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6阅读
  • 2回复

[健康饮食]正月二十“天穿节”,这天是什么节日?[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8383
金币
1324111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4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0

天穿节,又称补天节或补天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相传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天空裂开,洪水肆虐,猛兽横行,人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场浩劫,女娲挺身而出,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患。经过女娲的辛劳整治,苍天得以修补,四极得以稳固,洪水得以平息,人类重新过上了安乐的生活。为了缅怀女娲的功绩,人们设立了天穿节,以此表达对风调雨顺、万物复苏、农业丰收以及和平生活的渴望。

天穿节的日期各地略有差异,有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五等多种说法,但以正月二十最为普遍。这一节日不仅在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在客家地区更是得到了深厚的传承和发扬。作为唯一一个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天穿节充分体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自宋代以后,虽然关于天穿节的记载逐渐减少,但在北方某些地区以及客家人中,这一传统仍旧得以保留,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煎饼“补天穿”:舌尖上的女娲传说

在天穿节这一天,最引人注目的习俗莫过于煎饼“补天穿”了。人们相信,女娲补天时所用的五色石,就是天上的云彩,因此用煎饼来象征五色石,寓意着修补天空的裂缝。在北方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圆而薄的煎饼,用红丝线系上后抛向屋顶,以示补天。有些地方还会将煎饼撕成小块,抛向天空和地面,分别寓意着补天和补地。这一习俗不仅表达了对女娲补天故事的纪念,也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的美好愿望。

而在客家地区,这一习俗则与甜粄紧密相连。甜粄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传统糕点,口感软糯香甜。在天穿节这一天,客家妇女会把甜粄做成大圆块,以油煎后上面扎针,象征着用甜粄来修补天空的裂缝。煎好的甜粄不仅自家食用,还会被拿到房屋里有墙缝、钉眼的地方抹上一点,祈求新的一年美美满满、风调雨顺。

天穿射:武勇与智慧的传承

除了美食之外,天穿节还有一项充满武勇与智慧的习俗——天穿射。古时,人们会在节日那天到郊外举行射箭活动,这一习俗不仅锻炼了人们的体魄和意志,更隐含着以武功继承女娲杀黑龙、断鳌足、拯生民于水火之伟绩的意思。明代杨慎的《蓦山溪》一词中,就生动描绘了天穿节郊外射箭活动的情景:“春风野外,卵色天如水。鱼戏舞绡纹,似出听、新声北里。追风骏足,千骑卷高门,一箭过,万人呼,雁落寒空里。”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射箭活动的壮观场面,也体现了人们对女娲英勇事迹的崇敬和传承。

各地天穿日:异彩纷呈的民俗画卷

天穿节不仅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习俗。在山西孝义、介休等地,人们以正月二十为小天穿节,正月二十五为大天穿节。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或西葫芦饼等主食,晚上还会在家中摆放并点燃各种造型的豆面灯,以此来祈福美好的未来。

在广东梅州、惠州等地,天穿日则被视为休假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放下手中的农活,充分享受休闲的时光。客家地区的天穿节习俗尤为丰富多样,除了煎饼“补天穿”和甜粄扎针之外,还有天穿射箭等传统活动。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也传承了客家人独特的文化基因。

在福建龙岩、漳州等地,客家人过新年时都会蒸糯米甜粄,并留下一部分到天穿日用。节日当天,当家的妇女和老人会早早起来煎甜粄,并拿着煎好的甜粄到房屋各处抹上一点,以祈求新的一年美美满满、风调雨顺。

而在台湾新竹等客家人聚居地,天穿日则被称为“全省客家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包括传统客家男女对唱歌曲、客家小戏表演、客家流行音乐演出等。同时,还会制作“千斤甜粄”等特色美食,以表达对女娲补天功绩的崇敬和传承。

天穿节不仅是一个纪念女娲补天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展示中华美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绝佳窗口。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通过品尝煎饼、甜粄等美食,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韵味;通过参与天穿射等传统活动,传承那份武勇与智慧的基因。同时,也让我们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天穿节这一独特的节日。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8383
金币
1324111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4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2-17
天穿节是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以下是更详细的介绍:

