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鹏机器人IRON在2025上海车展的亮相及相关规划,结合何小鹏的发言,可总结以下关键信息:
一、IRON机器人技术亮点
仿生设计与运动能力
身高178cm,体重70kg,采用1:1仿生结构,配备62个主动自由度和22个手部可动自由度,可模拟人类站立、躺卧、坐姿等动作,行走稳定性优于人类。
搭载自研3000T算力的图灵AI芯片和720°无死角鹰眼视觉系统,实现智能避障与动态平衡。
交互功能展示
车展现场展示了招手、碰拳、点赞、聊天等互动能力,引发观众与行业代表(如周鸿祎、法国代表团)的关注与体验。
二、量产计划与应用场景
工业场景先行
IRON已在小鹏广州工厂投入实训,目标2026年实现规模化工业量产,初期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如装配、质检)和门店服务(客户接待、产品讲解)。
何小鹏强调,人形机器人应先服务工业场景,再逐步进入家庭领域.
未来扩展方向
小鹏计划将AI基座模型应用于汽车、飞行汽车和机器人等多终端,构建物理世界AI生态。
三、发布会其他亮点
新车发布与市场表现
小鹏P7+超长续航Max版上市(20.88万元),主打12分钟快充补能420公里,吸引燃油车主置换。
2025款X9全球交付,7天内大定超7500台,创纯电MPV纪录。
行业趋势展望
何小鹏预测,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将成为车展常驻角色,如同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四、车企竞争格局
除小鹏外,小米、上汽、比亚迪等车企近年也在布局具身智能领域,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