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0阅读
  • 0回复

[猎奇]中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县城[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707
金币
8851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45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57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0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10-10) —

这个季节,是北疆喀纳斯、禾木,南疆塔里木河胡杨林的“全盛时期”
地貌丰富、疆域广袤的新疆,正以戈壁与森林、丘陵与盆地,一草一木,向游客们释放着魅力。

△从高空上欣赏胡杨林。/ 图虫
和新疆其他早为人知的知名景点不同,喀什的麦盖提县是今年6月经英国博主司徒建国的打卡,才声势浩大地“喜提热搜”,进入公众视野。
01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入口
麦盖提县地处新疆西南部的喀什地区。
喀什地区古称“疏勒”“任汝”“疏附”,是秦汉时期就已存在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其中喀什意为“玉石集中之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超过了2000多年。

△喀什古城。/ 图虫
麦盖提县就坐落在曾经的西域古国之间,南邻叶城县,西接莎车县,北隔叶尔羌河与巴楚县相望,位于叶河流域五个县的中心。
但麦盖提县的特别之处并非在于周遭尚算便利的交通系统。在这片所谓的“玉石集中之地”,麦盖提县曾经的画风多少显得有些“荒袤”
县城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三面环沙——如同驻守在沙漠入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站在这里,又常能生出欲被茫茫沙海吞噬的险势
这里距离塔克拉玛干沙漠最近处仅13公里,是进入沙漠的要道。
1993年,中英联合探险队就从麦盖提县的库木库萨尔乡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2004年,中日联合探险队从麦盖提县以东80公里处出发,以骑骆驼和徒步的方式,沿北纬39度线由西向东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4月5日成功抵达新疆若羌县。

△神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让无数冒险家为之向往。/ 图虫
塔克拉玛干是维吾尔语,有“进去出不来”之意。
1895年,探险家斯文·赫定从麦盖提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路上,遇到的当地人对他讲述了关于沙漠的各种传说
很久以前,塔克拉玛干这个古老的镇子被埋在沙漠中央的沙土之下,而镇子里的寺塔、高墙、房屋以及金锭银块却暴露在沙土之外。
但是如果有商队从这儿经过,把那些金子装上驼车带走,那么这个商队里的车夫就会“中邪”,一圈又一圈地绕个不停,直走到力尽气绝。他们以为自己是直线向前,其实一直在来回兜圈子。只有把金子都扔掉,才能破了这个魔咒,得以拯救。
有位老人告诉他,“如果旅人在沙漠之中迷路了,就会听见有好多人在叫他的名字。他会迷了心窍,随着那些声音,一步步被引诱到沙漠深处,最后因为干渴脱水而送命。”

△无论是传说故事还是现实中,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都需要极强的心智。/ 图虫
这个故事和马可波罗关于沙漠的游记几乎一模一样,斯文·赫定想要深入沙漠内部的欲望“一天强似一天”,最终决定以身犯险。
1895年3月19日,探险队穿过茂密的芦苇地和森林,在叶尔羌河附近的麦盖提村扎下营地,搭建了临时“总部”。
斯文·赫定居住在村子长老塔格霍嘉的家中,因为喉咙痛,长老热心地喊来了“驱魔师”围着斯文·赫定敲鼓祛病,震耳欲聋地闹腾了一个多小时后,斯文·赫定还真的觉得好多了。但据说到了第二天,他几乎成了半个聋子。
4月10日,队伍和8匹壮实的骆驼从麦盖提出征了。屋顶和街道上站满了村民,神情无不沉重,还有大约100位村民骑着马,为他们送行了一段路。一位老人说道:“他们一去不回了。”
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探险队中途经历了8天缺水,队员牺牲,斯文·赫定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

△斯文·赫定和他的考古团队
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入口,如今麦盖提县的总面积有1.52万平方公里,光是沙漠面积就占到了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与其说沙漠依附在县城旁边,不如说麦盖提是“中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县城”更加贴切。
另一边,县城周围拥有着原始胡杨林、东河滩沙棘林湿地、叶尔羌河畔夕阳和刀郎千岛湖风光。
一方是大漠孤烟,干旱非常;一方是河流丰茂,碧波荡漾,俯瞰下去,这座绿洲和它身后代表的现代文明似乎正在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常年的艰苦博弈。

△距离麦盖提两小时车程的普泽县,便是一块绿洲。/ 图虫
02
在风沙里建起一座绿洲
因为离沙漠太近,麦盖提县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常年经受风沙的侵扰。沙尘经风作俑,有时会让县城上空呈现遮天蔽日的昏黄,由于环境恶劣,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制约。翻看当地以前的老照片,低矮的黄土民居融入沙尘天色,难以辨认。
2012 年,麦盖提县开启了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

