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2回复

[奇观]中国年历百年简史:只知道美女挂历的你该羞愧了[4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6092
金币
1307106
道行
1966
原创
2267
奖券
2311
斑龄
30
道券
8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1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距离2020年就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了。
为了迎接新一年的生活,买一本新的年历,似乎是一种跨年必不可少的神秘仪式。
这也让年历这种物件,从清末一直火到了现在。

从老上海的月份牌到新中国的毛主席像,发展为八九十代挂在墙上的“花花公子”,再到如今摆在书桌上的精神角落,年历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百年来的变迁。
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中国年历的百年变化。

民国时期:老上海月份牌
上个世纪初的上海,有着“东方小巴黎”之称。洋行林立,香车宝马满地。

民国时期的外滩
说到老上海风情,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民国海报里那些仪态万方的旗袍美人。
像是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偶像来了》(后更名为“我们来了”)就曾经模仿老上海风格拍过一组复古照片:

右图为林青霞仿照老上海海报拍摄的旗袍照片
这些照片最后按照老上海月份牌的样式,加上日期,制成了一组年历进行慈善义卖:

左:娜扎、杨钰莹;中:林青霞;右:朱茵、蔡少芬、张含韵

月份牌诞生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清末年间,在商业竞争激烈的十里洋场,各大洋商们为了招徕顾客,参考中国传统的民间年画
配有月历节气的“历画”样式,用中英对照的月历配上商品宣传画,在新年前以买赠的方式送给顾客,这就是月份牌。

早期的月份牌,常以上图中这种中国传统题材、仕女图
、山水图为主题。然而随着城市的开放,让上海从景观、服装、生活习惯到审美价值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相较传统的侍女图像,换上旗袍、高跟鞋的上海时髦女性才是当时最亮眼的城市风景。


老上海穿旗袍的潮流女性
于是,月份牌的主题内容也与时俱进,成了海派时尚的大型秀场,画面大都以穿着时尚的旗袍美女为主。

很多当时最火的演员,像是胡蝶、陈云裳等人,都曾登上月份牌,为产品代言。

“购物一元,获赠香艳广告一张,多购多赠。”
用这样买赠的方式,月份牌在商业竞争激烈的上海滩流行起来,成为了一种老上海的标志,甚至列入了上海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月份牌”不仅记录了近代上海的社会风情,也一度风靡全国各地。
仅天津一地,每年印刷的年画、月份牌达一亿份。

北上广等地的小资阶层,也以互赠月份牌为时尚。甚至于,东北人嫁女儿要拿月份牌作嫁妆压箱底,压得越多越时髦。

北京“鬼市”上,有人售卖压箱底的月份牌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月份牌曾经风靡一时。
然而到了40年代末,“月份牌”的广告功能被街头广告牌和广播宣传所取代,而作为一种日历,又被有12张图样的挂历所取代。月份牌由此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老上海的月份牌跟那个年代的海报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复古设计风格,经常被人效仿复刻,甚至做成了动图:


中国移动仿照月份牌制作的动图海报设计月份牌画在1949年后基本消失,但它的绘画形式却保留了下来,并且随着新中国的到来,那些老的月份牌画家又投入了新一轮挂历画的创作中。

挂历上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挂历也开始发展起来。
建国初期,人民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大都把挂历当成一种对外宣传品,文字以英文为主,对外赠送,对内很少发行。

挂历普及以后,更多人民公社、劳动模范等内容便出现在挂历上,特别接地气。
当然,这些画作的背后,就有不少画过老上海月份牌的画家,但因为主题的变化,绘画风格也逐渐转变了。

当然,那个时代各家各户最少不了的,就是一副印着毛主席像的挂历。


1968年印有毛 泽 东头像的日历,每一页上面都印有一句毛 泽 东诗词,封面题字为“毛主席万寿无疆”

1969年的毛 泽 东头像日历,中间一行字为“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到了70年代,很多样板戏里的经典镜头、英雄模范事迹、丰收场景等内容,都成了挂历常见的主题内容,这些挂历上的宣传图像记录了那个时代普通人质朴的日常生活景象和单纯的精神生活。