天穿节的由来
天穿节起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相传在上古时期,天空裂开,洪水泛滥,人类遭受巨大灾难。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患。经过女娲的努力,天空得以修补,洪水得以平息,人类重获安宁。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人们设立了天穿节。

天穿节的日期
天穿节的日期各地略有差异,主要有正月初七、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五等说法,但以正月二十最为普遍。

天穿节的习俗

1. 煎饼“补天穿”
- 北方地区:家家户户制作圆而薄的煎饼,用红丝线系上后抛向屋顶,寓意修补天空的裂缝。有些地方还会将煎饼撕成小块,抛向天空和地面,分别寓意补天和补地。
- 客家地区:妇女将甜粄(糯米粉制成的糕点)做成大圆块,油煎后上面扎针,象征用甜粄修补天空的裂缝。煎好的甜粄自家食用,也会抹在房屋墙缝、钉眼处,祈求新的一年美美满满、风调雨顺。

2. 天穿射
古时人们在节日当天到郊外举行射箭活动,这一习俗不仅锻炼体魄和意志,更隐含着继承女娲英勇事迹的意义。

各地天穿节的特色习俗

山西孝义、介休等地
- 正月二十为小天穿节,二十五为大天穿节。
- 吃饺子或西葫芦饼等主食。
- 晚上在家中摆放并点燃豆面灯祈福。

广东梅州、惠州等地
- 天穿日被视为休假日,放下农活享受休闲时光。
- 客家地区有煎饼“补天穿”、甜粄扎针、天穿射箭等习俗。

福建龙岩、漳州等地
- 新年蒸糯米甜粄,留一部分到天穿日用。
- 妇女和老人煎甜粄,并抹在房屋各处祈求风调雨顺。

台湾新竹等客家人聚居地
- 天穿日被称为“全省客家日”。
- 举行庆祝活动,包括客家男女对唱、小戏表演、流行音乐演出等。
- 制作“千斤甜粄”等特色美食。

天穿节不仅是纪念女娲补天的节日,也是展示中华美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窗口。通过品尝煎饼、甜粄等美食,参与天穿射等活动,我们能感受跨越千年的文化韵味,传承武勇与智慧的基因。同时,我们应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发扬光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7824
金币
21749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47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2-17
天穿节的起源与传说
正月二十的“天穿节”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主要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相关。相传远古时期天穹破裂,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拯救苍生,后世为纪念她的功绩,将正月二十定为补天日。这一节日在关中地区及客家人群体中尤为盛行,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平安顺遂的祈愿。

节日习俗与饮食传统
天穿节的习俗以家庭主妇为主导,体现对女性的尊崇。主要活动包括制作“补天饼”(如煎饼、烙饼或糯米制的天穿饼),并将其抛至房顶象征补天,剩余分食寓意祈福。部分地区还会吃春卷、饺子或八宝粥,象征团圆、驱邪避灾及五谷丰登。此外,忌动针线、修缮房屋、射箭等活动也常见,旨在传承女娲精神,祈求平安。

文化内涵与禁忌
天穿节承载着感恩自然、敬畏神灵的文化内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节日禁忌包括禁止缝补衣物(避免“戳破天穹”的隐喻)及减少荤腥饮食,以表达对女娲和谷神的敬重。这些习俗既弘扬节俭美德,也传递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

现代传承与地域特色
尽管天穿节在当代逐渐淡化,但在陕西、福建、台湾等地区仍保留部分传统。一些地方结合现代元素举办庆典活动,如放风筝、社区聚会等,既延续文化记忆,也促进社区凝聚力。这一节日作为古代女性地位的重要体现,成为研究传统性别文化的重要载体

今天是正月二十,又叫天穿节。
旧时有民谚道:
“ 正月二十天穿,正月廿一地穿。”
相传正月二十这天,
是女始祖神女娲的补天日,
又称 “补天穿”。

这一习俗在关中地区
及客家人群落中尤为盛行。
在这一天,由家中长辈主妇主持,
用面做成又大又圆的烙饼或蒸饼,
把 “补天饼” 抛到房顶,
象征女娲娘娘补天。
同时再将饼投到院子及井里,
意为补地。
然后全家人一起吃补天饼。
意为祈求风调雨顺。
[ 此帖被姜谷粉丝在2025-02-17 11:53重新编辑 ]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