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25
- 在线时间33836小时
-
- 发帖29393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46902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3934
- 金币
- 46902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83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5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8-01)
—
虽然我们总说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洗洗眼睛,放空心灵 在无锡灵山的太湖之滨 有一处叫拈花湾的灵山小镇 它靠山面湖 与驰名中外的灵山大佛依山为邻 可以说是得尽天地人文灵气 “拈花”一词源于佛教中 「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 寓意让所有的人 从心灵里开始快乐起来 而拈花湾也确实如此 这里没有喧嚣的人群 没有小贩的叫卖 只有隐约从远处传来的古筝声 让人静心安神 拈花湾唐风宋韵,清雅质朴 走在小镇的街道上 路过那一间间古朴的店铺 仿佛是真的回到了唐宋时期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山一石 都是经过匠人近乎疯狂的精心设计 连随处可见的苔藓都经过多番挑选 足见这个禅意小镇的用心 茅草屋顶会呼吸的禅意建筑 拈花湾的主事者认为 这里的禅意建筑和景观 都是要“会呼吸的” 就像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般 为了让苫庐屋顶 最大程度达到自然禅意的效果 设计者们从全国各地乃至巴厘岛 选择了二十多种天然材料 放在一起进行日晒雨淋等各种测试 从中初选出8个品种 又请包括巴厘岛在内的当地工匠 现场搭建茅草屋顶的样板 再进行为期100天的户外综合试验 最终找到了2种 既牢固耐用又美观自然的天然材料 一个小小的茅草屋顶 整合了18家专业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与力量 前前后后“折腾”了13个月的时间 足见其匠人匠心 竹篱笆大巧若拙 重剑无锋 原本以为最简单的 庭院竹篱笆 在拈花湾 却演变了成最复杂的工程 空灵的禅意、艺术的质感 天然的美感、竹制品的韵律感 建筑需要的功能性 …… 经过数月的尝试 换了好几个施工队伍 竹篱笆就是难以令人满意 几番苦苦寻觅 终于在国外找到了两位 70多岁的竹篱笆“非遗”传人 手把手教自己编竹篱笆 选竹、分竹、烘竹、排竹 编织手法、竹节排布技巧、结绳技法 …… 别人眼中再简单不过的竹篱笆 在拈花湾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创作 更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 光打结的麻绳 就选了30多种、十几种技法 可仅仅学会还不够 还要把这些工艺标准化 确保这里的每一尺竹篱笆 都能达到完美的水准 于是 又经过一百多天的反复操练 印证、强化、完善 形成了一套标准流程 竹篱笆的搭建共需使用29种标准工具 普通竹篱笆建造有29道标准工序 而竹丝竹篱笆 则要经过43三道标准工序 用心到极致 是一种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境界 更是对美好居所的向往锲而不舍 苔藓最不起眼的 往往最重要 分布于拈花湾 庭院、池边、溪畔、树下的苔藓 或许是最不起眼的 却是营造禅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拈花湾 每一寸苔藓,都有着丰富的故事 都是从遥远的大山 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拨而来 主事者专门设立了一个苔藓基地 将苔藓植入拈花湾的泥土 安排一位农学专家带领一个团队 每时每刻悉心照料呵护 每片巴掌大的苔藓 都要整3次地形、浇3遍水 光是打理一块桌面大的苔藓 就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可一个月后 因为受空气、阳光 水分、土壤酸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5公斤的入选苔藓还是死了好多 没办法 只能换其它山区的苔藓重新再来 6个月的时间 一部分大山中的苔藓在拈花湾安家落户 鲜活疏朗,禅趣盎然 如今 苔藓们正在拈花湾快活地生长着 而这背后不仅有赖于 拈花湾明媚的阳光、温润的泥土 洁净的空气和甘冽的水分 更离不开主事者和园艺师们的用心 拈花塔上的铃铎妙音 拈花湖畔的芦花丛丛,唐宋风韵的香月花街 随处可见生活的禅机 一方远离喧嚣的净土,安放一颗浮躁疲惫的心 再适合不过 “懒度庸人意,且拂明镜台 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 在拈花湾 无论你是在茶道馆里看茶艺师泡茶 还是依着雕栏发呆 懒散地晒着午后的太阳 嗅着阳光下花草中的甘香味 都是一种慵懒惬意的享受 如果说白天的拈花湾禅意十足 那夜晚的它便是绚烂的 华灯初上后的小镇 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亦有一种别样的风味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初见拈花湾 山水石竹,清幽小巷、木屋、石像 深藏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里 或许 拈花湾就是忙碌喧闹的生活中
|