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1回复

[猎奇]日本人崇拜的「靖国神社」,满地都是中国人的血 [2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83
金币
761
道行
19880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7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3小时前


民族大义,不容试探

这个世界真魔幻,一个明星去靖国神社拍照发9宫格照片,很多网友却还急着给他洗白。
这个明星,叫张哲瀚。
他曾特地跑去日本参加挚友的婚礼,而地点是乃木神社——一个用来供奉主导旅顺大屠杀战犯夫妇的地方。
而出现在婚礼现场的,从新婚夫妇到名流宾客,无一不是反中分子。
他还曾在网上分享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辆旭日旗的改造车。


以上,都是前段时间张哲瀚被扒出的“疯子行径”。
在一个个的“巧合”之下,这个自称不懂历史的当红明星被封杀了。
只不过没有想到,张哲瀚事件却折射出了更荒唐的一面:
当有人谈论着民族和历史尊严的时候,竟然还有不少人叫嚣着,明星犯了什么错,靖国神社算什么?
靖国神社竟然成了一个,逐渐被国人忘记的存在。


「神道」是日本最古老且最普遍的信仰;在日本,祭祀的神社多达成千上万,且无处不在。
但没有任何一处,能比得上“靖国神社”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图 |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的前身,叫东京招魂社。
最初是由明治天皇下令创建的首座护国神社,为了纪念为他效忠赴死的数千名武士。
尔后改名为“靖国”二字,出自我国春秋时期的史书《左传》
——“吾以靖国也”,意指“使国家安定”。
所以日本人认为,死后若能被供奉在靖国神社里,是一种无上荣光。
亲临靖国神社参拜的人,前有皇族后裔,后有政客高官。


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可时至今日,他们的每一次参拜,不论是中日或是日韩关系,还是全亚洲对日本的态度,都会急骤降到冰点。
因为里面所供奉的246.6万亡灵中,有将近235万人参加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其中,曾在中华大地犯下累累恶行,已被国际法庭判罪伏法的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也被高举合祀在内。
也就是说,所谓享受祭祀“保家卫国”的人,占大多数都是挑起战争的侵略者。
不仅如此。
更多人不曾了解过的是,靖国神社还是锻造日本军刀的作坊。


图 | 知乎用户
从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河山开始。
靖国神社便召集了一批全日本最优秀的刀匠,日以继夜地制作出不弯、不断、能砍的精良武士军刀,源源不断地配备给战场上的陆军将领,作为他们随身的屠戮利器。


图 | 2007年李缨执导纪录片《靖国神社》
残暴的日军手持所谓的“靖国刀”,疯狂地在中国展开“杀人竞赛”。
《东京每日新闻》的头版刊登过这么一张照片:
两个日本军官驻刀而立,面目狰狞狂傲,旁边的标题赫然写着「百人斩,超记录」、「向井106—105野田」。
而报纸正文内容,是恶魔十足的对话。

“(这次)算作平手游戏吧,再重新砍一百五十人怎么样?”



数不尽的同胞,凉不了的鲜血,皆是靖国刀下的冤魂。
万人呜咽悲泣,是每年国家公祭日,声声盘旋的长鸣。
可讽刺的是,在这里,他们都成了“靖国英雄”、“民族卫士”。
多少年来,堂而皇之地接受日本国民、四方游客的“顶礼膜拜”。
而且作为始作俑者的日方,对待这段喋血历史的态度,至今仍是不承认、不道歉、不悔改、不负责。
甚至还极力去美化和洗白,达到完全扭曲历史的目的。
神社内有一座高高耸立的战争博物馆,取名为“游就馆”。


“游就”一词,同样源于中国古籍,荀子的《劝学篇》,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意思是,要选择合适的地方,结交有贤德的人,追随他们走正道,做正直的事情,以免误入歧途。
贤德的人是谁?——数百万的战犯。
正直的事情是?——侵犯别国领土。
何谓正道?又何谓歧途?
游就馆里岂止是明目张胆地,展示着战犯使用过的武器、物件、资料等;把他们的照片做成亮堂的灯柱和映像幕墙,死后无一不极尽“哀荣”。


还更加令人痛心发指的,是游就馆里对战争的诠释。

甲午中日海战,是他们“卧薪尝胆”帮助朝鲜实现民族独立;
九一八事变,是因东北民众反日情绪强烈,令日本军民悲愤;
南京事件,抹去屠城字眼,是伪装成市民的中国军人被揭发;
全面侵华战争,统称支 那事变,“支 那”是对中国人的蔑称;



