然有18.7%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但你敢相信吗,历史上孟加拉地区曾经是南亚最富裕的地方。

曾经的辉煌
孟加拉国处于恒河和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上,非常适合进行农耕生产,这在农业主导的古代社会,是绝好的「帝王之基」。
人类掌握造船技术后,密布的河、湖又会成为古代高速公路,带来交通优势。
相传,曾经的孟加拉先民兵强马壮,坐拥数千头战象。公元8世纪~12世纪,孟加拉地区存在着一个繁荣的佛教政权---波罗王朝。

9世纪时,这一王朝的疆域达到极盛的状态,一度统治尼泊尔地区及恒河流域中部,拥有千万以上的人口。
波罗王朝虽然没能统一印度次大陆,但却给孟加拉地区带来了安定与繁荣,波罗王朝与西藏、东南亚、阿拉伯地区的政权交好,贸易极为繁荣。
作为印度次大陆最后一批佛教政权,波罗王朝还修建了大量佛寺,并赞助那烂陀寺、超戒寺等佛学研究所。

波罗王朝覆灭之后,孟加拉地区依然有着雄厚的贸易基础。11世纪,伊斯兰势力入侵印度次大陆,孟加拉地区的民众开始改信伊斯兰教。
16世纪,莫卧儿王朝的蒙古铁骑征服了孟加拉地区,此时这里已经是印度次大陆上,人口最多、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了。
但这也是孟加拉最后的余晖了。到现代1971年,孟加拉国宣布独立时,该国有80%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人均GDP排名世界倒数第二。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答案是英国殖民。

1857年,莫卧儿帝国被英国攻占,沦为殖民地。很快,船坚炮利的英国人又接着统一了印度次大陆。
此后一直截止至1947年,这块庞大的陆地被称作「英属印度」,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当时的印度次大陆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分庭抗礼,水火不容。

二战以后,全球各地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属印度也顺应时代的潮流,独立运动此起彼伏。
英国一看印度独立的势头已经压不住了,只能顺水推舟于1947年8月15日,承认印度独立,但英国人撤出前,在印度埋了一颗雷。
驻印总督蒙巴顿利用印度由来已久的宗教冲突,提出了「蒙巴顿方案」,该方案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把原英属印度分裂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印度人主要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而巴基斯坦又被分为了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以下简称东巴和西巴)。
大家看地图就可以发现,虽然同属一个宗教,但这两块地不仅完全不挨边,中间两千多公里还硬生生隔着一个印度。
东巴和西巴虽然信仰相同,但在文化和语言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巴说乌尔都语,东巴说孟加拉语,而西巴以「主体」自居,牢牢把控着巴基斯坦的各项权利和资源。
比如官方语言以西部为准,国家财政支出大部分被西巴拿走,东巴种黄麻所产生的收益也被用来开发西巴。
长此以往,东巴人民心中的不满情绪不断堆叠,东西两边的对立之势已经昭然若揭。

印巴分治后的印度,被两个伊斯兰国家包围着,心里也不是个滋味,看着东巴和西巴「窝里闹」,内心一阵窃喜。
1971年,在印度的支持下,东巴独立战争(或者说孟加拉独立战争)爆发,孟加拉地区再次陷入动乱。
1972年1月,东巴基斯坦得以独立,改称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独立之后的孟加拉,依然是苦难深重。可以说被英国殖民后,一直到近现代,印度次大陆一直深陷战乱之苦和宗教冲突中,百姓民不聊生。

再加上刚才我们提到,孟加拉国80% 的陆地由肥沃的冲积低地组成,河湖密布,这在农业时代是上好的良田,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孟加拉境内的230条河流占到了国土面积的10%,而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又处于10米以下,一旦遭遇暴雨,汹涌的洪水会席卷全国。
不仅仅是洪水,海水倒灌、热带高温、印度洋飓风都是困扰孟加拉国的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灾害,不仅仅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并且严重拖慢了孟加拉国的发展。

而且作为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孟加拉的农业技术却极其薄弱,科技上不去,只能靠人力从地里刨食,所以孟加拉的先民们普遍倾向多生孩子以提高生产力,这就导致了人口急剧地增长。
无限增长的人口数量又反过来又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说完了孟加拉国贫穷的历史根源,我们再来聊点轻松的。你知道吗,印巴分治无意中还造就了全球最奇葩的国界。

