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5阅读
  • 2回复

[保健养生]纪实:葛均波院士:最佳的降血压方法不是低盐与慢跑,而是这5点 [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8208
金币
117106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7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59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4-14) —
清晨六点,光线还未完全穿透城市雾霭,一位退休老人在公园小路上缓慢地奔跑。身后,是拖沓的脚步声与轻微的喘息。


他一边掏出手机看步数,一边嘟囔着:“今天得多跑几圈,医生说血压得靠运动降。”
这画面像极了千千万万中老年人的清晨——以为一把控住了健康,其实只是紧握了一把沙。
“低盐饮食、慢跑锻炼”几乎成了高血压人群的“标配口号”。
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病专家葛均波却提醒大家:真正有效的降压,不止这两样,甚至它们并不是最关键的。
这句话,就像一记重锤,砸在了习惯性的健康观念上。


很多人一听到“高血压”,第一反应就是“少吃盐”。确实,钠摄入过多会影响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
但问题是,仅靠“低盐”,并不足以控制血压。
中国心血管健康报告指出: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饮食已经相对清淡。
盐,就像是一座山的阴影,总被人盯着看,却忽视了山本身的结构——压力、睡眠、情绪、运动方式和心理认知这些才是血压真正的“地基”。


慢跑,是很多人热衷的“降压神技”。但现实却在打脸:
一项关于中老年人运动方式对心血管影响的研究发现:单一的慢跑,对于高血压控制的效果,并不显著。
为什么?
慢跑固然能增强心肺功能,但如果没有科学监测与个体化调整,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一些人早上空腹跑步,导致血糖骤降;一些人跑得过量,反而引发心律不齐。


更何况,高血压是“慢性内战”,不是靠一场“短跑冲刺”就能取胜的。
你是否有过这种体验:一着急,耳朵发热,头皮发紧,血压表上的数字瞬间飙升?
情绪波动,是血压最容易被忽视的“点火器”。


研究显示,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轴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血管收缩,从而诱发血压升高。
而很多中老年人,习惯将情绪“藏在心里”,不宣之于口,却悄悄地伤了血管。
科学建议:试试冥想、深呼吸、书法、园艺等放松活动,让心“松一口气”,也是给血管“松绑”。
一个人若长期睡不好,哪怕饮食再清淡、运动再规律,血压也难以安稳。


一项涵盖8000多名中老年人的大样本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提高了近50%。
睡眠不足会打乱人体的昼夜节律,使血压调节系统紊乱。
尤其是夜间血压不下降(“非杓型”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
科学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使用手机,减少咖啡因摄入,必要时进行睡眠监测。
运动不是万能钥匙,更不能“头痛医脚”。


对中老年人来说,最适合控制血压的运动,并不是剧烈的慢跑,而是:
· 快走
· 太极
· 游泳
· 低强度的抗阻训练(如弹力带训练)
这些运动形式能温和地提升血管弹性,改善心脏功能,同时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是血压管理的黄金标准。
“我吃降压药随心情,今天忘了也没事……”
这样的随意,是高血压管理的大敌。
人体血压有自己的“生物钟节律”:早晨7与8点是血压高峰期。
此时若生活节奏紊乱、用药不规律,极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科学建议:
· 每天定时测血压
· 按医嘱服药
· 饮食、运动、作息保持规律
规律,是打赢慢性病的底牌。
有些人总觉得:“我血压高也没啥感觉”“吃药会上瘾”“降压药伤肾”……


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是“隐形炸弹”。
研究表明:超过3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对疾病的认知误区,导致用药依从性差,控制效果不佳。
正确的健康认知,是最强的“药”。
试想一下,一个人每天吃得健康、运动得体,却因为错误认知不吃药、不复查,这样的“努力”就像在沙子上盖房子,终将坍塌。


它更像是一场关于生活方式的修炼。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才是最有力的“降压良方”。
一个吃得很咸却不焦虑的人,可能比一个每天跑步却心事重重的人,更不容易血压飙升。
慢性病的关键,不在“做得多”,而在“做得对”。
有一幅画,画的是一座钟表,表盘上不是数字,而是生活习惯的片段:睡眠、情绪、运动、饮食、认知。


当这些习惯协调转动时,血压的指针,才会稳稳地指向健康。
葛均波院士的提醒,像是一根指针,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降压,不靠“拼命三郎”似的运动,也不是一味地“滴水不沾盐”,而是从生活的每个细节里,找回节奏与平衡。
别再指望一瓶药或一双跑鞋救你于高压之中。