连最后二战战败投降,都是“虽败犹荣”;有过日本的“占领”,是全亚洲人民的“福气”。


整一座游就馆里里外外,看不到丝毫对战争的反思忏悔。
反倒是写着中国汉字,用着中国典故,蘸着中国人的血。
试图复活军国主义的“鬼魂”,这便是日本靖国神社的真面目。




俗话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是一座山。
但76年前,中国4万万同胞奋起抗战、受难的那段日子。
从来都不曾是,也不可能是时代上空,那飘浮不见的尘埃。
那些伤痛,似乎在遥远的天边,却其实近在咫尺身旁。
网友说,自己爷爷从来都是意志力非常强的人,从来没见过他会因为什么事情沮丧难受、或抱怨哭过。
哪怕后来年迈病重,身体已经很辛苦了,依旧脾气温和、乐观。
但他深刻地记得,小时候一起看电视剧,看到抗日的片段,爷爷会哭得很伤心。


当知道身边又有亲友去了日本游玩的时候,还会变得异常固执,生气不满很久。
后来才知道,爷爷深埋在心中的“血色童年”。
那段“苟活”在日本人刀尖下的日子。
爷爷小的时候,日本人闯入了城,只要在路上碰见了中国人,便会被用刺刀指着要求行礼,稍有不标准就会被打。


图 | 源于电影《南京南京》
年幼的他每次都非常害怕,怕得腿都止不住地发抖。
而爷爷的舅舅,在一次带着他逃难的路上,因打开门缝偷看被日本人发现,直接被一刺刀捅穿身体气绝而亡。
爷爷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倒在血泊之中。
那份悲愤和痛苦,那份绝望,这辈子都不会忘。
山河破碎,烽烟尽处。
敌人刀锋的寒光,无情的炮火,落到具体的每个人和每个家族身上,就是刻骨的折磨,痛苦的梦靥。
终其一生,注定无法释怀。


另一位南京网友说,自己的外曾祖父便是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
那天外曾祖父一家,饿了几天几夜了,家里一点吃的都没有,妻子还怀着身孕。
没有任何办法,外曾祖父只能冒险去扒下关区的死人堆,看能不能找点吃的。
怎料,他再也回不来了。
外公便从此成了遗腹子。


图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对于年轻一代,历史的哭声仿佛太过遥远。

但“当近代史聚焦到我们这个小小的家族身上时,我切实感知到,历史书上被日军施以惨无人道暴行的无辜国人与我辈之间,仅仅相隔了两代人。”

就像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孩子,也曾经难以理解自己的祖辈奶奶。
因为不分时间场合,只要听到或提到日本,她都会愤怒地叫喊“鬼子、鬼子”、“鬼子去死”类似的话。
这样的称呼,在现代社会似乎显得令人难堪又不得体,劝说过很多遍,但祖奶奶就是不肯改口。
直到后来她自己明白了,“慰安妇”对于中国女性来说,意味着什么。


直到她知道了,祖奶奶的姐姐,被日本人拉走凌辱的时候,才只有13岁。
都是血债啊!
亲历那场战争和屠杀的老一辈人,苦苦撑着一口气,用力活着,用力发声。
所求的不过是想告诉子孙后代:

“孩子,他们还欠着中国人的血债啊!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记得继续帮祖辈们讨回一个公道,讨回一声道歉,可不能忘记了啊!”

老一辈人的痛苦泪水,换来我们的和平幸福。
我们凭什么去责怪他们的执着,又是凭什么劝说他们选择放下。




一百多年前,有个中国年轻人误打误撞,去到了游就馆。
那个时候,二战抗日还未开始,数千名侵华战犯也未被供奉。
但年轻人万万没有想到,馆里陈列的展品竟然已有许多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所谓“战利品”。
他心中愤慨,当场洒泪。
那个人便是李大钊。


后来,李大钊在《警告全国父老书》中这样写道:

“盖是馆者,人以纪其功,我以铭其耻;人以壮其气,我以痛其心。惟有背人咽泪,面壁吞声而已。”