△英国小哥走进了麦盖提县百万亩的防风固沙生态林。/ b站视频截图@司徒建国秀
每年春秋两季,麦盖提县10万余名干部群众,在沙漠上挖坑换土、引水修路、植树造林
对于与沙漠共存已久的当地人来说,生态改造的经验和人才都不够,技术有限和资金匮乏也是常见的困难。
针对没有道路、缺水少电的问题,麦盖提县修筑道路、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打井提取地下水、铺设滴灌带解决用水难题。
针对财力薄弱、资金缺乏的问题,麦盖提县制定出台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建设相关优惠政策,先后引进深圳中环油、新疆瑞泽农业等企业参与沙漠造林,积极争取防护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并整合捆绑投入生态林建设,保障工程加快推进。
针对管护缺乏、成活率低的问题,还建立“周六管护日”制度,每个乡镇组建管护队伍,由1名乡镇领导带队常驻沙漠,着力解决管护不到位的问题。

△麦盖提县土地上新长出来的绿色。/ b站视频截图@司徒建国秀
植树造林已经持续了9年,所幸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目前,麦盖提全县已定植新疆杨、文冠果、胡杨、沙枣、沙棘、红柳、梭梭等生态林和苹果、西梅等经济林木2.2亿株,完成生态林建设41万亩。
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以前,麦盖提县年均降雨量只有50多毫米,蒸发量超过2000多毫米,每年沙尘天气一度达150多天,沙漠还不断向麦盖提县的绿洲侵蚀。
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建成后,降水量从过去的50多毫升,增加到现在的100多毫升,风沙逐渐减少,塔里木马鹿的身影也出现在了麦盖提县。过去的“沙进人退”的情景已经改善,这座位于沙漠边缘的县城不再是被动地节节败退。
现在驱车进入麦盖提,道路两边的葱郁感皆是风沙治理的结果。

△塔里木野生马鹿。/ 图虫
和19世纪相比,除了“塔克拉玛干的入口”,麦盖提还增加了更多标签。全县耕地总面积92万亩,特色林果面积80万亩,其中,红枣56万亩,种植面积、产量和品质均居全国之最,这里成为了“红枣之都”
皮薄、肉厚、核小的麦盖提红枣作为乡土特色产品销往全国,2020年,红枣每亩产量达到500公斤左右,每亩收入4000元以上,仅红枣一项收入就占到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

△麦盖提红枣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作物。/ 图虫
除了红枣之外,麦盖提的另一张经济名片是“棉花”。
麦盖提县是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是棉花的理想生长地。全县棉花面积超过60万亩。其中昂格特勒克乡1.4万亩,农户种植棉花全部采取机械化作业。棉花已经成为本乡的支柱产业,也成为老百姓主要的经济来源。
这个时间进入喀什地区,你会发现棉花田绵延不绝,自成一种南疆风情。这也是博主司徒建国初来乍到时感到最惊异的地方,在沙漠附近,绿洲的农作物经济没有受到恶劣气候的剧烈干扰。这座绿洲或许先天由环境塑成,今天的平和稳固却是人力促成的结果。

△麦盖提棉花田。/ b站视频@司徒建国秀
03
刀郎文化发源地
诗人沈苇曾写过:“诗从不反对麦盖提的红柳泥巴墙,不反对刀郎艺人的哑嗓子,他们的旷野摇滚和旷野诗经。”
麦盖提被誉为“刀郎文化发源地”。“刀郎”也称“多朗”,是“集聚”的意思。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阿克苏河、和田河以及这四条河流汇合而成的塔里木河两岸古称“刀郎”,生活在该地区的维吾尔人则自称“刀郎人”。

△麦盖提街边的烧烤。/ b站视频@司徒建国秀
有研究认为,现代刀郎人是塔里木盆地的最早居民,主要是欧罗巴人与回鹘人以及蒙古人的混血后裔。
13世纪,蒙古人兴起于漠北高原,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察合台汗国分裂,蒙古贵族掠夺贫民为奴隶,充实自己的部落、庄园和军队。
刀郎人就产于难民和奴隶当中,为了反抗剥削,他们逃到叶尔羌河下游平原荒无人烟的胡杨林大漠里,过起狩猎游牧的生活。刀郎人将自身原本的回鹘、蒙古等传统文化融合成刀郎文化,衍生出“刀郎木卡姆”“十二木卡姆”等歌舞。
据说,刀郎人开怀放歌都是兴起而至,想什么时间唱就什么时间唱,想唱什么就唱什么——生死、情人、马儿赶路、艰难的日子与轻盈的舞步……
迁徙、流浪,与气候相搏,这是刀郎人的命运来处;但快畅、自由,在陌生的地方也能舞蹈,是刀郎人的生活去处。

△刀郎人的性格,也融入了麦盖提人民的生活日常当中。
[ 此帖被wowoni在2021-10-10 10:14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35
wowoni 金币 +35 - 2021-10-1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