这是印度和孟加拉曾经的国界,这里有着全世界最大的「飞地群」。所谓飞地就是某个地理区划境内有一块隶属于他地的区域。
印孟边境的印度境内有71个孟加拉飞地,孟加拉境内又有102个印度飞地。更奇葩的是,这些飞地中还有飞地,就是所谓的二级飞地,三级飞地。
达阿拉卡各布列就是全球唯一的三级飞地,它在孟加拉境内,由印度所有,走两步出去是孟加拉,再走两步是印度,再走两步就来到了孟加拉。

那么这么奇葩的飞地群究竟是形成的呢?相传,17世纪末,统治当地的比哈尔邦和兰格普尔邦的两个土邦王公,曾用飞地作为下棋打牌的筹码。
两人每次见面,打牌或下棋前,都将各自属地一些村庄的名字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谁输则将筹码交给对方。
一来二去,造就了百余个留在对方土邦国内的飞地。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历史传闻而已。

17世纪的印度还没有现代国家的边境概念,飞地居民可以不受影响的进出飞地。但在历史的演进中,飞地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印巴分治,后来孟加拉又独立后,飞地的存在,常常给这里的居民造成很多困扰。
比如仅仅隔着一条街,你可能会看见街左边的伊斯兰教徒开的肉铺在卖牛肉,街右的印度教徒开的肉铺在卖猪肉,两家因为信仰的不同,一言不合就要开干。

居民看病、上学都要出国,去集市买东西,也算是走私。他们不得不贿赂边境警察乞求开恩。边境警察们倒是油水不少,但居民们怨声载道。
不过,这些种种荒谬,终于在2015年结束了。2015年7月31日,印孟双方签署了一项历史性的领土互换协议(《陆地边界协议》)。
印度将获得了51块位于印度本土的孟加拉国飞地(7110英亩),孟加拉国获得了位于孟加拉国本土的111块印度飞地。如今的印孟边境就太平多了。

在孟加拉还有另一个奇闻,那就是女性轮流执政。1974年,孟加拉爆发大规模饥荒,估计至少有100万以上的人饿死,人民吃不饱,自然是要反抗的。
1975年,反叛军将当时有国父之称的孟加拉总理谢赫. 穆吉布.拉赫曼一家都屠杀了,但国父之女哈西娜当时在国外,所以幸免于难。
哈西娜在流亡中度过了六年,后来当选为其父亲的政党——人民联盟 党的领导人,开始在孟加拉国的政坛上叱咤风云。

除此之外,前军人总统齐亚·拉赫曼的妻子卡莉达,在齐亚死后,就代替丈夫的角色,领导着孟加拉国的民族主义党在政坛上大杀四方。
这两位女性一直都怀疑对方是杀死自己父亲和丈夫的凶手,所以在政坛上一直争锋相对,经常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1991年卡莉达成为孟加拉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五年后哈西娜打败了卡莉达,成为新一任的女总理。时间到2001年,卡莉达又回归女总理的宝座,任期至2009年。

这一年,哈西娜再次当选总理,一直连任到2024年8月,孟加拉国爆发政变,哈西娜被迫宣布辞职,并火速离境逃往印度。
这两位女性掌权,可以被称为孟加拉国历史上女性地位最高光的时刻了。
大家肯定以为一个能让女性掌权的国家,其国内女性的地位不会低到哪里去吧,事实可以说太出人意料了,孟加拉女性的生活完全能用「悲惨」2个字形容。

妓女岛:无法逃脱的合法牢笼
孟加拉属于伊斯兰教国家,而且又是一个保守的农业国,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女人地位极低。
偏偏孟加拉女人又长得十分漂亮,深棕色的皮肤,高鼻梁大眼睛,长长的睫毛,五官立体深邃,气质出众。
2000年时,为了发展经济,统治者想出了一个一本万利的方法:性交易合法。

此消息一度在孟加拉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一个由两位女性轮流执政的国家,竟会出现这种荒唐的决定,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此后,孟加拉国女性性从业者的数量迅速攀升,如今已超过了10万人。按照规定,性工作者必须年满18岁,但这项规定很难落到实处。
坎达帕拉是孟加拉第二大的妓院,有200年的历史,它位于首都达卡附近,处于全国的中心位置,可优越的地理位置并没有帮助村民走出贫困,反而促进村子成为世界有名的「妓女村」。

在这个只有12英亩的小村子里住着1600名女性,她们每天需要接待3000名左右的嫖客。
这些女性有的是被家里人卖到这里赚钱养家的,有的是小时候被拐卖到这里的,还有的是被皮条客骗来的。
在坎达帕拉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进了妓女村,你就不可能再出去了,一辈子都得耗在这儿。

