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我军不得不选择从苏区离开,爬雪山、过草地逃避追捕。
过草地时,因为严重缺粮,导致很多战士都死在了路途当中。
但就在众人以为没有希望继续存活之时,在草地上却突然出现了40万斤粮食。这莫名出来的粮食,当真是如同一场及时雨给了红军生存的希望。
但开心之余难免有人好奇,这么多的粮食究竟是谁送来的?既然过草地对全军战斗力消耗如此大,为何还要选择过草地?
为何非要选择过草地
提起红军为何明明粮食不够还非要过草地,就必须提到张国焘。1931年春天,他被安排到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工作。
初到此地,张国焘就急于实现对权力的把控。
于是他专门安排不少为难人的工作给苏区颇有声望的曾中生和许继慎等人,其中就包括强迫他们带着没配备多少先进武器的3000人就和统一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正面作战。
这一命令明显就是会导致大批人员的丧生,为了避免无谓牺牲,他们索性没有完全按照张国焘的意思执行任务。
谁知道这在张国焘的眼睛里却变成了挑衅,因此曾许两人也直接被抓了起来。
当年10月,他又不甘心的在鄂豫皖地区进行肃清,在这场肃清当中,不仅有2000多名士兵被杀,才刚满30岁的许继慎也因此丢掉了性命。
最让人觉得发指的是,张国焘杀了许继慎还不够,还要对他的家人赶尽杀绝。
当时正在红12师担任秘书的王望春,就是许继慎的妻子,那时她不过20岁且怀有身孕,但张国焘下手却是丝毫未曾手软。
除了他以外,还有不少能打仗的将领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通过这种方式,张国焘将红四方面军全方位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上。但因为杀得悍将太多,导致战斗力压根没法与敌人相抗衡。
1935年6月,他带领的军队和中央红军会师。在两河口会议后,张国焘虽然勉强同意了毛主席和周总理要求北上的意见,但与此同时他要求拿职位来换,周总理只得将总政委的位置让了出来。
可谁知道拿到职位后,张国焘却反悔了,不要北上坚持南下。因为北上他们需要和胡宗南作战,就在张国焘僵持的这段时间,胡宗南获得了足够的机会来部署战略。
后面张国焘还想和陈昌浩一起针对毛主席,若非叶剑英及时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得知消息的毛主席立刻带兵北上,但这时已经错过了和胡宗南对战的最佳时机。
毛主席明白自己原先打算从松潘到达甘南的目标已经无法达成了,如今必须选择过草地。虽然红军想尽办法筹措粮食,但是也不多筹集到了两三天的军粮,到后面也只能忍饥挨饿。
若非是张国焘权力欲望膨胀,为了一己之私做出这些事情,红军早就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安排下,选择北上这条道路了。
过草地到底有多艰难
1935年8月21日,红军分为两路军进入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中间的若尔盖地区的松潘草地。“草地”虽名为草地,但实际上是泥质沼泽。
为了能够成功渡过这片区域,我军在进入前用尽一切办法筹备粮食。主要就是将青稞碾成面粉炒熟后带着。除此之外还将马和牦牛杀掉制成了肉干。
当地的藏民为了感谢我军对他们的帮助,特地教士兵们分辨草地中能够食用的野菜。即使到了这种地步,每个士兵身上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完全程,有的人身上甚至只有3斤食物。
据说走在草地上时,青稞炒面吃了压根吃不饱,不到两三天就被吃完了。等肉干都快吃完后,众人只能选择吃草根和树皮,有的野草有毒,吃了以后很可能就会因为中毒而死。
为了活命,有人将皮鞋和皮带煮了吃,更有甚至,把自己和其他人的大便收集起来,从里面挑没有消化的青稞麦吃。至于喝的水若是不够,人和马的小便都可以收集起来喝。
在草地上,食物短缺是一大难题。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行走起来很不方便。
草地上到处都是沼泽,压根没有人能够行走的路,所以必须用棍子探索着往前走。若是一不小心陷入沼泽地里了,只会越挣扎陷的越深。
三是沼泽地里经常会下暴雨。下雨让步行过程变得更加的艰难,有些过于疲惫的士兵,常因为脚下打滑就丢掉了性命。
还有些平时比较浅的河流,在下雨后会变得湍急不已,甚至有时候军队还正在过河,前面的人才过去,河水就突然暴涨,将后面的大部队尽数吞没。因为这一缘故,已经有太多人倒在草地上。
只要回头看看,就能看到他们层层叠叠的尸体,任凭谁都会觉得心里难受。