这么多年过去,靖国神社的游就馆内,留存摆放的“功绩”有增无减、愈发猖狂。
可怎么就再也没有人会“面壁吞声”了?
十多年前,我们明明还曾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声讨靖国神社该不该存在;
中国外交部也从来都坚持强烈谴责,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但怎么到了现在,竟然会出现不少声音在讨论、在争执。
「确实不知道靖国神社又怎么了?」、「靖国神社连参观都不能去了?」、「去靖国神社怎就不能原谅了?」


我不知道,当每次有人说出类似的话语时,是否会感受得到:
天上有无数双黑色的眼睛在落泪。
当年有外国记者采访抗战战士:“中国与日本战力悬殊100倍,中国能赢吗?”
抗战战士:“赢,一定赢。”
外国记者接着问:“赢了之后有什么打算?”
他回答:“不知道,那时候我已经不在了。”
《觉醒年代》中陈乔年、延年两兄弟英勇就义前说:“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可我们为什么把前人的荆棘坎坷都视而不见了?


图 | 日本签订投降书

同为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国家,德军屠杀了600万犹太人,人人皆知;可这个数字,在中国是3600万,遇难者多出了整整6倍,却一直不被承认。
德国的总理勃兰特,特地来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面色端凝、双膝下跪,震撼了整个世界。


图 |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在如今德国人的生活中,刻有犹太死难者名字的铜牌就镶嵌在居民房前,让人们时刻铭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图 | 在柏林市中心,印有犹太人死难者名字的铜牌就在居民家门前。

甚至不能出现任何与纳粹相关的图案、手势,否则便会被直接抓起来判罪入刑。
这是真正对着历史有正视和反思的民族。
可反观日本,就在前几天8·15日本战败投降76周年之际,前后连续3天内,已有6名高官政要参拜靖国神社。
投降纪念日的当天,尽管下着雨,仍旧有大批日本民众前往靖国神社参拜,在门外纷纷排起长龙。
有的还带上了年幼的小孩,特意给他们穿上旭日旗的衣服。


看到这一幕,我不知道作为中国人,作为后辈子孙的我们。
究竟有着什么资格,替先辈选择原谅他们。
我甚至开始害怕担忧,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把“参观靖国神社”看作一件微末小事,把在靖国神社里打卡比耶,当作是“无伤大雅”。
那会不会真的有一天,这里就真的成了一处普通的旅游景点,还会出现各式的旅游攻略?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日本的行为等同于告诉我们,原来“战争”从未结束。
那把“靖国刀”,还高高地架在每个中国人的头上。
我们忘记历史之日,便是刀锋落下之时。
靖国神社,有“鬼”无神!
吾辈莫忘!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83
金币
761
道行
19880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7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3小时前
靖国神社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靖国神社的历史沿革
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最初建立于1869年,最初名为“东京招魂社”,目的是为了纪念在明治维新期间为日本政府效命的士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供奉所有为国家献身的日本人的地方,包括平民和军人。靖国神社的名字来源于《左传》中的“吾以靖国也”,意指使国家安定。

靖国神社的神道信仰
在日本,神道是最古老且最普遍的信仰之一。靖国神社作为众多神社中的一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也是许多日本人表达对国家和国王的忠诚的地方。

靖国神社中的战争纪念
靖国神社内供奉着约246.6万名亡灵,其中大约235万人参与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这一数字反映了靖国神社在纪念战争受害者方面的双重性质,既有对逝者的尊重,也有对战争历史的争议。

游就馆中的战争诠释
靖国神社内的游就馆是对历史的一个重要诠释场所。然而,游就馆中的展览往往被批评为缺乏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忏悔,反而更多地试图美化和洗白历史,复活军国主义的鬼魂。

靖国神社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靖国神社不仅是宗教和历史纪念的场所,也在日本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日本政客和贵族都曾在靖国神社参拜,这反映了其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视程度。然而,这种频繁的参拜行为往往会导致中日关系的紧张,加剧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国际社会的反应
靖国神社的存在和行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许多国家和组织对其供奉甲级战犯的行为表示谴责,认为这是对历史正义的忽视和对受害者的不尊重。

靖国神社与中国人的关系
靖国神社中的许多战争纪念物和展览,特别是涉及到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内容,深深触动了中国人的情感。许多中国人认为,靖国神社的存在和行为是对中国人民的历史伤痛的一种不尊重和伤害。

历史记忆的重要性
靖国神社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或历史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民族尊严和国际关系的重要议题。正确的历史记忆和对待战争的态度,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靖国神社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地方,其在日本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角色以及其对待战争的态度,引发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争议。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对于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和解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