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953340
-
- 注册时间2010-10-06
- 最后登录2025-01-25
- 在线时间75807小时
-
- 发帖11670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8892
- 道行5233
- 原创76
- 奖券1751
- 斑龄0
- 道券172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53340
- 发帖
- 116709
- 金币
- 8892
- 道行
- 5233
- 原创
- 76
- 奖券
- 1751
- 斑龄
- 0
- 道券
- 172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758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1-25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8-14)
—
▲ 一条蜿蜒的公路通向武威,勾画出”丝路门户“的前世今生。图/视觉中国-风物君语-河西心脏,丝路咽喉一面铜奔马,一面凉州词茫茫戈壁的河西走廊,最先诞生的“四胞胎城市”排排坐在绿洲上,最东端的一个,名字里自带着霸气:武 威那些矗立在很多旅游城市车站的“铜奔马”,那些唐诗中时不时出现的《凉州词》,这里是它们最初的“家”。只要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视线自动拉向历史深处—— ▲ 武威的草原,哺育着“天马之乡”。图/视觉中国两千年前,十九岁的少年将军霍去病率兵两次征战河西,大败匈奴,昔日休屠王的姑臧城,从此多了一个汉朝的郡名:武威,寓意很直白:彰显大汉王朝的“武功军威”。此后,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西北边陲因“常寒凉也”,所以划为凉州刺史部,辖十郡,治所定于武威。雄浑辽阔的边陲景色,总能激发诗人畅抒胸意,以凉州为名,挥洒一腔豪情热血。▲ 苍茫沙漠,大概是外地人对武威最熟悉的印象。图/视觉中国所以,金戈铁马的沙场、大漠驼铃的边塞,就是武威?是,但也不全是。跨过黄河,作为茫茫戈壁上的第一块绿洲,作为青藏、蒙古、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区,也作为中原、西域的过渡地带,武威注定不会这么简单。▲ 依红崖山而建的红崖山水库。图/视觉中国凉州刺史部、凉州大都督府、河西节度使部的治所,南北朝时期的“五凉都会”,西北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城市,河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数百年的“省会”——这是甘肃的武威;▲ 武威,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制图/monk进出河西走廊的门户,商队的中转站,中西货物互通有无的商贸集散地;僧人、传教士、使者、工匠的驻息歇脚处——这是丝路的武威;乱世之间,中原世家大族的避难所;文化、艺术的“大熔炉”;中原文化在这里留下火种,反哺隋唐;佛的面容融入华夏风范,儒士隐居山林寂寂,岩壁石窟开凿声声;蒙藏化干戈为玉帛,西藏归心——这是中国的武威。武威向左,凉州向右。这两个名字仿佛是命中注定,要在历史星河中留下璀璨的光芒。甘肃的武威为什么是“河西都会”?汉魏时期,凉州边界与今天甘肃省界大致重叠。武威作为凉州的治所,长期是河西的政治中心。这样的重城,自然不会在茫茫戈壁上凭空出现,而武威确实不同于我们对河西大漠黄沙的一般想象。武威南部是巍峨山脉,北部是苍茫沙漠,地势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在中间辽阔平坦的走廊平原上,是一片巨大的绿洲,土壤肥沃,石羊河等祁连山脉冰雪融水河在武威城内外穿过,这里很早就有灌溉耕种的农忙身影。▲ 武威山涧中的水库。图/视觉中国“凉州不凉米粮川,甘州不干水湖滩。”这句张掖、武威两地流传很广的民谣,足以说明武威地区绿洲农业之发达。“金张掖,银武威”,米粮不缺的优越条件,也让这里成了中国古代的“天府之国”之一,《西夏书事》中这样记载:“得西凉(武威)则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军需、调民食,真天府之国也。”