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2阅读
  • 3回复

[猎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着刻骨铭心印象,老照片记录那段燃情岁月 [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69594
金币
59029
道行
36009
原创
1989
奖券
4022
斑龄
127
道券
19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597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1-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9-09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4-09-10) —





知青上山下乡应该是从1968年开始的。1969年已经是第二年了。根据研究知青的学者汽,当年全国共有1800多万城市青年下乡插队或是去兵团了。知青上山下乡(老三届)是从1968年下半年大规模开始的。1964年曾有过部分老知青(河北的邢燕子、董加耕等)。知青?一个时代特有的名称。他的辛酸丶苦恼丶彷徨丶失望汇成了一首歌,一支深情的歌,一支难忘的歌,一支拨动着人们心弦的歌。时间真快啊,返城都四十多年了,但那一段时光好像还在眼前,在苍茫的北大荒有多少知青曾经在那留下青春的汗水。



你们吃的开水煮白菜吗?你们住过眼一睁开就看见挂满了霜的青年点吗?你们经历过17岁的孩子拿着几十斤重的粪箕子边哭边在田地里溜粪的吗?你们知道和贫下中农一样干活却拿不一样的工分吗?这就是当年的知青,这就是和共和国同龄的人。是他们用坚强的脊梁,扛起了共和国的江山,造就了如今的繁荣昌盛的中国。如今,我们老了,但我们这一辈的经历,将永远记录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永不磨灭。回望当年,真是一腔热血,满腹激情,火红的年代铸就了我们深沉却也壮美的青春。虽然艰苦、虽有磨难,却也锤炼了我们的意志!知青中的很多人正成为共和国的栋梁,当然也有更多的人沉淀在了社会的底层。但是,我们无怨无悔,毕竟知青们用我们的青春为共和国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章,



那时的知识青年,为什么要上山下乡?



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地!经过上山下乡锻炼的知识青年在实践中增长了实践知识和才干成为了有用人才。为国家作了贡献。值得称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培育了一代爱国主义青年,才有了阻止和平演变的今天。我下过乡!虽然与城市比起来,农村生活相对来说艰苦一些,但我没有抱怨。生在那个时代,就要顺应那个时代的一切。受过苦,但没有伤!当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搞三线建设,都是当时国际环境的需要,同时也锻炼了知识青年的品质和意志,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各行各业的人才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广阔天地成长,并为改变祖国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值得点赞,因为只有祖国有了你们敢于放弃城市优裕的生活,到农村艰苦的环境做奉献,祖国才能富强,为你们点赞!同时知识青年也永远忘不了贫下中农对自己的关爱,在寒冷的蒙古包,为了知识青年免受寒冷,十八岁的女牧民姑娘把女知青的双脚抱在怀里暖了几乎一夜。



本人也非常喜欢看知青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感觉很亲切,从电视剧《人世间》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部电视剧把我们带回到过去的岁月,满满的都是青春的记忆,仿佛就在昨天,唤起了内心深处的感处,真实感特别强,真是一部好剧!那个时期反映农村生活的电影也不少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锦上添花、五朵金花、李双双、喜临门,边寨风云等等基本上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精神面貌拿出来放一下也是让年轻人了解历史的最好方式。



知青在小城市基本上分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插队,就是知青到农村后分配到生产队由生产队安排住处,一般是男女各一间房子,然后与农民一起劳动,记工分,年底与农民一样参与分配,这一阶段的知青是最苦的,后来出了不少问题,就转为第二阶段,就是一个学校的毕业生一起下乡,成立一个农场之类的,由学校派一个带队老师进行管理,后来因学校不堪重负,不可持续,就转到第三阶段,就是由知青父母所在单位统一组织下乡,去农场(林场,茶场等),并派一个带队干部进行管理,带队干部一年一轮换。



知青下乡的分水岭是一九七三年,李庆霖给毛主席写信就是这一年,我就是七三年下乡的知青,我们是第一批有带队干部的知青,较六八年下乡的知青正规多了,生活都有保障,下乡不到二年就招工进城,现在年近古稀,从那以后都是随父母单位下乡了,之前都是以学校为团体下乡,学校没有能力为知青做物质保障,以父母单位下乡,单位都能为子女下乡给一定的物质帮扶…当年知青下乡国家是拨给接受的生产队安家费的。故而各生产队是专门给知青盖房子的。只是若冬天插队,无法盖房,临时用队屋过渡一下。开春后开工,基本都在夏天前就都入住知青房了。只不过那房子都是茅草顶,泥土墙的。



那段历史永远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弥足珍贵,与天斗其乐无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太多历史的记忆…个人的感受与80年代一部上演上山下乡知青电视剧《磋砣岁月》剧情基本上相同。在当时知青虽然吃了些苦,但我收获还是大的,锻炼了身体开阔了眼光,懂得了一个人要生存必须吃苦耐劳,不能像在父母身边那样什么心都操,在农村什么都学种地.上坝担土一步一滑,那时哭过笑过回乡起来、、、、、、。现在遇到困难都能应付,这就是生活积累。



经历了那热血沸腾的年代,三夏丶三秋丶冬天修大寨田涉及的农活绝大多数都干过,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最难受的是吃不饱饭,但所有这些都成了我一生的财富。难忘的知青回忆,在那战天斗地,激情燃烧的蹉跎岁月里,炼就了一颗红心,一身强壮的身体,和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粮食来之不易,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一直到现在我都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不浪费一粒粮食。知青岁月带给我的有欢笑,有泪水,有人生目标的方向。美好的知青岁月,美好的回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深处…。



1条评分金币+15
wowoni 金币 +15 - 2024-09-1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9191
金币
1243317
道行
1965
原创
2244
奖券
2231
斑龄
29
道券
60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6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9-10
  知青上山下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大规模展开于1968年,直至70年代末逐渐结束。这一政策的实施,涉及了数以百万计的城市知识青年,他们被派往农村和边疆地区,与农民一起生活、劳动,接受再教育。

  这一时期的知青生活,对参与者来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同时也有成长与收获。许多知青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意志,增强了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有些人甚至在后来的生活中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知青上山下乡的原因有多方面:

  1. 政治教育:当时认为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可以更好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劳动观念。

  2. 缓解就业压力: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业压力增大,上山下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就业问题。

  3. 推动农村发展:知识青年的到来,为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 国际环境:当时的国际环境也对这一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影响,如备战备荒等考虑。

  知青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特的,有的人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有的人则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无论如何,这段历史都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知青个人的成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那些经历过这段岁月的人来说,回忆起知青生活,既有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也有对那段历史复杂情感的反思。而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年轻人来说,了解知青的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

1条评分金币+5
wowoni 金币 +5 - 2024-09-1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2609
金币
33102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6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4-09-10
上山下乡者,现时最伤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天人地
在线carcarcarcar

UID: 848801

发帖
354
金币
413
道行
242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099(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4-17
最后登录: 2025-01-1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4-09-10
上山下乡计算工龄,也算是一种安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