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阅读
  • 2回复

[红楼梦]宝钗和宝玉结婚,贾元春送来一匹锦,贾母见后大吃一惊:贾府要没  [2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091
金币
24960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15
在看红楼梦时,我们总盼着贾宝玉能和林黛玉结为木石前盟,但最后看到的却是金玉良缘。
而在金玉大婚的前夕,贾元春从皇宫中送来礼品。
在这些礼品中,一匹锦缎让贾母倒吸一口凉气,她看也不看,仓促转身离去……


京城豪门
初看红楼梦时,注意力全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全然忽略了书中的细节和隐喻。
而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又经历过世间冷暖和人情世故后,再读红楼梦,就会发现红楼梦就像一个巨大的销金窟。


虽然小说中并未提及贾府所在的具体城市,但通过作者的出生地南京,且院落造景,植物种类来红楼梦的真实“取景地”应该为南京金陵。
但在文中,我们还能看到,身为贵妃的贾元春,却能夜访贾府,然后在凌晨回皇宫。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贾府就是京城。
而且更离奇的是,曹雪芹本是清朝人,如果红楼梦是以他少年时光为模版写成的故事,那么,小说中的男性又怎会个个留长发,而不是清朝的金钱鼠尾呢?


而且清朝的统治者是八旗子弟,为了更好的地管理中原汉人,为此对文字管理极为严格。
而在红楼梦诞生的那几年时间里,正是最为严格的年代。
根据以上几点推论,我们有理由相信,曹雪芹为了将心中故事全盘托出,所以在故事外面套了一层壳子。


所以,我们就抛掉这个壳子,沉浸于故事本身,来看看贾府究竟过着怎样的奢靡生活。
在林黛玉的视角下,我们能看到,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宁荣二府就独占了一条街。


而且这还是前院,并未算上后面闲置的花园。
而林黛玉初入荣府的时候,是被几名下人用轿子抬进来的。
这就相当于现在进入府宅的时候,需要司机开车送进去,而不是步行。


而进入荣国府走了一段时间后,轿子放了下来。
这时候,我们能看到,不只是林黛玉坐了轿子,服侍她的婆婆也坐了轿子。
由此可知,贾家不单公子小姐地位高,就连贴身丫鬟和婆婆,那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而接下来,林黛玉又换乘了做工更加精致的轿子,又转过了几道弯,穿过了几条走廊,最后才见到外婆贾母。
这么繁荣的贾府,又是怎么日渐落败的?


奢靡无度
在红楼梦中,最能体现贾府豪奢的工程,便是修建大观园。
从贾蓉口中能得知,这座省亲别院,从东边量起,绕到北边,一共是三里半长。
很明显,这里并不是指单边长三里多,毕竟那也太长了。


他们从东边量起,再绕至北边,大概是说这座园子长宽两条边差不多三里多长。
这按照现在来算,也有三十几亩,也难怪林黛玉进荣国府要坐轿子。
而且古代女子又要裹脚,一般人还真走不下来。


这么大的工程,贾府只修了不到一年,无论是木材,还是山石,再加上垒山凿湖,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修好的大观园,里面有亭台楼阁,还有活水流觞,并且在大观园里面,给这几个公子小姐一人修建了一座宅子。


这是多大的手笔?
即便是一品大员,都要思量一番。
但贾府说盖就盖了,没有一丝犹豫,可见贾府是真的富有。
而从作者曹雪芹的自身经历来看,曹家本就是负责江南织造的,算是给皇帝管理天下丝绸生意的。


这样的家族,能有这么多钱,再加上女儿又是当朝贵妃,这么做好像也不为过。
虽然,我们能从大观园中看到贾府的繁荣,但我们也能从建造大观园的过程中,看到贾府的落败。


别看着大观园这么大,但这片土地根本不是另行购买的,而是将荣宁二府的后花园拆了,然后改建的大观园。
在建造过程中,荣宁两家也舍不得大肆购买奇珍异石,都是就地取材,就连拆旧屋的木材也都重新刷上漆,再利用起来。


既然贾家二府都没多少钱了,那为什么还要耗资巨甚,修建这座大观园呢?
主要还是因为贾元春要回家省亲。
如果将“贵妃娘娘”伺候好了,皇帝说不定一开心,直接赏下一笔银子,或者封赏两个官职,那都够贾家再繁荣两世。


但是很遗憾,这次省亲非常仓促。
贾元春夜出皇宫,然后只在贾府中待了数个时辰,根本没怎么看大观园,就匆匆回宫了。
贵妃都没看大观园,皇帝更无从得知贾家为此付出的成本。


尤其是在贾元春夜游大观园的时候,动不动就落下眼泪。
即便坐在轿中,她也不免暗自叹息,觉得修建这大观园,实在是太过于奢侈了。
初看时,以为元春是单纯的心疼父母钱财来之不易,但多看几遍后,却发现并非如此……


