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2日的采访上,特朗普曝出一个大瓜,当记者问他为何会改变禁掉TikTok的禁令时,特朗普直言自己要用。
并且曝出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很多都是中国制造,甚至连美军所使用的武器,很多都是中国制造,此话一出现场全体震惊。
那么特朗普所说是实话吗?中国制造真的已经渗透到美军“内部”了吗?
美国武器很多都是中国制造?
2024年,全球的军事局势悄然变动,而这其中的主角之一,毫无疑问是美国,美国军方一直以其强大的军工产业为傲,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都被认为是“美国制造”,代表着技术的顶尖水平。
然而1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的记者会上语出惊人,直接告诉记者:“你们知道很多手机是中国制造的,但你们知道吗?美军使用的很多武器,也是中国制造的。”
这一话语一出,顿时引发了轩然大波,记者们惊讶、困惑,甚至难以置信,美国的武器竟然还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全球军事供应链发生了显著变化。
美国和欧洲逐渐放慢了对国内军事制造的投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全力以赴地生产武器,而是选择了依赖全球供应链。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凭借低廉的生产成本和高效的制造能力,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特别在军事领域,越来越多的关键零部件被中国制造的产品所取代。
为了降低成本,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军工企业不得不将部分制造环节外包给中国,中国的低成本生产优势使得它在全球军事供应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军方希望降低装备的生产成本,并且要求确保生产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依赖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成了不得不接受的选择,特朗普的那番话并非无心之举,而是暴露了全球军事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美国自信的军事霸主地位,正在悄然受到挑战,特别是在全球化和供应链高度互联的今天,单靠一国的力量,显然无法完全掌控整个武器生产体系。
而且这种依赖的情况还不仅限于单一领域,在其他诸如海军舰艇、陆军装备等多个军事装备上,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美国及其盟国在军事装备上的依赖,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那么,在面对全球军事供应链的日益依赖时,西方国家能否找到替代的供应源?是否能够在短期内脱离中国的影响?
零件确实是中国制造
美国的武器系统确实大量依赖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这一现实不仅令人震惊,更揭示了全球供应链的深度互联。
在军事工业中,许多技术要求严苛的零部件如果要追求低成本生产,选择中国几乎成了唯一可行的路径。
以F-35战斗机为例,这款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其制造过程中的许多零部件来自中国。
这不仅仅是一些基础性的配件,甚至包括一些高技术含量的组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军工企业,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已经深深嵌入了全球化供应链,而中国正是这个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于F-35而言,其外壳、电气系统、甚至某些精密部件,都需要依赖中国的供应商,在中国,以其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和低廉的生产成本,成为了全球高端装备制造的主要供应地。
美国的军事部门清楚地知道,若没有中国的支持,许多武器系统将面临生产成本暴涨,甚至无法如期完成交付,这种现实迫使美国在面对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时,既无奈又无可奈何。
这一情况不仅限于F-35,美国军方的其他重要装备,例如海军舰艇、陆军的重型装备、甚至某些空军支援系统,都依赖中国的零部件供应。
美国空军的多个高精度武器系统,需要依赖中国制造的微电子设备、机械零件及其他原材料,即便是海军的舰艇,也不得不采购中国的精密零件,以确保这些设备能够按时投入使用。
这一现象已不仅仅是偶然,而是全球军事产业链分工的结果,中国的制造能力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零部件,不论是简单的机械配件,还是复杂的电子元件,都能在中国的工厂里高效生产。
尤其是在电子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国,美国及其盟国的许多高科技装备,需要依赖中国的芯片、电机和传感器等高端技术组件。
实际上,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和欧洲军工企业的关键合作伙伴,在制造这些关键零部件时,中国不仅提供了所需的原材料。
还通过其强大的制造工艺和高效的生产能力,确保了这些部件能够以低成本和高质量生产,这种优势不仅使得美国军方能够大幅节省开支,也使得中国成为西方军事产业链中的“隐形支柱”。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美国军方依赖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但这一依赖显然不在美国的战略预期之内。
美国政府已经多次表态,试图通过推动国内制造回流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制造业回流”战略,旨在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整,促使更多的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在全球化供应链的今天,想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尤其是在高端技术产品的制造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中国的制造业凭借庞大的规模、先进的技术和无与伦比的生产效率,已经让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军工产业深深依赖于它。
随着全球对中国依赖的加深,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军事战略如何调整,已经成为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
在面对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如此重要的现实依赖时,是否有可能找到其他供应源?而中国对这些供应链的控制又是否会继续加强,成为全球军事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禁止出口重要资源
随着全球军事产业对中国制造零部件的深度依赖,另一项更为关键的因素正逐渐浮出水面——中国对重要资源的出口控制。
这一现象不仅加剧了西方国家的军事困境,也让美国及其盟国在战略上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024年12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严格限制对美出口镓、锗、锑等两用物项,这些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现代武器的生产中。
这一禁令不仅是对美国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直接回应,更是在全球军事格局中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
美国及其盟国的武器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武器的生产,几乎无法脱离这些资源的供应。
镓、锗、锑等矿产资源,作为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导弹、雷达、通讯设备、卫星和各种军事装备的制造中。
这些矿物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极为集中,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供应国。
中国的矿产资源不仅满足国内的高端制造需求,还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主导地位。
事实上,全球约90%的镓需求都由中国提供,而美国的军事装备所需的镓、锗等矿物也大部分依赖中国进口。
这场资源管制的背后,是中国对全球资源供应链的深度掌控,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对这些关键矿产的出口限制无疑对美军和其他西方军工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戈维尼公司发布的报告称,出口禁令将对美国超过1000个武器系统和2万个零部件的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在美军的武器系统中,镓、锗、锑等矿物几乎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海军的多个重要舰艇、空军的战斗机、甚至一些陆军装备,都依赖这些矿物制造的零部件。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并不是唯一面临困境的国家,作为西方主要的军事力量,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军工产业同样无法摆脱对中国矿产资源的依赖。
西方国家在制造这些高端武器时,不仅依赖中国的低成本零部件,还在原材料的供应上深陷困境。
这一资源控制的局面,使得西方国家在军事生产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美国政府曾计划通过增加国内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强资源回收来应对这一问题,但现实却并不如想象中简单。
美国虽然宣称其拥有一定规模的镓、锗等矿产储备,但这些资源的开采、提炼技术和生产规模,与中国相比依然存在显著差距。
即使美国尝试重新启动本土矿产开采,也难以在短期内满足武器生产的巨大需求,而中国对这些资源的出口管控,无疑使得西方国家在军事生产中陷入了“卡脖子”的局面。
然而资源的控制不仅仅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制约”,它也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新的动力。
从特朗普的直言到全球军事供应链的巨大依赖,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武器生产正深陷中国制造的“漩涡”。
尽管美国努力推动“脱钩”,但现实远比想象的复杂,尤其是在军事资源的控制上,对于美国而言,想要彻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恐怕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问题,更是战略上的深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