更让人绝望的是,多数嫖客没有避孕意识,这导致很多性工作者意外怀孕,甚至在怀孕之后,也只能挺着大肚子接客。
这种环境中出生的孩子,命运比他们的母亲更加悲惨,如果出生的是男孩,很快会被卖掉,如果是女孩,等她们稍微长大一些,也会被迫从事和母亲一样的工作。
利益熏心的老鸨通常还会使用一种名为欧得乐爽的药物催熟孩子们的身体,这种药在其他国家常用于催熟大型牲畜,其副作用会给肾脏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而即使拼命接客,最终落到这些女人手中的钱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老鸨买下一个女人的花费大约是10万塔卡(约6000元人民币)。
此后每接一次客,客人会支付200-400塔卡(约12 ~ 24人民币),这些钱中的大部分要上交老鸨作为伙食费和住宿费。
2014年,由于坎达帕拉的肮脏已经人尽皆知,当地政府认为这个村子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形象,下令拆除,并解救困在村子里的妓女。

村子沦为一片废墟,被官员带走的除了村子,还有性工作者的私人财物。但村子被夷平后,女人们并没有马上离开。
十几年前,政府的一纸文书助纣为虐,十几年后,又不经她们的同意,就把她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无情摧毁。
多年来,卖 身已经成了她们赖以生存的唯一能力,外界社会也很难接纳她们。

政府的霸道行为遭到了举国上下讨伐,无法从事其他工作谋生的女性干脆联合起来将拆除村子的官员告上法庭。
在巨大的压力下,政务只能妥协,后来村子在当地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重建,女人「得以」,或者说她们「只能」,继续回到村子里,靠出卖肉体,换来生存。
而类似这样的村子在孟加拉有20多个。

南亚奇迹:挣扎与希望
2000之后,孟加拉经济从以农业为导向,转为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经济,GDP增长势头迅猛。
过去15年, GDP平均增长率均保持在6%以上,2019年达到7.88%的历史最高水平。那一年孟加拉超过巴基斯坦成为了南亚地区的第二大经济体。
2022年孟加拉GDP超过了4600亿美元,增速达7.1%,人均GDP近2800美元,连续4年超过印度,连续8年超过巴基斯坦。很多印度人都不敢相信,原来的穷邻居如今居然比我们还有钱。

从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发展到2015年的中低收入国家,孟加拉的变化在国际上被誉为「南亚奇迹」,而支撑孟加拉经济腾飞的是纺织服装业,其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0%。
孟加拉国纺织行业出口以服装为主,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进口则以面料为主。
数据显示,在孟加拉有500万人从事服装业,其中女性从业人员超过80%。在这些起早贪黑、拿着微薄薪水的女性工人们背后是无数血汗工厂。

由于孟加拉国劳动力充足,薪资水平又低,很多外国服装厂选择在孟加拉国落户,雇佣当地人为员工。
这些员工的整体识字率只有50%左右,而服装制造是一件低技术的工作,文化水平并不会影响工作效率,反而更方便工厂主人牢牢控制员工。
她们被圈禁在狭小昏暗的厂房里,用粗糙的双手制造精美的衣服,身上却穿着堪堪蔽体的布条。工厂规定的工作时间是12小时,但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换来的薪水起初只有每个月7000塔卡(合约420人民币),工厂还常常拖欠工资。
2014年8月2日,达卡一家服装厂的1600名工人进行了五天的绝食抗议,要求支付3个月的拖欠工资及开斋节奖金。
此后抗议和游行活动几乎年年都有,但服装厂普通制衣工的薪水也只是象征性地被提高到了8300塔卡。

薪水低不说,工人们还可能面临工作环境的安全隐患。很多服装工厂非常简陋,厂房就由几层铁皮,几根钢管支撑,没有其他加固措施,也没有疏散通道。
2013年4月24日,达卡的拉纳广场大楼坍塌,1134名工人被活埋,2500多人受伤,堪称全球制衣业史上最惨重的工业灾难。
这事儿发生在早上八点整,工人们刚进厂房,整栋大楼轰然倒塌,灰尘滚滚,惨叫声此起彼伏。
生还者回忆,头一天他们就发现墙壁裂了个大口子,可是厂长拍着胸脯保证「没事儿,明天照常上班」,结果第二天厂房直接变成了乱葬岗。