不过,河西四个“兄弟”,其他三个也都是被祁连山融水浇灌的绿洲之城,武威凭什么脱颖而出呢?▲ 在武威,高山下的草地随处可见,这是”凉州大马“的故乡。图/视觉中国武威东面的天然屏障乌鞘岭,有着辽阔肥美的草场,喂养着无数体态矫健的骏马。“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这里的马既是得力的农耕和交通工具,也是战场上重要的武器装备。有无骑兵,战马是否优良,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从汉代到西夏,“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据守武威,就有了粮草与马匹的保障,就可以极大地增强统治者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乌鞘岭雪山下,有武威发达的畜牧业。摄影/创作者153476686038639,图/图虫·创意武威马文化也素来深厚。雷台汉墓著名的铜奔马,以及同时出土的铜马车仪仗队,都是武威作为“天马之乡”的见证。尤其是凌空踏鸟飞驰的铜奔马,仿佛在它最灵动的刹那冻结,转眼两千年,它的出土惊艳了世界,当之无愧地成为武威最出彩的城市名片。▲ 铜马车仪仗队模型,原件出土于雷台汉墓。摄影/归野buddy,图/图虫·创意如果将视线再放远,武威是西北内陆的枢纽与脊梁。往西是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往东是关中及中原,往北是匈奴所在的蒙古高原,往南是青藏高原。占据武威,既可以就近得到长安的控制,也可以控制河西走廊,连接西域,又可北慑匈奴,南震慑青藏高原各部,向北、向南、向西都有巨大的选择空间,战略主动权非常明显。▲ 瑞安堡,武威也是西北的军事要塞。摄影/周昭辉武威成为河西都会,一方面占据地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天时”。西汉末年,中原大乱,凉州地处偏远,成了乱世中的一片乐土。《后汉书·孔奋传》写道:“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西晋末年,历史重演。八王之乱紧接着就是五胡乱华,中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张轨父子治下的凉州却繁荣稳定,是北方最安全的地区,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难。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于此,所以武威还有“五凉京华”的美誉。▲ 武威文庙,挂满各个朝代的牌匾。摄影/我是三单,图/图虫·创意一部凉州史,半部在武威。武威的中心地位一直延续到西夏,作为仅次于首都兴庆府的西夏陪都。即使明清时期甘肃的政治中心转移,武威依然是河西的文化中心,修建于明朝的武威文庙,是全国第三大孔庙,居”陇右学宫之冠“。作为“河西都会”,扼守东西,武威也是古凉州、今甘肃在中国战略位置中的缩影。在汉唐丝绸之路时代,它是“商贸咽喉”,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它见证着数百年繁荣畅通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丝路的武威为什么是“商贸咽喉”?从汉唐都城长安出发,沿着渭河溯流而上,过宝鸡、天水,再跨黄河出兰州,武威,是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重镇。武威和敦煌,分别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和“西大门”。丝绸之路在走廊以东有4条通道,到武威后合而为一,纵贯张掖、酒泉,到敦煌后又一分为三,分为北道,中道,南道,通向西域。▲ 武威南城门,从这里出入,仿佛穿越回汉唐。摄影/Gats,图/图虫·创意武威无疑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西域商人云集的都会、长途贩运的中转站。它和大唐都城长安一样,是对外开放的重地,商业繁荣。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的各种新奇货物,在武威随处可见。异域面庞的羌人、龟兹人、粟特人、吐蕃人、于阗人、吐火罗人、回鹘人、突厥人等众多的族群,都曾在这里活跃经商。随着贸易繁荣,跟着商旅前来的,还有西域的使者、教士、僧人、工匠等团体。