很快,改革开放带来了挂历的黄金年代,挂历上的内容从劳动人民生活,又回归了艳丽美女为主的时髦风格。

挂历的黄金年代
到了八十年代,挂历就跟今天的手机一样普及,家家户户过年以前都要备着最少一本。

那时的挂历卖得有多好呢?
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员工回忆,当年一本挂历印数30至50万本,年利润达800万元。

在这场“挂历竞赛”中,各个卖家都想自己的挂历能够脱颖而出。而最后胜出的,就是当年横扫大江南北的各式美女挂历。

在那个年代出道的女明星,十有八九都在挂历上走过穴:张曼玉,巩俐,刘晓庆,潘虹等,都曾经是“挂历上的美女”。


除此之外,梦露、索菲亚·罗兰都出名的外国影星,也曾经出现在八十年代的挂历上。
肖像权什么的,那都是后话了。

另外,泳装美女也是挂历女郎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80年代,“挂历大王”贾育平就靠着为挂历拍摄泳装美女发家致富,走向人生巅峰。
在信息不那么发达的时代,这些挂历就像墙上的《花花公子》,这些穿着清凉的姑娘,藏着一代人年轻时的美好幻想。

那些陪伴90后长大的《还珠格格》、超级女声,也都曾经“登堂入室”,成为抢手的挂历主题。


每年年末换新挂历的时候,旧挂历也不能扔,它还被勤俭节约的人们开发出了无数用途:包书皮,垫抽屉,压在玻璃板下面,折纸做成小工艺品……无一不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智慧。

因为挂历纸质好,送礼不丢面儿,还经常被当成“走后门”专用的伴手礼。
当年,政府还曾经下发文件,专治国内互赠挂历不正之风,禁止用公款印制、购买挂历送人。

但没过两年,有些单位又在挂历上做起文章。在自制挂历上印着单位名称或生产的产品,名曰宣传产品、做广告,却送到本单位职工的手中。

然而,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大家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手机和电脑查看时间,挂历在千禧年后就逐渐成了稀罕物件。

虽然挂历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时间无声的流逝中,人们依旧喜爱着能够亲手把过去的日子翻篇的感觉。
但单纯的图像+日期的形式已经满足不了苛刻的消费者们了,于是各大品牌开始绞尽脑汁,在日历书中打起了创意竞赛。

玩转创意日历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时间管理功能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然而,近些年《故宫日历》的突然爆火,让纸质年历又焕发了生机。
其实《故宫日历》并不是一个新发明。早在1933年,就有了对外发行的《故宫日历》,除1937年断更一年外,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出版,最终于战乱中停止。

老版《故宫日历》拍品 / 图源雅昌拍卖网在当年,《故宫日历》也是梁实秋、周作人等文化名流人手一本的民国爆款。2010年重启《故宫日历》以后,又再一次引领了文化圈的购买热潮。
2020年,紫禁城即将迎来建成600周年,《故宫日历》也为此将推出纪念版。

从《故宫日历》的大火开始,各大品牌的日历书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比如果壳出的《物种日历》,翻动撕下来的小纸条就会看到一只柯基向你跑来~



中信和猫弄(MONO)联合出的日历盒子,模拟的是经典下拉流的交互阅读模式: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联合《华夏地理》,将全球的美图都印在了日历上:

老牌出版社企鹅兰登,也出版了和自家出版物结合的《企鹅日历》:

网易云音乐日历则用了其经典的黑胶机造型,每日推荐一首歌,扫码就能在线听:

其中,首发单日销量超过5万册的单向历,还凭借着优秀的产品设计,获得了德国红点设计奖和IF设计奖两个设计大奖。

单向街的AR日历单向街书店是很多当代青年人心目中理想主义的象征。理想主义使他们一度处于破产的边缘,正是单向历这个3年狂买50万册的爆品拯救了这个用理想发电的品牌。

在挂历式微之后,单向历成了台历复兴的先驱者。这款有“新青年的老黄历”之称的台历,可谓将生活的仪式感发挥到极致。
书桌上的单向历再加上豆瓣出的电影日历和读书周历,这就是属于当代青年的“白衣飘飘”。