真正能救你的,是你对生活的态度、对身体的敬畏、和对健康的认知。
就像那位清晨跑步的老人,如果他能慢下脚步,坐在公园长椅上闭目养神十分钟,或许,比多跑两圈更有益。


而你我,也该在每一次心跳中,听见身体的回响。
1条评分金币+21
xian209 金币 +21 - 前天 17:0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8208
金币
117106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7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0:00
葛均波院士提出的最佳降血压5点建议
少盐少油、多吃蔬果
心血管疾病和饮食密切相关,日常饮食要坚持少盐少油、多吃蔬果。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北高南低,与盐摄入量南北差异大有关,北方部分地区居民盐摄入量远超推荐量。如山东青岛冠心病患者数量多,原因之一就是吃得太咸。葛均波院士自己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 - 5克,建议大家少吃盐、少吃精加工食品,留意食品标签选择低盐食品。同时,少油也很关键,包括炒菜用的烹调油和加工食物中的脂肪酸,他还曾在两会期间提出加强反式脂肪管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荐成年人蔬菜摄入量达300 - 500克/天,水果摄入量达200 - 350克/天,常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可补充叶酸和维生素,降低因高血压引发脑卒中的风险,最好顿顿有蔬菜、天天有水果1。

戒烟限酒
吸烟对心血管损害大,不亚于对肺的损伤,可导致血栓形成,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葛均波院士曾接诊一位30岁因长期大量抽烟导致右冠状动脉后三叉处85% - 90%狭窄的心肌梗死患者。所以,戒烟越早越好,能降低肺癌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还可避免亲友吸二手烟。对于中老年人,不过度饮酒也是重要的护心手段。很多中老年人有三高和慢性基础病,大量摄入酒精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建议成年人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尽量滴酒不沾1。

适量运动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量运动,对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葛均波院士从小热爱武术运动,青年时期习武为其打下身体基础,随着年龄增长开始打太极拳。太极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刚柔相济,内外兼修,与现代医学中的心脏康复理念相契合,且对场地和人员要求小,易于普及推广,是中式心脏康复处方的典范。虽然这里未明确提及哪种运动是最佳降血压运动,但强调了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1。

释放压力
虽然搜索结果未详细提及葛均波院士关于释放压力的具体阐述,但在整体的健康生活方式中,释放压力对血压控制也起着重要作用。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使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人们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朋友交流、旅游等方式来释放压力1。

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和调整,对血压的稳定至关重要。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血压波动。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每晚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对降血压有积极意义135。

此外,除了以上5点,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和身体其他指标,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血压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3783
金币
83452
道行
1980
原创
2379
奖券
2603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61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7:48
  这段文字深刻地揭示了高血压管理中常见的误区,并强调了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低盐饮食和慢跑并非唯一:虽然低盐饮食和适量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很重要,但它们并非最关键的因素。压力、睡眠、情绪、运动方式和心理认知等才是血压控制的“地基”。

  2. 情绪管理: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轴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血管收缩,诱发血压升高。冥想、深呼吸、书法、园艺等放松活动有助于缓解情绪。

  3. 睡眠的重要性:睡眠不足会打乱昼夜节律,使血压调节系统紊乱。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手机和摄入咖啡因,必要时进行睡眠监测。

  4. 适宜的运动方式:快走、太极、游泳和低强度抗阻训练等温和运动更适合高血压患者,有助于提升血管弹性和改善心脏功能。

  5. 规律用药:人体血压有生物钟节律,早晨7-8点是高峰期。不规律用药极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每天定时测血压、按医嘱服药至关重要。

  6. 健康认知:超过3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认知误区,导致用药依从性差。正确的健康认知是最强的“药”。

  7. 生活方式的修炼: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才是最有力的“降压良方”。慢性病管理的关键在于“做得对”,而非“做得多”。

  8. 生活态度和健康认知:真正能救你的,是你对生活的态度、对身体的敬畏和对健康的认知。从生活的每个细节里找回节奏与平衡,才是降压的关键。

  总之,高血压管理是一场关于生活方式的修炼。除了饮食和运动,情绪管理、充足睡眠、规律用药和正确认知同样重要。只有全面调整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血压,维护心脑血管健康。让我们在每一次心跳中,听见身体的回响,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找回健康的节奏。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