▲ 鸠摩罗什寺,罗什塔默然矗立。图/视觉中国鸠摩罗什,一代弘法高僧,被苻坚劫到武威,河西政权屡次变动,鸠摩罗什却一直被困在这里长达十七年,但他并没有沉沦,看守他的凉州士兵,是他最早的弘法对象,在与士兵打交道的过程中,鸠摩罗什学习汉语方言,了解汉文化,为后来入长安翻译佛经打下基础。我们熟悉的《心经》《金刚经》,都出自鸠摩罗什的译本。▲ 丝绸之路,也是一条佛窟东渐之路。制图/王跃、monk佛教进入中原,河西走廊是个重要的过渡地带,完成了与汉文化的初步融合。南北朝的乱世间,武威曾是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武威本土僧人昙曜主持开凿的天梯山石窟,是中国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之一,因为地处都城附近,天梯山石窟代表的佛窟“凉州模式”,影响力远大于当时的莫高窟。☞ 左右滑动查看 ☜▲ “暗中观察”的天梯山佛像。图/视觉中国佛陀造像,在武威迈出了融入华夏风范的第一步。后来,北魏从凉州掳走昙曜等武威僧人,开凿了云冈石窟最早的几处。不仅如此,“凉州模式”向西影响莫高窟,向东影响洛阳的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等,说天梯山石窟是中原的“石窟鼻祖”,毫不为过。▲ 天梯山石窟前,黄羊河水库水波粼粼,如果没有围堰,湖水大概会淹到大佛的胸膛。图/视觉中国古丝路断绝数百年后,今天的武威,依然是新丝路经济带上的重镇。兰新、干武铁路、G30、金武高速、G312国道贯穿全境。2006年,中国最长的的铁路隧道之一——兰新线乌鞘岭隧道建成通车,直线翻越天然屏障,欧亚大陆桥通道上的“瓶颈”最终被消除。▲ 翻山越岭的公路,是武威的一条现代丝路。图/视觉中国2014年,甘肃省第一列中欧货运列车“天马号”,从武威出发,到达哈萨克斯坦城市阿拉木图。此后,武威南站作为甘肃省最大的货运编组站,甘肃几乎所有的中欧班列都从武威出发。作为甘肃全力打造的国际陆港,武威正在重回向西开放的前沿。▲ 穿越武威的铁路,是现代丝路延伸的引擎。图/视觉中国正是处于“天下要冲”,以及丝路带来的商贸与文化交流,让武威成为中国的武威,“国家之蕃卫”。它见证了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来自各地的宗教、族群、文化、艺术,在武威持续发生反应,这些反应的结果,定义着何为今天的中国。中国的武威小”支点“,撬动大历史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武威由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交替统治,但不论谁是统治者,如何改朝换代,崇文重儒尊佛是这里不变的主题。凉州词 | 武威,文也威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原动荡,文化破坏严重。“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在较为安定的凉州,武威成了北方世家大族逃避战乱的首选之地,也是儒家的避难所。这个时期,统治者虽然多是少数民族,但为了巩固统治而素来善待文人儒士。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就这样悄然交汇联结,互相影响。▲ 武威出土的各种珍贵文物。设计/奈福武威不仅保存了中原文化的火种,还加以创造、发展,以郭荷、郭瑀、刘昞三代师徒为代表的河西儒士,孕育了河西儒家学脉的主体,之后又反哺中原,成为隋唐帝国的文化母本。盛唐时期的凉州,又成全了多少诗人对边塞的想象。▲ ”银武威“下,凉州城门繁华如斯。摄影/李文博《凉州词》本是凉州乐曲,由声诗传唱而流播中原,成了盛唐流行的曲调名。全唐诗有近2000首边塞诗,以《凉州词》为题,或以凉州为背景的诗就有100多首。基调或雄浑豪放,或浪漫悲壮,是边塞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部分:王翰借汉代之“古”抒己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描绘了一幅经典的边塞风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天祝县十四寺院之首的天堂寺。摄影/周昭辉除了汉文化,武威还是吐蕃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播前沿,海藏寺被誉为“河西梵宫之冠”,是河西地区最完整的古刹圣地,而唐代初建的天堂寺,千佛殿中有世界最大的宗喀巴大师木雕坐像。