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38阅读
  • 1回复

[猎奇]大多数动物是雄性更漂亮,为什么只有人类相反?看完涨知识了 [1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2857
金币
35297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70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2-18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2-18) —
在动物界,雄性外形特征的繁重色彩和美学结构,往往用以在交配竞争中获得雌性青睐,这一“雄性展示论”的现象在诸多物种中都能得到印证。
那么,成熟的人类社会为何会发展出采用“雌性展示”的方式,男性求偶很大程度上并不借助相貌优势?这背后隐含的生物学或社会学机制又会是什么?





生殖繁衍中的天然美学


在鸟类中,公孔雀擅长用华丽的长尾来吸引母孔雀。它们会展开雄性飘逸的羽毛,形成多目伪装效果的"孔雀饰扇",来展示自身的适应力和优质基因。


在牛蛙中,为吸引母蛙,公蛙会发出洪亮的“叫声”。它们还会鼓起嗓囊,呈现亮丽的肚皮颜色。
而在孔雀鱼中,雄鱼不但体色艳丽多样,头部和背鳍还长有流苏般的长隔膜,在水中翩翩起舞,以此吸引雌性与其繁衍后代


最终在人类社会中,我们却观察到一种不同的趋势。女性的外在特征和装饰物往往最先引起异性的过多关注,这与动物界的雄性展示现象相反
一种解释是,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的生存姿态并不完全依赖于生物学本能。我们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社会规范评价体系,其中性别间的吸引很大程度并不由繁殖倾向决定。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逐步建构起一整套关于“阴柔之美”的审美标准体系。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保持肤色光洁,体态轻曼;修饰打扮的不同成为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这提供了女性在社交场合“亮相”的另一途径。
或许,人类独特的社会性质和生产分工需求,正是我们在性别审美这一特殊现象与众不同的原因。它标志着人类超越延续种群的第一生存需要,进入文化伦理建构的新纪元。同时也意味着美学属性在人类身上并不浑然天成,它是如何在两性间被生成出来的?





性审美分工的社会学成因


以下段落中的性别词汇皆为抽象化的总体分类学标准,不特指任何具体的社会群体,例如女性可以自主去性化从而不具备被审美的能力。
尤其在汉代、两宋时期的官场选拔制度亦看重男性的“风姿绰约”,形貌不端者难登大堂。潘安宋玉之美世人争相貌比,犹盛一时。


传统的视角下,女性长期承担家务劳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纺织、花艺、烹饪等手工艺活动,她们不断涉足和体现审美符号的产出。
比如在小生产领域的交流中,女性成为针织品、服装、陶艺等手工艺品的主要生产者。 这些产品通过富含美感的设计和装饰,不断增强和体现“女性”这一符号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属性。


与此同时,由于宗法制度导致的经济地位劣势,女性长期缺失参与社会重大事项表决的角色定位。
在资本主义兴起后,生产资料客观上进一步掌控在男性手中。这加强了传统性别分工模式,女性难有参与更多社会事务的机会。


进而工业化对劳动分工的影响。 机械化生产需要的主要是体力劳动,这被视为“男性化”的属性。 女性的审美分工进一步被锚定在补充性的家务劳动中。
这使得“审美学符号”的生产标准即定义权与传播途径逐渐经由男性的主导。


进入消费社会时代,美学符号更多成为商品与品牌的载体。“女性魅力”被擅长营销的企业家用来推广商业产品,进而扩大产品背后潜在需求的影响力。
通过消费潮流的引导,男性以批量生产的营销手段,把控并满足大众对“女性魅力”这一审美符号的需求。实际上实现了对这一符号的统治和利用。


最终女性长期作为审美符号的载体,而男性逐步掌握这一符号的定义权和经济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性别秩序下的不对等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女性”作为一个“天然的审美学图式”是基于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分工结构被刻意生产出来的。