不过,话说回来,孟加拉国的经济腾飞吸引了很多外国投资者,也确实带富了一小撮人。
达卡虽说人满为患,房子盖得比俄罗斯方块还要紧凑,但依然有一些闹中取静的富人区,比如高尔山1区、高尔山2区巴拿匿。
这里的楼房视野好,环境好,与中国的高档住宅小区并无二致,楼里光保安就配了十几名,甚至电梯上都安排了专门的人来负责按按钮。

在达卡,一杯咖啡能卖到500塔卡,合约三十块人民币了,价格跟国内的星巴克不相上下,在当地可谓天价。这大概是因为孟加拉人不喝咖啡,咖啡只卖给外国人的缘故吧。
《我不是药神》里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为了治疗「贫穷」这场病,孟加拉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在2024年,刚有起色的经济还是接连遭遇了重击。

先是2024年7月步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经济失败国家」的后尘,居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45亿美元的贷款纾困。
接着,领导孟加拉国取得显著经济成就的哈西娜政府,在2024年8月因学生不满公务员配额制的抗议,而惨淡下台。
亲印的哈西娜政府倒台后,孟加拉与印度间的蜜月期也随之结束。今后孟加拉是否能走出动荡局势,找到产业升级的新方向,并继续保持经济奇迹,答案只能交给时间了。
点击此处观看完整视频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1101
金币
139180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88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孟加拉国作为全球唯一在“脏乱差”维度全面碾压印度的国家,其魔幻现实主义的生存图景令人瞠目。以下从五个维度解析其“魔幻”特质:

  一、人口密度与交通魔幻:达卡的窒息生存

  人口密度全球之最:国土面积仅14.76万平方公里(约中国安徽省大小),却承载1.7亿人口,人口密度达1150人/平方公里,是中国的9倍。首都达卡360平方公里内挤进2100万人,每平方公里超4万人。

  交通地狱模式:仅60个形同虚设的红绿灯,达卡堵车堪称世界之最。10公里路程需3-4小时,人力三轮车与机动车混战,车夫日均收入仅5元人民币。

  扒火车文化巅峰:火车内外挂满乘客,车顶加装网格防坠落。朝圣节期间,车厢外挂票价格低廉,但风险极高,每年数百人因扒车伤亡。

  二、环境灾难:比印度恒河更恐怖的污染

  全球最脏河流:布里甘加河大肠杆菌超标数百倍,河面垃圾层厚达30厘米,工业废水与排泄物直排,鱼虾灭绝。

  垃圾围城现状:达卡日均产垃圾5000吨,处理率不足50%,街道、河流遍布塑料与粪便。露天排便率超50%,女性夜间在街边如厕成常态。

  洪水与疾病循环:70%国土为冲积平原,年均洪灾淹没40%土地,污水倒灌致腹泻、霍乱高发。2022年洪灾致110人死亡,垃圾山滋生传染病。

  三、经济魔幻:血汗工厂与粪水淘金

  血汗经济支柱:制衣业占出口70%,工人日薪2美元,工厂废水直排河流。拆船业雇佣8万人,油污污染海岸线,工人中毒致死率高。

  粪水淘金产业链:达卡金店工人日排含金废水,淘金者夜间潜入下水道,用强酸与水银提炼黄金,中毒致残率超30%。

  女性双重困境:总统为女性,但性别歧视严重,女性识字率仅59%,童婚合法化,性交易合法化以“控制性病”为名。

  四、生存悖论:增长与贫穷并存

  GDP增速假象:近年经济年增6%,但依赖低端产业。人均GDP仅2100美元,40%人口日收入不足2美元。

  教育与卫生荒漠:仅40%农村有厕所,30%儿童发育不良。医疗资源匮乏,洪灾后死亡多因感染而非溺水。

  五、历史宿命:殖民创伤与气候诅咒

  殖民掠夺遗产:英国殖民时期资源被掠夺,独立后印巴分治引发饥荒,1971年独立战争后经济停滞。

  气候末日预言:80%国土海拔不足10米,海平面上升威胁生存。2050年或被淹没15%,现年均洪灾致200万人流离失所。

  结语:魔幻背后的生存哲学

  孟加拉国的“魔幻”本质是资源诅咒、人口失控与气候灾难的叠加态。其生存逻辑颠覆常规认知:在粪水中淘金、在洪水中种稻、在死亡线上狂欢。这种极端生存模式,既是对人类韧性的极致考验,也是全球化时代边缘国家的残酷寓言。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