锦缎断锦
在红楼梦中,无论男女,有勤俭持家之人吗?
就连王熙凤,虽然看钱紧,但也只是不愿意把钱给别人花,自己花起来那是一点都不手软。
只是初见林黛玉时,她就头戴一片金丝八宝髻,插着一根五凤挂珠钗,还穿着一件金缕百蝶袄,外面套着一件缂丝银鼠褂。


王熙凤都这样子了,贾元春作为荣国府的嫡长女,又嫁到了皇宫,现在又被封为贵妃。
这样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子,如果受宠且有钱,又怎么可能发出这样的感叹。


只能说,此时的贾元春在皇宫中并不怎么受宠,而且手中也十分颇为拮据。
所以她在看到大观园的时候,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除此之外,也能从她临走前,赏给贾府众人的礼物中看出来。
这些礼品中,除了两根金、玉如意还算值些钱,其他的金银数量非常少,也不过千两左右。


除了这些,在这些礼物中,最扎眼的还是那数匹锦缎。
可别忘了,贾家做的就是江南织造的生意,贾元春居然把贾家送进皇宫的锦缎送了回来。
这说明皇帝对这些锦缎并不满意,也对贾府不太满意。


自此之后,贾家一蹶不振,就连贾母都舍不得花钱大手大脚,甚至还会将自己吃不完的饭菜分给子女们。
后来,王熙凤还在梦到过这件事,掌管贾府钱财的她,自然知道锦缎被元春送回来的后果。


只是这个后果太严重,严重到王熙凤都不敢去想,即便去想,那也是无能为力。
而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前夕,贾元春又为两人送来了礼物。
文中对此的描述只有少量金银,贾母连看都不敢看,因为她知道,其中肯定也有锦缎。


因为贾母预感到,“锦缎”就是“断锦”的意思,因为她知道自大观园之后,贾家的“锦绣前程”就已经“断”了。
果然,没多久贾元春病重离世,而林黛玉和贾母也先后病逝,贾家也得树倒猢狲散。
最后,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091
金币
24960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0:17
关于《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宝钗大婚时,贾元春送来一匹锦缎引发贾母恐慌的情节,结合原著伏笔和搜索结果信息,可梳理以下关键点:

一、锦缎的隐含信息:贾元春的困境与贾府危机的信号
锦缎的来源
这匹锦缎并非宫中新赐,而是贾府此前进贡给贾元春的礼物,被元春原封不动退回。在传统礼俗中,这种“退还旧礼”行为极不寻常,通常暗示送礼者自身处境窘迫,甚至无力准备新贺礼。

元春的处境象征
贾元春作为贵妃,本应代表贾府在宫中的权势支柱。但退回旧礼的举动暗示:

她在宫中可能已失宠或遭遇经济困境;
她对贾府的庇护能力减弱,甚至自身难保。
结合元春省亲时曾感慨皇宫是“见不得人的去处”,并多次提醒贾府低调行事,可见其早对家族危机有预感。
二、贾母的敏锐洞察:从细节预见家族命运
政治联姻的失败信号
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本为贾、薛两家巩固权势的联姻,但元春的“敷衍贺礼”直接打破了这场利益交换的假象。贾母作为家族核心人物,意识到联姻已无法挽救颓势。

贾府失去政治靠山
元春的死亡(原文后续情节)使贾府彻底失去宫廷内应,无法及时获知朝局变动(如皇帝对贾府的态度、政敌动向等),加速了抄家结局。

三、贾府衰败的内因:早已埋下的祸根
家族内部腐败
贾府子弟仗势欺人、违法乱纪(如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王熙凤受贿害命),导致树敌众多。
元春的警示(省亲时要求家族低调)未被重视,奢靡挥霍之风持续。

后继无人的危机
宝玉厌弃仕途经济,其他子弟(如贾琏、贾珍)沉溺享乐,仅贾政一人勤勉却独木难支1。宝钗虽符合封建家族对儿媳的要求(规劝丈夫、持家有方),但联姻策略在整体溃败下已无意义。

四、曹雪芹的隐喻手法
“锦缎”的双重象征
表面为富贵(“锦衣玉食”),实为烈火烹油后的虚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贾府将资源投入宫廷(送锦缎给元春),最终反被“退回”,暗示政治投资彻底失败。
结构性悲剧的必然性
即便没有元春退礼事件,贾府因内部腐朽和外部政治斗争也难逃衰败。这一情节仅是曹雪芹用以点明结局的“草蛇灰线”。
总结
贾母的“大惊”并非仅因一匹锦缎,而是透过这一细节,瞬间串联起元春失势、家族内忧外患的连锁危机。这一情节既是贾府命运转折的明证,也体现了《红楼梦》以小见大的叙事艺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wyr2009

UID: 749263

发帖
875
金币
81
道行
73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5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0
最后登录: 2025-02-2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3小时前
有这么深的寓意吗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