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2阅读
  • 0回复

[猎奇]西藏昌都自驾游:游览梅里雪山姊妹山,领略唐卡与铜艺的匠人精神[2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0847
金币
15545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5976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4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1-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3-31

西藏昌都自驾游第九天,我们从江达来到了卡若区,卡若区位于 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卡若为 藏语音译,其意为 “城堡”,自清末改土归流置昌都府以来,这里便一直是昌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着“藏东门户”之美誉。

游西藏不能不游拉萨,同理,游昌都不能不游卡若, 卡若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强巴林寺、嘎玛沟、卡若遗址、谷布山、小恩达遗址、拉多沟等著名景区,还有昌都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是一个了解西藏历史、康巴文化、宗教信仰、观看美丽风景的绝佳去处,初到卡若第一天,我们决定在周边逛逛,相继去了谷布山、嘎玛沟、嘎玛寺,还拜访了嘎玛嘎赤唐卡、铜像艺术两项传统非遗文化,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谷布山

谷布山位于卡若区日通乡与如意乡的交界处,全长14公里,是梅里雪山的姊妹山,它的山顶 是裸露的岩石奇峰、寸草不生,而半山腰却是茂密的植被。有秀美的山水景色,有奇特的神秘溶洞,还有众多的传说故事。到此游览,既可以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了解西藏的传统文化。

谷布神山全称“匝吉果乌琼普”。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巨型大鹏鸟飞来此山栖息时,在山顶穿了一个大洞,故称“琼普”,意思就是大鹏穿过的溶洞。可能是高海拔的原因,谷布山显露出高原岩溶所特有的石芽、石柱、溶洞、竖井,共有溶洞80余个,有的溶洞自然形成药袋、石猫、石鹰、石狮以及贝壳、海螺化石等。而且山中森林覆盖率非常高,是天然的“绿色公园”,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嘎玛沟

嘎玛沟并不是常规的景点,也没有相关的资料介绍,我们是去嘎玛寺的途中路过时,觉得这里非常漂亮,于是临时泊车来拍下了一组照片,在此分享给大家。嘎玛沟位于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北部,这是一个类似于峡谷的地方,山上山下之间有两座高耸的山峰,形成一道天然的大门,极为壮观,进去和出来时,我们都忍不住停车来将画卷般的美景拍摄下来。

嘎玛寺

穿过嘎玛沟不远,我们便看到一座十分壮伟的藏传寺院——嘎玛寺,它位于扎曲上游约120公里的白西山麓,始建于118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别具一格,里面文物古迹众多,是康区著名的古刹之一,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据同行的当地朋友介绍,噶玛寺历史悠久,其建筑具有藏、汉、纳西等民族和尼婆罗的特色,主体建筑由措钦(大雄宝殿)、拉让(活佛别墅)、扎仓(僧院)、塔殿等构成。其中措钦大殿面积为2240平方米,高三层,系土石结构。经堂和前廊是以藏式平顶修建,寺顶横木飞檐,覆盖有蓝色琉璃瓦。主殿系木质结构,屋顶歇山式,房檐以下全是斗拱承托。寺内有大量的精美壁画,是了解当地历史与宗教文化的绝佳去处。

嘎玛嘎赤唐卡

从嘎玛寺出来,我们又来到同属于嘎玛乡的嘎玛民族手工业村,这里的瓦寨、比如、里妥三村是卡若最集中的民族手工艺集散地,据说是闻名西藏的匠人之乡,几乎家家有工匠,户户有传人,拜师学艺、蔚然成风。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一户嘎玛嘎赤唐卡制作工坊,主人是唐卡传承世家,不仅一代传一代,而且还对外招收学徒,我们看到在他们的画室中,最小的学徒仅有四五岁。

据画坊主人介绍,嘎玛嘎赤画派是唐卡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特点是注重抒情写意之风格,讲究色彩对比。结构严谨、画工细腻、画面整洁、线条流畅,勾勒人物衣纹较为细腻,人物神态生动。善画花草树木、山石瀑布、神佛画像,以神佛画像居多。他们祖祖辈辈都以画唐卡为生,从能拿笔便开始学习,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一幅大型的唐卡可能要绘制几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铜像制作工艺

在嘎玛乡,各种民间手工艺作坊比比皆是,在嘎玛嘎赤唐卡作坊的边上,我们又参观了一家铜像工艺作坊,据说也是一家传承了几百年的工匠世家。据工坊主人介绍,他们的祖上是尼泊尔人,世世代代都以制作铜像为生,当年他们的祖上跟随七世噶玛巴曲扎江措从尼泊尔来到昌都,就在卡若区嘎玛乡的瓦寨村白从坡安家落户,并且将他们精湛的铜像制作手工艺带到了这里,一代传一代,现在是昌都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铜像制作工坊。

在铜像工坊,我们看到十来个工人,他们各有各的分工,有的负责切割,有的负责焊接,更多的还是使用各种锤子依据铜像的需求,一锤一锤的敲打,这些锤子、簪子,有大有小,有木的,也有金属的,外人根本分不清用途。只见他们熟能生巧的手持锤子在铜板上起起落落,有时如暴风骤雨,有时如雨打芭蕉,疏密有致,仿佛有节奏的艺术演奏,又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天籁,或许每一锤都是他们对艺术的理解。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