如今,当我们购买一本日历书时,我们买的是日历吗?
不,我们买的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它让我们在信息爆炸的虚拟时代,还能在纸质日历上找回一点曾经的理想和真实。
写在最后
日历的发展记录着中国的变迁,从月份牌,到挂历,再到创意日历书,它们所承载的是人们对新一年不变的期待和希望。
2019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在2020年也用日历来记录新的人生吧!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6092
金币
1307106
道行
1966
原创
2267
奖券
2311
斑龄
30
道券
8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1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中国年历的演变

民国时期的月份牌
- 起源:月份牌起源于清末民初的上海,作为商业竞争的一种手段,商家会在新年期间赠送带有月历和商品宣传画的月份牌给顾客。
- 特点:早期月份牌融合了传统中国元素,如仕女图和山水画,但随着时间推移,它反映了上海城市风貌的变化,特别是旗袍女性形象的兴起。
- 文化意义:月份牌不仅是日历,也是艺术作品,记录了上海的社会风情,并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新中国成立后的挂历
- 转型: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挂历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普及,最初主要用于对外宣传。
- 内容变化:挂历的内容随时代变迁,从劳动模范、毛主席画像到改革开放后的时尚美女,反映了社会思潮的变化。
- 经济影响:挂历产业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成为一种流行的消费品和礼品。

创意日历的兴起
- 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实体日历面临市场萎缩,但《故宫日历》等文创产品的成功重新激发了人们对纸质日历的兴趣。
- 多样化创新:各大品牌纷纷推出具有创意的日历书,如《物种日历》、《企鹅日历》等,结合科技和艺术,提升用户体验。
- 情感价值:现代日历书不仅仅是为了记时,而是成为了人们追求生活品质和精神寄托的物品。

结语
中国年历的发展史是一部浓缩的社会变迁史,它见证了时代的更迭和文化的演进。从月份牌到挂历,再到创意日历,这些年来历不仅仅是实用工具,更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记录。在数字时代,纸质日历以其独特的触感和情感价值,继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6230
金币
8690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15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5小时前
中国年历百年简史:从挂历女神到时尚先锋
挂历女神的诞生与发展
挂历作为一种传统的装饰品,不仅承载着文化意义,也是女性美的展示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起,挂历女神成为了流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殷亭如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不仅在电影《苏醒》和《都市里的村庄》中有出色表现,还因其美丽的外貌被商家印制在各种商品上,尤其是挂历,从而成为“挂历女神”。

殷亭如的职业生涯
早年经历:殷亭如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展现出对理科的天赋和对唱歌的兴趣。
演艺生涯:通过参加高考进入上海第四师范学校音乐系,并在知名导演滕文骥的发掘下进入演艺圈。
挂历女神的称号:她的美貌和气质使她成为商家印制的热门人选,尤其是挂历上的形象广受欢迎。
90年代的挂历美人
进入90年代,挂历美人继续引领时尚潮流,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这一时期的挂历美人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也在文化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主要挂历美人及其影响
迅哥儿(周迅):以其清纯动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瞿颖:性感大气,成为北方挂历的缪斯。
何赛飞:浙江越剧团的青衣演员,通过挂历展现了其古典美。
何晴:因挂历封面上的温柔形象被琼瑶看中,成为古典美人代表。
挂历摄影师的角色与贡献
挂历摄影师在这一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仅捕捉了美女的真实美,也反映了时代的审美趣味。贾育平被誉为“中国挂历摄影第一人”,他的作品真实、自信、健康,影响了将近20年中国大众的视觉审美与想象。

挂历文化的社会意义
挂历不仅仅是时间的记录者,更是文化和时尚的传播者。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追求,同时也促进了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发展。

女性形象的变迁
从早期的知识分子女性到后来的性感女神,挂历上的女性形象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展示了女性角色的多样化,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美的不断追求和认可。

对时尚的影响
挂历作为一种时尚媒介,对当时的时尚潮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定义了什么是美,也引导了人们的穿着和生活方式。贾育平等摄影师的作品,至今仍被视为时尚的经典。

结语
中国年历百年简史是一部关于女性美、文化变迁和社会时尚的丰富篇章。从挂历女神到时尚先锋,这些女性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特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