凉州会盟 | 不要和亲,要和谈回到一千多年前,地接青藏高原,又是中原门户的武威,上演着中原王朝与高原族群时而联合时而斗争的复杂剧目。▲ 白塔,是藏族民众在武威生活的符号。图/视觉中国世人皆知文成公主和亲嫁给松赞干布,却很少知道就在文成公主入藏的前一年,另一位弘化公主出嫁吐谷浑可汗,是唐朝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吐蕃灭亡吐谷浑后,弘化公主迁到武威,在此地终老。通过和亲来促进友好团结,在唐朝以后就很少发生了。此后,双方关系怎么解决呢?还是在武威,1247年的凉州会盟,西藏终于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白塔寺,凉州会盟之地。图/视觉中国蒙古大军灭西夏,占河西,首领阔端邀请藏传佛教萨迦派领袖萨班,来凉州和谈。双方最终在白塔寺结盟:藏区归顺蒙古,同时委任萨迦派管理。自此,蒙古得以畅行南下征服大理,对南宋形成战略包围;萨迦派也得到蒙古的支持,一度成为青藏高原上的最大教派。接替萨班成为萨迦派领袖的八思巴,成为元朝的第一位帝师。▲ 五彩斑斓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图/视觉中国武威人的武威低调,但超级有料褪去历史的光华走入现代,武威和整个河西地区一样沉寂下来。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免让这里少了许多来往奔波的身影。不过,穿过古老的审视视线,今天的武威,是146万武威人的武威。凉州区是甘肃仅有的两个人口过百万的县区之一,不同于兰州的邱壑纵横、山峦围夹,凉州城格外平坦,所以人口众多却显得毫不拥挤,走过宽阔的天马大道、凉都大道,登上凉州植物园的“天马之眼”,这座高度中国第五、西部第一的摩天轮,就能望穿凉州景色。▲ 平坦的河西城市街景。图/视觉中国除了植物园,水光潋滟的天马湖、树木葱翠的湿地公园,都是武威人常去的休闲玩乐之地,要是肚子饿了嘴巴馋了,凉州市场、北关市场都是逛吃逛喝的热闹地方。在武威吃饭,感受的是西北的扎实与厚重。武威的“快餐”,是“三套车”,由凉州行面、腊肉、冰糖圆枣茯茶组成,面、肉、茶缺一不可,筋道的面条搭配浓厚的卤汤,吃起来口爽味鲜,腊肉肥而不腻,茶清甜解渴。难怪在武威,任何外地的快餐品牌都干不过当地特色,有“三套车”就够了。▲ “三套车”以外,还有民勤手工碱面。摄影/周昭辉凉州的“三明治”,是肉夹子。腊肉片加猪肚丝,夹入高庄馒头,腊肉夹馍,份量管饱;凉州大月饼,以及切成大薄片的凉州凉粉也显得格外粗犷。除此之外,还有炒拨鱼、面皮子、沙米粉、转百刀,都是纯粹的凉州味道。▲ 扎实的武威大月饼。摄影/周昭辉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带来葡萄种子,这片土地便是瓜果天堂了。民勤蜜瓜“甜力”不输新疆瓜果,还有到处可以见到的葡萄树,酿造出一座“葡萄酒之城”,正应了那句著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民勤蜜瓜,甜到了全国。摄影/fan很多外地游客,穿得了河西走廊,却闯不过“河西酒廊”。每个武威人,前世大概都是《凉州词》里醉卧沙场的将军,“武威人,脾气怪,大碗喝酒不吃菜”,爱喝酒的武威人却很少去酒吧,他们更爱去茶屋——这是武威人的江湖。武威茶屋有四大灵魂:茶、酒、肉、牌,酒是少不了的。武威人还喜欢“过阴天”,在阴天日子玩乐聚会“谝闲传”,还可以去听听舒心的凉州贤孝。▲ 烤全羊,武威人离不开酒,也离不开肉。摄影/周昭辉转眼千年,武威还是武威,武威不只是武威。武威的前世,是汉唐“陆上航路”的跳板,武威的今天,依然是亚欧丝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武威的前世是见证过民族交流融合的大熔炉,今天是生活着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38个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武威的前世是“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凉州一梦,今天依然是寄托着厚重人文想象的历史名城。昂首嘶鸣的战马,垂眼沉默的佛陀,武威的声音是战争,也是和平;雄浑激昂的诗歌,甘甜多汁的瓜果,武威的希冀是奋进,也是从容。▲ 公园里的现代武威,依然能激发无数想象。图/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