女性审美与社会运动


我们或许很少真正反思符合男性审美需求的标准是否真正为美,有没有一种外在美,它本身却是去性化的,抽离于其间,无法被现行性秩序界定把握,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为这种抽离的颇具有解放意味的美,是不具备商品符号价值的,无法在市场上流通交换成为一种消费风潮,也即增值性的符号(金钱)无法借助超越位面的美实现自我的再增值,所以女性生产美学符号则再次折射出社会组织模式,利益分配权重的固着结构


社会的美学范式以“女性”为主体源源不断的生产,而判定标准则是以“男性”作为普遍审美学视角,同时深刻影响整个社会的美学共识。
与此同时男性也丧失了对于美学符号的创造、重塑能力,因为基于女体的规范性,女性完全“垄断”生产,男性在负责消费的同时,自身处在美学符号极度匮乏的状态,只能从他者身上获得补充,而女性则完全可以孤芳自赏,不必然再从男性所谓雄浑刚强中获得满足。


由于前现代封建父法延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隐蔽男权制度,一位女性的成功标准也最终经由她的内在男性化。
例如武则天、撒切尔夫人,同时依然维持她们的性征外表,而成功学标准下的男性内在化体验则很少能够切重女性特质,因为社会分工结构意义上的“女性”本身就是一种最原质的生产劳动。


作为供需链条中的兜底性力量,它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超额攫取,不公平不对等的利益交换,以及资本的原始积累等等
总而言之美学符号的生产,不同于自然界动物们出于交配繁衍的生存法则,它经由政治经济学的权力结构被打上深刻烙印,并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社会学分工模式,其间遮蔽着性别秩序的内在矛盾。


而这种根深蒂固的压抑就是自上个世纪延宕至今,女权独立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根本动力,这也是我们讨论女性议题时,需要理解其背后社会学机制的意义所在。
正如我们的主流指导思想指出,男女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矛盾,恰恰是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通过性别对立以遮盖自身的困境。


女性议题的解决方案为何几经沉浮,归根结底不能仅仅停留在两性争权的层面,必须诉诸生产关系的实质性逆转。
所以我们看到欧洲、北美的平权运动最终必然沦为社会优势话语的抢位置游戏,性别议题只能走向政治正确,我们不能走这样一条老路。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4-02-1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19537
金币
1245913
道行
1965
原创
2244
奖券
2231
斑龄
29
道券
60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7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2-18
实际上,雄性动物比雌性更漂亮的情况并非普遍现象。在自然界中,雌雄两性在外观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需求。有些物种的雄性确实比雌性更漂亮,如孔雀、雄鹿等,这些物种通常采用“求偶展示”的方式来吸引异性。然而,也有很多物种的雌性在外观上与雄性差别不大,甚至更漂亮,如雌狮、雌豹等。这些物种通常采用其他方式来吸引异性,如释放气味、发出声音等。

对于人类来说,雌雄两性的外观差异并不像其他动物那么明显。人类的性别审美标准受到生物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雌性在生育和抚养后代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性别审美标准。从社会学和文化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审美观念受到历史、文化、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有所不同。

总之,人类的性别审美标准并非与动物世界完全相反,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自然界中,雌雄两性的外观差异主要取决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需求,而人类的审美观念则受到更为复杂的影响。

首先,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性别审美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物学本能的影响。例如,人们通常认为女性的柔美、婉约、娴静等特质与生育和抚养后代的能力相关联,因此更容易引起男性的关注和追求。然而,与许多动物不同,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并不完全依赖于生物学本能,而更多地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其次,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类的性别审美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男女审美的观念和标准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国古代,男性往往以风度翩翩、才子佳人等形象为美;而在现代西方社会,男性则更注重肌肉线条、阳刚之气等特质。这些审美标准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

再次,从文化学角度来看,人类的性别审美标准也受到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和接受非西方文化的美学特点,如东方的婉约、神秘、自然等审美趣味。

最后,从个体角度来看,每个人对于审美的理解和喜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符合社会道德和伦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每个人的审美选择,鼓励个体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念。

总之,人类社会中的性别审美标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塑造。我们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审美观念,促进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发展。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2024-02-1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