四是草地里昼夜温度变化极大。中午的时候温度特别高,会让人热的难以忍受。可只需要过几个小时,就会有暴雨或者冰雹降落,迅速降低周围的环境。
可红军当中不少人压根就没有能够御寒的厚衣服,甚至有些人连鞋子都没有,平时就是光脚走路,遇到这种天气只能吃点辣椒提高体温。但仍然有很多人没有挺过这种严寒的天气,倒在了寒冷中。
五是草地上也没有能够住宿的地方。因为地上基本都是潮湿的水坑,所以晚上压根不好寻找能够扎营的地方,士兵们只得选择坐在地上背靠背睡着。
有的士兵手里有防水的油布,晚上睡觉时可以将油布架起来撑着以免晚上下雨。当时有人害怕自己睡着以后,翻身掉进沼泽里,还会和其余几个人轮流睡觉,以方便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及时救援。
但因为草地上晚上温度实在是太低了,有时候早晨要出发,还会看见几个人坐在一起睡着,但等过去叫他们起来出发时,就会发现人早就已经僵硬了,他们已经在睡梦中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
哪里来的20万斤粮食
当从草地里走出来时,我军士兵损伤大半,活着的那些人看着远方的平坦道路,回望曾经走过的草地,他们真心盼着自己真的能够迎来光明。
等到了杨积庆吐司管辖的甘南藏族自治区的卓尼县后,众人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杨积庆确实一早就接到了蒋中正的命令,若是看到红军,立刻尽数剿灭。
可蒋中正没想到,杨积庆从心里一直很佩服红军。他看过很多报纸,明白国民党对藏族地区的野心。他也听过红军的事迹,得知他们能从草地里活着出来,更是感到钦佩。
所以不管蒋中正方面怎么催促,他压根不打算出兵做任何事情。当得知红军吃不饱饭后,他还想了个能够保全自己又能够给红军提供帮助的方法。
那就是让自己的手下离开崔古仓,表面上的名义是躲避红军攻击,实则是将粮仓里的粮食和食盐等都留给红军用。
当时我军财务部长林伯渠明白杨积庆的意思,还特地写了一张欠条留在了粮仓里。
在这之后,杨积庆还多次安排自己的手下化妆成普通百姓的模样,混淆国民党人的目光,将粮食等物品送到我军手上。
零零总总加起来,他为我军送上了40万斤粮食和2000斤食盐,顺捎带来的还有关于国民党的情报。
若非有这些东西,我军很难以充足的精力通过腊子口天险,毕竟在这之前士兵们还在一直担心吃饭问题,如今突然有了这么多的粮食,大大鼓舞了士气。
但就算杨积庆做的很隐蔽,国民党人也都不是傻子,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位土司的“不忠不孝”之举。
于是他们联合卓尼县内部一些本就对杨积庆不满的人,内外一起发动进攻,最终在1937年时,将杨家七口人杀死。
或许是老天都不愿意这样的忠义之士绝后,杨积庆的二儿子杨复兴在这场屠杀中活了下来。
因为杨家本来就没有任何欺压藏族普通民众的行为,见到吐司一家遭此横祸,普通群众联合起来,要求杨复兴必须继承杨积庆的位置。
不得已之下,国民党也只得同意,并不敢对杨复兴动手。
后来建国后,杨复兴被授予了开国大校的军衔,同时还任命了一系列职务。周总理甚至特地安排人给他送上了自己写的感谢信,死去的杨积庆也在1994年被认定为烈士。
我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从未有任何一刻忘记过为党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们。或许也是因为这种品质,才会让我党在一路走来的历程当中,受到那么多普通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长征这次历程是我们党和整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因为这段历史向后人昭示,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环境,我们都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选择自怨自艾。
参考资料:
《卓尼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辑:2017卓尼县年鉴》敦煌文艺出版社
《张国焘是怎样蜕变成叛徒的?——张国焘事件对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启示》百年的辉煌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长征路上向“新”行.四川松潘:草地里的红色印记》文明遵义
《奇迹!草地上的临时党支部带领29名伤员走出绝境》中国军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