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穿节,又称补天节或补天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相传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天空裂开,洪水肆虐,猛兽横行,人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场浩劫,女娲挺身而出,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患。经过女娲的辛劳整治,苍天得以修补,四极得以稳固,洪水得以平息,人类重新过上了安乐的生活。为了缅怀女娲的功绩,人们设立了天穿节,以此表达对风调雨顺、万物复苏、农业丰收以及和平生活的渴望。

天穿节的日期各地略有差异,有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五等多种说法,但以正月二十最为普遍。这一节日不仅在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在客家地区更是得到了深厚的传承和发扬。作为唯一一个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天穿节充分体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自宋代以后,虽然关于天穿节的记载逐渐减少,但在北方某些地区以及客家人中,这一传统仍旧得以保留,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煎饼“补天穿”:舌尖上的女娲传说
在天穿节这一天,最引人注目的习俗莫过于煎饼“补天穿”了。人们相信,女娲补天时所用的五色石,就是天上的云彩,因此用煎饼来象征五色石,寓意着修补天空的裂缝。在北方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圆而薄的煎饼,用红丝线系上后抛向屋顶,以示补天。有些地方还会将煎饼撕成小块,抛向天空和地面,分别寓意着补天和补地。这一习俗不仅表达了对女娲补天故事的纪念,也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的美好愿望。

而在客家地区,这一习俗则与甜粄紧密相连。甜粄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传统糕点,口感软糯香甜。在天穿节这一天,客家妇女会把甜粄做成大圆块,以油煎后上面扎针,象征着用甜粄来修补天空的裂缝。煎好的甜粄不仅自家食用,还会被拿到房屋里有墙缝、钉眼的地方抹上一点,祈求新的一年美美满满、风调雨顺。

天穿射:武勇与智慧的传承
除了美食之外,天穿节还有一项充满武勇与智慧的习俗——天穿射。古时,人们会在节日那天到郊外举行射箭活动,这一习俗不仅锻炼了人们的体魄和意志,更隐含着以武功继承女娲杀黑龙、断鳌足、拯生民于水火之伟绩的意思。明代杨慎的《蓦山溪》一词中,就生动描绘了天穿节郊外射箭活动的情景:“春风野外,卵色天如水。鱼戏舞绡纹,似出听、新声北里。追风骏足,千骑卷高门,一箭过,万人呼,雁落寒空里。”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射箭活动的壮观场面,也体现了人们对女娲英勇事迹的崇敬和传承。


各地天穿日:异彩纷呈的民俗画卷
天穿节不仅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习俗。在山西孝义、介休等地,人们以正月二十为小天穿节,正月二十五为大天穿节。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或西葫芦饼等主食,晚上还会在家中摆放并点燃各种造型的豆面灯,以此来祈福美好的未来。

在广东梅州、惠州等地,天穿日则被视为休假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放下手中的农活,充分享受休闲的时光。客家地区的天穿节习俗尤为丰富多样,除了煎饼“补天穿”和甜粄扎针之外,还有天穿射箭等传统活动。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也传承了客家人独特的文化基因。

在福建龙岩、漳州等地,客家人过新年时都会蒸糯米甜粄,并留下一部分到天穿日用。节日当天,当家的妇女和老人会早早起来煎甜粄,并拿着煎好的甜粄到房屋各处抹上一点,以祈求新的一年美美满满、风调雨顺。

而在台湾新竹等客家人聚居地,天穿日则被称为“全省客家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包括传统客家男女对唱歌曲、客家小戏表演、客家流行音乐演出等。同时,还会制作“千斤甜粄”等特色美食,以表达对女娲补天功绩的崇敬和传承。

天穿节不仅是一个纪念女娲补天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展示中华美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绝佳窗口。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通过品尝煎饼、甜粄等美食,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韵味;通过参与天穿射等传统活动,传承那份武勇与智慧的基因。同时,也让我们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天穿节这一独特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